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与改善空气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对涵养水源、防风固土、防洪减灾以及防止滑坡、泥石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以已有林地资源为依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契机,不断加快生态建设的脚步,促进生态环境稳步发展。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为不恰当的引入外来物种,导致外来物种不断扩大,因为没有天敌,有的物种导致成灾。在这种情况下,引进何种有效技术来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对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林业;生物防治;运用研究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概述
(一)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远程观察的新兴技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遥感器、电磁波和辐射等远程探测技术来监控,分析物质的性能、特点与形态,并加以归类。在20世纪90年代,林科院开始使用航空录像技术来拍摄、记录整个林业区的情况,并通过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来处理拍摄的有关图像,以准确反馈林业区域内的有害生物区。直到2006年,湖南省开始使用航空电子勾绘系统,逐渐完善与提升了国内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增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能力。
(二)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集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为一体的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收集、处理获取的信息数据,以准确反馈有关区域的数据信息。在欧洲发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灾害预测等领域中,获得认可与支持。
(三)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能够借助抗虫性植物的基因与其他动物的抗虫基因来培养出优秀的基因树苗,可有效改善树木的品种,提升林业的抗病能力,被广泛应用林业领域中,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数字化技术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由于林业资源分布范围较广、林地面积变化明显,如果沿用传统的人工检测与管理模式,很难快速监测出林业有害生物区。
(五)雷达探测及飞机技术
雷达技术应用广泛, 常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但由于其无损探测和精准探测的特点, 科技人员将雷达和生物学知识结合研究出了用于探测林木有害生物的雷达探测技术。雷达探测即通过发射电磁波, 探测林木有害生物的活动情况, 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数据信息, 林业技术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林区采取必要的措施。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常用人工喷洒投放化学药品方法, 但费时费力。目前常用飞机或无人机来喷洒药物, 这也是节省资源的一种新技术。
(六)数字化及生物技术
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 对林区虫害种类和虫害范围等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人工走访, 整理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 而且经常会遗漏, 错误记录。由于我国遥感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 科技人员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了一种数字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范围监测预报林区的情况, 通过计算机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数据直观显示出来。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副作用较大, 科技人员根据生物学知识研究出了生物防治的新技术。如根据食物链可知自然界中的生物是相互克制的, 在林木中引进克制害虫的鸟类;这种方法既可消灭害虫又可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从林木入手,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树木的遗传特性增强林木的抵抗力, 从根本上防治害虫。
二、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即化学药品的喷射和投放。但这种方法对树木一年多次使用,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药品。成本高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但新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中, 成本较低而且效果较好, 对环境污染较少甚至不会产生污染。
传统的药物喷射, 在杀死林业有害生物时, 也会杀死其他有益生物, 破坏食物链, 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特别是有些林区离居民生活区很近, 喷射药物时就可能对居民生活区的生物和植物造成危害, 进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 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但是如果监管不严, 可能会导致林业区树木防治不彻底。新技术可以对林区进行全面监控, 及时发现林区的虫害, 及时消灭, 投入少, 效果好。
防止虫害对树木的破坏, 最基本的措施就是提高树木的抵抗力。对于一些易染病的树木, 生物学家可以对其基因和遗传物质进行分析, 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树木进行基因重组, 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还可以研究昆虫的信息素, 通过信息素对昆虫进行干扰, 破坏其繁殖能力, 从而降低繁殖能力。雷达探测技术可以准确探测虫害的范围和活动情况, 因此可以在林区建立雷达探测网络对林区全面检测。林业站的技术人员要及时对雷达探测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未爆发的虫害及时进行治理干扰, 避免虫害爆发;对于虫害高发区实时监测, 观察其动态并做好处理措施。虫害爆发后就要及时治理, 飞机喷洒药物可有效治理虫害。治理时可以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出虫害的范围等情况, 技术人员合理规划喷洒范围和飞机飞行路线。飞机的应用可以大面积喷洒藥品, 既有效又及时地治理了虫害。
参考文献:
[1]罗成平,马吉才.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J].农家参谋,2018(1):98.
[2]马长军.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24):198.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林业;生物防治;运用研究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概述
(一)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远程观察的新兴技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遥感器、电磁波和辐射等远程探测技术来监控,分析物质的性能、特点与形态,并加以归类。在20世纪90年代,林科院开始使用航空录像技术来拍摄、记录整个林业区的情况,并通过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来处理拍摄的有关图像,以准确反馈林业区域内的有害生物区。直到2006年,湖南省开始使用航空电子勾绘系统,逐渐完善与提升了国内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增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能力。
(二)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集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为一体的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收集、处理获取的信息数据,以准确反馈有关区域的数据信息。在欧洲发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灾害预测等领域中,获得认可与支持。
(三)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能够借助抗虫性植物的基因与其他动物的抗虫基因来培养出优秀的基因树苗,可有效改善树木的品种,提升林业的抗病能力,被广泛应用林业领域中,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数字化技术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由于林业资源分布范围较广、林地面积变化明显,如果沿用传统的人工检测与管理模式,很难快速监测出林业有害生物区。
(五)雷达探测及飞机技术
雷达技术应用广泛, 常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但由于其无损探测和精准探测的特点, 科技人员将雷达和生物学知识结合研究出了用于探测林木有害生物的雷达探测技术。雷达探测即通过发射电磁波, 探测林木有害生物的活动情况, 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数据信息, 林业技术人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林区采取必要的措施。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常用人工喷洒投放化学药品方法, 但费时费力。目前常用飞机或无人机来喷洒药物, 这也是节省资源的一种新技术。
(六)数字化及生物技术
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 对林区虫害种类和虫害范围等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人工走访, 整理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 而且经常会遗漏, 错误记录。由于我国遥感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 科技人员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了一种数字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范围监测预报林区的情况, 通过计算机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数据直观显示出来。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副作用较大, 科技人员根据生物学知识研究出了生物防治的新技术。如根据食物链可知自然界中的生物是相互克制的, 在林木中引进克制害虫的鸟类;这种方法既可消灭害虫又可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从林木入手,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树木的遗传特性增强林木的抵抗力, 从根本上防治害虫。
二、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即化学药品的喷射和投放。但这种方法对树木一年多次使用,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药品。成本高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但新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中, 成本较低而且效果较好, 对环境污染较少甚至不会产生污染。
传统的药物喷射, 在杀死林业有害生物时, 也会杀死其他有益生物, 破坏食物链, 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特别是有些林区离居民生活区很近, 喷射药物时就可能对居民生活区的生物和植物造成危害, 进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 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但是如果监管不严, 可能会导致林业区树木防治不彻底。新技术可以对林区进行全面监控, 及时发现林区的虫害, 及时消灭, 投入少, 效果好。
防止虫害对树木的破坏, 最基本的措施就是提高树木的抵抗力。对于一些易染病的树木, 生物学家可以对其基因和遗传物质进行分析, 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树木进行基因重组, 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还可以研究昆虫的信息素, 通过信息素对昆虫进行干扰, 破坏其繁殖能力, 从而降低繁殖能力。雷达探测技术可以准确探测虫害的范围和活动情况, 因此可以在林区建立雷达探测网络对林区全面检测。林业站的技术人员要及时对雷达探测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未爆发的虫害及时进行治理干扰, 避免虫害爆发;对于虫害高发区实时监测, 观察其动态并做好处理措施。虫害爆发后就要及时治理, 飞机喷洒药物可有效治理虫害。治理时可以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出虫害的范围等情况, 技术人员合理规划喷洒范围和飞机飞行路线。飞机的应用可以大面积喷洒藥品, 既有效又及时地治理了虫害。
参考文献:
[1]罗成平,马吉才.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J].农家参谋,2018(1):98.
[2]马长军.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2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