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中小学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是丰富学生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
  多年来,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和地域特色,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身边的事物,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发展、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之路。
  一、把学校的德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日常教育行为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常常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这些教育内容,以前多是在班会、例会这样的场合对学生进行说教,让学生思想上重视,行为上严格遵守,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形式,引不起学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是反感,必然会在接受和执行时大打折扣。2、单纯说教式的要求,体现的是行政命令,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格格不入,不能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教育的目标也就很难达成。3、这种要求式的教育,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不能系统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渊源,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无所适从。
  现在,我们把这些内容整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案例、动手操作中亲力亲为,体验、感悟,生成目标,达到教育目的。
  例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一课,是寒假开学后我们在第一、二周开设的,以刚刚经历的春节、元宵节开始,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从这些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入手,引领学生认识、探索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教学活动时,从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诗词歌赋到今天的节庆活动,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视今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先围绕上述六大传统节日成立了六个研究小组,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活动计划,接下来通过走访父母长辈、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整理出这些节日的相关传说、习俗、诗词歌赋等,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最后展示成果。交流展示环节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活动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次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重新感悟了生活,走进了传统,更好地体验了自身的价值,体会到了当今生活的精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如:《安全校园,你我共建》一课,是春季第六周结合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设的。这一课中,我们先展示了中小学中发生的一次次安全事故的视频,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探讨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讨论、交流、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安全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了安全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并找出预防、处置的办法,制定出校园安全预防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安全警示牌。这一课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和思考、汇报与总结的能力。这次活动,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自主获得,感同身受。
  二、把本地富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把学生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空间。学生通过查、看、说、问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不仅能突出活动的知识性,而且注重活动的过程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大胆探索的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盐碱滩上的植物》就是利用了学校所在地为滨海盐区,土地盐碱,常规植物成活率低,但也有许多特有的在盐碱地中生长的植物,不畏盐碱,茁壮成长。学生们分组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进行野外考察,找到盐区特有的植物进行拍照,通过走访老人、咨询家长、使用识别花草软件等各种形式,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食用、药用价值。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也吃惊地发现,盐碱滩上竟然有这么多特有的植物不为人所知。它们有苦菜、苦苣菜、乳苣菜、皇须菜等野菜,还有马莲、荆条、酸枣树、地枣刺等具有绿化美化价值的花草、灌木、藤木植物,甚至有的小组还在海滩上发现了一簇簇的野生海水稻。学生们在这种不断发现的环境中兴致高涨,探求知识的欲望强烈,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通過体验、合作、探索、交流、访问、实践,个性和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
  《食盐》也是我们结合学校地处盐区,开发的一项实践课程,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查阅资料、走访了解,搜集有关食盐的基本知识,以及广饶盐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盐场现状等。第二个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拜访盐农,通过拍照、录视频等方式,了解食盐的生产过程。第三个小组采用参观工厂,采访技术人员等方式,了解食用盐的生产过程和食盐深加工以及食盐在军事、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等。然后通过座谈、交流分享各自的成果,形成对食盐的整体认知。
  《盐碱滩上的植物》和《食盐》这两项课题,都是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成功地把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特产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这种资源就在学生身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极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有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保障了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三、把对学生生活必需品的探究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生对每天接触的生活必需品,大多处于“熟视无睹”的状况,虽然每天都能见到、用到,但对于它們的一些知识和实践应用都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把这些东西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让学生懂得它们的来之不易,增强节约意识,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开发了《馒头与小麦》课题,以北方人每天的主食“馒头”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为题进行实践探究。通过请教家长、走访食堂阿姨和馒头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了解馒头的制作工艺、加工过程。再由馒头引出馒头的主要原料小麦,引导学生实地考察、走访农民、亲手播种与管理,让学生了解从小麦播种、田间管理、越冬到收割、脱粒、入仓等整个生长过程和收储环节,感受从小麦到香喷喷的馒头的漫漫历程。这一课题在秋季开学后,先从馒头开始,在秋分节气前转入小麦的实践探索,一直到来年的六月下旬,晾晒入仓,经历一学年的时间。在这一课题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外资源。活动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请教、走访、动手播种、管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乐趣,为他们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锻炼了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就像一位同学在日记中所写:“一学年来,我们做调查、查资料、种小麦、管小麦、收小麦,我们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对小麦的研究上了,虽然有辛苦,但我更有乐趣,不仅学到了有关小麦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以前我和邻居很少打招呼,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现在,我和别人说话也不脸红了。我还感受到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来得太不容易了,以后再也不浪费食物了。”这样的课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学生们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从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自觉爱惜食物,节约粮食。
  四、把日常生活中应掌握的一些技能、技巧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生活中很多的小技能、小技巧,在现有教材中可能学不到,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必不可少的,有的给我们做事带来了很多便利,有的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更多的事,有的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乐趣,甚至有的还能挽救我们的生命。比如我们以单课的形式开展的小技巧课《绳结》,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各种绳结的打法,还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了一些魔术结,让学生们乐此不疲。我们还结合安全教育开发了《急救与逃生》,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危机情况下如何急救、怎样逃生,保障生命安全。通过活动学生们了解了人工呼吸、异物进气管急救、地震逃生、火灾逃生、水中逃生、大风避险、雷电避险、抢劫绑架逃脱等安全技能。
  通过组织生活技能、技巧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技能、技巧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发现更多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应急思维能力和综合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五、把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教育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一直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开设,我们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开展的“每周一歌”、“路队诵读”活动,就是学校采纳了在习惯养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师生提出的建议开展起来的。
  我们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的一天》,通过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一天从起床、上学、学习、活动到就餐、就寝进行观察记录,了解自己一天的生活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分享对比,再通过查阅参考《小学生一日常规》或《中学生一日常规》,总结出作为一名中小学生的“一日常规”落实规范,鼓励学生相互监督,每日坚持。学生们自己制订的“一日常规”接近生活实际,执行没有抵触心理,能够提高落实“一日常规”的自觉性,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把季节交替、自然现象的内容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春天的生机盎然,夏日的风雨雷电,秋天的叶红实至,冬日的冰雪霜寒,无不透露着神奇与乐趣,让充满好奇的中小学生蠢蠢欲动,顺应学生探究的欲望,我们在不同的季节开展了有关季节交替、探秘自然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月份,我们到东营植物园、园博园开展了以“走进春天,探索自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浏览景区介绍、教师讲解、手机搜索、植物花卉识别软件查询等方式,见识了一个又一个好奇,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惑,欣赏到了一个又一个美景,更体验了一把乡村孩子走进城市大公园的激动与兴奋。归来途中,同学们对自己的所见、所感进行了分享。大家滔滔不绝的言语,一点都看不出一天的旅途带来的疲劳与困乏。回家后,大家还写了日记、游记、感悟,优秀作品还在报刊上发表了。
  六月份,我们开发了《认识风雨雷电》课程,通过查阅科学书籍、上网搜索、走访专业人员等方式,认识风雨雷电的形成,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如何避害用利。既丰富了科技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让科技思维在幼小的心灵中萌发。
  去年十二月,我们结合天气的变化,开设了《雪》课题,使学生对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丰富了知识,增加了乐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七、把志愿服务活动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们既要学会爱惜自己,也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我们在团支部、少先队的倡议下,组织了滨海学校志愿者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小手拉大手”宣传社会公德活动。从活动前的准备、筹划到活动过程中的行动,再到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体会,每一个环节无不增长着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锻炼着学生们的能力,净化着学生们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滨海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常常收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学生们在《馒头与小麦》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走访农民时,无意中学习到了生产实践中“米”与“亩”的简便换算法,“长乘宽加半移三”,让大家兴奋不已。现在对于一块农田,学生们用步测量一下,就能快速估算出这块田地有几亩。
  对于每天接触的东西,我们更容易忽略它,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今后,我们将在继续完善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地域特点和学生成长环境,进一步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新项目,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广饶滨海学校)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是中考重要科目,又是启蒙课,且学习时间仅有一年。这一年时间里,根据我任课期间各班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班内两极分化是一个较普遍,不容忽视的现象。两极分化的出现除了初中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外,还有哪些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对俩个班一年来的化学成绩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分析,将被分化的学生与其他科目的成绩对比发现,这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具有如下特质:小部分学生爱玩,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化学学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
作者简介:刘生亮,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党委副书记,中专研究员。获得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骨干校长等荣誉称号。目前是重庆市政府兼职督学,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评议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刘生亮自担任学校校长以来,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努力培养“德技双全、身心两健”的技能型人才。他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长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提高数学素养才是教改的终极目标。但作为昭阳湖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我却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提升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段时期内使学生的整体成绩有所提升,但是会造成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最终导致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不会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全校开展了以“简为道,学为本,得为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深植于广大民众的心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道德文化修养和国学教育能力。我校以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宗旨,走“诗词育情、诗词育趣
一、学校基本情况,在传承中发展  成都市华兴小学创建于1950年,有着近70年办校历程,最初是一所乡村小学,当时,基础差,底子薄,校舍旧,设备老,质量低,经费少。2006年学校异地迁建,基于85%以上的学生来自进城务工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学前教育不充分,各种行为上存在许多不良习惯的现状。学校提出“含英咀华,修己达能”的办学理念,“会学习、善表达、身心健、气质雅”的育人目标。  十余年来,学校围
“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校园文化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育师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我校以普及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知识, 培养良好文明习惯为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己形成了具有浓厚的
如何让自己的课题有研究价值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必修课。选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起始环节,决定着研究者的价值追求和研究方向。我们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突出问题,将之转化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基于问题  (1)有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的土壤。教学中,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状况,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如我在巡视学生早读
2020年是我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键之年,学校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并在县教体局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校”为目标,以“加快教育现代
中小学校长作为德育落地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德育领导力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因此,中小学校长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德育领导力。中小学校长的德育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校长的德育理解力上。中小学校长应有意识关注且有能力平衡学校治理中教学和德育这两大工作重心。首先,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校长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智育目标的完成,而且还应该兼顾德育目标的实现。其次,对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的认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