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健康的心理是人生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觉到,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感染力,而学生具有近乎本能的“向师性”,小学生尤为如此。站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包括志趣、情感、风度、精神等因素的立体的生命。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了气质美、性格美、风度美的熏陶,那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引领。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显著的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高明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是一个人格完善、心理健康、心理学根底扎实的人。
   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第一要旨。每学期伊始,我为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总是“如何审美”,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种类,如何区别美与丑,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我不但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美去感染美,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培养自己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友爱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气质,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使学生在良好的熏陶中不断汲取能量,完善人格。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以爱导航。班主任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价值、无限潜力的人,要对他们以诚相待。“诚”就是要理解他们的需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天然合理的,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欢乐、忧愁、困惑,学会分析他们的行为动向,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我班有位学生,因生活在缺少爱的残缺家庭中,他变成了一个散漫、冲动、好斗的问题孩子。怎么去帮助这个孩子?首先,我代表全班欢迎原本远离同学而坐的他坐到大家中间来。空间距离的缩短,是为了让他在集体的关爱中建立这样的自知:我不是特殊的另一类,我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同时也为了缩短同学间的心理距离迈出了第一步。然后,我努力创设轻松温馨的氛围,以爱作为沟通心灵的纽带,建立相互理解的信任。接着我又与他采用儿童拉钩的方式约定,用心里暗示的方法提醒他,并配合以全体同学广泛的潜移默化,用爱心去感化他。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尊重,给他在集体中重塑自我形象的机会,让他找回自信。现在的他变了,在教室里,可以看到他与同伴一起阅读讨论了;在校园中,可以看到他与同伴游戏嬉笑的身影。他的彻底转变令所有任课老师及同学都为之振奋,是爱,让他找到了自己童年的乐趣。
   三、利用好主题班会,解决普遍性心理问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心理问题是普遍性的。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加以解决。一次一个主题,学生人人参与,大家集体讨论,往往事半功倍。例如:为了方便我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我在班级设立了“悄悄话”信箱。令我吃惊的是,在孩子们的悄悄话中,大多数是向我倾诉他们内心的烦恼的。比如,有的同学写“我发现同桌最近对我没以前热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次考试我都比她好?”有的写“爸爸妈妈最近吵架,我一听见他们吵架就很害怕。他们为什么老吵架呢?”还有的说“王某某的钢笔不见了,大家都说是江某某偷的,可我明明感觉到了江某某委屈的眼神。”这些烦恼大多数来自同学间的相处,而这些烦恼也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足迹。
   我深深知道,一个优秀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首先要求全体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合作。而这些同学的烦恼,不正说明他们没有做到这以点吗?那么,究竟如何帮助孩子们解除烦恼,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呢?在分析“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抱成团”的原理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剖析一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从而让孩子们明白团队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觉得利用教学这块领地,加上班主任的有利条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潘慧敏,教师,现居江西上高。
其他文献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综合实践教师的我们可以以提高国学经典素养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修养,在国学经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国学经典素养。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语文进行整合,组织进行国学经典活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在实践活动中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也是创新与创造的原动力,只有产生疑问,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从而激活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设趣味问题,保持学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必须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
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学生成长中喜怒哀乐情感的抒发。而目前的学生习作状况,从内容上看: “假”,说假话,写假事; “大”,学生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具体。从方式上看:“抄”,整段甚至整篇抄袭别人的作文;“套”,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特点。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作文训练被当作是纯粹的作业要求,而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使小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快乐作文。  方法一:快乐作文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难,一是难在学生没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二是“巧妇难为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材涉及作家作品丰富,我们何不深入挖掘教材选文的价值,向学生推荐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资源,由课内带动课外,用课外丰富课内,在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位。  我尝试在五个方面开发教材阅读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效果显著。  一、读同专题之文  我们这套人教版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有形的窗口,也有无形的窗口;它会给你感悟,也会给你启迪,提起“窗口”,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  请以“窗口”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题意解读  窗口作为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事物,它会让我们很直接的想到客观性的窗口——有形的窗口,即用铝合金制作而成的窗口。同时,窗口也有一定的比喻义——无形
所谓“闲笔”,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闲笔”又叫“闲篇”,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而笔者的解读,“闲笔”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注意或者忽略的话,恰恰是这样的“闲笔”让我们在教学中转换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藤野先生》之“闲事”   《藤野先生》篇幅较长。如何有效的找到解读这篇文章的切入点?   一组课后练习题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且不可以随便说话,打断教师的思路。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如果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低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文言文的教学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不妨说,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并进而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并能在社会中有所作为的必备能力。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了如下探索。  一、在阅读中激活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有时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意义。如读叶紹翁《游
合作学习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被大力提倡,不仅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主导权。大多数认为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再将观点进行组合才能够形成结论,并且在结论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以及讨论对众人的想法进行整合以及筛选,这就是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