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是提高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综合实践教师的我们可以以提高国学经典素养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修养,在国学经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国学经典素养。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语文进行整合,组织进行国学经典活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在实践活动中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因此,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宣传国学经典,并让综合实践小组的主力成员在班内领读国学。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向学生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与语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方向;同时,我们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诵读,讲解,交流,辩论等方式加深对国学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演绎,以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展示国学经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喜爱上国学经典。
   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学经典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把握综合性和语文学科性的学习统一,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语文课本体例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它可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演绎耳目一新的课堂效果。如我们可以讲授《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在这节课中我们不仅可以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组成的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中,我们要注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然后以多彩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我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学生从同学的汇报中感受着同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愉悦,不但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以及国学素养。
   三、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国学经典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组织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对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进行重点探究与思考。我们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亲自参与到学生中间,要能够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与探究中不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我们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熟读经典、探究经典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这个综合性学习中实现自主探究。我们在学生探究的每一个环节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在学生多种综合性学习方式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异彩纷呈。如在少先队主题队会《国学在我身边》中,把枯燥的《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变为朗朗上口的吟诵,加上动作编排,使学生感受到国学的妙趣。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综合实践整合性学习的内容,我们要整合传统的课文授课形式,让学生在语文与综合实践的自主探究结合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自我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各种困惑,我们要及时加以指点,要指导学生形成探究问题,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四、在实践活动中升华国学素养
   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点,设计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经典,探究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如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确定不同的小主题进行主题设计和探究,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
   我们要在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课程之间寻找结合点,让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系列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国学的过程中提高国学素养。
   苏学慧,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其他文献
教育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因此在授课中,我们不单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我们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技能与情感共生的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写到“情以物迁”,夸美纽斯也说过“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特定的情境能刺激学习者的感官,让人的情感发生迁移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幸福感是辅导员工作的内生动力,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激发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降低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和辅导员队伍的流失率。随着社会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关注度逐渐增大,关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绝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关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1
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是告诉人们如何去为。顺势而为,对于我们的教育管理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今许多教师朋友们慨叹: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呀!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好教,口口声声要平等要自由,才豆丁大就已经专门和你唱反调!其实细想这也是时代的产物,要解决这一矛盾,正是要消除学生被动教育的逆反心理。分析传统教育模式与“无为”而治的教育模式,因为二者教育效果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讲
一、冗余理论的基本概念   冗余现象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里的“冗余”与通常意义上所表达的“多余、废话”的含义是不同的,它指的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往往要发出比正确理解最低量多得多的信息,多出来的这部分信息就是冗余信息(redundancy)。信息学上的“冗余”在许多情况下是运用语言、文字传输信息时不可或缺的,如介绍姓氏:“我姓张,弓长张”,这里的“弓长张”就是冗余信息,但并不就是多余信
中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读书、写作,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基本素养的需要。而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应加强课外阅读,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今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来促进核
“诗言志,文传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理解存在着误读的情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并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主旨,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态度做出正确的评价呢?  一、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引导学生在探究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借助诗歌写作背景来理解,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明确了诗句的创作背景会对作者在诗句中隐含的情
回顾以往的教研活动,我们的活动也围绕上课,研讨等活动进行,可是真正静下心来想,更觉得我们的活动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完成活动而研讨,活动流于了形式,没有对大家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更没有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提高教研的成效,真正发挥教研的作用,切实为提高教师个人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尝试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
對“高中语文网状拓扑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这种课堂结构形式,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实验过程中,以文献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问卷理清研究背景,从而能够合理地提出实验假设。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1.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及其批判性思维的可培养性  青年初期个体的形象思维已经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的阅读教学它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而且能丰富学生情感,增进智慧,启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下面笔者谈谈自身多年来的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明确阅读教学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