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服务功能 全面提高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07年12月4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北京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首都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和经验,统筹规划今后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整体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首都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为构建首都学习型社会服务。会上,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作了题为《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提高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主报告。本刊特节选如下。
  
  2007年10月15日,党中央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目前正值筹办奥运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2008年奥运机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努力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做出我们的贡献。
  信息化不仅给我们带来变化和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充分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建设中的地位,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纲要》指出,信息化建设应通过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加快教学科研网络、教育政务信息化、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应用工程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应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员保障。
  北京市颁布的《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对首都信息化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要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广,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信息强政”;加强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落实“信息惠民”。
  要实现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提出的要求,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大会和文件的精神,狠抓落实,下大力气推动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
  “十五”期间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快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北京市首次召开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旨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成就,统筹规划今后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整体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首都教育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树立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构建首都学习型社会服务的思想,努力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一、首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和基本经验(2001-2006)
  
  “十五”期间,北京市在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背景下,市教委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原则,把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数字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都教育的重点工作,积极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领域全面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首都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初步搭建了安全、稳定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截止2006年底,全市基本建成由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连通的北京教育信息网,18个区县都建成区域网络中心,布局调整保留的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2万台,学生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专任教师平均每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高标准完成“校校通”工程。全市省部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育教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北京地区高校全部建成了技术先进、覆盖面广的校园网,部分高校校园网在技术和规模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成为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科技创安工程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障。
  (二)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建设全面启动,网络服务效益显著
  市教委创新资源建设机制,构建了每一名教师均可在网上自主选择资源的开放平台,极大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品质,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有效避免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截止到2006年底,平台上资源总数已超过140万条,实名用户超过40万人。拥有5万种、70多万册数字图书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北京市推动“蓝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全市中小学生可凭借学生卡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共享优质课外教育资源。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均建有电子图书馆。北京高校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特色明显,截至2006年底,市级精品课程达613门,有199门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占全国的17.5%,市级特色教育资源库17个。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十五”期间,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中小学广大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市教委积极搭建中小学远程教学平台,促进了城乡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首都德育特色的品牌栏目。职业学校以重点带动全局,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实训基地建设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配合课程改革,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模拟教学、辅助设计、模拟实操训练等功能。北京高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了教学模式。在“非典”时期,中小学、中专学校、高等学校分别成功开展“空中课堂”、“课堂在线”远程教学和“校园网络课堂”,为广大中小学生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丰富多彩的学习辅导和咨询,信息化在应对特殊时期的挑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教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和市民提供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服务;在远郊区县、乡(镇)、村建立了178个远程教育基地,满足了部分农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三农”。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稳步提升,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北京市初步建立起市、区县、学校三级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在学校校务管理方面发挥显著的效益。全市中、高考报名实现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对接。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学生IC卡130万张,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应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以及学分制教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北京地区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广泛,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了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部分高等学校的信息系统业务应用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立,实现了教委、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全市实现了北京市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及组织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北京教育发展规划、中外合作办学等政务信息逐步网上公开。北京依托网络开展了考试咨询、报名、招生、查询、考场监控等多项服务,招生考试网站点击数达到47亿次,访问量居全国31省市招生考试网站的首位;开通了96391教育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2006年,北京市教委网站获得“首都之窗政务公开奖”。
  (五)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师生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大幅度提升。“十五”期间,北京市在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市教委完成了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全员培训,远郊区县1300多名网络管理员、学科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远程教育与合作学习、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内容的培训。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技能熟练的教师比例平均达到了30%以上。北京市在5所高校设立的信息能力培训基地,为提高全民信息能力做出了贡献。
  (六)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回顾近年来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为我们以后在这项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与全市的教育规划紧密结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引导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
  第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一把手”原则,要与各项工作的推进紧密结合。
  第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为本”的理念,要始终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为全局工作提供支撑。
  第四,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人才培养与培训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与保障协调进行。
  第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市委宏观引导和教育机构、社会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第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投入力度倾斜,扶持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
  2001~2006年期间,是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快、推进力度最大、成果最显著的六年。经过六年的努力,首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广泛普及,其发展水平总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回顾过去几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处在由普及期向整合期转变的阶段,前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难以支撑首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孤岛的局面难以深入整合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和社会需求;首都教育信息化现有的体制和机制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新时期建设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2007-2010年)
  
  (一)总体要求
  “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关注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应用效益和服务水平;关注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整体发展。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服务为本、和谐发展”方针,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与共享为重心,以构建统一的基础保障环境为基础,以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障,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支撑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环境。
  (二)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成贯通市、区县、校,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建成资源丰富、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建成高速、稳定、安全、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面向首都全体师生与公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服务,为逐步实现学习型、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为达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撑。
  三、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2007-2010年)
  为大力推进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增强管理和决策能力,创设全新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和应用的整合与融通,全面提高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2007~2010年期间,市教委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实施三大教育信息化工程,即:电子政务提升工程、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基础设施优化工程,计划建成一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校园示范校。
  (一)电子政务提升工程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现阶段推进首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工程将在首都教育系统现有的各级政务(校务)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社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首都教育整体服务形象,服务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成首都教育政务服务平台。重点建设集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在线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上政府门户,整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搭建服务首都市民的教育政务服务平台,发挥教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应用价值,为个人、教育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实现教育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提供网上办事和群众关心的教育信息等多种教育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2.建成教育政务管理平台。各区县、高校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并与市教委办公系统连通,实现教育系统内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远程协同办公,优化办公流程,促进文件、信息的高效流转,创新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体制。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个体为中心,市、区县、学校共同努力,在完善原有的人事、师资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IC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开发行政标准统一,融通各级各类教育及毕业、就业等各环节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数据,满足教育政务管理需求的教育政务管理应用。
  3.建成教育决策支持平台。市教委搭建教育决策信息共享平台和教育地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各级各类学校搭建学校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应对各类紧急事件;市、区县和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集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效能,开展科学分析,使管理者、使用者了解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成效,同时分析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布局合理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将整合成内部教育政务协同工作,辅助领导决策,对外提供“一站式”教育办事和教育信息服务的综合体系,最终将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和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实现电子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宗旨。
  (二)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
  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将全面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及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市教委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2010年前,建成高校市级精品课程1000门,特色教育资源库300个。以中小学资源平台、职业教育资源库和高校特色资源库为基础,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将各类教育资源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开放共享、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素养的提高,服务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2.构建人人受益的网络教育平台。市教委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搭建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已建成的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建立一个集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一体的远程教育体系,搭建服务广大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终身学习服务。全市建设首都教师信息系统,在原有的人事、教师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基础上,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资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逐步建立科研协作平台,整合科研基础资源数据,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为农村学校师生创造学习条件,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宣传、引导和指导首都各级单位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共同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化学习环境。
  3.建成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互动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社会力量,整合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设立学生社会学习、实践的网上互动平台。大力推进数字德育平台建设,开拓“资源丰富、管理科学、全员参与、彰显个性”的网络时代育人方式。借助学生IC卡的学生数据和金融、公交等功能,学生将更方便地了解社会、参与实践,教师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
  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将搭建起内容丰富、标准统一、充分共享、方便实用的首都教育信息资源和网络学习体系,使教育标准化、整体化、社会化,为教育改革提供助力,为构建学习型城市提供支持。
  (三)基础设施优化工程
  基础设施优化工程将在营造稳定、安全、健康的首都教育网络环境,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优化首都教育网络。全面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北京教育信息网覆盖全部市属教育单位,为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市教委规划政务、考务等多种用途的专网,以确保特殊应用的数据通讯安全。加强区县网络中心建设,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的信息技术及网络设施设备,使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办学条件达标。通过投资力度的倾斜,市、区县将加大对信息化维护和服务费用的投入,使贫困地区的学生有网可用,有网能用,真正地从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公平的教育条件,实现首都教育均衡发展的远景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2.构建首都教育数据管理体系。制定教育信息化数据管理规范,区县、各级各类学校落实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的具体要求和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教育全局决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应用、教育科学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逐步完成对各级各类教育数据的分析、整合和应用,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教育数据管理体系。
  3.建成首都教育电子认证系统。为推进信息、数据和应用的整合与共享,保障网络和信息数据的安全传输与授权使用,市教委统筹建设首都教育电子认证系统,制定首都教育网络认证管理规范。具备条件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单位应按照管理规范逐步实现与市级认证的对接。通过统一认证系统的建设,完善网络实名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健康的网络行为,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
  基础设施优化工程将使北京的教育网络体系更加安全、完善,数据更加丰富、准确,网络行为更加健康向上,使网络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四、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机构,统筹规划
  市教委设立北京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决策机构,统筹协调教育信息化在各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统一归口管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级各类单位应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逐级建立“一把手”挂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
  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机构,统筹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级各类单位应本着深入实际、全盘考虑、不断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化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部门,完善信息化管理机构,加强信息化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理顺关系,统筹教育信息化在各部门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为进一步统筹、协调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北京市教委组建北京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作为领导小组与信息化办公室的咨询机构,为推动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总体规划建议和技术支持。专家委员会下设各专家小组,负责具体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把关工作。
  (二)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各项规划和管理制度;完善软硬件建设和设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国标、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的统筹协调。加强信息化标准战略研究,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做好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标准和教育从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组织制定,积极参与教育部信息化标准编制。强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督促各单位自主、创新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质量和效率为根本判断标准,对绩效突出的区县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各单位应依据《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科学、规范地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项目成果标准化和共享。
  制定全社会服务教育、关心教育、参与教育和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服务流程规范;建立全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和激励机制,大力整合资源,协调教育内部关系,与全市各单位通力合作,加强校际之间、教育单位之间、教育内部和社会化的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使信息资源在共建共享中为教育教学带来更大效益,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大投入,注重效益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按照新的办学条件标准,根据各单位不断增长的信息化业务需求,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根据网络和信息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维护更新需求,合理设定经费定额,保障网络和信息设备的日常应用。加大教育信息化规划、咨询项目的投资,科学引导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方向,逐步确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比例。保障信息化培训经费。在保障投入的同时,注重投入带来的教育、社会和经济效益。
  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规范化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使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育队伍,提高素养
  培养一支既懂教育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应用,覆盖教学应用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维护者、理论研究者的教育信息化队伍。要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创设更好的工作条件,在任职资格、人员编制、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对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区县(尤其是远郊区县)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政府和学校应制定师生信息能力培训规划,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师生能不断增长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绩效考评,激励教师参与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提高教育信息化各项应用的使用效果;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网络道德、健康的网络行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有用人才。
  (五)加强监督,安全运行
  定期开展全市信息安全检查和态势评估,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基础数据的安全。加强信息内容管理,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支持高等院校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学科和专业设置。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技能,进行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的教育。
  建立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及北京市制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服务社会,社会服务教育的新型模式,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的社区导向、全国辐射、国际开放作用,为构建学习之都、教育之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基于有限元素分析和薄墙盒子 girder 力学,增加盒子的二个设计概念系结在主要甲板下面的 ers 被介绍以便增加轮船的壳力量。由在设计概念和原来的概念之间弄弯的纵的力量,扭转
货柜船堆装法计划是一枢轴在容器交通的系统教。与发货的增加的集装箱,计划货柜船堆装法变得越来越复杂。那么聪明的堆装法为货柜船计划意义大。一个有效堆装法计划可以改进交
A new method improves prediction of the motion of a hybrid monohull in regular waves. Stem section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a hybrid monohull with harmonic
近年来,人们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越来越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阅读课(泛读课)的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可以起到任何其他课程都无法发挥的作用。因此,担任
[目的] 探讨农村订单定向专科医学生的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群体的学习意愿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就读于云南省3所高职( 专) 医学院校的413名农村
张尔岐以乡里塾师身份参与到明清之际的思潮中,形成了其学守程朱,有因循、有创新的思想体系.从崇实黜虚着眼,顺应反王学思潮,宗程朱,注重内外本末兼修,'尊德性'与&#3
渔洋以诗享盛名於当世,“主持风雅近五十年”。晚岁肆力于笔记之作。自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五十六岁开始,至康熙四十八年(已丑)七十六岁,二十年间,成书五部,即《池北偶谈》、
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在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作为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与学科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凭借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其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对抽象事物及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历史课堂教学带入全新的情境之中。历史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这正是“网”聚历史、“情”系教学的魅力所在。    一、“网”聚历史与“情”系教学的琴瑟之鸣    1.“网”聚历史,“
The frequency stability of a marine power system is determined b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esel engine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in a marine power 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