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演绎 用情传承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大春
  LUO DACHUN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竹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乐推广大使,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遗办事处主任,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戏剧、曲艺专委会秘书长,四川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罗大春大师工作室”创始人。先后拜师杨庆文、邹忠新、周游、李月秋等已故曲艺大师学习四川竹琴、金钱板、相声、清音,1980年曾与清音大师李月秋合作录制唱片。
  四川竹琴起源于唐代,原是道教在民间劝善传道的乐器,后又在唱词中加入了英雄传记、历史故事等内容,曾在巴蜀地区广为流传,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曲艺中的一块玉璞”。改革开放以后,这门“老腔老调”的曲艺艺术变得余音渐稀。如今,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过竹琴,其实在影视剧《八仙过海》中张果老背上背的那个竹筒,名字就叫竹琴,也叫竹筒琴。在仙人张果老手里,他是武器,也是乐器。2008年,四川竹琴由四川省成都艺术剧院、重庆市三峡曲艺团联合申报后,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四川曲艺种类之一,四川竹琴属说唱类别。唱腔回旋婉转,且一人多角,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演唱时不用乐队配合伴奏。演员左臂横抱渔鼓,手握简板击节,右手四指拍击渔鼓,或轮指、或并指、或弹指等,发出不同的声响,来配合演唱。早年间,盲艺人、老艺人们在茶馆演唱时,多为坐唱,随意性很大。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改为了站唱,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舞台上调度,并使用身段、面部表情来加强对角色的塑造。
  在四川曲艺界,有着“全褂子”美誉的罗大春先生,是四川竹琴的代表性傳承人,其艺术成就在四川乃至全国曲艺界也是有口皆碑。博采众长的罗大春先生,竹琴师承“杨派竹琴”创始人杨庆文,金钱板师承“邹派祖师”邹忠新,相声受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游亲炙,清音得国宝级大师李月秋亲传并长期同台合作。先生唱过金钱板、清音、京剧等,也说过相声,演过小品、双簧,但最终他选择了在演绎上更“拿手”的四川竹琴,并孜孜不辍的始终致力于四川竹琴的传承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降,受影视等多元文娱形式冲击,传统曲艺由大众主流文娱形式变得逐渐式微,演出受众不断锐减,几乎消沉于市场洪流。四川竹琴古老的唱腔和单调的表演,使它受到了快节奏生活下的巨大冲击,说唱中那些刀光剑影的侠客江湖不复存在,人们再也无法抵足品味这古老的市井文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快餐模式下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竹琴和众多四川本土曲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统艺术的衰败和萧条让罗大春先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罗大春先生四处寻求传统四川竹琴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不断地将各种曲艺的说、唱、情、韵融合在竹琴表演中,现代声、光效、舞蹈艺术等,都是他改进四川竹琴表演的灵感来源。
  2004年,罗大春先生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新创的音乐竹琴《麻林晨曲》,第一次搬上舞台便受到众多曲艺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数十场演出座无虚席,这个作品还获得了第十三届四川省“群星奖”曲艺类成人组一等奖。成功的喜悦让先生扬鞭策马,乘胜追击,随后他又在竹琴表演中加入川剧锣鼓元素打造了音乐竹琴《两把菜刀》,再次抱回一个省级大奖。凡经过先生创作指导的音乐竹琴节目,一经问世均获得满堂彩的效果。
  在流行音乐盛行的时期,罗大春先生不仅把四川竹琴带上了舞台,他还化身为四川曲艺的“传教士”,从专业院团到州县巡演,甚至为迎合潮流,借摇滚演出市场宣传传统曲艺,个中辛酸,罗大春先生深知其味,历经沧桑之余,先生转变了弘扬传统曲艺的思路和途径,把着力点转移到了观众培养方面,让观众先了解,由了解再喜爱,乃至进一步学习传承。从自己的学艺经历受到启发,罗大春先生首先想到了中小学校,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爱好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于是,他自掏腰包送曲艺进校园,主动到各中小学普及传统曲艺,赠送器材,免费教学。很快一个接一个校园传承基地陆续建立了起来,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成为了传统曲艺的受益人和传承者,在四川曲艺界出现了传承之风盛行的“罗大春现象”,四川竹琴也因此展露出新的生命力。
  在罗大春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四川竹琴慢慢重新回归了人们的视野,各大曲艺演出和比赛中开始频繁出现四川竹琴的身影。2011年,罗大春先生与四川省曲艺团王文能、成都市文化馆康德勋两位曲艺家,一起创作了表现非遗传承的少儿竹琴节目《传承》,参加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演出,与各国优秀的非遗艺术同台献艺,这门古老而小众的曲艺形式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它。
  此后,罗大春先生播撒下的艺术种子经由他辛勤的栽培,如雨后春笋不断茁壮成长,相继开花结果。建立的四所传承基地学校捷报频传,孩子们不负所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国少儿曲艺大赛选拔赛中荣获四川赛区第一名,四川少儿曲艺大赛中荣获四川竹琴一等奖、二等奖,入选四川少儿春晚的演出,受邀参加第四次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研讨会并作成果展示,龙江路小学分校表演的少儿竹琴节目《传承》获得各级领导的认可,学校也因此被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局授牌为首批“四川竹琴传承基地”。这一切荣誉的背后离不开罗大春先生无私的付出,他的无私不仅体现在教授技艺的倾囊相授,更体现在他的不计报酬一一教学上课不收一分钱,还自费为学生们购买乐器。不求名利,只是坚守一名传承者的责任、本分……这一切不仅他身边的人看在眼里,有关单位也在默默关注着,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馆、省曲协连续三届给他颁发了“园丁奖”,对他所做的付出表示肯定和鼓励。诸多荣誉并没有让罗大春先生自满,先生还是一如往常,按照自己制定的那张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计划表,从周一到周末不间断地进行竹琴的教学、展示、讲演工作,毫不松懈。
  众所周知,曲艺界师承源流向来为业内所看重,颇有声望的曲艺从业者大多持有近乎严苛的择徒标准。近年来罗大春先生广收学徒,在旁人看来似乎是为了追名逐利,实则饱含着罗大春先生的良苦用心。为了四川竹琴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罗大春先生深知以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自己也已年迈,尽快培养一批年轻的中坚力量来继续传承竹琴技艺,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如今先生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数量也还在不断增长,其中有科班出身的熟手,也有初入行业的新秀。爱徒们也始终谨遵师命,不忘传承与发扬四川竹琴的学艺初心,与师父一起将四川竹琴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近年来,在师徒们身体力行的共同努力下,各地也开始重视并发展四川竹琴,各市州文化馆逐渐涌现出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竹琴节目。如,达州市大竹文化馆的《竹乡茶馆》《竹琴声声》《麻林晨曲》,宜宾市长宁文化馆的《竹宴》,成都市新都文化馆的《两把菜刀》,资阳市文化馆的《三人行》,广安市岳池文化馆的《石榴花开》等,这些节目一经推出,不仅在省市级平台频频获奖,在国家级的比赛中也是备受瞩目,荣获奖项。
  如今,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传统艺术春风再起,四川各市州乃至全国各地邀请罗大春先生讲学授课的接连不断,罗大春先生也是不遗余力,奔走效劳,学生徒弟遍及各地曲艺院团。除此之外,罗大春先生始终着意曲艺观众和爱好者的培养,凡有观众爱好者请教,先生必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得观众和爱好者敬佩,更有因此拜罗大春先生为师学习曲艺者不在少数。也正是这些观众及爱好者的参与体验,口口相传,影响着更多人了解喜爱传统曲艺艺术,丰富和拓展了传统曲艺市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项目,四川竹琴不仅记录了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还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它以身口相传,使文化链得以延续,是人类生存、生活实践中创造积淀而成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纽带,是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涌泉。而身为“传承人”,罗大春先生也始终以传承竹琴艺术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竹琴的传播和推广中去,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四川竹琴的满腔挚爱,展示着四川竹琴的独特魅力,传扬着四川竹琴的精华。
其他文献
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于1869年在中国四川宝兴县发现了大熊猫,这一天,有着800多万年生存历史的大熊猫,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和视野。同年5月阿尔芒·戴维神父在发现大熊猫之后,在四川宝兴县又发现了另一种让全世界人民喜爱的珍稀动物——川金丝猴。它有着与我们人类非常相似的面容,长着长又密的金黄色的毛发,粉蓝色的小脸,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和可爱的小塌鼻子,人们又称它们为仰鼻猴。  人类的繁荣挤压了
他长期坚持胶片拍摄,尊重艺术的未知性与随机性,追求胶片的不可重复性,象征着对极致与传统艺术精神的追求和坚守。追求纯粹的色彩,自然的颗粒感和对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敬畏。因为每次按下的快门,对于生命而言,都是唯一的、不可返回的瞬间。他说:“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艺术思考才是最纯粹创造力的来源!”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看到陈禹哲的这一组以岁月留痕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时,庄子的这句话浮现在了脑
主管单位:广元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廷鑫  ZHANGTINGXIN  《批评家》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共广元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广元市第五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寄语  《批评家》杂志是一本文艺评论季刊(内刊),创刊于2002年
汉族,笔名邢晓渝,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美学博士生课程骨干教师进修,师从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教授。主要作品有:《风景这边独好》<华夏舞蹈21世纪世界舞蹈文化主潮》《中国舞世界舞蹈文化宝藏》。曾获“首届舞蹈研究论文全国大赛”佳作奖,《论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获中国“第五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优秀论文奖”以及四川省首届“文艺评论优秀奖”。主讲《舞蹈艺术概论>
摘要:军事用语也即表述军事概念的词语,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对其语法结构特点的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和汉语语言都是中华各民族劳动创造的文明财富。汉语中一个汉字表示语言的一个音节,文字与语言数千年来相互作用,使得汉语形式美非常突出。本文主要结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所涉及的各种不同语用形式,深入探讨复音军事用语语法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银雀山汉墓竹简(壹) 军事用语 语音特
站在自我隔离的玻璃窗前  踮起脚尖,一条河流拐弯的地方  疫情期盼已久的拐点  会在哪里出现  今夜,全中国的雪落在武汉  一片雪花就是一块冰凉的石头  生命在飞翔也在坠落  花朵在绽放也在凋零  一片雪花就是一个逆行的天使  白色的衣衫,白色的口罩  落满武昌、汉口、汉阳  每一条空旷的大街小巷  把信任当成责任,怀抱满腔热血  面对病毒咆哮,拼了命跟时间赛跑  白衣天使温情的目光  落在火神山
主管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唐开奇  TANG KAIQI  《四川美术》编辑部负责人。生于197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编辑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近十余年来,参与或主持编辑《四川美术》约120期,策划编辑有关文献约10部,撰写综评报道、学术研究文章、调研报告、重要公文等总计数百篇次。  寄语  《四川美术》创刊于1982年,其
喧闹了一天的村庄渐漸地安静下来,我独自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风轻轻地吹着。周围的花草树木经过一天的光照,在日落时分显得格外有精神。  太阳像小孩的脸一样通红,浮在天边,把深红而略带黄色的霞光洒向大地。太阳周围的云被太阳照得通红,红得像一片正在熊熊燃烧的烈火,随着太阳慢慢地下沉,又像是深秋时节红遍山野的枫叶,接着像熟透了的苹果,随后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太阳公公看到这些景色,把头藏在了山的那一边,天空中
众鏖拼奋近黎曙,继控严检力隔分。千急皆勿稍松懈,万切更忌滞怠阻。   驰奔近巅尤曲艰,疲奋至极倍警惕。百里行程虽过九,千忌咫尺復始端。   莫到胜利在眼前,车驰坡顶力更难。坚持,思想不松懈,仍恒毅志休作闲。   强控疫情莫怠闲,灭熄瘟火谨复燃。医军官兵鏖前线,黎民百姓力共援。   王学茂   成都八益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四川家具行业商会会长,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会长。酷爱书法
主办单位:巴中市平昌县文化馆  朱飞  ZHUFEI  《平昌文艺》负责人。1970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图书馆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昌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寄语  《平昌文艺》的前身是1983年创刊的《江口文艺》,于2003年正式更名。经过几代编辑的辛勤耕耘与付出,在保留原有优秀栏目的基础上,经历数次改版调整,提升了刊物质量。如今,《平昌文艺》为文艺季刊,设有10多个栏目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