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基于休闲理念的温泉旅游新模式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温泉旅游作为体验性休闲旅游,由于其具有疗养、保健、健身的独特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崇尚健康生活的度假旅游者的青睐。论文基于休闲理念结合重庆温泉旅游的开发优势,深刻分析温泉旅游开发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温泉旅游;重庆;开发;休闲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结构的调整,大众旅游者已从初期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温泉特有的保健、养生、度假休闲功能已经被广泛认可。因此,温泉旅游已成为继山水风光、大型游乐场、主题公园、城市观光后的又一新兴的娱乐休闲旅游项目。
  目前,重庆温泉旅游的开发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重庆温泉旅游的发展作了相关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基于休闲理念下的重庆温泉旅游开发。以休闲为核心理念来开发重庆温泉旅游产品,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或“安排”娱乐和休闲的第二空间,其目的是致力于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一、温泉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一)供给环境分析
  1.良好的温泉资源优势。有山城之誉的重庆是个温泉城。山峦起伏的重庆,地热温泉资源总体上表现为得天独厚的“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的特征,被专家评为“具有世界级品质”的温泉旅游资源。据统计,目前重庆温泉地热水日涌水量达10万立方米以上。在重庆主城区70公里范围内,就有两百个温泉,著名的除北温泉、南温泉、东温泉和西温泉外,还有统景、天赐、海棠晓月、海兰云天、梨树湾等。同时,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品质优越。温泉水温以40~55℃居多,平均水温较高;且矿物含量较高,温泉水质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如锶、碘、锂等元素。除此之外,重庆市的温泉旅游资源是以大气降水溶滤并且经过深部自然循环加热形成,因此,其具有典型的可再生特征。。这种资源的可再生性铸造了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界级品质。
  2.良好的区域经济优势。一般而言,大型温泉地的投入较大,只有在较为发达、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才能保证具备一定旅游消费能力的居民去光顾。因此,温泉旅游地的投资回报往往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由于重庆的大部分温泉资源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为将其开发成为较大规模的温泉旅游地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重庆大多数温泉都基本处于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交通便利。良好的交通和区域经济优势可为重庆温泉旅游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3.政府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2005年底,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小组审议通过了《2005-2010年重庆温泉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重庆打造成为“温泉之都”的发展框架,重点发展3个国际级、4个国家级、22个地方级温泉建设项目。随后的2006年9月,重庆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至此重庆打造“温泉之都”有了科学的规划和布局。2007年,市政府提出构建“一小时经济圈”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重庆温泉旅游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重庆温泉旅游业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到2010年,全市温泉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18%以上,基本实现温泉旅游产业化,让重庆温泉品牌继三峡、夜景等之后,成为重庆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二)需求环境分析
  1.休闲旅游需求日益扩大,温泉旅游受到追捧。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仅占8.6%的度假休闲旅游到了2007年上升至28.1%。集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温泉旅游热潮持续升温。《重庆市温泉旅游产业战略研究》预计,重庆温泉旅游产业在2010年到2020年将保持20%的年平均增长率,2020年重庆温泉旅游者的人数将达到3414.27万人次的规模。
  2.现代人对“回归自然”的偏爱,温泉旅游可以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要求的多种旅游需求。由于旅游者的主要构成是城市人,而所谓“回归自然”又是现代文明中的一大主题。因此,对回归自然的追求成为现代旅游中的一项基本特征。有关现代休闲和娱乐方式的调研表明,最受欢迎的娱乐休闲方式,已经不再是那种纯旁观的被动方式。作为休闲方式之一的温泉旅游,因其可以给旅游者提供减轻压力、身心健康与放松、亲近自然、寻求理性回归的休闲目的,已得到越来越多大众旅游者的青睐。
  二、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根据不同角度,温泉旅游的开发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说来,可根据区位条件、区域经济、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结合旅游功能,可将其分为康体保健、观光娱乐、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综合开发五种开发模式。开发模式不是固定的,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因时因地因诸多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就重庆具体情况而言,由于温泉资源丰富优越,一个温泉旅游地并不固定一种开发模式,而是有多种开发模式。因此,重庆温泉旅游的开发模式目前主要有四种:
  (一)观光娱乐开发模式
  此种开发模式是凭借良好的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及完善的娱乐设施来吸引游客开展观光、娱乐、休闲等活动。此类型虽然凭借的旅游资源并非出类拔萃,但因其较好的资源组合以及便利的交通,深受游客欢迎。
  重庆东温泉风景区是观光娱乐开发模式的代表。它地处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境内,景区内山、水、泉、林、洞、峰、峡、瀑、岛等自然景观一应俱全,楼台亭阁、宝刹古寺、传统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列重庆四泉之首,深受重庆市民的喜爱。
  (二)康体保健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利用温泉水中富含的矿物元素以及人工配方,开发养生健体、美容美体等各种康体保健产品。这种类型的温泉资源资源禀赋较好,针对以散客为主的高端市场。
  重庆统景温泉风景区是康体保健开发模式的代表。它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部御临河畔,因其类型多、流量大、水质优、科学价值高等显著特点,位居西南第一,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温泉群。此外,该景区所辖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成分以及微量元素,具有很强的药用理疗效果。   另外,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内的天赐温泉,经国家卫生及矿管部门鉴定,富含偏硼酸偏硅酸、钙、硫、锶、镁、氟等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简称“镁锶泉”。
  (三)文化体验开发模式
  文化体验温泉旅游依托历史文化深厚的高质旅游资源,向游客提供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针对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
  重庆南温泉风景名胜区是文化体验开发模式的代表。南温泉地处重庆市东南郊花溪畔,距市重庆市中心21公里。南温泉公园为新“巴渝十二景”之一,山、水、泉、林、洞、瀑皆具,独具特色的温泉和蜿蜒而过的花溪河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园内有多处抗战文化遗址。抗战期间及解放前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均到此作温泉浴。
  另外,位于重庆市铜梁县西泉山谷中的西温泉,峡谷峰壑多姿,竹木丰美,泉温水洁,山水如画。风景区内散布有丰富的“陪都文化”遗址,为景区平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四)综合开发模式
  此开发模式凭借良好的温泉水资源,开发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康体健身、商务会议等多功能旅游产品。该类型温泉旅游地区位条件一般,远离大中城市,周围自然人文资源丰富,适应各层次、各类型客源市场。
  目前,重庆温泉旅游地都采用有这种开发模式,但其开发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温泉产品还不是太完善,缺乏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并重的产品。
  三、温泉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一)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温泉资源,提高温泉产业发展水平
  重庆目前温泉年利用率很低,大量热能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温泉能源性质的科学认识;此外,受开发技术局限,目前重庆市温泉水的回收率很低,利用方式单一。为了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重庆的地热资源,首先,应走产业发展之路,延伸温泉旅游产品的产业链,将其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大力开展基础性调研和综合规划,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二)培育地域温泉文化特色,打造温泉品牌
  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养生文化、度假文化和休闲文化。要对温泉产品进行有效开发久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包装,着力提升和创新产品,挖掘文化内涵。要善于挖掘潜藏在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价值,彰显重庆温泉产业的文化特色,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温泉旅游精品。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温泉之都”。
  (三)增强管理意识,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重庆温泉度假地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进而管理水平低,造成景区运作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加强温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温泉产业发展形势,懂市场、懂管理、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温泉旅游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与水平。
  (四)加快温泉资源管理条例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2004年9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广东省温泉旅游服务规范》,此举极大促进了温泉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重庆市也应该参考国内外温泉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研究制定重庆市温泉建设、管理、服务、质量等标准规范,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重庆市温泉旅游质量,进而提升温泉旅游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文.城市休闲旅游[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宋林琳.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7).
  [3]赵小鲁.重庆市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想[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4]宋林琳.“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战略下的温泉旅游开发[J].商场现代化,2007(9).
  [5]毕斗斗.温泉与广东省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3(10).
  [6]向云波.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构建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7]王华,彭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旅游学刊,2004(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合肥经济圈内部16个县(市)近八年来的Theil指数计算,我们发现经济圈内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不平衡的问题日趋明显,其总体差异有逐年扩大趋势。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一列指标的选取和建立,找出了合肥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性成因分析,提出促进圈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面版数据模型;区域;不平衡发展  一、合肥经济圈区域经济不平衡测度  (一)研究区域概
期刊
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区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2006年,张家界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时至如今,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剖析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快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
期刊
摘要:作为一家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拜耳公司树立了独特的社会责任行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七种“核心—边缘”理论的实践过程,以德国拜耳公司为例,探究企业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战略中。通过此项研究,为其他跨国公司提供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拜耳公司;“核心-边缘”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实施  一、序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将利益瞄准了中国市场,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公关危机现象却频
期刊
摘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全省经济的发展,由于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其发展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因此,本文基于kaya公式,运用模型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与解释,并对吉林省2001年至2010年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情况进行时间序列特征分析,从而得出农业的增长对碳排放影响的强度,最后据此提出利用碳汇资源有效实现低碳农业的途径。  关键词:K
期刊
摘要:为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缺口问题,重庆在全国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地票交易制度。这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开创了城乡土地流转的新路径,农村土地价值得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为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重新设计地票交易流程,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  关键词:地票交易;制度设计;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
期刊
摘要:广东省建立在区位、政策、资源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了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为了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必须在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东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对外贸易  一、广东省对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优势的分析,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指出海南在发展旅游房地产业中政府本身的制度建设、海南现有的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和法律法规制度的不足,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南旅游房地产业;制度分析  近年来,随着旅游者旅游的形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旅游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性产业之一。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
期刊
摘要:交通拥堵是我国大中城市普遍遇到的困扰,虽然许多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数额逐年上升,但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效果却并不显著,北京市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的实施未能很好地达到其改善交通拥堵、保护居住环境的目的。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治理交通拥堵效果明显的城市的成功经验,分析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交通补
期刊
摘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上市公司无视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规定,粉饰甚至歪曲会计信息,干扰了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以鲁北化工为例,梳理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现状、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构建因子分析模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诊断和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是对金融业的一种仿生化概括,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考察金融体系。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经济社会因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