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是现行教材比老教材多的一个例题,目的是将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组织学生操作、如何发展其空间想象力呢?
  【教学片断】
  1、有序操作,清晰观察
  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这样依次沿着画有红线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开图。
  (1)出示例题,理解“依次”。
  师:看图思考,沿着图中的红线剪开,依次剪开了它的哪些面?
  (学生观察交流:上→前→左右→后)
  (2)边剪边观察、思考。
  (学生人手一个与例题相同的正方体纸盒)
  师:你剪开了哪个面?观察一下,这个面展开后在什么位置?其他的面呢?
  带着上面的问题,学生依次剪开六个面,并观察每个面展开后与其余面的位置关系。
  师:说一说每一步你剪开了哪个面?这个面展开后在哪里?其余的面呢?
  (学生交流、展示“展开过程”。)
  (3)将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
  师:回忆展开的过程,你能标出手中展开图每个面分别是原来正方体的哪个面吗?
  (学生回忆并标注出六个面)
  师:我们标注的是否正确?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
  生:把这个展开图折成正方体来验证。
  师: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折起这些面?
  生:先折起前后、左右四个面,再将上面盖上。
  生:下面不需要动。
  (学生在课桌上边观察边依次折起每个面,还原验证。)
  2、观察展开图,发展想象
  (1)教师将剪好的展开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图,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展开图中原来相对的面都是隔开的,比如上面和下面隔着一个后面,左面和右面隔着一个下面。
  师:想一想,相对的面可能连在一起吗?(不可能)
  生:展开图中的上、下、前、后四个面连成一排,左右两个面在两边,正好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说得很好,想象一下,左右两个面有点像你脸上的哪个部位?
  生:两只耳朵。(其他同学都笑了)
  (2)依据展开图,发展想象。
  师:这两只“耳朵”还可以长在哪儿?想象一下。
  生:还可以长在最上面、最下面或“后面”的两边。
  师:可以吗?想象一下这三个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吗?
  生:可以,连排的四个正方形可以看成上下前后四个面,两只“耳朵”正好是左右两个面。
  师:想象一下,如果这两只“耳朵”不对称,还能折叠成正方体吗?
  生:能,连排的四个正方形可以看成上下前后四个面,两只“耳朵”还是左右两个面。
  师:确定吗?请你先在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再折叠验证,看与你想的一样吗?
  (学生先标注出六个面,再折叠成正方体。)
  3、借助“标注”,放飞“想象”
  师:如果有四个连排的正方形,另两个正方形在同一边可以吗?
  生:左边的图形不能,因为把四个连排的正方形看作上下前后四个面,右边的两个正方形重叠了。
  师:左边的图形大家都明白为什么不能折成,右边的图形不易判断,不折纸,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你想象吗?试试看。
  学生思考、尝试后交流。
  生:可以一边想象一边标注出每个面。
  师:那我们先确定哪个面呢?
  生:先确定“下面”,因为下面在折的过程中不动。
  师:把哪个面作“下面”好呢?
  生:周围相连的面比较多的那个面做“下面”。
  师:然后标注哪些面呢?
  生:然后标出与“下面”相连的三个面,最后标出其他的面。
  (师生合作完成标注,如图。)
  师: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上面”重叠了,少了一个“左面”。
  师:折叠起来是这样吗?请你折叠验证。(学生操作验证)
  师:今后我们可以用边想象边标注的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4、拓展丰富
  师:刚才研究的图形中都有四个连排的正方形,如果只有三个连排的呢?你有办法判断它能否折成正方体吗?
  生:先边想象边标注,再判断。
  生:没有把握的话,可以用折纸的办法来验证。
  师:很好,请大家自己来标注、想象,作出判断,再折纸检验。
  ……
  【教学思考】
  一、清晰、有序地操作、观察——为想象提供坚实的支点
  课后,有教师提出课始的操作教者牵得太紧,所有学生都按同一种剪法将正方体的六个面逐步展开。如果放得开一点,学生的自主性会更强,他们完全可以想出不同的剪法,这样,交流中才会有新的收获。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那执教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安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两点:一是例题所示是一种基本剪法。它在学生相关空间想象力发展的过程中是起步阶段。二是此处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展开过程建立起清晰表象。我们知道,表象是空间想象的基础,表象是否清晰直接决定了空间想象能力的高低。所以本节课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例题所示的这种基本展开过程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主要是展开过程中各个面的相互位置关系。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要记忆的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是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六个面的相互位置关系。试想,如此复杂展开过程,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决定怎样剪,其操作、观察就必然是随意的、挂一漏万的,那头脑中如何建立清晰的展开过程?在自己对这一过程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再去观察别人不同的展开过程,只能使本不清晰的表象更加糊涂。所以,此时的操作头绪不能多,更不能乱。唯有如此,其过程才能通过有序的操作、观察,准确、清晰地输入大脑,如此起步,才能为想象的腾飞提供坚实的基础。   那对“不同的剪法”怎样处理呢?笔者以为,上述基本展开过程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清晰、稳固地建立后,应该且一定要安排“不同的剪法”,它是空间想象腾飞的阶段。此时,对“不同的剪法”,不应再让学生动手去剪正方体,而应让学生借助头脑中基本展开过程的表象进行“想象操作”, 让学生在想象中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有序“标注”——为想象插上翅膀
  教过高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借助折纸,学生容易判断形式各异的展开图能否折成长(正)方体,而一旦脱离操作,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学生要想象的步骤太多(六个面折的过程),为保“万无一失”,有的老师让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就在纸上画出图形,剪下来折一折再判断,以动手操作来代替空间想象。还有的教师将能够折成正方体的各种展开图全部总结出来,打印在一张纸上,学生人手一张,用机械记忆代替空间想象……明知这只是功利地“解题”而不是“发展想象”,却又无可奈何。为促进学生的想象,在操作与想象之间,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教者给出了一个精妙的做法——有序“标注”:让学生先标出“下”面,再借助已有的表象进行想象并标出与它相邻的面……最后根据标注的情况判断能否折成正方体,。“标注”将“想象六个面折的过程”分解成几个“想象与其相邻的面折的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步骤,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借助“标注”得以起飞,翱翔于想象的天空。
  三、“折纸”——为想象保驾护航
  “标注”是一种好方法,那是不是可以不要“折纸”了呢?当然不是。一味地“折纸”而不展开想象,只会弱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相反,如果只让学生去想象而不“折纸”,那他们想象中的错误就无法得到纠正,同样不利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上述案例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标注、想象,再“折纸”验证。空间想象力只有在想象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必须让学生先展开想象。何时“折纸”?想不明白、没有把握的时候,再“折纸”来验证,让“折纸”为想象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折纸”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想象而不是弱化想象的作用。
  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直观操作。但“怎样操作”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会面临多种选择。只有着眼“发展空间想象力”这一长远目标,冷静地分析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才能为学生筛选出有效的操作方式,更好地促进其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反思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感觉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与教师的“恐吓”有关。什么意思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第二、三学段(3~6年级)的写作均称为“习作”,也就是练习写作文的意思,到初中才开始正式称呼为“作文”。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一词直接被“作文”一词代替,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习作”,甚至连这个词语也没有听说过,却从三年级开始就知道有个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的、可怕的“作文”。表面看,这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并主动的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对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  一、“教学做合一”活动的切入点  1、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其目的是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帮助
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这个思想。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孩子发展独特性和全面性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有位学者这样说过:生命教育在于协助儿童成为一个有“知性”与“人性”的人,“知性”是指有知识,“人性”是指珍视自我、体恤他人、关心社会。  一、我从哪里来——了解生命的起源  当过父母的成人都知道,在孩子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素质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看,现今的孩子,可以说是被爱包围着的。大人们就像卫星般围绕着孩子这颗太阳,通常是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因此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常常会察觉到有的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规则。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整个幼儿园
前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体育产业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迅速发展起来,在欧美体育产业发展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其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已经初步建立。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体育市场的日益繁荣,体育产业开始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生力量之一,并表现出巨大的市
爱儿坊以小班化、区域活动为载体,在自主发现、互动式操作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得到口语能力的运用和发展,为了拓宽孩子与材料、与情境、与人群的交往能力,让家长了解孩子特殊的学习方式,彰显亲子教育的价值和更多的创意,本学期开展亲子区域材料分享漂流活动。  一、漂流开序——精精心心准备  (一)材料的选择是活动的基础  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每一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重点研究的区域以及最受欢
一、通过预实验分析实验用时,让实验用时了然于胸  科学的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别在于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实验构成的,而实验用时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把握。如果以预实验为依据,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各实验环节的用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各个实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用水测量时间》一课,用饮料瓶制作简易水钟的分组实验,需要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
自古以来,教师就被人们推崇,因为教师的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他们要塑造高尚的灵魂,培育美好的心灵。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老师要想塑造崇高的灵魂,就应该具有崇高的师德。因为只有自己心中有阳光,你才能播洒光明;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传递关怀,温暖人心。班主任是爱的使者,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高尚的人格去培育一群群祖国的花朵。    一、博采众长,
新课程标准倡导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课堂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是方法,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计划课堂,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有生命的完整历程。  一、精心预设,为课堂生成铺桥架路  “动态生成课堂”更需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同时也是新中国教育的先驱者。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尤其是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影响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一代教育人,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以敬仰和学习的心态对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教育理念进行不懈地了解和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在后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