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并主动的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对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
  一、“教学做合一”活动的切入点
  1、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其目的是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孩子动手、动脑,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做事,并养成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在实践活动中,呈现的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老师通过询问许多个“为什么”,让幼儿“摸、尝、看、闻、听”,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官,引领着幼儿去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让他们在探究中逐步构架起属于他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在科学活动《桔子和石榴》前,我先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个桔子和一个石榴,在准备的过程中,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认识了什么是桔子,什么是石榴,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活动开始后,我讲了一些启发性的话:“你们可以玩玩,看看有些什么发现?”只见昊拿着石榴说:“我摸上去有点冷,但很光滑。”佳一手拿桔子,一手拿石榴,说:“我掂了掂,好像石榴比桔子重。”另一位小朋友说:“可以剥吗?”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贝贝大声叫了起来:“我发现里面有蛋黄的。”在惊奇之余,还自言自语:“里面怎么会有蛋黄的呢?”边说边用力剥着,费了好大的劲,才剥开了石榴。他终于开怀大笑,因为石榴露出了果实。这种愉快的发现,又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发挥其潜在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中学习。在“教学做合一”科学教育活动的几个环节中,动手操作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所以强调这一环节,不但是因为动手操作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因为“让事实来说话,让结果的真实性来证明”,能让孩子从亲历的事实中得到教育,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动手做”活动的内容大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因而动手实验又能使他们体验和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从而为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智慧创造了机会。
  二、“教学做合一”活动的物质保障
  1、多而不乱。材料是“教学做合一”活动的物质保障,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学做合一”中的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尽量做到多而不乱,可以帮助幼儿有序地探索和学习。
  2、物尽其用。物尽其用的原则是充分挖掘提供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发挥材料的暗示功能,从而达到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的效果。实验获得的成功、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这些都是因为材料减量后意外获得的,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远比“幼儿方便实验”来得更为重要。
  3、择之慎重。幼儿园“教学做合一”主要是让幼儿了解一些最基础的科学现象与知识,具有科学的启蒙性,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幼儿养成的对待科学的态度,激发探索的兴趣,象科学家那样学习。因此幼儿园“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定位必须是基础的知识与现象,而这些又将通过操作材料让幼儿主动建构,由此,材料的选择必须慎重,指向明确,直接为实现目标服务,避免出现干扰,超越幼儿的认识与领悟范畴,导致很难解释清楚。为确保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教师必须事先慎重地选择材料,这其中包括老师对不同材料的反复先试验。比如:在选择玩水和冰这一内容时,就考虑到水这一物质的特殊性,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进行探索,特别是在进行游戏水和冰比赛时,幼儿激动不已。在活动之后,孩子们自己总结出水是会流动的,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走”,而冰就慢,冰要推它才会“走”,要放在很斜的地方才会动,充分表现了幼儿在生活中的主动性。所以我觉得在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幼儿喜欢的内容,他们就会主动参与,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得到欢乐。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及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和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4、源于生活。幼儿园“教学做合一”项目关注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的,因此,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也是孩子身边的材料:鸡蛋、泥土、竹子、沙、水、纸、电池等等。当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实验明白一些科学现象后,教师又会适时地进行拓展向幼儿的日常生活。记得小班时,我让幼儿观察动物时,他们问:“老师,为什么小兔子的眼睛是红的?”“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的?”等等。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表露,于是我就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这些爱提问的幼儿,发五角星作为奖品,激发更多的幼儿爱提问。就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保护,而且得到了发展。
  “教学做合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效果上,它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引发探究兴趣,让幼儿亲自探索发现过程,验证自己的假设,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构建新知識,培养了幼儿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文本题材,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一般诗歌。《黄鹤楼送别》是第三学段的一篇“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上为远赴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别,描绘了一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江边春景图,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引出“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文本赏析和教学解读时,如何处理诗与文的关系,笔者认为,文为诗营造了一个多重互动的“效应
【主题与背景】  《网络文明小公民》是选自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21课的教学内容。为了达到学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安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预防计算机病毒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搜集一些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一些视频、图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通过对事实新闻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文明小公民。  【情景描述】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情趣导
明朝的李贽在《童心说》里说,童心,是心灵的水源,心灵的水源不能遗失。千江有水千江月,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会有明月,保留孩子的一份天真,教育便有施教的水源,教育就要如月映水,潜移默化。千江有水千江月,每条江里映出的月亮都是不一样的,教学就要水随物形,因材施教,是鸿鹄的教他飞翔,是猴子的教他跳跃,是能跳的鲤鱼就去跳龙门,教育要走“立交桥”,“独木桥状态”太累,太险,连最近的人大代表都呼吁教育
我有过一个有趣的测试,当我拿出毕加索作品给孩子们看时,孩子们会发出“咦,这画的是什么?”“嘿嘿,他的鼻子眼睛好奇怪哦”之类的疑问,从孩子们的眼神和话语中可以看到,毕加索作品从视觉上强烈的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他们完全被这些“不像”的作品吸引着,而且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当我问“你能感受到毕加索的画里那些人物的情绪吗?”,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从毕加索作品中感受到诸如痛苦、哭泣、安详、愤怒等种种情绪。这
研究在课堂上如何保证学生探究时间,关注学生较长时间探究活动,很有价值。由于学生的心里和生理特征不可能像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成年人那样思考问题,只保证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40分钟,学生探究一般在20分钟左右,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干什么呢?所以我认为在如何保证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高效性非常重要,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不外乎预测、制订实验计划、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这几个环节,如
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作为少先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能使少年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引导少年儿童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在集体中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一、让少先队小队活动“活”起来:班主任做好引路人  1、发展学生自主性不等于完全没有老师的指导。在小队活动中,班主任要建立一个理念:重视小队活动,并且认为小队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厚积薄发,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对作文望而生畏
学习钢琴,是一种很高雅的活动。人的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成形时期从幼儿开始,学习钢琴能培养孩子坚韧的个性,灵敏的反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音乐修养,对幼儿听觉,知觉,触觉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典的音乐能使每个人心灵深处潜流的情感找到流淌的河床,使之或如涓涓细流,或如浩浩长江,生生不息。我一直致力于幼儿的钢琴教学,希望每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和我一起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 
新课程改革特别指出, “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门课程要渗透德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寓思想教育与语言教育之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道德上也受到良好的教育,使英语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机结
反思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感觉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与教师的“恐吓”有关。什么意思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第二、三学段(3~6年级)的写作均称为“习作”,也就是练习写作文的意思,到初中才开始正式称呼为“作文”。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一词直接被“作文”一词代替,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习作”,甚至连这个词语也没有听说过,却从三年级开始就知道有个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的、可怕的“作文”。表面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