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量涵高远,诗书见古今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量涵高远,诗书见古今”是张铜彦先生用魏楷创作的一件书法作品。作品点画清晰雄浑、使转刚劲古朴富有质感,藏头护尾,拙中藏秀,充满神韵。内容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下联原为“清言见古今”,出自唐储光羲《题虬上人房》,意为有了宽宏的气度就能意气高远,有深刻思想哲理的箴言才能察见古今。后人把“清言”改为“诗书”,表示从诗书中察见,倒也十分贴切。常言说,字如其人,熟悉张铜彦的人都知道,这幅作品的形与质正是他人品与书品的写照。


  雅量不是天生的,它源于丰富的知识,源于对生活的参悟,源于人生的阅历,源于诗书的教化。张铜彦的雅量从认识书艺起就开始积累,在这期间,他把书艺融进自己的生命,是书艺让他增长了见识,使他懂得了生活的滋味,给了他丰富的人生。


  这位农民的儿子14岁因书画专长被特招入伍后,被分配到负责军事标图的部门,工作与爱好相得益彰使他成了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之后,他主动放弃机关的工作生活环境,到边陲沙漠把一个落后团队带成了所在部队的标杆,他与所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1992年因书画特长被国务院军转办特批转业至中国人民银行,他从零开始,很快胜任了岗位工作,从美术编辑直到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同时,他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筹备成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并当选主席。正当他仕途与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2004年他竟然不顾领导和朋友的劝阻,主动进行了第二次人生选择——辞去司局级领导职务提前正式退休。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要专心致力于金融书协的发展与自身书法艺术的提高。果然,2008年金融书协在他的带领下被中国书协吸收为团体会员,成为书法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他本人也被增补为中国书协理事。就在金融书协事业兴旺的关键时刻,2015年他再次急流勇退主動提出辞去金融书协主席和金融文联副主席的请求。至此,他完成了人生关键的三次选择,实现了他潜心艺术的人生理想。在有的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今天,他以宽宏的气度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文人的雅量。
  张铜彦的雅量还体现在他对艺术的追求和作品里。“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这是欧阳修《三十六法》对书艺提出的要求,张铜彦对书艺的追求简直到了“痴”的程度。他转益多师走的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四十多年的书艺追求中,他从楷书起步,临习了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多种碑帖,临过王羲之、郑道昭、李邕、颜真卿、苏轼、赵孟、吴昌硕、伊秉绶等名家碑帖,崇拜过沙孟海、刘炳森等名师,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扬长避短,终于选定了隶书、行楷和魏碑作为主攻书体,随后选定伊秉绶风格作为隶书主线,并将篆书、颜体、汉碑、行楷等笔意糅入其中;颜体行楷以《自书告身》为主渠道,将《勤礼碑》和赵孟《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等行楷笔意进行融合;魏楷则选定《郑文公碑》为主线,将郑道昭不同时期的风格与《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赵孟行楷等笔意相互糅合,追求厚重古朴、雄浑刚劲、雅俗共赏的书风。


  今天,张铜彦书法作品的雅量已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同。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说:“张铜彦多年以来潜心学习和创作,并在伊秉绶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汉碑笔法,形成了厚重、雄强、宽博、华贵的个人风格,在书法界独树一帜。”著名书法家张旭光认为:“张铜彦时时刻刻都在思考集百家之长,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同字体、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他的大字隶书“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伊秉绶为基础,参入张迁碑的方笔,凸现出凝厚健丽、朴茂开张、大气磅礴的境界。他的颜楷用功最早,又融入了《郑文公碑》,推动大字魏楷走向高俊。”书法评论家孟云飞则这样评价张銅彦:他是在颜、赵两座楷书高峰的基础上,参以其他书体,才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创造,此诚如孙过庭所言的“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诞生了适合时代的“混血儿”——“三分赵貌,七分颜光”的行楷书法。


  张铜彦的雅量来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来自于对书法事业的忠诚。“莲出绿波有君子德,兰生幽谷为众人香”,张铜彦的雅量还在积累中。
其他文献
2017年春节如期而至。  新春佳节,蜗居在家,想得最多的还是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山东平邑。一年前的此时此刻,平邑县成为全国以及全世界注目的焦点——29名开采石膏的矿工被邻矿采空区坍塌形成的强大冲击波封堵在距地面220米深的井下巷道里。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部署,倾全国之力,克服重重困难,调集国内外最先进的救援装备,奋战36个日日夜夜,成
期刊
煤 雕  昨天,今天,一批又一批游人  专程赶来,在夫妻雕像旁摄影留念  摆出各种各样姿势。多好的背景呀  煤雕舒展着四肢,身躯,心儿  拾起地老天荒与海枯石烂  我不认识那些游人,更不记得他们了  我只记得你认识你,导游矿丽丽  夫妻峰下你独行的背影,不孤独吗  为游人照相、歌舞的你,是一种美  做模特儿与游人合影的你,是一种美  机智应答游人调侃的你,更是一种美  你真沒发现?我一直在留意你,
期刊
诗人档案:柯愈勋(1940—2015),男,重庆璧山人。1961年高中毕业到重庆南桐矿务局干了二十来年的汽车电工,后从事工会工作。1986年获四川省职工自学成才一等奖。1987年调重庆江北县文化局创联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诗集《太陽从地心升起》(1984)、《命运之河》(1989)、《男人世界》(1994)、《歌乐山之魂》(1996)、《沉默的歌乐山
期刊
光焰,幽深里孕育  黑暗中初燃  是光明和黑暗分离的唯一途径  煤用穿越地层的尖叫  惊悸矿工的肌肤  虚拟的春天,岩层间裂缝  一位矿工  犹如一只蝼蚁爬过煤层  在大地母亲的子宫之中  发出燃烧的咒语  成为纸页上的隐喻  在八百米深处挖掘  黑暗中,取出自身的光  照亮黑冷密集的意象  無边的寂静中听煤诉说  用沉默找到一朵黑花朵  一棵树最初的家园  一块煤隐忍的光焰  一块煤炭的前生今世
期刊
去莲花台  流水有着优雅的颤音,一路跟随  青冈木适合仰视。如果你是一个失忆之人  落叶是讲故事的高手,它们会沿着石头小径  不厌其烦地复述  石崖之下,守护神泉的老道去了白云深处  天蓝得刚好放下所有的悲喜。山顶即是深渊  不可远望。峰回路转是命中注定的  只是在草木江湖里,你得侧身前行——  侧身前行。诚恳接受秋风的训谕  在那山穷水尽之处,白云有了佛塔的形象  一棵风中颔首的瘦竹会和你执手相
期刊
连续多日  我上午和下午都在公园闲逛  被荷花潭的阳光晒出了慵懒  我不知道,是我  一时兴起,执意要重拾阳光  还是  阳光在眷顾荷花的时候  想起了还有一个散淡的人  让他也搭住时间的肩膀  这一季汹涌的浪潮里  能压得住吸金秋景的  只有一天比一天高贵的  有暖度的太阳光体  它是一枚硬币的正面  寂静重来  那令荷叶摇动的  也令禪心摇曳  那令荷叶颓败的  也能击碎夜晚  云雀为寻找复乐
期刊
脚下的苍桑是真实的  肉体里的另一个我,躲在  不见天日的肋骨下闭口不语  我知道他厌恶我的程度  远甚于我厌恶他  多少次言之凿凿:  当择机弃之而去。但天不助虐  时至今日仍依附在我身上  靠一副旧皮囊携带他闯荡江湖  我时常审视自己的存在状态  向里活  顺从那个真我的意志  活出藏而不露的尊贵与品质  也叮嘱自己小心为是——  泥潭杂草丛生,暗伏凶险  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堕入  万劫不
期刊
垦荒老人记  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  垦荒老人  正一寸一寸的向荒野开拔  身后,满眼的春色向远方蔓延  绿意丰润的叶子和飞来的鸟雀  他都当成是最好的朋友  这是在淮北,我的第二故乡  一个废旧的矿区  只有那口遗弃的矿井  知道他的身世  井下三十年,他已经不能离开  这片热土,老人老了  与矿井有着同样的空旷和孤独  在老人面前,我倍感羞愧  除了无聊的抒情,我仿佛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人  仿
期刊
贾校长推车刚出院门,老伴在后面叫住他。  老贾就问,有事?  老伴把一个信封拍到车座上,穷家富路,把这个带上。  老贾心一热,将信封在手里掂了掂,又塞回给老伴。笑道,又不是走亲戚,咱这是去省城开劳模会,吃住行都是公家管着。老伴说,那也得带俩过河钱,别的不说,去趟省城,还不得给孙子买点儿稀罕物?  一提孙子,老贾就两眼眯成一条缝,如果不是孙儿上学去了,真想在那小鲜肉上嘬一口。老贾说,给孙儿买礼物,那
期刊
楼下院子里的那树花  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  它这样肆意地开放  有没有顾忌到前后左右的邻居  尤其是那些即将凋谢的花木  它这样旁若无人地开放  像是一种叛逆  我想到那个栽种花木的老女人  她脸上的皱纹  胜似这密集的花瓣  她粗糙的手  比枝干更艰涩  这株在九月里盛放的花  丝毫没有把秋天放在眼里  万物惊秋的时节  一株逆时盛放  把乡愁迷失在岁月里  把花香洒满院落的树  它的叶片上还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