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育契机夯实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中艺术特长生这个群体,大家并不陌生。随着美术和音乐艺术特长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特长生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中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爱交往,自我意识也比较强,管理起来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多年从事艺术特长生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从立足常规管理,力求自我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实行民主化管理;注重德育内化,构建德育转化的纵深策略;追求真艺术,致力德育生活化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艺术特长生的管理工作。
  一、立足常规管理,力求自我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艺术特长生是指那些在高中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艺术专业的在校学生,他们的特定目标是考取高等艺术类院校或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不管是艺术特长生,还是普通学生,他们都应该是受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艺术特长生,不搞特殊化,做到在管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且,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那么懂得自律,如果我们因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而对他们顺其自然的话,那么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校规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不能有意区分艺术生和非艺术生,更不能以此来区分管理力度的大小。
  二、关注学生个体,实行民主化管理
  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学生的差异已日渐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非优等生、问题学生、弱势学生等称呼已是耳熟能详。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为针对学生智力高低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艺术特长生不只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更多的是学习态度与心理情绪上的差异,所以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心理上出发,针对不同学生情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究其根本,调整学生的心理水平,以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前提,打开学生的心扉,真切做到与学生成为不只是教学上的师生,更是心灵上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由于学业落差或情感问题造成的情绪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时,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例如,我在班上建立了以班长为首的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实行以班委会为核心的学生民主自治,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班干部队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管理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发展自我教育能力。
  三、注重德育内化,构建德育转化的纵深策略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特长生由于展现自我的机会比一般学生多,在荣誉光环的照耀下心理往往比一般的学生更容易有种优越感。他们也爱交往,喜欢新鲜感,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但是,当他们与同学、朋友发生不愉快的事件时,也常常会缺乏理智地去认识自我或直接选择逃避地封闭自我。
  其实,普通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艺术特长生都会遇到。尤其是在专业备考阶段,需要突击强化,心理压力也可想而知。再次,从客观来讲,艺术特长生中有很多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理想。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产生困惑和自卑,觉得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最后,由于不是每个特长生的家庭条件都足够厚实,有的特长生家庭条件很一般,昂贵的学费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心理负担,比普通学生更易于焦虑不安。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专业考试结束后,我们更应理解他们急于提高文化成绩的心理,通过满足他们那种归属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转化就水到渠成。
  四、追求真艺术,致力德育的生活化
  有些艺术特长生问题比较多,不易管理,总想让自己表现得与众不同,找他谈话时,总以“艺术需要个性”来为自己找借口,盲目地认为艺术家都是标新立异、放荡不羁的。为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有责任让这些班级中的特殊群体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
  例如,我常以鲁迅、老舍、齐白石、徐悲鸿、梅兰芳等我国著名艺术家的事迹,来引导学生看到这些杰出艺术家的伟大人格魅力,让每位学生都了解到,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专业修养以及文化修养,为人谦虚、待人和蔼,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艺术家。同时利用艺术特长生小课多、师生面谈机会多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调动家长共同承担起在教育孩子和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方面的主要角色,以帮助他们养成和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放弃那些错误的想法和举动,服从学校、班级的统一管理。
  总之,在对高中艺术特长生的管理上,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使之明确奋斗目标,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真正使艺术特长生成为学校、社会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广大农村有了一些改观,但是,还有不少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的农村,没有摆脱贫困的局面。他们的父辈母辈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孩子有更丰厚的衣食,不得不抛子弃母,远走他乡去打工,想用自己的双手和血汗,创造更多的财富,补贴家庭拮据的收入,改变家乡落后贫困的面貌,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外出打工后,当今农村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或留守老人。  留守儿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而音乐作业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本人针对传统音乐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多元化、实践性、创造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探索出优
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忽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没有把“人”放在主体地位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今天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塑造其健全人格,成为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也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其人格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古文。作为经典篇目,每一次讲授,它都使我钻之弥深,愈深愈有感悟。语文的魅力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更在于它可以深入人心,提升气质,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应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健康成熟的合格的社会人。  当下的高中生,尤其是城市中的高中生,基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社会的关注、家长的呵护、学校老师的关心已
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颖独到的创新方式负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优秀文化元素,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素养为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新型班级育人氛围建设。它的创新方式主要体现在新颖的活动设计与独特的组织方式上。这种方式不拘泥于现有的、传统的活动方式,它主要以创新的方式负载优秀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兴趣或兴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优秀文化的精华,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提升素
我是一名中职校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有十一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品尝到。现在的中职生分两大群体,问题学生和问题家庭学生。问题学生分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两种:学习有学困型、厌学型;纪律有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型、冲动型、严重违纪型。问题家庭学生的家庭问题有以下几种:经济困难、无人管教、粗暴教育、家长素质过低、过于溺爱、单亲家庭。这两大群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学生。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又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1.3%。许多农村的家长为了生活,抛家弃子到外地打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其他的亲戚,造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母爱,让孩子成了可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重视和扩招,中职学校对本专业课程也越来越重视,中职文化基础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中职英语教师用心良苦地设计教学内容,滔滔不绝地授课,中职学生却毫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不知所云。导致这种课堂尴尬现状的原因是什么?中职学生渴望什么样的英语课堂教学?为此,笔者经过不断的课堂教学探索和发现,认为中职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心、自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之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历来入选各类唐诗版本皆注明另一诗题,即《陪侍郎叔华登楼歌》,此题名见于宋人所辑《文苑英华》,诗中内容亦稍有不同。然而教材注释中并未指出这一点,其配套的教参所摭取的简析亦有舛误之处。笔者不惴简陋,也来谈谈对此诗的理解。  到底此诗是李白与族叔李云的饯别之作,还是与族叔李华的游宴之作?不少研究专家认同于后者。先看李云其人,新旧唐书皆无其传略,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已成为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新亮点”,然而有些学校或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异议。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正方认为集体备课能帮助广大教师迅速成长,它集中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教师“共同富裕”打开了方便之门;反方认为集体备课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遏制了百花齐放,同时也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些异议并不无道理,我们要理性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