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充满生活的阳光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唐代诗人杜牧,因被深秋时节的枫林美景深深地陶醉,达到了流连忘返的程度,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品味生活,表现生活,让作文充满生活的阳光。
  一、观察生活,丰富作文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引导学生对生活展开观察入手,不要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束缚,而应该鼓励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任意徜徉,自由翱翔,就像猎鹰翔空既享受了自由的天空又能用敏锐的眼睛搜寻猎物一样,去撷取生活中的珍贝。
  1.走进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2.关注社会,扩大信息容量
  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等电视节目,看《语文周报》、《少年文艺》等报刊。“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二、提炼生活,升华生活体验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应该高于生活,所以教学生作文时应教会学生通过对观察所得的生活素材进行取舍、整合等提炼手段,使学生笔下的生活“纯粹”起来。当然,要使学生笔下的生活生动感人,光靠取舍、整合还不够。叶圣陶老先生在《读文章的修改》一文中,明确揭示了写文章的实质:“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文时还应当对生活进行一番审视,一番思考,通过生活的表面参透生活实质,这样才能使作文内涵丰厚,变得“精粹”。
  三、表现生活,提高语言能力
  鲁迅先生谈起自己的写作体会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没有写作实践,是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里就有这样一句话:“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1.品名篇佳作,体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
  文本佳作本身就是作者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通过自己去粗取精而形成的文章。作者的生活感受,与我们读者的生活感受有很多是一致的或相似的。在读课文或赏析课文中,把作者的生活及他们的感受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和感受相联系,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感情上的共鸣,而且能使学生勾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能更好地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喜怒哀乐。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引导: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母亲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平凡、普通,然而朱德用朴实而深情的语言述说了他母亲勤劳的一生事迹,我们读了之后感到他母亲是一位虽然平凡却是伟大的、令人无比敬仰的劳动妇女。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真情和纯朴的语言来写出自己的母亲吗?同学们听了这番引语后,顿时满怀信心地回答:“能。”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反复引导大家:注意朱德母亲的事例特点,以及作者的抒情议论。到学完课文后,我就要求大家完成《我把赞歌献给__》的作文,结果许多同学写得文情并茂,好几篇文章写得催人泪下。
  2.写生活札记,训练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不限内容和文体。只要引导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源,他们的生活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写出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肯定比“命题作文”强得多。“定向”是指为引导学生写好生活札记,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写生活札记的范围。如校园采风、乡情民俗、时事论坛、街巷见闻、读书有感、影视评论、科幻天地、实验报告、时文赏析、名人点评等。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新颖而又有价值的专题。
  对学生的生活札记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改。写评语时应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体察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评语力求真切地表达出教师的情感。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才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为调动学生写生活札记的积极性,教师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取名,如“学步集”、“浅草集”、“雏鹰集”、“青梅集”等;一本写完后,可让学生为自己的札记本写序言。获老师好评的文章,可让学生写“佳作是这样诞生的”,谈自己的作文体会;不成功的习作,可让学生开设“文章病院”,细细“把脉”,对“症”下“药”,及时“疗救”。可在“定向”的专题中选取一些典型专题举办“同题作文擂台赛”,从平时的生活札记中,挑选一些同题的佳作(含点评),刊登于班报或《生活札记选萃》上。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如果以1 949年为界将沈浮的导演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那么完成于1948年的<万家灯火>就代表了他前期创作的顶峰.这部影片标志着他个人艺术探索的创新,完成了由朴素自发的现实主
泡沫会对用油设备及润滑油带来诸多的危害,及时消除有害泡沫对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周期和用油设备的寿命具有极大的安全与经济意义。向润滑油中加入抗泡剂以消除有害泡沫是简单
当前,青少年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尽管体育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变革,学生的营养状况也获得了明显改善,但是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反而处于下滑的趋势。因此,学校体育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相结合,对于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在将专业教育和德性教育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
把摄影机当成一支表情达意、阐幽发微的笔,直指专断的统治与黑暗的现实,是沈浮早期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正是在以光影追寻光明的过程中,沈浮将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与编导内心
一是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在建筑内部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繁华的
期刊
刚升入初中的何某,在未与我见面前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何某的小学老师反映,何某在小学阶段就是教师“管不了”的学生,是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双差生”。班上有了这样一位“名人”,我自然十分担心,但同时又十分关心何某的情况。  为了搞清“管不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我专门走访了何某的几位小学同学。她们谈到,这个学生从来就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经常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得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