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阅兵队列训练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数学眼光看问题. 先从具体等差数列入手,再通过方法迁移,得到一般的公式. 从数的角度进行公式的推导,了解倒序相加法;从形的角度对公式进行直观解释,对公式进行深入理解. 经历提出问题、探寻研究方法、拟定研究方案、实施探究等过程,落实“四基”、提高“四能”,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等差数列;前[n]项和;数学本质;研究方法;核心素养
  一、教学内容解析
  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和发展.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以下统称“教材”)中,通过列举生活和数学中的大量实例,给出数列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继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之后学习的内容,其研究方法能够为后续研究等比数列及其他数列提供帮助.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而对于公式的变形及应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来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将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研究.
  二、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课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经历探索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会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倒序相加法,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够合理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基础知识,了解了等差数列中的几个量[a1,n,d,an]之间的关系.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部分学生拥有对特殊的等差数列求和的经验.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迁移和方法类比的可能. 但学生仍未理解数列求和方法的本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说理”,即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基于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为探索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2)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等差数列入手,通过方法迁移,探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从数的角度进行公式的推导,从形的角度对公式进行直观解释.
  (4)引导学生对比、总结推导方法的特点,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导回顾,梳理知识
  之前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概念,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借助树图,回顾了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等差数列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树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梳理框架,体会研究数学的一般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行研究. 巩固理解an,a1,n,d四个量中“知三求一”,为接下来分析问题、探究方法做好铺垫.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播放阅兵训练视频,提示学生观看视频时思考能否用数列的观点研究视频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阅兵队列训练视频,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
  视频中的队列变化画面如图1所示,对应抽象成点阵,如图2所示.
  问题1:对于如图2所示的点阵,你能用数列的观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寻找队列的人数与数列的关系,内化等差数列中的首项、项数、公差等概念,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抽象出来并用符号进行表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际问题中进行数学抽象的能力. 学生选择从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常数列入手,通过对常数列求和的体验,为接下来研究“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求和时,将不同数相加转化为相同数相加”做好铺垫.
  将图1(3)的左下区域抽象为点阵,如图3所示,以此为例进行研究.
  问题2:对于图3,你能用数列的观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吗?
  【设计意图】继续内化等差数列中的首项、项数、公差等概念,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顺势而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同时,通过“提出问题—明确方向—分析问题”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到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必要性.
  3. 组织活动,探索方法
  问题3:设如图3所示的点阵区域的总人数为S21,如何求这个区域的总人数?
  尝试用多种方法,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后小组汇报.
  S21 = 3 + 4 + … + 22 + 23.
  预设方案1:从数的角度研究.
  预设方案3:从形的角度研究,如图4所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2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后汇报交流. 部分学生有过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容易想到配对,但是对配对的真正目的不是很理解,所以这个问题中设定了奇数项的等差数列求和,引导学生发现配对时可能出现不是整数对的情形,也为接下来的奇偶项的讨论和倒序相加法做好铺垫.
  预设方案4:从形的角度研究,切掉左边的两列,如图5所示.
  预设方案5:从形的角度研究,切掉左边的三列,如图6所示.
  【设计意图】图6左半部分对应一個常数列,学生直观感知到相同的数相加可以转化为乘法,呼应了前面的配对思想.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补”的方法后再提出这一问题,比较自然地引出了“割”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几何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也为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第二种形式进行铺垫.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可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对等差数列进行求和,经历自主推导公式的过程,感受配对的实质是将等差数列转化为常数列,从而将加法转化为乘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4. 引导归纳,建立模型
  问题4:如何推导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
  追问1:对于一个等差数列[an],要已知哪些量才可以求出前n项和?
  【设计意图】复习时已经明确an,a1,n,d四个量可以“知三求一”,追问1可以继续内化这个知识点. 当学生遇到“已知an,d,n”的情形,经过引导和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其等同于“已知a1,d,n”的情形,使接下来的研究途径更加合理.
  【设计意图】研究具体数列的求和后,学生将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迁移到一般的等差数列[an]中,继续内化倒序相加法,并利用追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配对”“为什么能配对”,并阐述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割”的方法,从形的角度给出了公式的直观解释,也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其实可以转化为“求[1+2+…+n]的值”的问题,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追问5:你能发现这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吗?
  追问6:对比上述推导Sn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洁?
  【设计意图】已知a1,d,n推导Sn本质上就是“求[1+2+…+n]的值”.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洁的还是倒序相加法.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形式化的表达,推导公式的目的是应用的简洁,追求简洁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5. 数学运用,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例1是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直接应用. 通过对例题的解决,使学生巩固对公式的认识,会根据题设条件合理地选用公式求值. 同时,明白选择公式的原则是追求简洁.
  重点讲解图9中的深色区域,即图10(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不同的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例2与问题1呼应,回归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在等差数列[an]中,设[an]的前n项和为Sn.
  (1)已知a1 = 3,a50 = 101,求S50;
  (2)已知a1 = 3,d =[12],求S10.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公式的应用其实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6. 总结反思,升华理解
  回顾与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体会了哪些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开放式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从知识、方法、思想几个角度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促进学生反思升华、感悟思想、提升素养.
  7. 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1)巩固运用:教材第47页习题第1 ~ 5题.
  (2)拓展思考: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是关于n的函数,你能从函数角度研究其前n项和Sn吗?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面向全体学生,继续深化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运用函数观点研究Sn的平台.
  参考文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夜 班  风声演奏  汽笛如号角奏响  铿锵的和弦,在我的眼眸回旋  月色结了冰  我竖起衣领,矗立成一把剑  指向一盏母性的灯  轻声呼唤,童年和暮年交替表述  铁轨和铁轨的平行美学  我和时间之间  隔着远方  却并未隔着坚实的信仰  坚守的光  谁将霜花播撒  谁在棕色的苔藓上描画壮阔的舞台  此刻,灯火通明的站台上  人群涌动  我念及“幻影”  和“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此时,我是一名铁
期刊
为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生活质量的间接影响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成人心理弹性和世卫组织生存质量量表对286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1)自闭症儿
那一年,赶上四平机务段招人,尽管父亲年龄小了点,可他有文化,写了一手好字,一下子就录用了。从此他和很多四平来的铁路人一起,亲历了铁路发展变化,见证了黄豆故事……  一  和父亲同龄的寇永志讲起灵山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那是1958年春天的事,早晨还在四平上的火车头,到铁岭突然过轨(铁路术语,意思是进入其他线路)上水(给机车加水才能产生蒸汽),一口气开到灵山,下了车,才知道自己和300名四平
一  那年深秋,山城铁路分局桥隧大修段生产调度綦希望把家从沿线搬进城里。  城市名叫山城,在去往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上,因被群山环绕而得名。綦希望所在的单位离火车站调车场不足百米,火车的调车声常常让他无法在电话里听清施工现场负责人汇报当日完成的工作量。不过他习惯了,“等火车不鸣笛的时候再说嘛。”  这天傍晚下班后,綦希望急急忙忙赶往火车站,准备乘坐每天一趟的通勤小客车回家,半路碰上了骑自行车的老乡崔志
期刊
汽车行业要求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必须具备解决产品研发过程中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某一方向的部件及系统设计、分析及测试的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创新性的
镰刀 这古老的农具  原本属于土地  属于田园 属于阳光  属于像父亲一样朴实善良的众多农民  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挥舞镰刀的模样  那镰刀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着光芒  一片片庄稼成就了镰刀的酣畅  父亲劳动的汗水浸湿了镰刀  滋润了大地  此时此刻,镰刀和父亲  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似乎领悟了镰刀对农民的分量  其实 数千年来  镰刀在农民手中更多的是锈迹斑斑  是苦难 落后 蒙昧 彷徨  它的
期刊
在评讲例、习题时,我们不应仅满足于得到答案,或停留在纠错的层面,还应该根据题目特点进一步挖掘与探究,努力从做对走向探究,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如果rn去年春天,去了趟南边.rn回来的路上,透过火车的车窗,我先后看见了两个人.一个九江的男人,一个黄梅的女人.rn先说男人.rn车过九江大桥时,在长江北岸堤边,远远地,我看到
期刊
开往春天的火车  沉默与怒吼,都不适合这个季节  冰雪可以封锁世界,而阳光做不到  就像再结实的纸,也包不住火  花朵习惯高高在上,小草習惯脚踏实地  飞燕摘下黑夜的面纱,太阳露出笑脸  春天的火车上,都是心怀梦想的人  合 影  每一次合影,都具有纪念意义  留存下来的影像,温暖记忆的瞬间  在越来越短的人生路上,像春风  拂过心灵的湖泊,荡起情感的波澜  复活一些事物,送走一段岁月  初春的落
期刊
为明确把握自闭症人士沟通障碍的国际研究热点和主题,探明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研究文献进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