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人生(三题)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虾肉汤包铺
  古城湘潭城东有一条小街,叫鱼龙街。这街名据说是清代的一个名人所取,典出古诗中的“鱼为奔波始化龙”。
  小街上,排列着形形色色的店铺、作坊,“老家虾肉汤包铺”忝列其间。它是本地的一个老字号,肇兴于清末,休业于解放后公私合营时,再次挂牌亮相,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现在的主人叫老守艺,七十来岁了,光头,胖胖的,像一尊弥勒佛。他的名字,是父亲所赐,意思是永远守住老家的好手艺。在人们的听觉印象里,与“老手艺”三个字无异。
  小街上的店铺、作坊,在这几十年里,总是在变,变建筑格局变招牌变主人变经营项目,只有汤包铺没有什么变化。
  铺面临街,平房;平房后面是个小庭院,分布着作坊、厨房、餐厅、居室数楹,不种花草——没有多余的地盘留给它们。铺面宽大,挨墙摆放着案板、炉灶、蒸笼、碗筷,一年四季飘着白白的水雾和诱人的香气。厅堂里摆着几张古旧的八仙桌,桌边是一色的长板凳。墙上挂的是几幅荣宝斋出品的水印木刻画,是依齐白石虾画原迹仿制的,几可乱真。为什么挂齐白石的虾画呢?齐白石是湘潭人,此其一;齐白石画的虾,不是海虾、湖虾,而是洁白透明的小河虾,汤包馅的主料就是小河虾的肉。
  老守艺手下的人马,全是自家人: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年近五十的儿子叫老继宗,老实听话,很得父亲的欢心。孙子二十五六岁,读过中专的烹饪班,叫老学坚,是个不安分的角色。
  老守艺常暗地里教导老继宗:“你要管好你的儿子,让他走正路。”
  老继宗说:“爹,我会的。”
  汤包店历年来生意不错,要在原址上重新盖屋造楼,不缺这个钱。但老守艺决不擅动祖屋,这里风水好着哩。
  还有每道工艺,纹丝不动遵循祖制。面粉必是上等精粉,多少斤精粉只加多少比例的水;和成面团后,要用又长又粗的大木棒,一端骑在胯下,一端插在大案上的扣眼里,反复地辗压面团;再切出适量的面块,在案板上摔、揉、拉、扯,直到面团里面生出筋道。然后,把面块揉成长圆条状,切出一个个的小面团,再用擀面杖擀出一片片的汤包皮。馅的主料是虾肉,连同笋片、香菇、香菜,切成细碎的丁,再加进盐、小麻油、酱油、鸡汤、姜、葱、蒜,搅和成半稀半硬状。包汤包时,右手掌朝上凹成窝状,铺上皮子,舀入馅料,右手食指和拇指沿着皮子边缘,均匀地捏叠出十道褶,这叫十全十美,褶头归到汤包顶上,再捏出一个结。最后是上蒸笼,旺火沸水,蒸气直扑笼中,不多不少只需十分钟就熟了。
  这样的虾肉汤包能不好吃吗?
  当然因原材料价格向上浮动,每个汤包由五角合理地浮到一元。这是汤包铺唯一的变化。每天只卖两千个,卖完了便熄火刷锅洗蒸笼,但不关铺门,留着让过往的行人观看。这时候坐在店堂里喝茶休息的,必定是老守艺。
  有人来问:“老板,还有汤包卖吗?”
  老守艺笑容满面地回答:“卖完了,明天再麻烦你来,得罪了。”
  “别客气。也让我有个想头,明天我再来。”
  “多谢捧场!”
  孙子老学坚总觉得憋屈,有力气没地方用,手脚好像被捆住了,没法子腾挪闪跳。
  “爷爷,为什么一天只卖两千个汤包呢?人手不够,可以招聘几个伙计呀。”
  “老家的手艺不外传。你看到的馅,只是这几样东西吗?我还有秘制的汤剂加在里面,我将来会传给你爹的,你好好干,到时候你爹会再传给你。”
  孙子心里暗笑:不就是一个汤剂的方子吗?有什么奇巧!
  “爷爷,我们可以去网上买新近生产的揉面机、压皮机,不请外人也可以扩大经营规模。”
  老守艺瞪圆了双眼,大声说:“你们怕累了?老家的手艺,所有的感觉都在手上,机器能代替吗?滚!”
  孙子慌忙退下,偷偷去找老继宗诉苦。
  “学坚,你不懂事,为什么要让爷爷不高兴?”
  “因为你从不肯说这些话。”
  “我现在不说,不代表我将来不做。现在,要紧的是忍着。你懂吗?”
  “我只能学着慢慢地弄懂。”
  ……
  老守艺七十五岁了,可以放心地向儿子老继宗交权了。他让儿子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经理,法人代表也一起更换了。秘制汤剂的配方和做法,也传给了儿子。此后,他和老妻该享享清福了。晨起去雨湖公园散步,夜晚去剧院看看京剧、花鼓戏或者去坐坐小茶馆。一眨眼,就过去了几个月,冬天了。
  老继宗忽然来向老守艺汇报情况,精神有些慌乱。
  “爹,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慌手慌脚的,哪像个当家的男人。”
  “你的孙子学坚两口子,一个月前到银行去贷了款,在城里最热闹的平政街开起了‘老家虾肉汤包铺’的分号。”
  “你没制止他?”
  “他不像我最听你的话,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
  “他怎么贷的款,拿什么做抵押?”
  “他悄悄地拿走了老屋的房产证。”
  “这个败家子,你去银行给我拿回来!”
  “合同都签了,有法律效用哩,违约得受重罚。”
  老守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爹,你别急,汤包铺的总部还在这座老屋,对分号有领导和监督作用,不怕这两个小家伙作乱。”
  “好吧……我老了,不在位了,谁还会听我的?”
  “爹,我就听你的。”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北风怒号,雪花飞扬。老守艺穿着长呢大衣,戴着老人帽,蒙着口罩,一个人去了平政街的汤包铺分号。
  好气派!黑底金字横匾挂在店门上方,楼上楼下共三层,每层可摆十张大桌子,吃客坐得满满的。十几个跑堂的,一律是白长褂、白帽子,来去如风。厨房里有多少员工呢?不知道。
  老守艺让跑堂的送来一碗四个汤包,并马上付了款。   他先看汤包的外形,还是十个褶,但不均匀。再用筷子在一个汤包上戳了一个洞,让汤汁流出来,然后用小瓷勺舀汤品尝。是老家汤包的味道,又鲜又香,入口有回味。不过,味道缺点儿醇厚。他马上悟出,那秘制的汤剂虽按配方调制,但要密封一个月方可使用,孙子他们是现配现用的!他又夹起汤包皮嚼了嚼,虽松软却少筋道,是使用了揉面机、压皮机,不是手工制作的。他心里骂道:“这是老家祖传的手艺吗?赚钱赚昏了头。”
  旁边的桌子上坐着几个年轻人,买了一大盆汤包,边吃边赞不绝口。
  “老家的老手艺,名不虚传。”
  “皮好、馅好、汤好,还有吃的环境好。”
  老守艺把筷子一搁,碗里剩下的三个汤包,再也不想吃了。他掏出手帕抹抹嘴,快步走出店子。
  好大的风,好大的雪。
  长长的雨巷
  游波和耿荧的相识又意外又浪漫,一眨眼就四年过去了。
  那是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他在古桑巷一户人家抄完表出门,从巷口走来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脸上带着温润的笑涡,红色的高跟皮鞋叩击着洁净的麻石路面,很好听。青灰色的巷墙如翻开的书页,姑娘就像一枚精致的书签。他快速地从工具袋里掏出傻瓜照相机,“咔嚓、咔嚓”地连拍了几张。
  姑娘渐行渐近,走到游波面前时,停住了脚步。雨声中,她轻轻地说:“看样子你读过戴望舒的诗《雨巷》,我像那个雨巷中的人物吗?”
  游波说:“你应该更真实更生动。”
  “是夸我呢,还是夸你的摄影技术?”
  “两者兼而有之吧。”
  “我叫耿荧,在市图书馆工作。”
  “我叫游波,是自来水公司的抄水表工,我为十条古巷的人家用水抄表。”
  “还兼摄影,以消解这工作的单调与寂寞。”
  “一点也不错。”
  “但你过得很充实。”
  “对。”
  “我们是可以做朋友的。”
  “我很乐意。你的姓名里都有火,我的姓名里都有水,是不是会水火不相容?”
  “那又如何?不行就‘拜拜’。”
  “痛快!”
  就这样他们相识相恋,四年如一瞬。也有争吵,也闹别扭,最初的雨巷定交印象太美了,老让他们不改初衷。花开过了就该结果,可一谈到成家,两人就束手无策。耿荧的爹娘在乡下,她是长女,底下还有两个弟弟,月月得寄钱回去。游波的父母只是普通工人,因工厂效益不好,精简人员而提早退休,工资很少。他们不能依老、啃老,一切得靠自己。结婚得有房子,即便贷款,首付款的十万元都凑不齐,何况房子还要装修,买家具、电器,让婚庆公司操办婚礼和宴请亲朋好友,都得花钱。
  耿荧说:“我决非嫌贫爱富的人,可总不能扯个结婚证,把两个人的被褥放在一起吧?”
  “我理解,也不怪你,我就这点出息。不能耽误你呵,你作任何决定……我都赞成。”
  “……”
  他们一连好多天都没有碰面,也没有打手机、发短信问候。
  游波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心里发痛却并不鸡飞狗跳,他每天该干啥还干啥,不紧不慢地轮番着到十条巷子抄表,古桑巷、当铺巷、郑家巷、清平巷、龙凤巷……出东家,进西家,拧开水表盖,抄出用水的吨数,应住户主人之邀坐下来喝茶、闲聊。然后用他的相机拍巷道、巷墙、墙根下的碑刻,拍住户的雕花门楣、铜环大门、门槛、门墩、庭院、照壁、天井、厅堂、花窗、晒楼……如今的照相机不要胶卷,怎么拍都不心慌,回家后再输入电脑留存。
  游波十八岁开始当抄表工,一干就是十年。在自来水公司,抄表工没人愿意干,既无技术工资又不高;有些人家还得晚上去抄表,因白天主人都上班去了。但游波乐意,只要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人对他指手画脚,寂寞是寂寞,但自由。他置办了照相机随身带着,解寂寞也长见识。他喜欢古色古香的巷子,并读过许多谈古建筑的书,楼、台、亭、阁、轩、榭、堂、室、厢房、庖厨、庭、院……以及古建的构件、附件、配件,努力明晓其名称、形制、功用。他庆幸自己游走在古典的氛围中,沉溺在古典的情调里,有时真觉得自己是一个远离“现在”的人。
  耿荧会作出什么决定,游波管不着,主动权都交给她了。这么多天她或是在细细思量,或是在另觅新知,他无须去打探。他焦灼的是不断听到巷里人家谈到这些古巷将要拆毁,以便建起一大片商品房,投资老板是香港的一个巨富。
  每当游波去抄表时,那些老爷爷、老奶奶总要向他倾诉心中的眷恋、抱怨乃至愤怒。
  “小游,我们世代住在这里,突然叫我们搬迁,谁个不伤心落泪?”
  “而且补偿费那么可怜,政府还说是安居工程,屁话!”
  “这样古老的巷子,是历史的见证,拆了就没有了。历史,用钱买得到吗?”
  ……
  游波太熟悉太喜欢这些古巷了,感同身受。可惜他不是一言九鼎的领导,只要下令便可终止这种愚蠢的举动;可惜他不是财力更雄厚的名商巨贾,能花大钱去保护这些古建筑。他只是一个抄表工,但他可以呼吁,利用他的照片和网络,这不犯法!
  每夜灯下,游波打开电脑,在他的博客里设立新的栏目:古城即将消亡的古巷。把每条古巷的照片和简短的说明、评述文字,认真编排,发到网上去。尤其是墙根下的各户的界石,上面写着“咸丰”“光绪”“民国”的建造时间,用特写镜头放大,更触目惊心。这些照片都是历年所拍,储存在自己的资料库里,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游波的照片和文字,本地人很关心,一经发出,跟帖的大有人在,古巷的存或毁,一时成为热点。
  游波觉得很解气。
  春雨潇潇的午后,耿荧忽然打电话来,约游波在清平巷中一家小茶馆见面。“我会撑一把油纸伞来,让你想起我四年前的样子。”
  当耿荧走进小茶馆时,游波已端坐在一张小桌子前了。耿荧收拢伞,用力甩了甩,脸上很沮丧。她以为游波会站在门口,用照相机为她拍照哩。她款款走过去,很不高兴地坐下。   游波对服务员说:“给她来一杯龙井绿茶。我呢,来一杯安化黑茶。”
  “黑茶苦呀。”耿荧说。
  “苦点儿好。”
  “那我要告诉你一个清香津甜的消息。”
  “你说吧。”
  “我想了这么多天,想明白了,我们不能分手,而且可以赶快成家。”
  “租个房,把两人的被褥凑在一起?”
  “不!买房,热热闹闹办喜事。”
  游波仰天大笑,调侃道:“我去抢银行?”
  耿荧说:“你自己就有一个银行!”
  “笑话。”
  “游波,你就没把自己看起过,可悲。这些天,我在干什么?我在寻找赏识你的伯乐,居然找到了!你多年来拍的古巷照片,价值非凡啊。有一位从事仿古建筑的老板,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他愿意出大价钱买下你全部的作品。你猜多少钱?”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就慢慢编吧。”
  耿荧严肃起来,细细的双眉挑起,说:“我对天发誓,不是编,是真的。一百万!”
  游波惊大了一双眼睛,耿荧不像是开玩笑,不由他不信。“一百万,没有什么附加条件?”
  “当然有。他出大价钱,是为了独家所有,是买断你的版权,为了他将来的工程设计。从此,这些照片你就不能使用了。你发照片给老板时,由我看着,必须彻底清仓,不能留下一张原件。以前发在你博客里的照片和文字,也要全部删去。”
  游波低头不语,那是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拍摄、精选出来的照片,从此就不属于他了,怎么舍得?
  “游波,我猜你是舍不得,那又怎么样?其实你日后还可以拍呀。难道你忍心我们就为缺钱,而不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难道你忍心让我撑一把油纸伞,永远孤独地走在雨巷中?”
  耿荧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游波咬了咬牙,说:“我……同意。”
  耿荧揩去眼泪,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张支票和两份合同,递给游波。“这是一张一百万的支票。两份合同,老板已签了名字,你也签吧。”
  耿荧居然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游波十分惊诧。
  当游波以甲方名义在合同书上签字时,他注意到乙方的签名人是胡凯。签好字,还没放笔,耿荧在他脸上甜甜地吻了一下。
  ……
  举行婚礼和婚宴的那天,上午十一点钟,游波和耿荧并排站在酒店的大厅里,迎接前来贺喜的客人。大厅的四面墙上,都挂着宽银幕电视机,正滚动播报本地新闻。
  “本台消息:今日上午九时零八分,城南古桑巷、当铺巷、郑家巷、清平巷、龙凤巷等十条老巷,开始全面拆除,这里将成为一个最大的商品房建设基地,是一项温馨的惠民工程。投资方为香港华益股份有限公司,斥资十亿元。总经理胡凯先生说:‘从运筹到正式动工,都得到当地政府和市民的拥护和协助,无任何非议和阻工行为,可见贵地文化素质之精良!’”
  胡凯的名字,猛地嵌入游波的脑海。原来胡凯并非耿荧所说的从事仿古建筑的人,而是拆毁古建筑、搞房地产开发的大老板。关键是胡凯手眼通天,可以从网上游波发的照片、文字及网民的跟帖上,预测到将使其大业付诸东流水的危险性,立刻实施有效的应变方法。胡凯居然可以调查出游波与耿荧的关系史,找出他们的软肋,再让耿荧对男朋友软硬兼施,一步步并肩走进设好的局中:把照片的版权买断,删去博客中的有关照片和文字;网站屏蔽网民们的议论;自来水公司换人抄表;电视台发褒奖的新闻……不用说,都是用不正当的手段一一摆平,让人无话可说。
  游波望着屏幕上的推土机、挖掘机,成排列阵地捣毁着古老的巷墙、房屋,感到心口一阵阵绞痛。他当然不能阻止这种疯狂的欲望,别人也不能。但他却为了一百万元,为了他和耿荧的婚事,再没有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古巷没有了,连那些见证古巷的真实照片也会被销毁。历史的某个片断,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删削了,他有了突如其来的负罪感。
  新婚第二天早晨,曙色初现,游波一骨碌爬下了床。
  耿荧说:“再抱着我睡会儿,起这么早干什么?”
  游波粗声粗气地说:“十条古巷在拆除,我去拍它们的废墟。废墟,也是一页残破的历史。”
  “神经病!我再不会走在雨巷中了,因为雨巷没有了。”然后,她又睡着了。
  游波回头看了看妻子,心里说:“还有雨巷中的你——也没有了。”
  牵手归向天地间
  马千里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亲密战友小黑。小黑为掩护他,牺牲在湘西缴匪的战斗中。他至今记得当一身是血的小黑,已无法站立起来时,却把头向天昂起,壮烈地长啸了一声,欲说尽心中无限的依恋,然后阖然而逝。
  小黑是一匹马。
  马千里已八十有三,在他的心目中,小黑永远年轻地活着,活在他的大写意画里,活在他画上的题识中。可如今他已是灯干油尽了,当时留下的枪伤,后来岁月中渐渐凸现的衰老,特别是这一年来肝癌的突然逼近。他对老伴和儿女说:“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
  他的家里,画室、客厅、卧室、走廊……到处挂着关于小黑的画,或中堂或横幅或条轴,或奔或行或立或卧,全用水墨挥写而成,形神俱备。只是没有表现人骑在马上的画,问他为什么,他说:“能骑在战友身上吗?现实中有,我心中却无。”题识也情深意长,或是一句警语,或是一首诗,或是一段文字,不是对马说的,是对一个活生生的“人”倾吐衷曲。
  马千里不肯住在医院里了,药石岂有回天之力?他倔犟地要呆在家里,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随时可以指着画向老伴倾诉他与小黑的交谊。尽管这些故事,此生他不知向老伴讲了多少遍,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简短的插话推动着故事的进程。
  “我爹是湘潭画马的高手,自小就对我严加督教,‘将门无犬子’呵,我的绘画基础当然不错。解放那年,我正上高中,准备报考美术学院。”
  “怎么没考呢?”老伴问。   “解放军要招新兵了,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向往戎马生涯的诗情画意,呼啦啦都进了军营。首长问我喜欢什么兵种,我说想当骑兵。”
  “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两句诗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
  “对。部队给我分配了一匹雄性小黑马,我就叫它小黑。小黑不是那种个头高大的伊犁马或者蒙古马,而是云贵高原的小个子马,能跑平地也能跑山路。它刚好三岁,体态健美、匀称,双目有神,运步轻快、敏捷,皮毛如闪亮的黑缎子,只在前额上点缀一小撮白毛。”
  “小黑一开始并不接受你,你一骑上去,它就怒嘶不已,乱跳乱晃,直到把你颠下马来。”
  “你怎么知道这些?”
  “你告诉我的。”
  “后来老班长向我传道,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
  “因为你不把它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
  “不,是把它当成了战友。不是非要骑马时,我决不骑马,我走在它前面,手里牵着缰绳。”
  “有一次,你失足掉进山路边的一个深坑里。”
  “好在我紧握着缰绳,小黑懂事呵,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
  “1951年,部队开到湘西剿匪,你调到一个团当骑马送信的通信员。”
  “是呵,小黑也跟着我一起上任。在不打仗又没有送信任务的时候,我抚摸它,给它喂食,为它洗浴,和它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它不时地会咴咴地叫几声,对我表示亲昵哩。”
  “你有时也画它吧?”
  “当然画。用钢笔在一个小本子上,画小黑的速写。因老是抚摸它,它的骨骼、肌肉、鬃毛我熟悉得很,也熟悉它的喜怒哀乐。只是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支画案,不能磨墨调色,不能铺展宣纸,这些东西哪里去找?”
  “你说小黑能看懂你的画,真的吗?”
  “那还能假。我画好了,就把画放在它的眼前让它看。它看了,用前蹄轮番着敲击地面,又咴咴地叫唤,这不是‘拍案叫绝’么?”
  老伴开心地笑了,然后说:“你歇口气再说,别太累了。”
  马千里靠在床头,眼里忽然有了泪水,老伴忙用手帕替他揩去。
  “1952年冬天,我奉命去驻扎在龙山镇的师部,取新绘的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必须当夜赶回团部。从团部赶到师部,一百二十里地,正好暮色四合。办好手续,吃过晚饭,再给小黑吃饱草料。我将事务长给我路上充饥的两个熟鸡蛋,剥了壳,也给小黑吃了。这个夜晚,飘着零星的雪花,寒风刺骨,小黑跑得身上透出了热汗。”
  “半路上要经过一片宽大的谷地,积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突然小黑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住了。”老伴说。
  “是呵,小黑怎么停住了呢?累了,跑不动了?不对呀,准是有情况!夜很黑,我仔细朝前面辨认,有人影从一片小树林里走出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他娘的,是土匪!我迅速地跳下马,把挎着的冲锋枪摘下来端在手里。这块谷地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作掩体,形势危急呵。小黑竟知我在想什么,蓦地跪了下来,还用嘴咬住我的袖子,拖我伏倒。”
  “它用自己的身体作掩体,真是又懂事又无私。”
  “好在子弹带得多,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我发现小黑跪着的姿势,变成了卧着、趴着,它的身上几处中弹,血稠稠地往外渗。我的肩上也中了弹,痛得钻心。我怕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们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
  “小黑牺牲了,你也晕了过去。幸亏团部派了一个班的战士骑马沿路来接你,打跑了残匪,把你救了回去。小黑是作烈士埋葬的,葬在当地的一座陵园里。”
  “后来,我被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伤好了,领导让我去美术学院进修……后来,我退伍到了地方的画院工作。”
  “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名章之外,只用两方闲章:‘小黑’‘马前卒’。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但从不出卖。”
  “夫唱妻随,你是我真正的知音。”
  在马千里逝世的前一日,他突然变得精气神旺盛,居然下了床,摇晃着一头白发,走进了画室。在一张六尺整张宣纸上,走笔狂肆,画了着军装、挎冲锋枪的他,含笑手握缰绳,走在小黑的前面;小黑目光清亮,抖鬃扬尾,显得情意绵绵。大字标题写的是“牵手同归天地间”,又以数行小字写出他对小黑的由衷赞美及战友间的心心相印。
  待钤好印,马千里安详地坐于画案边的圈椅上,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责任编辑 梁智强
  聂鑫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曾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发表过各类作品约800万字,出版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共四十余部。二十余个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荐介到海外,出版过英文小说集《镖头杨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金盾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十一、十二届“百花奖”、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首届“吴承恩文艺奖”及其他文学奖。
其他文献
有一段时间,她的心里像长了草一般,情绪很坏,坏到极点,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无法排解的时候,她就打开电脑,开了文档,胡乱的写下一些文字,然后随手丢到市报副刊的信箱里。Email
《齐鲁周刊》:您在济南生活多年,能否谈谈初来时对山东人的印象?郑海萍:1989年,我自江浙家乡来到山东,很快被这里醇厚风情吸引。此后成长、发展于斯,时常感受到山东人的与人
错觉这是一种心情。其实,某些时候,我习惯在伤感中俯拾过去,正如习惯了一种生活姿势,一旦改变,生活就在眼前瞬间坍塌。于是,我总是保留往事的余温。二○○四岌岌可危的时候,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放胆作文”,放胆抒写。我们只是想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种积极思考的力量。好在生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夏天是不是太长了。2004年6月7日—9日,整个中国只发生了一件事,高考。我忽然回想起那酷热的3天,感觉像是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我坐在床上,分针划过6的身边,
一个牧羊人养了两只羊。这两只羊几乎同时产下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羊羔。一天,牧羊人像往常一样把这两只羊放了出去,把小羊羔留在了羊圈里,因为它们太小了,放出去会有危险。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忽如一夜春风来,《疯狂动物城》呼啦啦就火了,走到哪里,都是兔子、狐狸跟树懒的故事。走出电影院的各位客官,要还嫌不过瘾,请往这边看过来。非吹牛,足球场上的动物们,无论卖
大约一年半之前,我得了一场漫长的感冒,整整两周都不见好。  于是去校医院做了血液检查,校医看着我的化验单,说这贫血贫得也太严重了,怀疑我的造血功能有问题,建议去省内最大的医院做一个完整的血液检查。  家人得知这一消息,都吓得不轻。我爸放下手里的工作,拎了一堆补品赶来长沙看我,那架势,就像我正在学校坐月子。隔天清早,在爸爸的陪伴下,我去医院检查,因为是省里最好的血液科,来看病的人多到可怕,从挂号到付
全媒体记者前不久了解到,2017年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将于2017年1月14日在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此次晚会的最大亮点是北京主会场将和南京、开封(东京)、西安(西京)3个分会场实现东南西北“四京”网上联动。  据中国诗歌春晚发起人、总策划屈金星介绍,2017年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的主题是“诗颂中华,凤鸣天下”。他表示,2017年恰逢新诗百年,郭沫若曾创作名篇《凤凰涅槃》。本届中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