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静脉注射胺碘酮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转归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注射胺碘酮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34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43~64岁,体重51~95kg,随机分为2组(n=17):对照组(C组)和胺碘酮组(A组).体外循环开始后,A组静脉注射胺碘酮5 mg/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毕至出院期间房颤的发生情况、术毕至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毕至出院的时间.结果 两组ICU停留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术毕至首次发生房颤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房颤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胺碘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改善转归。

其他文献
2009年度“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于12月3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次贝朗麻醉科学委员会(BASC)”会议上被评选产生。本年度基金申报,得到了全国麻醉学界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共收到144篇符合参选条件的课题,内容涉及疼痛、吸入麻醉、静脉麻醉等多个领域。参会的24位委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地审议出15篇资助课题。此次入选的资助课题如下:
期刊
患者,男性,60岁,体重62 kg,2年前因终末期肺气肿于本院行同种异体右肺移植术,术后常规他克英司、麦考酚吗乙酯、激素三联抗排斥治疗,恢复较好.术后第9个月开始出现反复高热、咳嗽、咳痰,伴气促.近2个月气促明显加重,卧床,常规吸氧3~5 L/min,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期刊
目的 探讨可乐定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36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和可乐定组(CL组),每组12只.采用结扎坐骨神经法制备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CL组于坐骨神经结扎术后3~14 d每天腹腔注射可乐定1 mg/kg.S组和CCI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多次异丙酚给药对大鼠海马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日龄18~21 d,体重40~6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0 ml/ks(A组)、异丙酚50 mg/kg(B组)、异丙酚100 mg/kg(C组)或异丙酚200 mg/kg(D组),连续用药5 d.每天均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ES 130/0.4)对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白细胞活化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 ml·kg-1·h-1;内毒素组(LPS组)静脉注射LPS 2 mg/ks(溶于生理盐水0.5 ml)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 ml·kg-
期刊
由盛卓人、王俊科教授主编,国内近60位教授参与编写,罗爱伦教授作序的《实用临床麻醉学》(第4版)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本书第2版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版由谢荣、吴珏教授分别贺词作序,并被指定为“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麻醉培训中心”教材。此次再版特别将麻醉学医师必须掌握的麻醉基础知识高度浓缩,收纳其中,同时又充实了近年来的新进展,使本书更具先进性、实用性。
期刊
目的 评价新斯的明鞘内给药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月龄1月,体重200~250 g,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5 d行鞘内置管,取鞘内置管成功的SNI大鼠40只,恢复2 d后行鞘内给药.随机分为4组(n=10):SNI组、新斯的明组(N组)、阿托品+新斯的明组(A+N组)和美加明+新斯的明组(M+N组).SNI组鞘内注射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