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DA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让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品质。创新源于问题,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只有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就要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
  记得自己为学时常听老师说:不耻下问,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现在自己已从教二十多年,也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要多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才行。其实,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究竟有何作用?原来,“学会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最佳选择”。这是很多成功教育家说的。不是吗,多少人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多少人见过蒸汽顶盖,唯有瓦特从此发明了蒸汽机……实际上,这些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是在问号中产生的。
  然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又该怎样去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排除障碍,激发提问
  据有关资料显示,许多外籍教师到中国讲课都感到奇怪:怎么回事,中国的学生很少提问题,他们到底是明白还是不明白呀?实际上,同学们不提问题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想:我没有绝对的把握,万一问得不对头怎么办?有的想:会了就行,干嘛非要提问?还有的说:别人都不提问题,我也不提 ……结果,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
  “创新源于问题,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只有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就要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学科的教学自然要贯彻这一理念。因而,要学生自动提问题,就一定要排除以上心理障碍,激起其发问。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针对有些学生怕问得不对头,别人都不提问题等,我大都会在每授一节新课前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看了题目之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在上小学语文第八册22课《小英雄于廉》一文时,课前我先把课题板书,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我想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什?这篇课文中的小英雄于廉是谁?他为什么会成为小英雄等一系列脱口而出的问题就由學生提出来了。见此状,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说,既然你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等一下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应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认真学习了。这不就一举两得吗?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重要的学生不就会提问题了吗?
  二、从心理角度着手,激发提问
  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就是创造过程,即使有不恰当的甚至荒唐的或错误的,但是只要提出问题,就证明他们动过脑筋,这个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时,应避免比较笼统、缺乏必要指导的要求。用“以问导学”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预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跳一下能摘到桃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很自然的。但毕竟老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你问我问题,我回答,这说明我不如你,相反,我问你问题,你答,说明我比你行,内心自然高兴。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大胆、积极地提问题,每上完一节课之前,我都会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你们又想知道老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到什么吗?你们来检查一下我吧。如我在教学小学第十一册第一课〈〈桂林山水〉〉一文时,学完这一课前,学生就开始问:老师,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桂林山水的山和水的?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都会提出来。学生问,我来答,这是多么有意思的学习!其实,你们可知道,学生这样问我问题,就说明他们已掌握了这些问题。他们此时对学习的信心可倍增了。
  处于青少年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引起探索欲,开始创新活动。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问,激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多鼓励,激发提问
  当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赞扬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还应该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问、善于问、习惯问,最终达到能自主问;并且在不断发问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我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着重从“好奇、激疑、质疑”这几方面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课前、课时、课后要学生多向老师提问题就应给面子学生,给学生机会,即使是他们提的问题不是那么恰当或不是那么有价值,作为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记得我曾接过这样一个班,这班的学生就最不爱提问题,甚至不会提问题,但我并不因此而放弃指导他们学会提问题。相反,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鼓励他们:这节课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明等等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题。渐渐地,这班学生就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成绩也越来越好了,这真是可喜可贺!
  老师们,现代的教学不同了,我们应改变我们过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法。相反应让学生多问。我认为这可是时代的需要!
其他文献
追求课堂教学更高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去研究。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更有效教学?这是老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结合的结果。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吃透、掌握教材,精心营造有序、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也要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对于
期刊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需要教师的关注发生转向,即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只有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不管怎样诠释“素养”与“核心素养”,“学习力”这一素
期刊
所谓“潜力生”,就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等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我们不能把这类学生看成“后进生”,因为我们要用发展和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学校是梅州市的一所普通中学,在多数班集体中,或多或少有些学生爱和社会上打架惹事人员交往,平时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较差,这些学生大都被学校归类为“潜力生”。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潜力生”的人较多。俗话说:“一粒老鼠屎,损坏一锅汤”。“潜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语文老师心目中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难把握,似乎没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读课文,理文脉,第二课时才是课文的精华所在,以至于众多的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只钟情于“绚丽多彩”的第二课时。一些名师为了追求完整与唯美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合并为一节课,让一线教师叹为观止。  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怎样扎实、有效地进行第一课时的教
期刊
目前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不能主动的思考问题,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更谈不上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其结果必然直接影响着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问题意识的涵义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便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索,从而产生新颖的观点。然而现在的
期刊
在《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体育课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地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为贯彻落实《标准》,提高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发展功能实效性,我校体育课从本校实际出发,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这一古老传统武术健身运动引入到体育课堂,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期刊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再次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就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倡导开展自主阅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应在
期刊
新课程理论从教师、学生、课程、评价、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本身等方面的阐明主张和要求。指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强调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其核心就是倡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把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这与有效课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一致的。为学生自主、合作和
期刊
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学数学事到功倍,学起来更轻松。有效教学需要以学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随和效法教师为前提。看教师教学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师的教学是否引起老师期望学生跟进的反应。比如,你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数学问题,学生思考没有,有没有学生响应你,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了,或者应答了,说明你的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反应,你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再努力也没用。那么我们该从何处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