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知冲突构建解题情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知冲突常常存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场境之中,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并解决认 知冲突,建立同化与顺应的平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阶段。解题过程中常常有以下认知冲突存在:简便与烦琐、理解与水平、 已有观念与新知。逐渐形成的自主意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 题的兴趣。
  【关鍵词】认知冲突解题情境数学思维
  认知冲突常常存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之 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指的是构建一种学习情 境,让学习者将他们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带到其中, 学习者带来的东西在这里都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它与 “诊断性教学”概念相吻合,试图发现学生对所面临问题 的看法、错误概念,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使他们能够继 续思考,重新调整自己的看法。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遇到新刺激时,先尝试用自 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它,以求达到暂时的平衡;同 化不成功时,个体则采取顺应的方法,即通过调节原有认 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来得到新的平衡。在解题过程 中发现并解决认知冲突,建立同化与顺应的平衡,是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掌 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阶段。
  一、简便与烦琐的认知冲突
  学生在做题时,有些题目往往会一再出现问题,在此 情形之下,学生对于数学方法的需求就更为迫切。有些 解题方法是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以巩固的;有些解题 方法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选择的;有些解题方法 是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灵活运用的。有些题目看起来并 不难,但学生一再出现问题,这往往就是因为常见且固化 了的方法不易掌握。
  下面以一道练习题为例:
  习题1 :小丽比小明高2cm,小丽比小刚高1cm,最 高的是( ),最矮的是( )。
  常规做题方法是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小明、小刚的身 高(见图1),正如书中的例题也是如此解题的。学生是 不会画图吗?答案是否定的。做不对的原因在于他们宁愿冒着做不对的风险,也不愿意大费周章地画图。因此,教师除了强迫他们用画图的方法以外,还应该开发或教学一些其他的便于学生 使用的方法。
  例如,本题可以使用的举例法,发现在两个条件中都 有小丽,可以假设小丽的身高是100cm,这样小明身高是 98cm,小刚身高是99cm,从而完成填空。经过假设的教学 和训练,学生很快发现假设小明的身高或小刚的身高都可 以很快求解,三者的解题过程均優于画线段图。
  举例的方法用途很广泛,无论是简单或复杂的,无论 是代数领域(习题2)还是几何领域(习题3 )都有广泛的 应用。
  习题2 :小明去外婆家,去时每分钟走60m,回来时 每分钟走40米,求往返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在小明往返的 过程中,没有总路程的数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假 设路程为360m (60和 40 的倍数),360 60=6 分钟,360^-40=9分钟, 360 x 2 ^-( 6 9 )=48m/ min,即平均速度。
  习题3 :大长方形 中有一个正方形,求长 方形的周长。(见图2)
  举例的方法在做题中有广泛应用,数值也可以取极 端数据来使计算更为简便,这其中便蕴含着极限的数学 思想。
  《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关于极限的描述是这样的:用 以描述变量在一定的变化过程中的终极状态的概念。不 过,考虑极限数据并不等于极限的数学思想。
  王永春老师在他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 案例》一书中谈到关于极限思想的两个关键语句:一个 是变化的量是无穷多个;另一个是无限变化的量趋向于 一个常数。本文中提到的极限思想无疑是属于后者,一 个变量与另一个已知量的无限逼近,以至于可以使用这 个已知量来反映这个变量的极限值。这往往又需要数感 作为基础,此类方法应用得较好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有较 优的数感。
  仍旧以上述三道习题为例:
  习题1 :如果假设小丽的身高为2,小刚的身高是1, 小明的身高是0。
  习题2 :如果假设全程是1,那么去时时间是 寿,返回时时间是击,平均速度就可以用1x2 (唸 击),同样可得到平均速度。
  习题3可以看得更明显:
  两种极值分别是0和32。
  如果假设正方形的边长 等于长方形的宽等于32cm, 那么左边的小长方形就不存 在了(见图3),进而发现原题简化成了长方形中的最大正方形问题,将大长方形分割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 从而赋予了 35与32的差一定的意义——小长方形的宽。 大长方形的周长就是(35 32) x 2。
  如果举正方形的边长是0,35这条边可以向右延伸 到右端点,下面这条边也会向左延伸至左端点,同时长方 形的宽就没有了。这样长方形周长就只剩下了 35 32的 两条线段(见图4),周长等于(35 32) x 2。
  从习题3的极限数据来看,举极端数据对学生的要 求很高。没有好的数感,学生完全找不到应用极端数据 使计算简便的方法。使用极端数据,往往会让题目完全 脱离情境。例如,长方形的宽为0、全程仅为Im、小丽的 身高仅为2cm等匪夷所思的数据,需要学生用抽象的眼 光来学习数学。
  由此可见,该题型的熟练掌握对学生的数感培养、数 学思想的建立和运用、解题方法的熟练运用都有很大的 帮助,当数学知识体系进行不断扩充之后,这一点会不断 得到证明。
  三、已有观念与新知的认知冲突
  学生在接受一个新的概念之前,常常需要对原有概 念的传统认知进行重组,因为这些错误概念会严重干扰 学习。例如,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一课中一道 习题的研究如下:   题目:从一个长18cm、宽12cm的长方形纸上剪去 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生1信心满满地回答:我们知道这个最大的正方形 的边长是12cm,那么剩余部分的宽就是18-12=6cm,我 们可以用(18 12) x 2=60cm,先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再求正方形的周长12 x 4=48cm,剩余部分的周长就是 60-48=12cmo
  话音刚落,质疑便来了。
  生2 :剩余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周长应该是(12 6) x 2=3 6cm,比 12cm 长多了。
  剩余的等于原来的减去剪去的,这是学生从接触数 量关系以来就一直建立的一种概念,但在教学周长的概 念时,常常会产生已有认知与新的概念之间的认知冲突。 因此,教师需要创造新的情境来帮助他们继续思考。
  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剩余部 分的周长是这样的(见图5)。
  第二步:分析错因,讨论“长方形的周长能否减去正 方形的周长”。
  将重叠的部分擦掉,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周 长剩余三条线段(6cm 12cm 6cm),正方形的周长剩余 一条线段(12cm),因此可以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并不完 全包围于长方形的周长(见图6),因此不能相减,由此解惑。
  第三步:讨论如何改正。
  如果再做一步转化,长方形周长剩余的线段与正方 形周长剩余的线段中都包括12cm长的线段,相抵消后 可以理解为用长方形的周长减去正方形的周长剩余两条 6cm长的线段之和,只算了剩余部分的两条宽,因此如果 想用長方形的周长减去正方形的周长,算得结果12cm 后还得加上12 x 2,结果也就是36cm (见图7 )。
  第四步:讨论算法优化。
  在比较后可以发现,在长方形中剪去最大的正方形 剩余部分周长的算法是用大长方形的周长减正方形的周 长后,还需要加上原来长方形的两条宽,相比较而言,直 接求剩余部分长方形的周长简便得多,从而推荐给学生使用。
  本题的讲解因为生1的错误示范多耗费了一些时 间,但是正是因为这个错误示范让这个认知冲突在课堂 得以呈现,从而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类似问题的正确做 法,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经过训练,学生会自主地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在 解题的过程中推断问题的实际意义,这种自主意识,将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兴 趣。“错误从学生中来,疑惑自学生中起,讨论自学生中 生,结论自学生中定”,构建学习者中心的环境,需要关注 每一个学生知道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想要 做什么,发现和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正是帮助学生建立 新的认知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书法教育与“五小”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书法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学习能力、科学精神、审美雅趣、家国情怀,培育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科技小能人、艺体小星星、社会小主人。
【摘 要】苏教版数学教材呈现方式简单,教师要深入发掘、丰盈教学过程,放飞学生思维,从而使一些经典习题产生效益最大化。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习题为例,从设置问题,引领思维的方向;提供素材,激发思维的碰撞;撰写报告,呈现思维的轨迹;追本溯源,提升思维的深度;变化练习,提高思维的广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丰盈思维深度广度  苏教版数学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设置了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对话类语篇板块教学中设置立足学生素养提升的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学习理解、应用 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能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知识建构、思维提升和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活动  一、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新课标提出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 活动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其中操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 式之一。动手操作能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和直接经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 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有序操作小棒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棒动手操作数学学习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 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小雪过后  午后的阳光像一只  毛茸茸的大狗  懶洋洋地趴在我胸口  伸出冰凉的手  插入它温暖的皮毛  它躲了又躲  躲了又躲  最终  挪到了我的脚指头  并且  轻轻地  咬了我一口。  【普缘阁,本名卢智文,医务工作者。在《诗刊》《人民日报》《广西文学》等发表诗歌散文若干。现居南宁。 】
期刊
三面环水的佛子背村  像一座孤岛  风遇树林就拐弯  松针无声地掉落  一切都很安静,没有谁想惊扰谁  碧溪湖里的水藻与世隔绝  白鹭飞走时也没有发出声音  万物各安其所  包括,此刻没有人与我共度时光  真好,就像宁静的湖  平熄了所有的波浪  湖边巨大的风轮也停止了转动  我与他们面对面  仿佛是它们的一部分  又仿佛与它们格格不入  采访者  如果此时我敲响一只长鼓  神会不会转过身,注意到
期刊
【摘 要】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日益重视。但是,在 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情感教育、 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为相关人士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鍵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古诗词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有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大力
【摘 要】阅读与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 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小学校大力倡导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则就是把阅读与习作两个 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和写作指导,同时 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阅读内容,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 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
汉语拼音是小学第一学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因其字母形状抽象、局部相似,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记忆力不持久,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因素,学生容易遭遇拼读难问题。笔者依托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平台,科学使用各项功能,找准拼读难点,及时反馈和辅导,形成家校合力,从而化解拼读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复述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言语的训练,也是思维的提升.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复述训练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成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