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的比较与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让我们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理解教材、领悟教学。
  有幸在区教研活动中听到了三节不同的《计数原理——乘法原理》,三位不同教龄、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针对相同的授课内容精心设计,在三节课(下称案例1、案例2、案例3)上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理念,听后颇有些感触。
  一、案例的背景
  《计数原理——乘法原理》是高中三年级教材第16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的教学内容,是关于计数的基本原理,是今后推导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应正确灵活的应用。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理解乘法原理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原理的分步思想解决问题;二是通过实例归纳得出乘法原理,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及数学建模思想;三是通过选择恰当的实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息息相关。
  二、案例异同
  1、新课引入的方式不同
  案例1的引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从学校到车站有几种乘坐方式,从车站到家有几种乘坐方式,则每天放学共有多少种乘车方式。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兴奋状态,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
  案例2的引入开门见山,直接采用课本上的实例及课后练习改编的2个问题形成三个课前准备的小问题:①如图,某人从入口A进入绿地再走到出口B②书架上有3本不同的外语书,4本不同的语文书,从中任取外语、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③小明到食堂去买午饭,荤菜3种,素菜3种,汤2种,他买一荤一素一汤,共多少不同的买法。通过分析引导,从而引出乘法原理的概念。
  案例3的引入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中新郎要去接新娘,从村到县城中间隔着一条河,新郎从村里出发需先经过桥再到县城,那新郎略读了几年数学,用了数学知识算共有多少种方法,搞笑的情节让学生捧腹。
  相对比而言,作为数学课笔者更倾向于案例2中教师的处理,案例1中的引入太过实际,公交线路很多,问法不够规范,导致很多学生注意力被转移,看似课堂气氛热烈,其实浪费不少时间;案例3中的视频其实是借以讽刺新郎的书呆迂腐,于教学虽然有一点联系但于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是不利的。当然案例2中的3个课前准备的小问题似乎多了点,若说是为了从特殊到一般,引出乘法原理的概念,需要问题的逐步复杂化,则问题②大可删去。所谓课堂引入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课堂引入固然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应当遵循几个原则:服务于教学的目标;服从于教学的内容;符合于学生的实际;简洁性和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若是为了引入而引入,大可不必。
  2、得出概念的处理过程不同
  案例1中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从学校到车站有5中乘车方案,从车站到家有2中乘车方案,从而得到完成一件事分2步:第一步有5种方法,第二步有2种方法,则共有N=5×2种;抽象为若完成一件事分2步,第一步有m1种方法,第二步有m2种方法,则共有N=m1·m2种方法;层层递进,再推广得到乘法原理的概念。整个过程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解、引导,最后用PPT展示乘法原理的概念。
  案例2中教师通过三个课前准备的小问题,利用树形图口述分析问题①,完成这件事分两步,第一步有2种方法,第二步有3种方法,则共有N=2×3种走法,板书N=2×3,又再分析了问题②、③,同样都只板书了最终答案,然后试图引导学生说出乘法原理的概念。初衷是希望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让学生自主得出概念,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也因为教师的引导略有欠缺,因此,在“概念的得出”这部分时间花了很多,最终还是基本上从教师口中说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3中教师通过树形图分析新郎从村到桥有3种方式,从桥到县城有2种方式,则共有N=3×2种,通过分析和启示,引导学生进行推广:若从村到桥有m1种方法,从桥到县城有m2种方法,则共有N=m1·m2种方法;若从村到桥有m1种方法,从桥到乡有m2种方法,从乡到镇有m3种方法,……到县城有mn种方法,则共有N=m1·m2……mn种方法,再由学生概括得到乘法原理严格的定义。
  三位老师都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得到乘法原理的概念,区别在于案例1中教师是一言堂,学生有能力说却没有机会说;案例2中教师试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概念,但是由于引导过程中关键性的叙述没有板书,导致预设的结果没有从学生口中得到;案例3中教师同样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概念,借助PPT展示关键步骤和概念中关键性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轻而易举的得到概念,相信长期下去,对于学生概念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都是有利的。
  3、练习的处理不同
  三位老师安排的练习中都有课后练习16.1的第2小题:某农场要在4中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试验4种(设A、B、C、D)不同品种的小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试验方案。但是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案例①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出现4×4的错误结果,改编问题为“5个信箱投3封信”;案例②中教师预想到了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是依然采用原题,希望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反思,加深印象;案例③中教师考虑到原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于是将问题改编成“4颗不同类型的糖果分给4为同学,每人一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学生果然如教师预设的出现4×4的错误结果。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糖果给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明确完成这件事共需要几步,从而突破难点。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到会出现的问题,是让问题继续发生产生所谓的冲突,还是通过教师适当的铺垫和引导,化难点于无形,这是值得一线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案例反思
  1、总体感受
  三节课各有千秋,三位教师都能以民主的精神、宽松的环境组织教学活动,能预先设置好问题情境,试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努力落实课改精神。   案例1的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教态亲切有激情,概念的引入和例题的选择都能从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旨。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必定是很乐于学习数学。案例2的教师从语言到教态再到概念的引入、问题的设置……都显示出教师的功底较为深厚,只是若能在备课时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就完美了;案例3中的教师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的问题串、处理难点都比较老辣,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构建活动平台,注重探究过程,将训练作为一种体验,最终的落脚点在思维上。
  2、教学启示
  (1)课堂引入应简洁而有效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适当的引入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不能为了引入而引入。案例1中的引入太过生活化,问题不够确切,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气氛是热闹了,但是浪费不少时间,同样的作用用课本引例就可以了;案例2中的引入遵循课本引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又加了两个练习,简洁明了,开门见山;案例3中的引入用了一段视频,虽然搞笑,但是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没有什么好处,显然是为了引入而引入。其实引入的方法有很多:复习引入法、直接引入法、实验引入法、故事引入法、类比引入法、悬念引入法、情境引入法、联系实际引入法……,无论怎样的引入方式,都应当遵循简洁明了、短小精悍、符合课型需要和学生实际。
  (2)突出概念的建构过程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很多老师在新课中往往把概念用很短的时间交代一下,定义交代完后接着就是解题,把概念课直接变成了解题课,用解题来替代概念的理解,用解题替代学习数学。三个案例中的教师都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特殊例子理解推广到一般化,尤其案例2中的教师试图启发学生自己说出乘法原理的概念,其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案例3中的教师通过PPT的展示,一步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使得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慎重改编课本例题
  教材是教师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教学材料,也是学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材料。教材是构成课堂的重要要素之一。教材的编写,汇聚了学科众多教育教学专家的经验与智慧,教材中的每一个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优越性,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理解和使用好教材,并引导学生也理解和使用好教材,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体现教材的价值,是一件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案例1中的教师对教材中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进行的改编,课本中例1“关于手机外形和色彩的搭配”问题改变成了“淘宝购物的选择”问题,为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一改编无可厚非;课本中例题2“程序模块执行路径”改变成了“1、2、3、4这4个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有几个?有几个四位偶数?”难度陡然提升;原本课本中的例3“540的不同正约数共有多少个”变成了“4个信箱2封信”的问题。案例2中教师则是另一个极端,所有例题和练习完全照搬课本,但由于课本中“某农场要在4中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试验4种(设A、B、C、D)不同品种的小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试验方案”的例题本就是难点,且与学生生活比较脱离,导致教师的释疑过程不顺利。案例3中的教师教龄较长,处理教材就相对比较老辣,基本的例题和练习都采用了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只是对课本中“某农场要在4中不同类型的土地上试验4种(设A、B、C、D)不同品种的小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试验方案”改编成了“4颗不同类型的糖果分给4为同学,每人一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在释疑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轻而易举的分解难点,学生印象深刻。教师进行教学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为了符合学生实际经验背景)可以进行适当的更改或调整,但应牢记“严格按照教材编排开展教学”是基本要求,是大前提。
其他文献
语文创新教育是指对小学生施以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它更强调的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指出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于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理解公式、定律还要学会灵活运用,能够发挥数学的工具作用,解决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下面就结合古代房屋建筑的具体案例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提起职中数学教学,人们都摇头不止,把它看成广种薄收的低产田,作为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更是牢骚满腹,因为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向来就是低效课堂的反面教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满脸茫然,木然呆坐者有之,交头接耳者有之,神游他乡者有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
《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体验就是用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没有实践也就没有体验。因此体验学习必须把实践摆在学习的首位。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体验性学习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传道--接受"的模式,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为适应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要打破"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局面,使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优化课堂教学,再次是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进素质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中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创造学习方法的“新”,这些“新”都可以
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探索和实践,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我仅从自身的感受,站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 、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就象听故,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  一、新课引入及其作用  新课引入,是指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内所有教学活动的总称。“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