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年前的5月6日,玛琳·黛德丽告别了她传奇的一生。在国际影坛,玛琳·黛德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她美丽、性感,从《蓝天使》中性情率直的女子到《摩洛哥》中潇洒不羁的歌手,在一系列电影中,玛琳·黛德丽充分展现了她令人窒息的魅力。她的一生都在静静地挥洒着自由的天性和天使般的卓然魅力。她拒绝了希特勒的倾情邀约,成为反法西斯战士们的胜利女神,她梦幻般的吟唱回荡在血雨腥风的世界大战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玛琳·黛德丽,这位性感女神的别样传奇。
每年的2月,位于柏林的玛琳·黛德丽广场都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德国电影节在广场一侧的柏林电影宫举行,玛琳·黛德丽的不朽声名照耀与祝福着电影宫,作为20世纪好莱坞黄金时代最耀眼夺目的女星,她是德国电影的骄傲,也是柏林的骄傲。
在国际影坛,玛琳·黛德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她美丽、性感,从《蓝天使》中性情率直的女子到《摩洛哥》中潇洒不羁的歌手,在一系列电影中,她充分展现了令人窒息的魅力。同时,作为德国女星,她在“二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垂青表现出的气节、智慧和勇气,更让人敬佩。
1901年12月27日,玛琳·黛德丽出生于柏林一个贵族军官家庭。少女时代的她特别喜爱演奏小提琴,并且梦想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职业小提琴手。天赋甚高的她被送往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她的手受了伤,不得不中止自己的演奏生涯,童年的梦想化为泡影。
上个世纪20年代的欧洲是一个充满性解放意识的地方,空气中充斥着纸醉金迷、及时行乐的味道。柏林夜晚的霓虹总是闪烁着暧昧的灯光,酒店、夜总会和剧院里充满了放纵声色的气氛。
19岁的玛琳在酒店夜总会里跳舞并兼职做歌手。玛琳漂亮、讨人喜欢,瘦削的脸庞,金色的鬈发,薄薄的嘴唇,妩媚的双眼,令她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柏林城里小有名气的“刺玫瑰”。
一次,在德国歌剧院的朗诵中,她被著名导演马格斯·安哈特选中,得到了演出电影的机会。但是她并没有凭借这次演出成名,直到1929年,她遇到导演约瑟夫·冯·斯坦伯格。
在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巴贝尔斯伯格电影城,最大的白色摄影棚是以玛琳·黛德丽命名的“玛琳·黛德丽大厅”。1930年,正是在这座摄影棚里,玛琳拍摄了她的电影成名作《蓝天使》。她在电影《蓝天使》中饰演风情万种的舞女劳拉,以清丽潇洒一举赢得观众的青睐,使影片大受欢迎。
《蓝天使》让斯坦伯格获得了世界声誉,也一举把玛琳·黛德丽推到了“电影皇后”的地位。一直到多年之后,她依然表示,当时她的成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的。
电影《蓝天使》大获成功后,玛琳·黛德丽与影片导演约瑟夫·冯·斯坦伯格开始携手闯荡好莱坞。在20世纪30年代,玛琳·黛德丽在好莱坞主演了由约瑟夫·冯·斯坦伯格导演的《摩洛哥》等六部影片。在斯坦伯格的打造下,一个带有神秘的异域风情的性感女神出现在好莱坞的银幕上,让世人惊叹。她经常穿着男装,头戴黑色礼帽,系一个雪白的蝴蝶结出现在银幕上,嘴角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似乎对什么都了如指掌,却又似乎对一切满不在乎。她散发着典雅的女神气质,同时又潇洒不羁,简直像一个率性的漂亮男孩。
玛琳·黛德丽的中性装扮颠覆了大众对女性的审美标准,让“中性美”为人们所接受——原来隐藏在硬朗帅气的外表下的烟视媚行也可以如此地动人心魄。她在当时划时代的男装扮相奠定了她在好莱坞独一无二的地位,成了男性、女性观众心中共同的银幕偶像。
与此同时,她的灼人光艳也吸引了当时的德国元首希特勒。1936年,他派戈培尔在巴黎会见了玛琳·黛德丽,开出颇为诱人的条件,希望她成为“第三帝国艺术界的标志性人物”。当时的玛琳·黛德丽虽然已经离开德国,但是从家人那里已经获知了纳粹政权的许多暴行,其中包括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正义的天性使玛琳·黛德丽拒绝了戈培尔的邀请。
这一举动激怒了生性暴戾的希特勒,他下令逮捕了她的姐姐,又不断骚扰当时还留在柏林的她的丈夫和女儿。玛琳并没有妥协,而是彻底地站在了希特勒的对立面,甚至把曾经希特勒对她的求婚当做是一件“无比恶心的事情”。面对玛琳的强硬态度,希特勒无计可施,他甚至还命人寄给玛琳一张可以任意填写金额的空白支票,但玛琳依然不为所动,说出了她生命中最为精彩和有力的对白——“先生抱歉,我是犹太人!”
1939年,玛琳·黛德丽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她亲赴前线为美军士兵演出,3年内参加了500多次劳军慰问活动,有近万盟军战士看过她的慰问演出,她毫不介意在战壕里为士兵演唱,和伤员一起排队打饭……她对士兵充满热忱与关爱,在士兵中大受欢迎,甚至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当然,她还曾多次帮助犹太人逃跑,甚至还用明星的便利身份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搜集情报。她在好莱坞比弗利山庄豪华的宾馆中负责监视查找那些潜伏在艺人中的德国间谍。在战争期间,她不负众望,至少查出了6位女明星涉嫌为德国做情报工作。
整个“二战”期间,玛琳·黛德丽一直积极参与并资助战时的避难和流亡者,活跃在反法西斯的阵地前沿,她演唱的歌曲《莉莉玛莲》,无论敌我,成为传唱在美军和德军士兵两个阵营中的流行歌曲。歌曲既是控诉战争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份无法释怀的乡愁。她成为战时好莱坞在前线士兵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明星。直到战争结束,她才带着些许留恋告别了这段壮丽的战地生活,回到好莱坞。
“二战”期间站出来反对法西斯的好莱坞明星并不少,比如回国援战的费雯·丽,比如募捐义演的葛丽泰·嘉宝,但玛琳绝对是所有反战明星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因为她的故乡就是德国。虽然当时很多德国人认为玛琳背叛了祖国,但她毫不后悔自己坚持了正义,她说:“我爱德国,但我爱的不是希特勒的德国。”
战后的好莱坞,新人辈出的摄影棚只给她留下了一些祖母级的角色。当回忆起自己在战争期间那些挥洒自如的个人演出,她开始喜欢上这种一个人控制整个舞台和全场观众的表演方式,她开始了自己的巡回演出,成为当时薪酬最高的歌舞演员,每场演出的收入超过3万美元。
正值东西方冷战时代,她却成为第一个被东欧邀请访问演出的西方演员,她卓越的舞台魅力以及她在战争期间的勇敢行为,使她获得了人们超越政治藩篱的热烈拥戴,此后她还曾经出访以色列,在这个战后视德语为禁区的国度里,她用德语演唱了9首经典歌曲,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反法西斯勇士、这位美丽依旧的银幕女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1960年,当玛琳·黛德丽回到柏林,她受到了市民们的热情欢迎,却受到德国右翼媒体的攻击。一些激进分子甚至往剧院里扔炸弹。
此后,玛琳·黛德丽再也没有回到过柏林。
1970年,在悉尼的一次表演中,她跌倒了,摔断了左大腿。她只好回到巴黎休养,她的表演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淡出舞台后的玛琳选择了隐居生活,逐渐远离了公众的视线。她答应了纪录片剧组对她的采访,却拒绝摄影,只能录音。没有人看到过她晚年的样子和爬满皱纹的面庞,人们只能在声音和过去的画面里怀念她。
1992年,玛琳·黛德丽在巴黎去世,享年90岁。按照她的遗愿,人们将她安葬在故乡柏林。
玛琳·黛德丽在柏林的墓地曾经受到德国新纳粹的骚扰,右翼分子始终不肯原谅这位“银幕皇后”在“二战”期间曾为盟军表演过的事实。可是爱戴她的德国人毕竟远胜于仇恨她的人。在她的灵柩下葬的时候,蜂拥而来的柏林市民在她的墓碑前献上无数美丽的鲜花。
玛琳·黛德丽的成名作是《蓝天使》。在她安息的墓园里有一座蓝色的天使像,来纪念这位永恒的银幕天使。
2001年,在她100岁诞辰之际,柏林市政府正式对过往曾对玛琳·黛德丽表示的敌意提出道歉。这位勇敢美丽的女性终于得到了故乡人民的谅解,灵魂得到了永远的安息。
今天的柏林国家电影博物馆,在专门设立的玛琳·黛德丽展厅里,大银幕上仍旧播放着她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典影片。时光的流逝不曾剥蚀影像的魅力,反而使一段古老的黑白光影凝练出隽永的气质,将一段美丽的年华酿制得更加醇厚丰盈。
在人们心里,玛琳·黛德丽是一个永远的蓝色天使。她站在幽暗的门廊里,一袭黑衣,嫣然一笑的模样,是镌刻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记,永不消逝。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玛琳·黛德丽,这位性感女神的别样传奇。
每年的2月,位于柏林的玛琳·黛德丽广场都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德国电影节在广场一侧的柏林电影宫举行,玛琳·黛德丽的不朽声名照耀与祝福着电影宫,作为20世纪好莱坞黄金时代最耀眼夺目的女星,她是德国电影的骄傲,也是柏林的骄傲。
在国际影坛,玛琳·黛德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她美丽、性感,从《蓝天使》中性情率直的女子到《摩洛哥》中潇洒不羁的歌手,在一系列电影中,她充分展现了令人窒息的魅力。同时,作为德国女星,她在“二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垂青表现出的气节、智慧和勇气,更让人敬佩。
1901年12月27日,玛琳·黛德丽出生于柏林一个贵族军官家庭。少女时代的她特别喜爱演奏小提琴,并且梦想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职业小提琴手。天赋甚高的她被送往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她的手受了伤,不得不中止自己的演奏生涯,童年的梦想化为泡影。
上个世纪20年代的欧洲是一个充满性解放意识的地方,空气中充斥着纸醉金迷、及时行乐的味道。柏林夜晚的霓虹总是闪烁着暧昧的灯光,酒店、夜总会和剧院里充满了放纵声色的气氛。
19岁的玛琳在酒店夜总会里跳舞并兼职做歌手。玛琳漂亮、讨人喜欢,瘦削的脸庞,金色的鬈发,薄薄的嘴唇,妩媚的双眼,令她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柏林城里小有名气的“刺玫瑰”。
一次,在德国歌剧院的朗诵中,她被著名导演马格斯·安哈特选中,得到了演出电影的机会。但是她并没有凭借这次演出成名,直到1929年,她遇到导演约瑟夫·冯·斯坦伯格。
在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巴贝尔斯伯格电影城,最大的白色摄影棚是以玛琳·黛德丽命名的“玛琳·黛德丽大厅”。1930年,正是在这座摄影棚里,玛琳拍摄了她的电影成名作《蓝天使》。她在电影《蓝天使》中饰演风情万种的舞女劳拉,以清丽潇洒一举赢得观众的青睐,使影片大受欢迎。
《蓝天使》让斯坦伯格获得了世界声誉,也一举把玛琳·黛德丽推到了“电影皇后”的地位。一直到多年之后,她依然表示,当时她的成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的。
电影《蓝天使》大获成功后,玛琳·黛德丽与影片导演约瑟夫·冯·斯坦伯格开始携手闯荡好莱坞。在20世纪30年代,玛琳·黛德丽在好莱坞主演了由约瑟夫·冯·斯坦伯格导演的《摩洛哥》等六部影片。在斯坦伯格的打造下,一个带有神秘的异域风情的性感女神出现在好莱坞的银幕上,让世人惊叹。她经常穿着男装,头戴黑色礼帽,系一个雪白的蝴蝶结出现在银幕上,嘴角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似乎对什么都了如指掌,却又似乎对一切满不在乎。她散发着典雅的女神气质,同时又潇洒不羁,简直像一个率性的漂亮男孩。
玛琳·黛德丽的中性装扮颠覆了大众对女性的审美标准,让“中性美”为人们所接受——原来隐藏在硬朗帅气的外表下的烟视媚行也可以如此地动人心魄。她在当时划时代的男装扮相奠定了她在好莱坞独一无二的地位,成了男性、女性观众心中共同的银幕偶像。
与此同时,她的灼人光艳也吸引了当时的德国元首希特勒。1936年,他派戈培尔在巴黎会见了玛琳·黛德丽,开出颇为诱人的条件,希望她成为“第三帝国艺术界的标志性人物”。当时的玛琳·黛德丽虽然已经离开德国,但是从家人那里已经获知了纳粹政权的许多暴行,其中包括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正义的天性使玛琳·黛德丽拒绝了戈培尔的邀请。
这一举动激怒了生性暴戾的希特勒,他下令逮捕了她的姐姐,又不断骚扰当时还留在柏林的她的丈夫和女儿。玛琳并没有妥协,而是彻底地站在了希特勒的对立面,甚至把曾经希特勒对她的求婚当做是一件“无比恶心的事情”。面对玛琳的强硬态度,希特勒无计可施,他甚至还命人寄给玛琳一张可以任意填写金额的空白支票,但玛琳依然不为所动,说出了她生命中最为精彩和有力的对白——“先生抱歉,我是犹太人!”
1939年,玛琳·黛德丽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她亲赴前线为美军士兵演出,3年内参加了500多次劳军慰问活动,有近万盟军战士看过她的慰问演出,她毫不介意在战壕里为士兵演唱,和伤员一起排队打饭……她对士兵充满热忱与关爱,在士兵中大受欢迎,甚至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当然,她还曾多次帮助犹太人逃跑,甚至还用明星的便利身份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搜集情报。她在好莱坞比弗利山庄豪华的宾馆中负责监视查找那些潜伏在艺人中的德国间谍。在战争期间,她不负众望,至少查出了6位女明星涉嫌为德国做情报工作。
整个“二战”期间,玛琳·黛德丽一直积极参与并资助战时的避难和流亡者,活跃在反法西斯的阵地前沿,她演唱的歌曲《莉莉玛莲》,无论敌我,成为传唱在美军和德军士兵两个阵营中的流行歌曲。歌曲既是控诉战争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份无法释怀的乡愁。她成为战时好莱坞在前线士兵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明星。直到战争结束,她才带着些许留恋告别了这段壮丽的战地生活,回到好莱坞。
“二战”期间站出来反对法西斯的好莱坞明星并不少,比如回国援战的费雯·丽,比如募捐义演的葛丽泰·嘉宝,但玛琳绝对是所有反战明星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因为她的故乡就是德国。虽然当时很多德国人认为玛琳背叛了祖国,但她毫不后悔自己坚持了正义,她说:“我爱德国,但我爱的不是希特勒的德国。”
战后的好莱坞,新人辈出的摄影棚只给她留下了一些祖母级的角色。当回忆起自己在战争期间那些挥洒自如的个人演出,她开始喜欢上这种一个人控制整个舞台和全场观众的表演方式,她开始了自己的巡回演出,成为当时薪酬最高的歌舞演员,每场演出的收入超过3万美元。
正值东西方冷战时代,她却成为第一个被东欧邀请访问演出的西方演员,她卓越的舞台魅力以及她在战争期间的勇敢行为,使她获得了人们超越政治藩篱的热烈拥戴,此后她还曾经出访以色列,在这个战后视德语为禁区的国度里,她用德语演唱了9首经典歌曲,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反法西斯勇士、这位美丽依旧的银幕女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1960年,当玛琳·黛德丽回到柏林,她受到了市民们的热情欢迎,却受到德国右翼媒体的攻击。一些激进分子甚至往剧院里扔炸弹。
此后,玛琳·黛德丽再也没有回到过柏林。
1970年,在悉尼的一次表演中,她跌倒了,摔断了左大腿。她只好回到巴黎休养,她的表演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淡出舞台后的玛琳选择了隐居生活,逐渐远离了公众的视线。她答应了纪录片剧组对她的采访,却拒绝摄影,只能录音。没有人看到过她晚年的样子和爬满皱纹的面庞,人们只能在声音和过去的画面里怀念她。
1992年,玛琳·黛德丽在巴黎去世,享年90岁。按照她的遗愿,人们将她安葬在故乡柏林。
玛琳·黛德丽在柏林的墓地曾经受到德国新纳粹的骚扰,右翼分子始终不肯原谅这位“银幕皇后”在“二战”期间曾为盟军表演过的事实。可是爱戴她的德国人毕竟远胜于仇恨她的人。在她的灵柩下葬的时候,蜂拥而来的柏林市民在她的墓碑前献上无数美丽的鲜花。
玛琳·黛德丽的成名作是《蓝天使》。在她安息的墓园里有一座蓝色的天使像,来纪念这位永恒的银幕天使。
2001年,在她100岁诞辰之际,柏林市政府正式对过往曾对玛琳·黛德丽表示的敌意提出道歉。这位勇敢美丽的女性终于得到了故乡人民的谅解,灵魂得到了永远的安息。
今天的柏林国家电影博物馆,在专门设立的玛琳·黛德丽展厅里,大银幕上仍旧播放着她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典影片。时光的流逝不曾剥蚀影像的魅力,反而使一段古老的黑白光影凝练出隽永的气质,将一段美丽的年华酿制得更加醇厚丰盈。
在人们心里,玛琳·黛德丽是一个永远的蓝色天使。她站在幽暗的门廊里,一袭黑衣,嫣然一笑的模样,是镌刻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记,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