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挂号2分钟
如果不是因为需要采访体验,此前失眠多日的记者依然是不会去医院的。记者7点出发,这个是华西或省医院起排长队的时间段。但如果是一家院外墙打围修地铁,院内改造的医院,也许没那么多人呢?
7点50分,大厅里的人流确实并不多,目测挂号加划价拿药的人不超过40名。挂号窗口前也没有几个人在排队,或者说,人们根本没有想到排队。大家挤在一起,谁往窗口里递钱的速度快,谁就挂得快。当记者点名要挂当日坐诊的内科主任医师的号后,工作人员立刻友情提示道:“人多,要等哦。”交了7元挂号费,把挂号单拿在手里:28号。
记者随即再次挤进人群:“那我再挂一个。”被告知已挂的号无法退换,“我再挂个副主任医师的号。”“5块钱。”这次,记者拿到的是8号。
就诊5分钟
顺着过道拐进诊区,内科诊室外的休息椅上已经坐满了人,多为中年人和老人。主任医师的诊室门口,一位护士正在收挂号单,手里已经握了一叠。副主任医师的门口没有护士,病人采取的是“见缝进门”的战术,与主任医师一次只“放”1名病人入内不同,其余诊室里往往有1到3个病人。15分钟里,仅有2位病人进出主任医师的诊室。
一位老者走进副主任医师诊室,记者跟着走了进去。这是位患糖尿病多年的老病人,此前已经在用药。“婆婆,你应该挂2号诊室李医生的号,他是糖尿病专科医生。”老人急忙摆手:“我懒得跑,就是来开药的。你可以一次给我多开几个月的药不?”“这可不行,开处方药是有规定的。”老人几番请求,医生态度和善地拒绝。“老人家,不要只吃药,吃过几个疗程来做个检查,才知道这个药对你到底好不好。”
轮到记者,医生在本子上写好了个人姓名和电话,开始让记者讲述症状。“失眠,就是睡不着,睡着了也惊醒。”多大年龄?是否经常体检?心脏和肾功能是否正常?记者一一回答,医生始终面带微笑地听着,偶尔在病历本上记录两句。“我是不是有心脏病?”“年轻人不要胡思乱想,你先去查个血和尿,拿着检查报告我再给你看看。”
拿着划价单子走出门口时,医生叫住了记者,“检查完了不用排队,直接进来。”看看时间,就诊只用了5分钟。
抽血40分钟
8点40分,大厅里已经人山人海,从排队到交费,花费约7分钟,39元。从各个科室聚拢来查血验尿的人,挤满了二楼几平米的化验厅,队伍已经涌到了走廊里。化验室与卫生间只有一个走廊之隔,用来丢弃废弃尿液杯的大桶被放置在卫生间大门口,一股尿骚味不时袭来。
抽血后等待取化验单的时间里,一位30来岁、外地口音的男人丢失了已经交费的化验单,他冲到尿检化验窗口,对着医生叫道:“我单子掉了,快给我查一下。”医生反应了两秒才回问他:“什么?”男人突然就变得暴躁起来:“我钱都交了,你们还不给我查!”“什么单子掉了嘛?”“我要是晓得我还来问你啊?”另一位医生走了过来:“你好好说,哪张单子掉了?”之前的医生努了努嘴,这个动作似乎更加激怒了男人,“搞快给我查,我给了钱的,你们就要查!”语气越发凶狠,手掌更开始拍打玻璃。见此情况,医生火气也上来了:“请你注意点素质!”这时,一个女人跑了过来,一把将男人拉到了一边,不住向医生道歉。
40分钟后,记者拿到了尿检的化验单。与血检不同,尿检的化验单并没有医生通知领取,需要患者自己到窗口的篮子里领取。不少患者并不知情,依然坐在椅子上等待。
20颗安眠药
再返回诊室时,狭窄走廊上的人流已经呈现出“堵路”的状态,连主任医师的诊室里,都已经挤满了人。问了门口的护士,此刻刚看到17号。副主任诊室门口的长凳,也已经被患者坐满,相反,这一次,她的诊室里只有一个病人。见记者在门口犹豫,她便主动唤记者进门。
几秒时间看完化验单,医生表示一切正常。“工作压力挺大的吧?”在问了几个关于生活作息和工作情况的问题后,医生并没有给记者的“病症”做出病理定义。“亚健康,对不对?”“可以这样说,就是平时压力太大了。”医生拿出处方笺,为记者开了一个疗程的中成药。那字嘛,记者确实看不懂。然后,她又从抽屉深处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处方笺:“给你开20天的安眠药。”记者慌了:“这个能随便吃?”“你别听信网络上的谣言,每天吃一颗不会有问题。这个药本来是不能一次开这么多的,我怕你们年轻人不喜欢跑医院,一次帮你预先开好。”在开着安眠药的处方笺上的“临床诊断”一栏,记者的诊断结果为:失眠,抑郁。
如果不是因为需要采访体验,此前失眠多日的记者依然是不会去医院的。记者7点出发,这个是华西或省医院起排长队的时间段。但如果是一家院外墙打围修地铁,院内改造的医院,也许没那么多人呢?
7点50分,大厅里的人流确实并不多,目测挂号加划价拿药的人不超过40名。挂号窗口前也没有几个人在排队,或者说,人们根本没有想到排队。大家挤在一起,谁往窗口里递钱的速度快,谁就挂得快。当记者点名要挂当日坐诊的内科主任医师的号后,工作人员立刻友情提示道:“人多,要等哦。”交了7元挂号费,把挂号单拿在手里:28号。
记者随即再次挤进人群:“那我再挂一个。”被告知已挂的号无法退换,“我再挂个副主任医师的号。”“5块钱。”这次,记者拿到的是8号。
就诊5分钟
顺着过道拐进诊区,内科诊室外的休息椅上已经坐满了人,多为中年人和老人。主任医师的诊室门口,一位护士正在收挂号单,手里已经握了一叠。副主任医师的门口没有护士,病人采取的是“见缝进门”的战术,与主任医师一次只“放”1名病人入内不同,其余诊室里往往有1到3个病人。15分钟里,仅有2位病人进出主任医师的诊室。
一位老者走进副主任医师诊室,记者跟着走了进去。这是位患糖尿病多年的老病人,此前已经在用药。“婆婆,你应该挂2号诊室李医生的号,他是糖尿病专科医生。”老人急忙摆手:“我懒得跑,就是来开药的。你可以一次给我多开几个月的药不?”“这可不行,开处方药是有规定的。”老人几番请求,医生态度和善地拒绝。“老人家,不要只吃药,吃过几个疗程来做个检查,才知道这个药对你到底好不好。”
轮到记者,医生在本子上写好了个人姓名和电话,开始让记者讲述症状。“失眠,就是睡不着,睡着了也惊醒。”多大年龄?是否经常体检?心脏和肾功能是否正常?记者一一回答,医生始终面带微笑地听着,偶尔在病历本上记录两句。“我是不是有心脏病?”“年轻人不要胡思乱想,你先去查个血和尿,拿着检查报告我再给你看看。”
拿着划价单子走出门口时,医生叫住了记者,“检查完了不用排队,直接进来。”看看时间,就诊只用了5分钟。
抽血40分钟
8点40分,大厅里已经人山人海,从排队到交费,花费约7分钟,39元。从各个科室聚拢来查血验尿的人,挤满了二楼几平米的化验厅,队伍已经涌到了走廊里。化验室与卫生间只有一个走廊之隔,用来丢弃废弃尿液杯的大桶被放置在卫生间大门口,一股尿骚味不时袭来。
抽血后等待取化验单的时间里,一位30来岁、外地口音的男人丢失了已经交费的化验单,他冲到尿检化验窗口,对着医生叫道:“我单子掉了,快给我查一下。”医生反应了两秒才回问他:“什么?”男人突然就变得暴躁起来:“我钱都交了,你们还不给我查!”“什么单子掉了嘛?”“我要是晓得我还来问你啊?”另一位医生走了过来:“你好好说,哪张单子掉了?”之前的医生努了努嘴,这个动作似乎更加激怒了男人,“搞快给我查,我给了钱的,你们就要查!”语气越发凶狠,手掌更开始拍打玻璃。见此情况,医生火气也上来了:“请你注意点素质!”这时,一个女人跑了过来,一把将男人拉到了一边,不住向医生道歉。
40分钟后,记者拿到了尿检的化验单。与血检不同,尿检的化验单并没有医生通知领取,需要患者自己到窗口的篮子里领取。不少患者并不知情,依然坐在椅子上等待。
20颗安眠药
再返回诊室时,狭窄走廊上的人流已经呈现出“堵路”的状态,连主任医师的诊室里,都已经挤满了人。问了门口的护士,此刻刚看到17号。副主任诊室门口的长凳,也已经被患者坐满,相反,这一次,她的诊室里只有一个病人。见记者在门口犹豫,她便主动唤记者进门。
几秒时间看完化验单,医生表示一切正常。“工作压力挺大的吧?”在问了几个关于生活作息和工作情况的问题后,医生并没有给记者的“病症”做出病理定义。“亚健康,对不对?”“可以这样说,就是平时压力太大了。”医生拿出处方笺,为记者开了一个疗程的中成药。那字嘛,记者确实看不懂。然后,她又从抽屉深处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处方笺:“给你开20天的安眠药。”记者慌了:“这个能随便吃?”“你别听信网络上的谣言,每天吃一颗不会有问题。这个药本来是不能一次开这么多的,我怕你们年轻人不喜欢跑医院,一次帮你预先开好。”在开着安眠药的处方笺上的“临床诊断”一栏,记者的诊断结果为: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