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提问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wk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储备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具体学情,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新,从而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4902
  物理核心素養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探讨。
  一、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没有主动提问,往往是不知怎样问,或是担心“问错了”,而丢面子。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有问、敢问、乐问、善问。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没有求知欲望,不善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也将影响学生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不盲从老师讲授的答案,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物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资源,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从物理学史的角度,通过榜样的作用,向学生说明提问在个人学习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发电机》时,可向学生讲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故事。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电磁”热席卷了整个欧洲,为了弄清楚电与磁的关系,法拉第的导师戴维带领助手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通电的金属丝绕在一块软铁上,结果软铁真的显现出了磁性。实验结束后,其他人都走开了,唯独法拉第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并提出疑问: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流呢?正是由于这种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态度和精神,使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有主见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实际教学中,经常会
  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学生就是有问题、有想法也不愿意提出来。他们普遍会有这样的担忧: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让同学们觉得很幼稚;如果我表述不清楚,老师会不会说我;其他同学不提问,我也不做“出头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学生有问、敢问。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爱。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多鼓励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信心;对很少提出问题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沉默寡言的学生,一旦他们提出问题,要及时表扬,肯定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他们问问题的积极性;对好问但问题不贴要点的学生,不嘲笑、不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游在问题的海洋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碰到冷场的局面,这时,教师要冷静,要用智慧掌控教学场面,可及时讲一些鼓励的话。如,你可以的,说错了也没关系……。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学生会逐渐提出问题,这样训练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提问题的氛围就越来越浓了。
  3.让提问成为学生的习惯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极少学生有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习惯,很多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大都习惯了等着教师告诉答案。要改变这种习惯,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想个“为什么”。如,对教材练习册进行质疑,有的教材练习册上的有些习题、问题设计并不严密;对各种刊物进行质疑,有些报刊经常犯一些科学性错误,为此,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摇绳真的能发电吗?提高输电电压真的能减少电能的损失吗?功率大的灯泡一定亮吗?又如,在习题讲评中引导学生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盲从、不迷信,大胆质疑、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多问、善问的习惯,使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身边的各种现象,发现我们身边的物理规律。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教材资源创设
  能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思考,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学生都切实体验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物理是亲切、有趣、有理的。因此,教师应有目地引导或提醒学生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教学《我们怎么区分声音》时,教师先播放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和锣鼓喧天的音频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的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会提出如下问题: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为啥不同?为什么声音有高有低?为什么声音有强有弱?人听到声音有没有范围?
  又如,在教学《惯性》时,先让学生观看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时,投掷炸弹,击中地面上目标的视频,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飞机不是在目标正上方时投掷炸弹?要距离目标多远时投掷炸弹才能命中目标?炸弹所做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2.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比较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再不断地把问题完善。如,在教学《认识压强》时,教师先把小方桌放在海绵上,让学生观察现象后提出问题。学生首先提问:海绵为什么会有凹陷?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海绵凹陷说明什么?学生又提问:海绵的凹陷程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又提醒: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都有影响,该如何探究?最后学生提问:海绵的凹陷程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研究方法?又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学生提问: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3.从自身体验中提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以增强学生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感受,同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如在教学《认识内能》时,学生通过体验搓手、弯折铁丝的实验,提问:手心为什么会发热?铁丝为什么会烫手?教学《怎样认识力》时,学生通过做手大力拍课桌的实验,提问:手为什么会疼?讲功能关系时,学生通过爬楼梯,提问:人为什么会感到累?
  又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先让学生将手掌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紧贴桌面向前滑动,让学生说出有什么感觉。接着再让一位学生轻推静止在地面上的讲台——没法推动。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认识物理概念、规律,也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模型式提问。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办法,前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果,如奥斯本创立的“检核目录
  法”,就可以作为学生发问的一种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能否它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如学习过“认识电阻”后,可引导学生对照上述顺序提出以下问题:1.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有其他作用吗?(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2.除了金属外,还能用其他物质制作变阻器吗?(液体、气体)3.是否有不同样式的变阻器?(压敏电阻、热敏电阻)4.能否扩大变阻器的阻值范围?5.能否使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减小?6.变阻器的金属丝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7.变阻器的接线步骤能否调整?8.能否使变阻器的接线柱改变?9.能否将变阻器组合成其他用途的元件?通过上述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拓展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提问,有的学生羞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但跟熟悉的同学情况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进行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
  创新式提问。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随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开拓和升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物理概念和定理,归纳实验规律,自制教具和学具,自行设计、分析与论证探究性小课题等。在上述创造性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探究“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根据课本内容,学生猜想到:“通过电阻的电流可能跟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有关”,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一系列过程,得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进一步让学生猜想,他们就会很容易想到:“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可能跟电阻有关”的猜想,再结合前面探究的设计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究,进而得出新的规律:“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正比关系”。从而,使教学内容一环扣一环地推进,使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教师的“满堂灌”改为学生的“我要问”,时刻牢记“興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问号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向导”。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被动地“静听”,而是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新,努力培养学生会想、会说、会问的学习态度,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赵超先.物理教学论与物理教学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一主体参与型”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置精巧的问题和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是实施“探究一主体参与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探究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15-01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2017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紧扣课标,沉稳大气,充分体现了重视实验教学、关注学科能力、兼顾传承创新等特色,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分析试卷命题特点,整理学生问题反馈,反思教学改进策略,这样能真正发挥中考物理试卷的导向作用,促进物理教学的不断优化。[关键词]中考物理试卷;命题特点;问题反馈;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针对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策略。[关键词]习题讲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40-03“问题是物理的心脏”,物理教学离不开解题。课本上的习题,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初三复习课教学中习题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搞好习题讲
[摘要]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显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在于避免教与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呈现、认定比较混乱,教学目标没能发挥相应的教学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目标认定;
[摘要]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习题,而对于无数据的实验操作、仪器调节问题学生不易解答,为了提高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结合图形,变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图形[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
[摘要]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借助实验,可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基于此,以《导体的电阻》的教学为例,从新课导入、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实验;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55-01如何教好高中物理,实现最大的有效性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的不懈追求。作为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教
[摘要]通过教材中的一些例子辩证地说明“求”和“索”的关系,提出“求”的方向是重点,而“索”是为实现所“求”而采取的方-法,是难点。教师要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探索”方式,使自己尽快“长出”勇于且善于“求索”的翅膀,在“漫漫的求知路上,上下而求索”。[关键词]求;索;步步深入;举一反三;另辟蹊径[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
[摘要]“翻转课堂”能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搭建较好的平台,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通过《免疫调节》一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控地深度学习,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8
[摘要]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上高一下學期平面向量的习题课,通过“课前探源,课后延伸”,学生能主动创新,自主解决新问题,提高了复习效率.[关键词]平面向量;教学模式;习题课;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0103一、引言平面向量的教学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代数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作为高一下学期平面向量习题课,笔者采用
[摘要]学习兴趣对学习具有难以估测的促进作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并能使学生的智力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出“愤悱”学习情境,激起学生较为强烈的认知冲突;通过一定的数学史实,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关键词]兴趣;数学方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