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向探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议论文] 赵冬臣、马云鹏、韩继伟、宋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调查与分析》,原载《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原文提要]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内容,以问卷方式调查了中学语文教师11项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来源。结果显示:中学语文教师认为,“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与“自学课外书刊”是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教学观摩活动”、“教育见习与实习”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和部分职前教育课程对专业知识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赵冬臣、马云鹏等在《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发表了《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调查与分析》一文。该文借鉴了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分类方法以及范良火关于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方法,将问题聚焦于语文学科,调查了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来源。论文将专业知识来源划分为11项:A.语文专业课;B.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C.语文教法课;D.教育见习与实习;E.微格教学;F.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G.在职专业培训;H.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I.教学观摩活动;J.和同事的日常交流;K.自学专业书刊。其中A—E为职前来源, F—K为在职来源;A、C—K作为学科知识的来源; B—K作为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来源。研究调查的问题是上述11项内容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的确认。该研究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分别调查语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语文课程知识、语文教学法知识等四种专业知识的来源。调查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3所城市初中的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非常有用”到“没有用”等5级量表形式呈现各种专业知识。根据调查对象可能没有某种来源方面的可能,研究者在5级之外增加了“无此经历”项,要求调查对象做出唯一选择。共发放问卷150 份,100%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和等级赋值。等级赋值从“非常有用”到“没有用”依次赋5至1,并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通过各来源的参数估计值和显著系数判断11项研究内容对特定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性程度。
  
  一、关于主要数据显示的研究结果
  
  与“教育见习和实习”相比较, “自学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明显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教学观摩活动”与“教育见习和实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而“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微格教学”、“教育类课程”、“语文教法课”的重要性则显著小于“教育见习和实习”。
  (三) 各来源对“语文课程知识”发展的作用
  
  图表显示的数据情况是:“教育见习和实习”(即项目D)被设定为参照标准,其参数估计值为“0”,该表显示的最大参数估计值为0.983,最小参数估计值为-1.164,根据参数估计值由大到小排序, 不同来源按其对“语文教学法知识”发展的重要性是:与“教育见习和实习”相比较,“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自学专业书刊”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显著地更为重要;“在职专业培训”和“教育见习和实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是语文教学法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微格教学”、“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语文教法课”、“教育类课程”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但它们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教育见习和实习”。
  
  二、关于研究结论与建议
  
  作者总结上述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来源对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相对重要性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 不太重要
  语文学科知识 K、HJ、I、A、DG、E、F、C
  教育理论知识K、H、J I、DG、F、E、B、C
  语文课程知识K、H、J、IG、F、D E、C、B
  语文教学法知识H、J、K、IG、DE、F、C、B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关于语文教师的四种专业知识的来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与“自学专业书刊”是非常重要的来源;第二,“教学观摩活动”对于中学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法知识非常重要, 对中学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比较重要;第三,“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四种专业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第四,“语文专业课”对中学语文学科知识是比较重要的来源;第五,“在职专业培训”对中学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法知识比较重要, 但它对中学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则不太重要;第六,“教育类课程”对于教育理论知识、中学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法知识都不太重要;第七,“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仅对中学语文课程知识比较重要,对其他三类专业知识不太重要;第七,“微格教学”和“语文教法课”对四种专业知识都不太重要。研究者认为,本研究表明, 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以及“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是其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 这与以往数学和英语学科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因而这一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对于“自学专业书刊”的重要性,以往对数学、英语学科教师的研究大多发现阅读专业书刊不太重要, 而本研究发现,自学专业书刊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说明“自学专业书刊”对语文教师具有特殊性;“教育见习和实习”对中学语文教师各种专业知识发展都比较重要,是职前教育经历中作用最明显的来源, 而职前教育阶段其他课程的作用都不明显,以往研究大多认为“职前教育不太重要” 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化,不够全面,所以应该对“职前教育”中的具体来源进行专门研究;“教育类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并非可有可无,它们对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某些职前教育课程效果欠佳的状况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改善。
  研究者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
  其一,建议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积累经验,勤于反思,加强同事间的交流,同时注重阅读专业书刊,通过以上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同时建议学校的管理者采取措施为这些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其二,建议师范生重视并积极参与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 职前教师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并加强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规划和指导,发挥教育见习和实习对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三,建议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 工作者经常性地调查各类教师教育课程的效果,总结经验,增强实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从而提高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质量。对那些没有发挥效用或效用较低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改革。
  其四,建议中学语文教师尽可能将学历补偿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使学历提升过程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过程。相应地,那些承担学历补偿教育工作的继续教育机构也应对教师这类群体给予特殊考虑。
  
  三、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教学若被视为一种专业,则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学习应该教的知识和如何教授这些知识的专门知识”。 1984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提出的作为一个专业的八条判断标准,其中的第二条是“具有特殊的知识领域”。社会学家把专业知识视为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可见,“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专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从抽象的专业出发提出过教师专业的知识结构,而没有回答这些教师专业知识的具体内容。从某一学科出发,确定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的研究更少。事实上,只有落实到某一具体学科的专业知识研究,才会有更实际的认识价值。本研究以中学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将问题定位于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来源及作用研究,其价值显而易见。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来源,加深我们对语文教师培养相关环节及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我们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职前语文教师培养和语文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该论文的价值之一。
  第二,本课题研究采用科学的手段,运用先进的统计软件,通过翔实的数据反映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来源情况,这种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感想式”、“说理式”、“经验式”等“研究”方法,对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三,本研究深化了“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与“自学课外书刊”、“教育见习和实习”等活动对于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自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语文教师教育的相关环节,提升语文教师教育的质量。
  第四,本研究借鉴中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科学设计研究项目,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研究的累进式发展。
  毋庸置疑,本研究还存在很多缺憾。最大的遗憾是研究范围太窄,样本太少。我国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工作范围很广。本研究取样范围仅局限于东北地区,样本仅仅一百多个,如此少的样本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是研究缺陷之一。第二,论文对数据的分析太简略,省略了一些重要的分析环节,因而论文有些内容让人难以理解。第三,论文对部分调查结论的解释有些隔靴搔痒,未切中肯綮。譬如,关于自学专业书刊的重要性,研究人员以往对数学、英语学科教师的研究大多发现,数学教师、英语学科教师认为阅读专业书刊不太重要, 而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认为自学专业书刊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论文作者如此解释这种差异:“为什么自学课外书刊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发展非常重要呢? 这可能与语文教师的学习风格和习惯有关,中文专业决定了他们要阅读大量的课内外书刊, 这可能促使他们相对于数学和英语教师而言更容易形成善于阅读的学习风格和通过阅读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习惯。”该段话把语文教师与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对阅读专业书刊的观点差异解释为语文教师的学习风格和习惯与数学教师、英语教师不同,而这种不同是由于中文专业需要阅读的书刊多。语文教师因为阅读了大量的书刊,“形成善于阅读的学习风格和通过阅读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习惯。”因而认为阅读专业书刊很重要。这样解释科学吗?有说服力吗?答案是显然的。熟悉中学语文学科的人不难看出,该差异是因语文的学科特点不同决定的。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内容包罗万象,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杂家才能胜任语文教学,而后才能成为专家。所以,阅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极为重要。
  [作者通联: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气质与行为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清楚气质是什么东西。首先我要解释,心理学上的“气质”一词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许你曾听过这样的话:“那个女孩子长得不怎么样,但气质不错。”这里的“气质”指的是人在言行举止和穿衣打扮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和气度。但在心理学中,“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
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分析,例如厘清文章思路、归纳文章主旨、概括写作特色,均有必要,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但仅达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时间一长,篇篇如此,学生学得枯燥,具体知识不易触类旁通,情感提升的收效也受影响,弄不好,只能是“学习一篇又一篇,篇篇主旨加特点”。欲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调动学生情感,有必要抓住重点段落赏读。我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着重对文中的第二、五、六这三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赏读和悟
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仅就美学意蕴而言,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登峰造极之作。文章篇幅不长,但称得上是一座小型的文学“富矿”。这给执教的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审美经验,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二是要掌握一定的授课艺术,能解读出作品中蕴含的美学元素,交给学生一把探宝的钥匙,自行探宝,学有所获。  笔者明知这篇文章“难教”(难以教好),但受其美的诱惑,挑战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人如此,文亦如此。内容厚实、观点新颖,但语言梗塞、结构杂乱的文章,难以引发阅读兴趣,更不用说给人教益、引起审美愉悦了;反之,内容空洞、观点陈腐、无病呻吟的文章,辞采再绮丽,结构再精美,
1  十四岁生日那天,我没吃到糖水荷包蛋。  鸡蛋有很多种吃法,抛开番茄炒蛋、蛋炒饭以及鸡蛋饼之类的合作项目,单论鸡蛋本身的吃法也很多,蒸鸡蛋羹,煮茶叶蛋,煎荷包蛋,还有简单的水煮囫囵蛋。但我最喜欢的,是糖水荷包蛋。做法很简单,就是水开了,鸡蛋打下去,不去搅动它,让它裹成个荷包,然后盛在碗里,放一勺糖,真是美味。我每次连糖水都会喝得干干净净。  不过这样的糖水荷包蛋,平时吃不着,要过生日才吃。鸡蛋
在“废科举兴学堂”以前,学生入塾意味着“习文断字”,那时没有所谓“语文教育本质”问题。20世纪前五十年,虽然逐步形成了较完备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但当时国语教育相关科目从属于“中国文学”、“国语”或“国文”等,也不存在“语文教育本质”属性之争。而从1950年叶圣陶将新中国第一套语文教科书定名为“语文”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争论“语文”究竟是什么意思。“工具性”论者认为“语文学科”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的,由于
一、导语引入(1分钟)   “父与子”,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就以此为题。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的卡夫卡,一辈子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父子冲突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也是对这一母题的思考与延伸。圣人孔子曾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慢速),就是讲父亲要像父亲,有为父之道;
《语文课程标准》里多次提到或隐含了“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这两个概念。如“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就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我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
质疑一:“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很显然,该句主语应该是“我”,才能“赶到”“赶上”,发出“来”这一动作。所以,应该删去“的”,以保证主谓短语的搭配。此其一。其二,“饱尝一尝”不妥。“饱尝”的常用义项有两个:①“充分的品尝”,②“长期经受或体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而“尝一尝”是“浅尝”“体验体验
概念术语是语文思维的工具。语文教育研究中,最基础性的科研工作之一就是语文思维工具的开发。开发工具有两条路径可走:一条是旨在厘清语文教育的原有概念、辨明原有术语内涵和外延的“概念术语辨析研究”;另一条则是旨在生产新的概念术语而进行的“个人语文实践经验研究”。前一条指向历史,后一条面向现实。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的论题出发,选取两篇有代表性的论文加以评析,以期说明这个问题。  一、原有概念术语辨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