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届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毕业季。求职困难增多、职业生涯发展受挫、就业形势严峻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增大。笔者为在大学生就业心理层面提供心理思政視角,对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对职业生涯的迷茫,对前途的担忧使许多应届毕业生陷入恐慌、焦虑。通过心理疏导,引领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择业价值取向,可以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社会就业局面的健康稳定。
关键词:疫情;心理疏导;价值取向
一、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求职以及求职未果导致的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疫情影响下,毕业生转战线上求职,网络面试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择业选择时的烦躁、求职未果后的郁闷等消极情绪都会使毕业生产生焦虑心理。毕业生因求职产生的预期焦虑主要体现在对自己职业生涯产生的一种未知的担忧,以至于产生一些过激的心理条件反射,过度关注企业反馈的信息,担心错过任何一次面试的机会。更有甚者,认为没有找到工作就是一事无成,要被社会淘汰的感觉。疫情期间由于防控工作的特殊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无从释放和转移,很容易使毕业生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求职心理障碍。
(二)由于自我认知及价值比较的偏差导致毕业生的自卑心理
疫情期间对于一些平时在学校性格内向、表现平平的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荣誉较少、社会经验不丰富、难免在线上求职中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还有一些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看到别人被知名的大公司聘用,职位及工作环境比自己的更加优越,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因为自己与他人价值比较时,盲目的认为自我价值低于他人价值的结果。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评估过低,从而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具体体现在内在的个人争取就业行为以及获得就业机会的心理准备。
(三)择业价值取向趋于物质化、功利化,导致个人出现虚荣和攀比心理
由于毕业生受到当今主流价值判断,择业的社会价值倾向于短期利益,这种利益主要体现在金钱和物质上,毕业生极力的满足自身需求,其本质上是一种利己主义。毕业生步入社会薪资难免会有差异,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及条件也会大相径庭,极易导致个人出现以超越他人工作条件为择业标准的虚荣和攀比心理。这种心理会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至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疫情下的特殊就业环境,使毕业生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疫情期间,因为特殊的就业环境以及毕业生对就业的迷茫,导致他们存在着较强的心理依赖。由于依赖心理使得毕业生极度的需要特定被依赖的对象,需要一个“权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他们通常将这个对象选为家长或是学校。中国式家长通常会在自己孩子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上做主。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下,毕业生则会失去选择的能力,将自己置于依附的地位。这种依赖心理会导致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无法脱离被依赖的对象,在人生选择和困惑时总是不知所措,不能第一时间产生自己的主见,而是盲目寄希望于被依赖对象,一味的采纳被依赖对象的建议,使得毕业生缺乏自我判断与自主意识。
二、通过价值引领和心理疏导指导毕业生掌握就业心理的调节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择业价值取向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论述到,职业的选择关系到人的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在职业选择时并不能只取决于自己一时的兴趣,还应分析自己的客观条件和能力。他认为选择职业时应该求得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不是局限于狭隘的利己主义,仅聚焦于一时的爱好与虚荣。树立科学就业观可以使毕业生更加理性的选择职业,在择业选择上更具有目的性。毕业生个人的择业价值取向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的.只有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择业价值取向才能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主动面对困难及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提高元认知水平,避免非理性决策
毕业生通过提高对自己思考过程的重新认知,克服思维上的误区,从而提高个人元认知水平能力。通过培养重新审视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新入职场时通过自己对思维活动的规范和约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安排好个人时间对自己进行工作和生活的规划,理解别人的情感,从而成为职场高手。与此同时不断的反省和总结,从自己在求职以及入职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并及时调整方向,避免非理性决策。
(三)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估,合理宣泄压力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下,毕业生应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就业前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认知的评价。在为自己设定就业期望前,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准备考研,还是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还是自主创业或是到企业锻炼,都要对自己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并及时了解自己是否可以胜任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压力的释放则需要通过与亲人、朋友谈心交流,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从而达到合理、适当的宣泄压力,并随时调整好自己面对就业问题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王芳,叶枝.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的新挑战和新探索[J].科技视界,2020(25).
[2] 杨柳.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03).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2018GJJG317)。
关键词:疫情;心理疏导;价值取向
一、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求职以及求职未果导致的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疫情影响下,毕业生转战线上求职,网络面试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择业选择时的烦躁、求职未果后的郁闷等消极情绪都会使毕业生产生焦虑心理。毕业生因求职产生的预期焦虑主要体现在对自己职业生涯产生的一种未知的担忧,以至于产生一些过激的心理条件反射,过度关注企业反馈的信息,担心错过任何一次面试的机会。更有甚者,认为没有找到工作就是一事无成,要被社会淘汰的感觉。疫情期间由于防控工作的特殊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无从释放和转移,很容易使毕业生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求职心理障碍。
(二)由于自我认知及价值比较的偏差导致毕业生的自卑心理
疫情期间对于一些平时在学校性格内向、表现平平的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荣誉较少、社会经验不丰富、难免在线上求职中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还有一些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看到别人被知名的大公司聘用,职位及工作环境比自己的更加优越,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因为自己与他人价值比较时,盲目的认为自我价值低于他人价值的结果。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评估过低,从而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具体体现在内在的个人争取就业行为以及获得就业机会的心理准备。
(三)择业价值取向趋于物质化、功利化,导致个人出现虚荣和攀比心理
由于毕业生受到当今主流价值判断,择业的社会价值倾向于短期利益,这种利益主要体现在金钱和物质上,毕业生极力的满足自身需求,其本质上是一种利己主义。毕业生步入社会薪资难免会有差异,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及条件也会大相径庭,极易导致个人出现以超越他人工作条件为择业标准的虚荣和攀比心理。这种心理会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至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疫情下的特殊就业环境,使毕业生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疫情期间,因为特殊的就业环境以及毕业生对就业的迷茫,导致他们存在着较强的心理依赖。由于依赖心理使得毕业生极度的需要特定被依赖的对象,需要一个“权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他们通常将这个对象选为家长或是学校。中国式家长通常会在自己孩子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上做主。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下,毕业生则会失去选择的能力,将自己置于依附的地位。这种依赖心理会导致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无法脱离被依赖的对象,在人生选择和困惑时总是不知所措,不能第一时间产生自己的主见,而是盲目寄希望于被依赖对象,一味的采纳被依赖对象的建议,使得毕业生缺乏自我判断与自主意识。
二、通过价值引领和心理疏导指导毕业生掌握就业心理的调节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择业价值取向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论述到,职业的选择关系到人的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在职业选择时并不能只取决于自己一时的兴趣,还应分析自己的客观条件和能力。他认为选择职业时应该求得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不是局限于狭隘的利己主义,仅聚焦于一时的爱好与虚荣。树立科学就业观可以使毕业生更加理性的选择职业,在择业选择上更具有目的性。毕业生个人的择业价值取向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的.只有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择业价值取向才能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主动面对困难及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提高元认知水平,避免非理性决策
毕业生通过提高对自己思考过程的重新认知,克服思维上的误区,从而提高个人元认知水平能力。通过培养重新审视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新入职场时通过自己对思维活动的规范和约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安排好个人时间对自己进行工作和生活的规划,理解别人的情感,从而成为职场高手。与此同时不断的反省和总结,从自己在求职以及入职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并及时调整方向,避免非理性决策。
(三)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估,合理宣泄压力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下,毕业生应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就业前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认知的评价。在为自己设定就业期望前,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准备考研,还是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还是自主创业或是到企业锻炼,都要对自己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并及时了解自己是否可以胜任自己的职业选择。而压力的释放则需要通过与亲人、朋友谈心交流,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从而达到合理、适当的宣泄压力,并随时调整好自己面对就业问题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王芳,叶枝.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的新挑战和新探索[J].科技视界,2020(25).
[2] 杨柳.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03).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2018GJJG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