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诗词鉴赏平时之积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r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学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层次高的创造性活动,只要重视积累,加强鉴赏实践,就定能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 角度 术语 积累
  
  自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试题有了较大的改革,从客观选择转型为主观表述。每年此部分的题目并未有质的改变,而大多数考生答题时却天马行空,抓不住答题重点,把握不了答题方向,深究其因,学生平时积累不够所致。学生只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分析的角度和分析的术语等相关的鉴赏古诗词的经验,就不难做到“一矢中的”。现我把多年的古诗词鉴赏的实践经验粗略地梳理如下,以期与同仁研讨。
  
  一、培养吟读古诗词的习惯,夯实鉴赏诗歌所需的语感基础
  
  诗歌鉴赏除了依靠理性的分析,语言的直接感受更是鉴赏的第一步。“诗言志”,“志”即人的内心感受。而作为内在感受的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解决表达情感的困难这一问题,古人想出的首一办法就是“咏歌”,即把诗歌要表达的感情唱出来,吟出来,叹出来。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停顿,甚至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充分表达了人的喜怒哀乐,捕捉了诗人的情,从而产生了更深层的互动,与诗人共鸣,诗歌才能“重生”。逢诗即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就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获得语言之理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一方面能从容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另一方面能充分地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因素,发挥其潜在的语感势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见了“夜”不再解作昼的反面,见了“田园”不再解作种菜的地方,见了“春雨”不再解作春天的雨了;而是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感觉。所以,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活动中,重视并加强吟读训练,培养语感,夯实鉴赏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会有效筛选,利用现有的信息
  
  鉴赏古诗词时,千万不要小觑那一个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有时它就是鉴赏的依据、解题的钥匙。如《城东早春》,标题揭示了诗的内容;《伤田家》一诗的标题提示了诗人的情感;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李白天宝元年受荐入长安,供奉翰林,后因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在李林甫等权奸谗害下,不得不离开长安,此诗为其离开长安后所作。有效地筛选注释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权奸”等信息,则能准确鉴赏诗尾联中“蔽日的浮云”的特定内涵及诗人的情感。
  
  三、确定古诗词类别,把握诗歌旨趣
  
  根据古诗词的取材范围,把古诗词分为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等几大类,再把大类分成常见的小类,把握它们各自常见的诗歌旨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得心应手地鉴赏各类古诗词。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杜牧《泊秦淮》。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7)蕴含人生的理趣。如陆游《游山西村》、苏轼《题西林壁》。
  
  四、积极联想、想象,安排合理的鉴赏流程
  
  诗歌的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有序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化形入境,入境得情。而要完成这一流程,则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脑海里浮现、加工,组合展现出一幅幅立体的图景,从而进入诗境,如览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目的。鉴赏张继《枫桥夜泊》一诗时,首先梳理出诗中的一连串意象:落月、啼鸦、枫树、渔火、寺院、 客船,加上诗题中点明的“枫桥”和不言而喻的江水。通过联想、想象,我们仿佛看见客船中那个因“愁”而不眠的旅人,遥望着月色、树色,谛听着鸦啼、钟鸣,时近半夜,还在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沉浸在这凄清幽僻的意境里,一种郁郁的羁旅愁思便油然而生于,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颗孤寂之心。
  
  五、积累专用鉴赏术语,增强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
  
  1.诗歌的感情基调
  大体可分为几大类:高昂激越与抑郁沉闷,轻快恬淡与沉重悲伤,豪放旷达与婉约凄楚等。
  2.语言特色
  主要分为:简洁生动,平字见奇;准确传神,含蓄凝练;辞藻华丽,极尽铺陈;用语平易,含义隽永;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等。
  3.作品风格
  主要有:李白诗:想象丰富,激情飞扬,豪迈直爽;杜甫诗:感情浑厚,稳健凝重,沉郁顿挫;白居易诗:语言质朴,明白如画,通俗易懂;李商隐诗:多用典故,词语丰富,耐人寻味,有时隐晦难懂;王维诗:色彩明丽,自然清新 ……
  在赏析语言、风格时,要看清诗歌的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王昌龄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王维的“画中有诗”等。但对于诗人个人而言,其风格只能说是以某一方面为主,而不能绝对化,如豪放派的苏轼也写过清丽徐舒的《蝶恋花(花褪残红)》,婉约派的李清照也写过具有豪放风格的《渔家傲(天接云涛)》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握诗人的整体风格,在具体分析鉴赏作品时,又必须结合其作品实际,不能一概而论。
  4.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诗词中常用的有渲染、烘托、反衬、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
  (2)表达方式:诗词中常用的有描写、抒情、说理、议论,其中以抒情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修辞手法:诗词中常用的有拟人、比喻、夸张、对比、对偶等。
  
  六、确定分析角度,积累鉴赏经验,重视平时练习
  
  1.积累常见典故和特殊意象。掌握“青衫司马”、“廉颇老矣”、“豆蔻词工”等耳熟能详的典故的内蕴,增加民族文化积淀。积累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的特定用法,如“柳”、“月”、“长亭”等意象常用来表送别,“流水”、“春雨”、“春草”常用于抒愁写恨,“岁寒三友”(松、竹、梅)常用于表志向气节。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口。
  2.多读名作,并阅读相关的赏析性评价文章。多读精短的诗词、曲等作品及其相关的名家的赏析评价的文章,以开拓思路,扩展知识,进而增加积累,了解门径,掌握方法,培养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3.有计划地进行鉴赏训练。先按古诗词的取材范围分门别类地进行专题训练,这样每一类的诗词就都有了相关常识,而后再进行综合训练。久而久之,鉴赏古诗词则能触一而通三,游刃有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诗词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层次高的创造性活动,只要重视积累,加强鉴赏实践,就定能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其他文献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与其他科目不同,它不像其它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那样具有清晰的系统性,其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它只有在一本书(有时是六册书)学习完成过后,才能按照文章体裁的分类,梳理出一个纵向的结构体系。它不像自然学科那样,知识点是以定律和定理的形式依附在学科系统之上的,语文的知识点是分散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应积极遵循教书育人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从课本中学到如何做人的知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提升 学生人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传授知识,而育人的方式则很多。然而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育人。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应当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对此,语文教师更应该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诸如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凸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而且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罪与恶是有诱惑力的.芸芸众生摆脱不了,写作者也摆脱不了.任晓雯的《郝家县奏鸣曲》写的是小罪与大恶.小罪与大恶都是人的不幸,前者是更普遍存在的不幸,人皆有之的不幸;后者
期刊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