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德保罗:唯一的孩子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5岁的时候,爷爷因谋杀罪被判绞刑;6岁的时候,奶奶将他遗弃在孤儿院的台阶上。
  再大一点后,父亲总是试图自杀,一次不成,就再试一次。
  现已66岁的美国摄影师K.K.德保罗(K.K.DePaul)是父亲唯一的孩子。
  “他是我最初爱的人,是我衡量其他人的标尺。如今,他已去世9年,我却开始懂得他在我过去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为我平凡的生活添上色彩。”50岁开始学习摄影,61岁取得摄影硕士学位的K.K.德保罗在2006年开始思考创作一组关于他父亲的照片,并于2014年完成,名为《唯一的孩子》(Only Child)。她认为,这些照片在讲述自己与父亲间的故事。该组照片获LensCulture 2014年度叙事类组照奖。然而,当我们看到照片,却似乎无法寻出故事在哪里。
  在这组照片中,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德保罗自己儿时的面庞,但故事的主角并非只有她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她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的图片代表我,手和脚的图片代表我父亲。”
  家庭秘密
  汉语中,“故事”一词本来是“故去的事”的意思,一直到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仍在使用这层意思。而英语中“story”古义是“历史”或“史话”,这种一致不是没有意义的,它表达了“故事”重要的时态特征——讲述过去的事,即使是那些叙述未来事件的小说或科幻题材,仍然是基于现实以及人们经验的往事。所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用“国王死了,皇后也死了。”来说明什么是故事。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图片故事也就是用图片来表现过去的事,不论纪实,还是观念,“过去”就是重点。德保罗的创作大概很符合这一观点,作为摄影师,她近十年的作品几乎都是围绕自己的“家庭秘密”展开。用拼贴的方式重新构建一幅幅肖像照片,德保罗认为照片的叙事属性要远远大于其他属性。
  这个“家庭秘密”是从1929年开始的。那一年,德保罗的祖父被控谋杀并被处以极刑。这对德保罗家族绝对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再谈起这一事件,就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过,这个事件是实在的,对后辈的影响也一直存在。这个“秘密”改变着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而德保罗的摄影试图揭示它的影响,驱散由它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心魔,并重新建构她父辈和祖辈的身份。
  唯一的孩子
  在德保罗看来,她的童年有点特殊,与父亲的关系也并不明确,很多时候分不清谁才是家长,该听谁的。
  父亲在2006年逝世,德保罗的悲伤让儿时的某种情绪再次袭来。虽然创伤可以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愈合,但德保罗认为“如何界定我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如何重新理解他对我生命的影响,却需要认真地重新审视与评估。”她说,自己一生受父亲影响最大,“虽然在他很小的时候,所有的亲人都去世了。不过,他很努力地让我感觉到安全与爱,他不想让我伴着恐惧生活。并且,我在艺术方面的天赋都来自于他。”但是,父亲似乎是一个永远没有长大的小孩,一个富有魅力的“男孩”,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位兄长。当父亲两次试图自杀后,“我们的关系最终反转了,我成为母亲,父亲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孩子。”
  这便是这组照片的主题。“我以小孩的视角,把记忆中的场景和故事写出来,然后我会以成人的视角再次写下这些故事。这便成为了视觉逻辑的起点。”完成这个项目用去8年时间,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当问到德保罗这个故事是如何在她脑海中显露完整,她回答道:“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在阳光沐浴下,我独自躺在床上,半睡半醒,依稀能听到父亲的声音,此刻,往事就像海水一样一次次冲刷着我的大脑。”
  在画面的铺陈中,这些拼贴而来的图像把德保罗带回往昔,重复出现的小女孩试着掀开盖在自家人头上的面纱。重复出现的多重肖像暗示自己与父亲间不断转换的身份;层层拼贴好似魔术中使用的纸牌,比喻翻转过来的“家长—孩子”的关系;就像记忆一样,某些画面元素清晰锐利,某些元素模糊暗淡,代表德保罗自己对父女关系的思索过程。“在小时候我无法理解一些家事,但创作这个作品和与之相关作品的时候,我渐渐更加懂得我的父母,乃至我的祖父母。”
  重构记忆
  德保罗50岁的时候,头发突然开始脱落,日后成为她第三任丈夫的朋友建议她对着镜子拍张自拍照。她照做了,但并没有马上冲洗出那张黑白照片,直到8个月后,德保罗的头发都变白了,才想起之前拍的自拍照。照片被冲洗出来后,德保罗看到8个月前的自己,突然感到“明白了用影像讲故事的力量。”那张照片成为了一个暗示,指引德保罗在知天命之年后转身成为一名摄影师。
  虽然拥有艺术教育学士学位,在开始摄影之前,德保罗做了30年的棉被裁缝。“我的工作就是在撕扯、分离,然后再重组、重构这样的节拍中进行的。”专注摄影之后,德保罗用相纸替代棉花和棉布,做起了“照片的裁缝”,将已撕烂的照片重新组合到一起,重构照片中的影像,“我要用这种方式反映曾经破裂和转换的身份,如今被我重拾,按照我的理解找回。”
  就像大家看到的,德保罗的故事其实隐藏在拼贴画面中。“我一直着迷于拼贴、双重曝光等充满多义性的创作方式,一个故事是否清晰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我的创作开始于搜集拍摄素材、老照片,以及文字内容。当我把它们聚拢在一起,一条视觉叙事线索就显现出来。它们讲述故事的方式是并列式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告诉观者,这个故事中有两种主要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互相影响,互相纠缠,最终重组。”
  不过,这些照片与其说是讲述,不如说是重构记忆。德保罗也承认她的创作并不是外向的,所有的画面都非常私人化,就像是日记,对照片的理解和对故事的解读也是以自己为出发点的。但是,德保罗表示如果观者能在展览中看到拼贴原作,或许会被带入一种叙事情景。“在现场会看到真正的拼贴,它们不是一张照片,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像碎片被重组在一起。这与看数字照片的感受非常不同。”
  依赖联想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历史中,摄影可以说创造了全新的讲述方式,被文化评论家约翰·伯格称之为“另一种讲述方式”。虽然没有任何照片的真实可以被简单否定,但是在选择与抛弃之间,摄影者赋予的意义、明显或不明显的主观意图还是通过一种“拟态真实”被传播了,对于现实的猎取就是在暗示自我的价值。
  这一点在德保罗的创作中非常明显。她相信,所有伟大的摄影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质,即使其中的故事并不是直接简明地被讲出来,转而使用一些符号编码,但这本自传总是依赖摄影师在其中编织的动人故事被大众熟记。隐晦的符号只有通过观者的联想才能还原为作者口中的故事。对于《唯一的孩子》这组图片专题,摄影叙事无法脱离观者的联想而存在。
  摄影画面只是静态现实元素的整合,它们之间关系的解读必须由受众完成。借由摄影画面,观者看到的也不是零碎元素之间的组合,而是组合形式之下的内容,这就是联想的作用。或者说,在这组图片中,观者自身才是真正的故事叙述者,而作为作者的德保罗在创作后被排除在直接叙述之外。虽然大部分时候读者会沿着摄影师镜头的方向或给出的文字去阐释图像中的世界,但是主动权在读者手中,每一名读者联想到的也并不完全相同,他们会根据在自己记忆中的经验去解构故事。
  德保罗表示,她的作品是关于家庭的秘密,但她发现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秘密。“有人会给我写信,告诉我他们的秘密,也有人看到我的照片后,会记起自己与父亲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其他文献
6月9日,Phase One飞思在北京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XF中画幅系统、两枚支持亿像素的Schneider120mm F4和35mm F3.5中画幅镜头和三款IQ3新数码后背,其中5000万像素版本为CMOS传感器,拥有最高ISO 6400感光度;6000万像和8000万像素版本拥有14挡宽容度,最长曝光时间可到1小时。  搭配8000万像素数码后背的XF系统售价在30余万元,新镜头也在5万上下,
期刊
5月,法国文化与通信部发布了一份关于法国摄影行业发展的官方报告。调查显示,多数法国摄影师感到谋生越来越困难。  让我们来看些数据:1995~2015年间,法国摄影师数量增加37%,不过艺术摄影师数量仅增加16%;女性从业者数量增幅显著,达到85%,而男性摄影师只多了25%;43%的被访者称年收入少于1.65万美元,仅24%的摄影师称年收入高于3.3万美元;有55%的受访者报告说收入在过去几年显著减
期刊
上半年,GoPro发布了入门运动相机GoPro Hero。虽然它很便宜,但许多使用者不习惯没有屏幕,更高级别的Hero4又太贵,于是 GoPro推出了Hero LCD填补这一空白。性能上,它比GoPro Hero稍好,可录制1080p 60fps视频(GoPro是1080P 30fps),拍摄照片像素也由500万升级到了800万。相机背面集成了一块LCD触摸屏,机身内置Wi-Fi和蓝牙,并支持mi
期刊
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  无论闲聊、吹牛还是坐而论道,人们在不同场合分享故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摄影,人们在不同的媒介中看到故事。因此有不少理论家说故事是人生活的必须。  而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中,故事大概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无论什么题材,摄影师会说,我需要照片展示经历的故事,读者会说,我看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用视觉表达的故事中,有宏大叙事,也有具体描述,有针对一个社会的故事、一个群体
期刊
曼富图近日推出多款手机摄影附件,包括用于补光的流明(LUMIE)系列LED灯、滤色片、热靴连接附件和为苹果手机设计的KLYP+套件等。  流明(LUMIE)系列LED灯有3款,功率最大的流明8 LED灯仅重140克,大小相当于一副扑克牌,使用充电锂离子电池。不同颜色的滤色片和热靴连接附件可配合LED灯使用。  为iPhone 6手机设计的KLYP+套件可配合PIXI迷你脚架使用,手机安装专用APP
期刊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在战场上,除了英勇无畏的战士,摄影记者的身影也能时常见到。抗战时期,不仅我国有一批摄影工作者深入抗敌前线,拍摄抗战题材照片;也有很多西方媒体摄影记者,到中国参与抗战报道。这些照片被刊登在国内外的报纸杂志上,成为全国民众和世界各国民众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滔天罪行的窗口。也正是通过这些照片,读者们得以知晓中国军队同仇敌忾抵御日本侵略者,知晓中国人民抱定牺牲一切守土
期刊
2015年4月的一个星期日,强风吹拂着哥梅拉岛(La Gomera,属西班牙加纳利群岛),医生兼摄影师奥利弗·韦伯(Oliver Weber)坐在一套临海房屋的起居室中,房间很暗,悄无声息,时间似乎停止了。“这里的家具大多是1970年代造的,有一些是狩猎而得的战利品,还有一个立式骷髅骨架、一个老式旧箱子,几把剑和几本书,仿佛身处德国乡村,也仿佛身处海盗小屋。”与韦伯在一起的是“弗林特船长”(Cap
期刊
人的一生中究竟会发生多少难忘的故事呢?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身边路过的那位陌生人,在他身上究竟有多少挥之不去的记忆?他来自何方,又将去往何处?这似乎很难回答,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  摄影天生就拥有记录故事的能力,甚至可以说,任何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只要通过镜头放大,无论是我们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乃至鲜为人知,都能反映出生命的痕迹。然而,故事的核心是诉说,是满足
期刊
路易莎·玛丽·萨默(Louisa Marie Summer)是一位德国报道摄影师,曾在慕尼黑学习摄影和设计,之后又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攻读摄影方向硕士学位。该学校所在城市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市有大量不同种族移民,失业率和犯罪率较高,很多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在美国读书期间,作为外国人的萨默希望对当地有更深的了解,于是她用两年时间拍摄完成了《珍妮弗的家庭》(Jennifer’s Famil
期刊
1971年,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成立共和国。在建国初的20年,孟加拉国经历了严峻的贫困和饥荒,直到1991年,随着民主制度的重建,国家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孟加拉国现有近1.6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约是中国的7.5倍。  贾娜图·马瓦(Jannatul Mawa)是孟加拉国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摄影师,她非常关注社会边缘群体,长期以来致力于为本国妇女伸张权益,也从社会和个人层面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