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受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他显然忽略了教学受体——学生的感受。尽管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它也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景,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成为活水之源。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创设情景、激发情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贯穿要素,应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的创设最佳教学情景,以便通过情意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动力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情景教学的关键,是设置情景。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情景,妙用情景,不仅会让学生深入透彻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而且也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品德教育效果。而其中最大的收益是引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样做,会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鉴赏的能力,也必然会使学生厌恶语文的心理得到改善。
那么如何创设情景,如何合理、适当的运用情景来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果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通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美文,也是作者本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由心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甚至是对时代的某些独特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课文作者的奋斗精神、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
通过对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之中。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做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但是,如果把这些融入到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中,教学就会变得更生动形象,也更能激发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这篇课文时,因为作者毛泽东的基本情况学生都比较熟悉,不用过多介绍,我们应重点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与毛泽东有关的教学情景:或介绍毛泽东在1956年的活动,或介绍毛泽东的古典文学修养,或介绍毛泽东突出的伟人气质和宏伟气势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出示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这样,既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联系生活再现课文场景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即是生活。将语文与生活隔绝,导致了课堂上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和死气沉沉的局面。联系生活再现课文场景,就是捕捉生活中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以之来渲染气氛,在相似的类比中感受课文的符号形象,使课文内容更加形象,更加感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化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的,学生在学了教材以后,即使能够把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但是,由于年龄幼小和社会人生经验的缺乏,他们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更不要说是去进行再思考和创新了。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语文实践化,尤其是对一些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记叙类文章;知识性强、操作性强的文章;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教材内容中去把握,从具体生活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实践、体验生活和总结生活的习惯,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体会,才能使他们与教材进一步融合,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教材的认同,甚至再创新。
如在学习法荻奥的《快乐的狮子》时,教师就以童话剧的形式布置下去。首先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剧本,最后通过全班同学一起改剧本,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演童话剧,并且在布置场景的时候,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制作童话剧中所需的简单道具以及创造教室中的整体氛围等。这样,在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编、改、演并动手制作之中,我们不但使学生熟悉了课文,达到了教学任务,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协作精神,而且还使学生置身其间,师生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续写仍然是运用了这个原理。最近几年话题作文流行,体裁不受限制。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鉴于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可以用一些情节生动有趣、形象鲜明感人、悬念性强的课文。这类课文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对学生极富吸引力。教师可抓住学生这种急于想表达的愿望,要求他们展开联想,续写故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怎么設计,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及学生现有生活进行设计,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的关键,是设置情景。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情景,妙用情景,不仅会让学生深入透彻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而且也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品德教育效果。而其中最大的收益是引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样做,会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鉴赏的能力,也必然会使学生厌恶语文的心理得到改善。
那么如何创设情景,如何合理、适当的运用情景来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果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通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美文,也是作者本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由心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甚至是对时代的某些独特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课文作者的奋斗精神、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
通过对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之中。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做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但是,如果把这些融入到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中,教学就会变得更生动形象,也更能激发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这篇课文时,因为作者毛泽东的基本情况学生都比较熟悉,不用过多介绍,我们应重点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与毛泽东有关的教学情景:或介绍毛泽东在1956年的活动,或介绍毛泽东的古典文学修养,或介绍毛泽东突出的伟人气质和宏伟气势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出示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这样,既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联系生活再现课文场景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即是生活。将语文与生活隔绝,导致了课堂上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和死气沉沉的局面。联系生活再现课文场景,就是捕捉生活中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景,以之来渲染气氛,在相似的类比中感受课文的符号形象,使课文内容更加形象,更加感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化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的,学生在学了教材以后,即使能够把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但是,由于年龄幼小和社会人生经验的缺乏,他们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更不要说是去进行再思考和创新了。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语文实践化,尤其是对一些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记叙类文章;知识性强、操作性强的文章;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教材内容中去把握,从具体生活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实践、体验生活和总结生活的习惯,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体会,才能使他们与教材进一步融合,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教材的认同,甚至再创新。
如在学习法荻奥的《快乐的狮子》时,教师就以童话剧的形式布置下去。首先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剧本,最后通过全班同学一起改剧本,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演童话剧,并且在布置场景的时候,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制作童话剧中所需的简单道具以及创造教室中的整体氛围等。这样,在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编、改、演并动手制作之中,我们不但使学生熟悉了课文,达到了教学任务,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协作精神,而且还使学生置身其间,师生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续写仍然是运用了这个原理。最近几年话题作文流行,体裁不受限制。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鉴于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可以用一些情节生动有趣、形象鲜明感人、悬念性强的课文。这类课文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对学生极富吸引力。教师可抓住学生这种急于想表达的愿望,要求他们展开联想,续写故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怎么設计,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及学生现有生活进行设计,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