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课议课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nhe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93-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阶段对教师的专业提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探求空前的关注。以听课、评课为主要方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在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也看到了研修给教学研究带来的良好氛围,但是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在学校听课、评课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大部分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研究者本身的态度不端以外,还因为在广大基层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评课研究方法。
   鉴于此,我所在的学校提出了“课堂工作坊”的校本研修制度,以此为抓手试图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实行“问课—观课—议课—品课”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制度。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中我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以供大家讨论。
   一、确定观课主题
   “观”是看,而“察”则是分析研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属于认识论范畴,非生理学范畴的概念。所以它远远高于日常观察。从这一点来说,既然是主动的“观”而非被动的“听”,那么目的的指向性就要更强。以下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择的观课的部分主题:
   主题一:关注课堂倾听(包括教师倾听和学生倾听)
   主题二:低年级课堂中数学游戏的应用策略。
   主题三:大班额下学生的参与度。
   主题四:从算理走向计算法则。
   只有确定了主题,老师们在观课前才能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学习理论;观课时才能够有的放矢,议课时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有理有据的对焦点问题探讨。
   当然在主题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可以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们课堂中困惑的问题;平时争议得比较多的问题;老师们容易忽视的问题等等。总之这些问题必须要真实来源于一线。
   二、针对主题备课、上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实验教师就开始备课、上课。可以是备课、教学设计、上课一人完成,多人观摩;也可以是同课异构,有助于实验者对课的设计、研修主题进行对比,便于发现优势和不足。比如说我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汇报形式”这个主题进行研究时,老师们对是整个小组到前面汇报效果好,还是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效果好产生了分歧。针对分歧,我们选择了让两位教师进行相同的教学设计,只是在小组汇报环节有所区别,进行了同课异构的尝试,课后的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们对小组汇报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上课教师在提前得知主题的情况下,必须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要为研究的主题服务。比如说“低年级课堂中数学游戏的应用策略”这个主题,备课前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比较适合研究这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也要突出“游戏的应用”。这样的课才有东西可以研究,才有探讨的价值。
   三、实施观课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是观察者本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教室中“教”与“学”发生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观察,包括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内容、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记录。我们所采用的是现场观察和录音、录像等非书面材料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所倡导的观察不是授课者“教案的翻版”,而是针对本次研究主题有侧重点的记录。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观课表,在表中根据主题选择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并实施记录。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除了纸、笔等常用的之外,因为主题的不同还有时钟、录音录像设备、表格、问卷等。记录的方法也因对象的不同有:选择性逐字记录、座位表法、检核表法、广角镜等。
   下面我就举出我们已经尝试过的几个例子作具体的说明:
   例1:主题: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技巧水平。
   观察工具:录音或录像。
   记录方法:检核表法。(附表)
  教师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例2:主题:学生课堂倾听的有效性。
   观察工具:纸、笔、时钟。
   记录方法:以座位表为基础的记录。(又称为SCORE技巧)具体的步骤如下:
   (1)向班级教师索取座位表,并重新画一张在观察时易于记录的简表。
   (2)标上能反映每个学生特征(性别、学习等方面)的符号,特别是重点观察的对象。(如果观察的学生人数众多,备课组内的教师也可以分工合作,比如一人观察一个学习小组。)
   (3)用图例来说明要观察的行为,如“A”表示在学习中,“B”表示进退两难等。
   (4)到教室选择易于观察的位置就座。
   (5)进行第一次观察时,如果学生处于学习状态,那么在方格中用A1表示。
   (6)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可以是3-4分钟)也可以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来确定时间。
   (7)在表格的某一个角落标上每次观察的时间。
   当观课教师利用这些量表真正沉下心来观课时,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思考深度都会有所增强,在后面的交流议课中也会素材丰富,有根有据。
   四、议课、品课
   这是“课堂工作坊”的核心环节,前面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有理有据地记录课堂效果的真实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讲真话的学习态度。2.要有接纳他人意见的交流意识。3.要有共同担当的分享心态。4.要有共同成长的援助情怀。
   同一个主题我们可能要反复进行多次观课、议课,才能使老师们达成共识。比如,“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对什么时候对话、怎么呈现对话、师生课堂对话的比例、对话的情境设计等评价指标实现了标准的统一。
   但同时我也感觉到在这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多专业科研知识的支撑,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或几个“领头雁”,才能让我们的研究更科学、更专业。相信再通过几年的“课堂工作坊”的运作,老师们一定会在观课、议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促进自我专业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大伟 《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 2010520《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
   [2]张仁贤主编《教师如何观好课》
其他文献
学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是一种新型的全固态发电装置。由于具有燃料能量转换效率高、与环境友好、对燃料的适应性强、全固态结构、不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传统的SOFC在高温(1000℃左右)下运行所带来的诸多材料和技术问题。近年来主要集中在中、低温(500~800℃)SOFC的研究。操作温度的降低能够使用廉
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传递载荷的常用零部件,在运行的时候很容易因划痕、剥落、过压等问题而造成轴承局部损伤,滚动轴承发生故障不单会损坏设备还可能会引发事故。因此,加强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故障数据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获取的振动信号包含着高频的噪声成分,对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取关键信息,是信号特征提取以及诊断的重要步骤;分析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能够获取丰富的设备状态信息,提取有效的
由于具有非线性系数高、浪涌吸收能力高、响应速度快、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ZnO压敏陶瓷广泛应用于电子仪器和电力装置等领域。集成电路和表面安装技术飞速发展,促使ZnO压敏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不再以老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而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讨论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三种合作学习方式的案例来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如何应用,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成绩。  【关键词】合作学习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6-02合作学习是指有明确责任
【摘要】广义教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活动的教学、交往的教学、直接经验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等。  【关键词】狭义教学 广义教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9-01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最高目的。在这种狭义的教学观影响下自然就形成了狭义的课程观、教材观。而狭义的课
【摘要】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5-01一、善用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
【摘要】笔者在本学校“集合型 问诊式”教学改革背景下,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理论的缺乏和对实际课堂操作中存在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合作课堂混乱低效。本文通过对合作教学课堂的观察并结合自身教学反思对低效的合作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学生物合作学习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物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本文研究了苜蓿产量损失与狗尾草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苜蓿初播田狗尾草生态经济阈值模型及生态经济除草阈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初播田狗尾草密度低于其生态阈值时,不需
【摘要】学科导评组是指同学科教师组成,由民主选举、学校认定的省市骨干教师引领,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学科导评组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促进教师个人的迅速成长,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注重教师教学现实场景的教学管理也更为贴近教学实际,重心下移的教学管理也更显人性化、现实化、科学化、高效化。  【关键词】学科导评组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