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卫生信息技术基础》是高职医疗卫生学校的基础课,通过对课程定位与设计、教材及考核方式、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进行剖析,为教学改革的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卫生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教法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快速进入一个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各个应用领域,推动了区域协同医疗、移到医疗、远程医疗、数字化医院医疗、家庭医疗监护等IT产业的发展。同时,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及其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已经成为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医院甚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信息化建设迫使保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同时具备医学、信息技术及管理的复合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也使医务人员和医学专业类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材及考核方式、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六个方面来对本课程进行剖析。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在现代社会如何利用好计算机这个便利先进的管理工具,来应对医院中大量的先进仪器和大批业务的处理,是每位卫生类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所以《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这门学科应运而生。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高职的卫生类学生。《卫生信息技术基础》分为两篇,上篇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下篇为卫生信息学应用基础。上篇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内容,下篇是医药卫生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内容。
2、课程设计
本教材由上、下二篇组成,共10章。总学时54、理论24、实验30学时。采用理论精讲而实验多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进而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具体流程。重点是医院系统的相关工作流程,如第七章卫生信息学概述、第八章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操作、第九章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第十章区域卫生信息化;难点是每个流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HIS系统中门诊护理执行医嘱的操作、HIS系统中住院病人排床等操作、HIS系统中住院病人自动记帐等操作、HIS系统中住院护理医嘱审核执行的操作等。在教学中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二、教材及考核方式
1、教材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卫生信息技术基础》是由刘艳梅、叶明全主编,2012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教材,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岗位技能考试指定教材。
本教材有四个特色,第一是专业针对性强,第二是人才培养实用性强,第三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第四是基础理论适度。
2、考核方式
本学科为考查课,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出勤情况等,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作业占总成绩百分之十;实验成绩为每次课的上机练习成绩,占总成绩百分之二十;期末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百分之五十。
三、教法和学法
一般情况下,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计算机有过接触,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对于计算机基础这一块需要进行分层教学。而对于医院信息系统这一块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以实践为主。
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软件提供的“帮助”、课本、同学、教师、网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掌握知识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在课堂上,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變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精讲的知识点主要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门诊流程、住院流程、护理工作流程等学生没见过在实际工作中又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讲解过程中尽量让知识点充满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注重实践操作
对于重点流程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而且要求学生分别模拟患者、医生、护士进行流程演示,把各个流程熟记于心。
五、教学效果
1、教学成效:经过课程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总结教学经验,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数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学生成效:全国医学信息考试共有619名学生参加,其中610名学生成绩合格,合格率98.5%。
六、教学改革
1、在平时测试中考核方式的改革
将教学内容分模块考核,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个别学生上机辅导
对于个别来自边远地区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组织起来,加强上机操作指导,使这部分学生尽快溶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课程考试方式改革
采用模拟系统自动评分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
突出实用性,使学生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性,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能力的多样性,实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
总之,《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以岗位需求、课堂学习、认证考试三位一体”为原则,以培养动手能力、自助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实践操作又不忽视基本理论,深入浅出,实训案例生动实用,培养具有在医疗信息化环境下工作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艳梅,叶明全.卫生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卫生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教法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快速进入一个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各个应用领域,推动了区域协同医疗、移到医疗、远程医疗、数字化医院医疗、家庭医疗监护等IT产业的发展。同时,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及其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已经成为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医院甚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信息化建设迫使保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同时具备医学、信息技术及管理的复合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也使医务人员和医学专业类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材及考核方式、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六个方面来对本课程进行剖析。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在现代社会如何利用好计算机这个便利先进的管理工具,来应对医院中大量的先进仪器和大批业务的处理,是每位卫生类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所以《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这门学科应运而生。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高职的卫生类学生。《卫生信息技术基础》分为两篇,上篇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下篇为卫生信息学应用基础。上篇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内容,下篇是医药卫生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内容。
2、课程设计
本教材由上、下二篇组成,共10章。总学时54、理论24、实验30学时。采用理论精讲而实验多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进而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具体流程。重点是医院系统的相关工作流程,如第七章卫生信息学概述、第八章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操作、第九章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第十章区域卫生信息化;难点是每个流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HIS系统中门诊护理执行医嘱的操作、HIS系统中住院病人排床等操作、HIS系统中住院病人自动记帐等操作、HIS系统中住院护理医嘱审核执行的操作等。在教学中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二、教材及考核方式
1、教材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卫生信息技术基础》是由刘艳梅、叶明全主编,2012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教材,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岗位技能考试指定教材。
本教材有四个特色,第一是专业针对性强,第二是人才培养实用性强,第三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第四是基础理论适度。
2、考核方式
本学科为考查课,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出勤情况等,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作业占总成绩百分之十;实验成绩为每次课的上机练习成绩,占总成绩百分之二十;期末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百分之五十。
三、教法和学法
一般情况下,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计算机有过接触,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对于计算机基础这一块需要进行分层教学。而对于医院信息系统这一块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以实践为主。
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软件提供的“帮助”、课本、同学、教师、网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掌握知识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在课堂上,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變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精讲的知识点主要是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门诊流程、住院流程、护理工作流程等学生没见过在实际工作中又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讲解过程中尽量让知识点充满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注重实践操作
对于重点流程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而且要求学生分别模拟患者、医生、护士进行流程演示,把各个流程熟记于心。
五、教学效果
1、教学成效:经过课程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总结教学经验,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数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学生成效:全国医学信息考试共有619名学生参加,其中610名学生成绩合格,合格率98.5%。
六、教学改革
1、在平时测试中考核方式的改革
将教学内容分模块考核,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每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个别学生上机辅导
对于个别来自边远地区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组织起来,加强上机操作指导,使这部分学生尽快溶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课程考试方式改革
采用模拟系统自动评分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
突出实用性,使学生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性,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能力的多样性,实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
总之,《卫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以岗位需求、课堂学习、认证考试三位一体”为原则,以培养动手能力、自助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实践操作又不忽视基本理论,深入浅出,实训案例生动实用,培养具有在医疗信息化环境下工作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刘艳梅,叶明全.卫生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