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李铭的制胜之道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在全盛时期,浙江实业银行也只有4个分行,不到500名员工。然而,这并不妨碍浙实银行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银行,也不影响李铭成为民国银行界的领军人物。
  浙实银行的成功,是绍兴籍银行家李铭苦心经营的结果,也是银行专业化经营与差异化竞争的最好诠释。
  
  商股崛兴
  1921年,青年银行家李铭代表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商股股东,与官股博弈取得重大胜利:银行通过增资,商股由原来的过半股份,增至八成多。随后,商股股东乘胜追击,要求继续增资扩权。政府既无力增资,又苦于商股不断发难,只得在1923年提出拆股分家,将银行拆分为官办的浙江地方银行和商办的浙江实业银行。浙实银行总行设在上海,36岁的李铭出任总经理,开始向大型商业银行迈进。
  浙实银行的前身,可追溯到1908年4月开设的浙江官钱局。1909年,官府招商引资,将官钱局改组为银行,官、商集股合办。辛亥革命后,浙江军政府接收官股,浙江银行改组为中华民国浙江银行,实收资本72万元,官、商股分别为47万和25万元。当时,受军政府指派到浙江银行的接收大员,正是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铭和陈朵如。
  1887年出生在绍兴钱业世家的李铭,少年就读于杭州美国教会学校,18岁留学日本入山口高等商业学校攻读银行学,与当时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的陈朵如结下友谊。留日期间,李铭曾到专营国际汇兑业务的横滨正金银行实习,这一经历影响了日后浙实银行的经营方向。
  因为在接管清理浙江银行工作中的良好表现,李铭和陈朵如均被提拔为总行协理。不过,二十多岁的李铭毅然放弃高职,自愿出任上海分行副经理。在李铭看来,浙江银行虽为官商合办,但实际行务操在政府手中,而上海作为金融重镇,上海分行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李铭出任上海分行副经理,营业日增,不久升任经理。1915年7月,浙江银行在代理金库权移交中国银行后,改组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实收资本升至77万元,官、商股分别为51万和26万元。总行经理何敬安一味依靠官股力量,轻视商股利益,从而导致官商股之间激烈的权力争夺。
  此时,李铭执掌上海分行。他认为银行在经营方面一如旧式钱庄,亟待改革,因此力邀担任银行协理几个月后即辞职离开的陈朵如回来共事,商讨银行改革发展大计。1918年,陈朵如应招回到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担任总务处总书记兼任上海分行副经理。
  李铭、陈朵如的改革,引发银行官、商股及商股内部之间巨大矛盾。在李、陈等人努力下,1919年银行实行全面改革,撵走代表官股的实力人物杭州总行经理何敬安,并确立了商股在银行中的优势地位。其中,浙江兴业银行的蒋抑卮成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最大商股股东,中国银行张嘉傲、交通银行钱新之、上海银行陈光甫也均有入股。
  1923年3月,浙江实业银行正式开业,李铭出任总经理。四年后,李铭获选董事长,并成为银行第一大股东,从而牢牢掌握了银行控制权。
  
  “小气派”与大收益
  李铭经营下的浙实银行,与众不同。他在银行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费开支方面,无不精打细算。即使在全盛时期,浙实银行也只在上海、杭州、汉口三个城市设了4个分行,员工最多时也没超过500人。在当时重要的中资银行中,浙实银行分行最少。对此,李铭在1931年7月的董事会上说:“近来同业中营业竞争甚烈,大致以多开分行、建造新屋两事最为流行。开设分行之目的,除发行行藉以推行钞票外,皆以招揽存款为主,结果存款所增无多,而开支浩大,得不偿失,本行不欲作此无谓之竞争。”
  与上海银行在全国广设八九十家分支行的经营风格大相径庭,李铭的至交好友陈光甫也认为其过于谨慎,戏称是“绍兴人的小气派”,李铭则不改初衷,并戏称陈光甫开那么多的银行机构“乱哄哄,像商场”。事实上,同属“南三行”(上海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两家银行实行差异化竞争和专业化经营,均为民国银行史上的成功典范。
  对浙实银行而言,注意成本控制,不作盲目扩张,特别是不以分行数量与他人竞争,而注重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业务特长,从而以较少营运资本和分支机构取得较高的业务总量和营业利润。
  人事方面,浙实银行的员工队伍精干,很少外聘高管,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练习生占了行员七八成,且不少行员是苦出身。在李铭看来,出身贫寒的职员珍惜工作机会,安心工作,对工资要求也不多;而不外聘高管,则可激励普通行员进取。
  从低层职员成长起来的高管,最广为人知的是因“七君子事件”闻名中外的章乃器和有“瑞士法郎之王”美誉的孔绶蘅。
  经费开支方面,浙实银行同样力尚节俭,银行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购汽车,李铭自备车上下班,陈朵如则坐人力车上班。
  对于一些高龄常务董事,银行宁愿发车马费让其乘出租汽车,也不破例为其购车或支付司机的工资及油钱。人们称“虽处于十里洋场,终不沾染浮华习气”。
  以较少的营运资本、凭藉较少的分支机构和员工,浙实银行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其业务总量和营业利润在中资银行、尤其是资产总额超过一千万元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
  
  专攻外企与外汇
  李铭在经营上的制胜之道,是其专攻外企与外汇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和差异化竞争。
  与浙江兴业银行、上海银行侧重民族工商企业放款不同,李铭将重点放在了资金充裕、赢利丰厚的外资企业上。通过邀请外企高管和买办商人入股或担任银行董事、自身担任一些外企经理或董事,以及购买持有外企股份和债券等渠道,建立起银行与外企的紧密联系。
  为巩固与外企业务往来,李铭先后邀请了香港买办富商何东、纽约华商贸易公司李国钦加入银行商股,请德孚洋行买办周宗良担任银行董事,由此谋求发展,带来大量存款。
  同时,李铭兼任一些外商企业的经理、董事,先后出任中日实业公司经理,英商怡和啤酒公司、英商中和地产公司和美商上海电话公司董事,拓展对外业务。
  此外,李铭斥巨资购入德商谦信洋行、德孚洋行、英商怡和纱厂、中和地产公司、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和上海电力公司的债券和股票,成为外商企业的直接投资者。   与外企建立的关系网,不仅有利于巩固李铭本人在金融界的地位,同样有助于浙实银行业务的有效拓展。而外企青睐李铭,除了他的个人能力和声望,还因为他较少政治味和铜臭气,以及他身上透出的企业家精神。
  还在担任浙江地方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时,李铭即在上海分行设立了金币部。执掌浙实银行后,李铭在总行设立外汇部,作为全行业务的经营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华银行停业,宝隆医院的德国医生照常开业,他们的日常收入因无银行可存放,于是悄悄寄存于与李铭熟识的浙实银行。战争结束后,德国因和约未签,仍被视为敌性,上海德商于是纷纷涌来浙实银行存款及进出口押汇。
  二战期间,浙实银行大胆经营瑞士法郎,外汇业务愈加闻名业界。至抗战胜利,浙实银行积累的瑞士法郎超过20万。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为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服务,也在战后获得回报,该公司将其总账户转至浙实银行,大量资金存入,银行大获其利。
  对此,李铭称这一时期是浙实银行有史以来的全盛时期。在众多带“浙江”字头的银行中,浙实银行已位居第一。1948年,李铭将浙实银行更名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
  然而,这时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经处于崩溃边缘。1948年8月至11月,蒋经国来到上海“打老虎”,对动荡的上海金融市场实施管制。9月10日,李铭接到蒋经国约其见面的邀请函。见面时,年轻气盛的蒋经国对李铭颐指气使,威胁李铭交出全部外汇资产,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李铭“面红耳赤,神色颓唐”。
  
  银行界领袖
  在把浙实银行打造成全国领先的商业银行的同时,李铭在金融界格外活跃,是民国银行界的领军人物。
  在闯荡上海滩时,李铭结识了张嘉璈、陈光甫、钱永铭等志同道合的朋友。
  1915年7月,李铭、张嘉璈、陈光甫等发起银行高管(经理、副经理)聚餐会。这些青年银行家们的聚会,两年后发展成全国最早的银行公会——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李铭先后担任上海银行公会主席(理事长)十余年,成为银行同业联合的重要推手。
  1916年5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发生抵抗停兑令事件。在这一抵抗中央政府不当政令过程中,张嘉璈、李铭、陈光甫、钱新之、蒋抑卮等年轻的银行家密切合作,经受住考验。停兑令的成功,坚定了他们摆脱政府干预、谋求银行业独立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也意味着一个新的银行家阶层在民国舞台上崛起。在随后的十年里,张嘉璈和钱永铭分别使北洋时代的国家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逐渐脱离政府财政挤压,朝独立、商办的方向迈进;李铭、陈光甫、蒋抑卮则分别将浙实银行、上海银行和浙江兴业银行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民营商业银行,即民国金融史上著名的“南三行”。
  李铭等银行家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处于剧变的前夜。1926年7月,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对北洋军阀早已失望了的银行家们,于是与蒋接触。1927年,蒋介石抵达上海后,在蒋的老朋友、曾担任浙江银行总经理的虞洽卿引荐下,李铭、张嘉璈等与蒋见面。双方对会见均感到满意,李铭并向蒋进言:“取蛋必先养鸡”,建议新政权对金融工商业实行扶植政策。
  1928年,也许是李铭最为春风得意的年份。这一年,身为浙实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铭,除了担任南京政府公债基金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银行公会主席之外,还获任新成立的中央银行监理会主席,新改组为“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的中国银行董事长、新改组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的交通银行董事,从而成为金融领域的领军人物,以致梁士诒在这年6月也称其为“银行之新旧中西智识运用最完备,眼光远大,手腕敏俊”。
  在为南京政府服务,以及打理浙实银行的同时,李铭也在对银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事发生后,上海金融市场饱受影响,银根趋紧,市场萧条。银钱两业连续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几天后,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组织成立,李铭当选为主席,组织办理联合准备及同业拆款和贴现,以加强银行间资金融通,抵御风险,稳定金融。
  联合准备委员会成立,部分地解决了同业间资金调剂问题,但是银行票据仍须通过钱庄清算,不但不能及时调度,而且风险巨大。银行同业票据清算落后,依赖汇划钱庄办理,只有建立自己的资金储备机构和票据交换所,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李铭会同陈光甫、钱永铭等加紧筹划,排除各种阻力,中国第一家新型清算机构——上海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元月正式开业,以崭新的交换方式、完善的清算制度,揭开了中国金融史上的新一页。
  
  (作者为记者、历史学者)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的公共财政而言,2012年又将是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一年,中国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而在整个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比重也将继续拉升。有增就要有减,财政部门“分蛋糕”更需要科学理念和坚定决心。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养老制度改革,成为了最显著的民生建设。也正是在近些年,公共财政沿着全力支持中国社保体制建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道路,加大了一系列政策创新,
期刊
源于政治学的“利益集团”一词原本中性,是指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社会团体,力图对国家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影响。现提及更多的是其特殊概念,指借助公权以不合理的手段获取自身利益。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并不认为自身存在利益集团。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分化,十三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对于“中国有没有利益集团”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但对利益集团其他方
期刊
中海油一桩耗资近千亿的海外并购大案,因涉及“内幕交易”事端而横生枝节。  7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出指控:有多个账户涉嫌提前获取中海油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Nexen Inc.)收购的内幕消息,并在纽约股票市场上操作,非法获利超过1300万美元,其中一个涉案账户Well Advantage公司为中国富豪张志熔所控制。  SEC指控称: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并购尼克森,而W
期刊
铁矿石大量压港,供需格局正在翻转;以往价格单边炒作、逼迫中国钢企集体就范的定价机制遭到挑战。  目前,有来自各种渠道的诸多“风声”称,中国钢铁业正寻求增加长协矿比例,甚至正在寻求恢复2010年前的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  蹊跷的是,中国诸多钢企否认了上述说法,认为此次先提出增加长协矿比例的,并非中方企业。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回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时明确告知,“目前有部分媒体关于河北钢铁正在寻求
期刊
不久前,CNN报道奥巴马的医改法案被最高法院否决。7分钟后,做了更正。这么重大的消息居然弄错了?在争分夺秒的时速竞赛上,出错可以理解,但不可以原谅。  据报道,奥巴马和幕僚盯着CNN的屏幕,以为大势已去,正在无奈之际,看到几家通讯社的快讯,转忧为喜,也顾不得埋怨了。然而以后有重大事件发生,白宫大概不会像以往那么依赖CNN了。  CNN的坏消息接踵而至。五月份收视率创21年来新低,整个第二季度,黄金
期刊
三千年古都北京,流淌着不倦的诗意。它独特的城市精神,源于开放、包容的宣南文化。宣南文化又因明代中期形成的宣南坊而名。大吉片是宣南坊的核心区,这里见证和繁衍了北京历史上的繁华和灿烂。  出宣武门南行数百米,在菜市口南大街以东、骡马市大街以南、虎坊路向西、南横街以北的这片区域,俗称大吉片。这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构成了一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代史诗——许多叱咤风云的政界精英,都曾在此居住。龚自
期刊
原本香港岛上80%的面积是很陡的山地。  并没有优厚的天生资质,是上苍造物时留下的一个偶然。而这样的偶然注定了香港应运抉择,因地制宜的必然取向。这样集灵活与坚韧于一体的禀性也成就了香港荫蔽后人的繁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港人为应对艰辛的山城交通,而兴建了一个自动滚梯旨在改善拥堵。完工之后这个设施饱受官方批评,而港人却以其特有的穷尽物源的天资,将其成就为香港最吸引人的都市热点,这其中完美体现了港
期刊
商业地产一拥而上的大环境中,前期快速扩张的宝龙地产(HK01238)正陷入困境。  作为从厦门出发的区域公司,宝龙地产试图借助三四线城市城镇化的脚步,实现自己“万达式”的商业地产大佬梦。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和5年内建成100个项目的口号,都在彰显着十足的万达色彩。  在跑马圈地的几年间,宝龙地产在三、四线城市囤积了大量廉价土地,豪赌土地升值。不过,还未等到城镇化春天的到来,宝龙地产便掉进到了房地产
期刊
黄鸣的理想很丰满,然而,皇明的现实很骨感。  6月29日,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明控股)的核心子公司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皇明股份)主动申请中止IPO,这意味着皇明股份历史上第三次IPO搁浅。  7月20日下午,皇明控股董事长黄鸣公开坦言皇明股份中止申请IPO的真实原因,“虽然有盈利因素的问题,但最大原因就是非经营性资产过重。今后公司将进行战略调整。”  多位皇明股份内部人士对《财
期刊
被称作“新拆迁条例”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已逾一年半。作为征地制度改革“姊妹篇”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被推上前台,成为备受期待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破题”关键。  近期,有关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话题,已频繁在专家和决策层之间互动。从官方的诸多意见反馈中不难确认,《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出台步伐正在加快。  有迹象表明,在这部即将出台的征地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