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个人利益与阶级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经济学研究者本身有着个人的利益和一定的阶级归属,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其在研究问题时的立场以及最后的结论。具有相同利益的人联合在一起,因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而形成一定的阶级。根据阶级主体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首要的要求就是明确主体性与阶级性,这是方法论研究的起点。在明确自身主体性与阶级归属之后,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时,也要注意不被自己的阶级背景所局限,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決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个人利益与阶级出发,分析个人利益与阶级形成的关系,并提出全面看待问题,不被自己阶级背景局限的观点。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阶级 个人利益
  一、引言
  政治经济学由政治经济学者来研究,而政治经济学者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各自的阶级,代表着各自阶级的利益。尽管政治经济学家经常会标榜自己中立、客观,但绝大部分经济学者都会被自己的阶级背景所局限,一些是无意识的,一些是只考虑自己阶级利益的。
  在我们自己使用政治经济学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被自己阶级背景所局限,做到客观、全面地分析,在学习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时候,也要其作者的阶级背景。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个人利益
  政治经济学不是像物理学、化学一样的自然科学,而是属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而这些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于客观存在的,也就不具有阶级属性,独立于人的社会而存在。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而每个个体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所以政治经济学必然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属性。
  虽然有部分政治经济学家宣称自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公平地、公正地研究问题,但事实是,政治经济学家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属于某一阶级,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们很可能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利而故意曲解事实,使自己的学说能更好的符合自己的利益。千百年来,能为自己信念奋斗而毫不考虑自身利益的人屈指可数,而其中最突出的人就是马克思。马克思将自己的利益于他自觉地代表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努力奋斗,其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的目的也是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但显然其他政治经济学家并没有如此高尚的情怀,绝大部分人仍然执着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试图通过曲意逢迎,阿谀权贵得到某些好处。这些政治经济学家可以说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有时甚至不顾集体利益,他们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求个人名利成为他们最高的人生目标。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个人利益的定义为职位的晋升、金钱的获得等直观的个人利益,而并非指满足某人的某种心理需要。如果将个人利益定义为满足某种心理动机或者说“快乐”,那么任何人的自愿行动的动机最终都只能是对他自己个人利益的欲求。也就是费因伯格在《心理学利己主义》中提到的“任何人最终所能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即使做好事也是为了自己心里舒服。曼德维尔亦认为,人类行为,不论是出自生命自保的冲动,抑或是为个人荣誉感而产生的善举,其动机都发端与利己心。所有的一切行动、一切美德,都起源于这种利己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灭人类的这种自利本性。不论在自然状态下或在社会状态下,这种本性都是不会改变的。一切利他的或仁爱的德行,实际上只是想获得他人的赞美和避免受到谴责,所以曼德维尔称这些行为是利己主义的伪装。他还认为就算有些行善行为的动机是真诚的,但实际上这些善举亦源自于人类自私的天性[1]。这种定义将人的任何行为都解释为自私,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三、为个人利益而形成的阶级
  大部分政治经济学家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公正地、客观地”研究问题,共同的利益形成了一定的阶级。在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主体分为资产阶级和劳动者阶级。这两个阶级主体的利益决定了两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作,主要强调自由竞争,认为市场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政府不应干扰资本的运营,政府的作用只是维护自由竞争的秩序。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起到了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的作用,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依照自由竞争的法则管理经济的。但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执行自由竞争政策最为彻底的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最严重。马克思最早指出其潜在的危害。后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也认识到其不足,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开始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最早打破自由竞争的理论,在新政中大胆引入计划经济的因素,执行政府干预市场的政策,从此,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律开始进行改革,总的改革方向都是向左转,引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计划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不承认阶级的存在,他们首先将社会分解成个人,然后假定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在经济生活中,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否认阶级、阶层的存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之所以否认阶级的存在是出于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榨。
  阶级不会因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否认而消失。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所以阶级是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群的集团,也可以说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的集合。我认为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因社会关系特别是对财富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尽管在阶级内部会存在因为争夺利益而发生的斗争,但整体来看,同属于一个阶级的主体具有共同的利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要依据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早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足,指出自由竞争经济必然要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走计划经济的路,但计划经济如何搞,马克思没有其实践,也无法具体指导。苏联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执行了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的模式,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遵循这个模式,苏联模式避免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使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早期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很快显示出商品短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的缺陷,并因此导致苏联解体。70年代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改革,全部是引入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因素,一律向右改。目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正在互相借鉴、不断完善,有向同一方向靠拢的趋势。
  虽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向同一方向靠拢的趋势,但这并不代表这两种理论的阶级主体是相同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是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其吸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部分内容也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旧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以维护劳动者阶级利益为最高目标。
  政治经济学研究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或选择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选择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否认自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宣称其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则明确宣示自己是劳动者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
  从历史上来看,不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如何否认,资本主义政治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从重商主义到重农主义,资产主义政治经济学都秉承一个原则,就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资产阶级刚出现的时候,助其发展壮大;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助其巩固统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的是全世界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其主要任务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要求社会变革,从而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
  在整体上来看,两种政治经济学都是为各自阶级主体实现各自利益而服务的。从阶级中的个体来看,则是每个个体为实现个人利益而聚在一起。虽然无论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从微观上来说都存在为个人利益的现象,但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个人私利必须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资本家的这种实现个人私利的手段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道德的。无产阶级的个人私利是为了改变资本家对于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的现象,为自身争取合情合理合法的权利。这是一种合理的诉求。所以,尽管表面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为了争取个人利益的实现,但无产阶级追求的是原本属于自身的利益,而资产阶级攫取的却是他人的利益,将无产阶级的劳动成果转化为自身的个人利益。
  资本家勾结在一起成为资产阶级,劳动者联合起来形成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要承认其主体性和阶级性,进而明確自己的主体性与阶级归属,这不仅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必备基础知识,也是方法论研究的起点。
  四、阶级背景对研究问题造成的局限
  在前文中提到,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不同阶级的人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同,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会出现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由于自己的阶级背景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在研究问题时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将自己片面的结论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很多政治经济学家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故意对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曲解,但也可能会存在部分学者虽然想去客观地研究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但由于自身眼界、学识的限制,只能从自己所属阶级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片面问题,忽视了所研究的阶级的实际情况,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那些只为个人私利而发声的人不同,但最后的得出来的结论看起来却和那些代表自己阶级的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上述的现象,虽然并不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家的而是和普通大众有关,但因此这例子也更具有一般性。在网络上经常会出现讨论贫穷劳动者为什么会穷的帖子,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简单地认为贫穷劳动者之所以穷是因为不努力,在上学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或者在工作了之后也没有通过空闲时间来提高自己,所以导致了自身的贫穷。这些人不一定瞧不起穷人,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有限的知识来得出这些结论,换句话说,他们受到自身阶级背景的桎梏,只能管中窥豹,得出了片面的结论。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曾经也认为穷人贫穷的原因是自身的懒惰,直到她亲身体验了贫穷劳动者的生活才了解到他们真正的生活压力。在那段日子里,她每天打三份工才能勉强维持生活[2]。正是由于这种生活经历,使她摆脱了自己阶级的局限,而从贫穷劳动者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她也最终了解到造成这些劳动者贫穷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劳动者自身的懒惰,而是巨大的剥削与压榨使得劳动者付出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却只能维持一个较低的生活水平。
  上面提到的芭芭拉的例子与伟大导师马克思有一些相同之处。马克思的伟大之处不只在于他能不去讨好权贵,而致力于解放全世界无产阶级,更在于他能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但他并没有被自己的阶级所局限而高高在上地指责当时劳动者陷入穷困潦倒的生活是因为自身的不努力,而是能真正从当时受到残酷剥削的劳动者阶级的角度出发去探讨资本主义的本质,分析社会现象,写就了不朽的著作《资本论》,从而成为了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这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者的启示就是我们不仅要明确研究者的私利与其著作中集中反映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自己也要注重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注意不要被自己的阶级背景与知识结构所局限,跳出思维定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研究看待问题,寻找阶级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和阶级性不是某些研究者“制造”出来的,而是由其主体存在及研究对象中经济矛盾的阶级性制约,并由对立的阶级及其斗争所促成的,承认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与阶级性,进而明确自己的主体性与阶级归属,是政治经济学研究者起码的知识,也是方法论研究的基本点。在进行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完善自己知识的不足,尝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曼德维尔. 蜜蜂的寓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2] 芭芭拉·艾伦瑞克, 林家瑄. 我在底层的生活[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旧设备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提高以及员工文化水平低、老龄化日益突出等诸多难题的产生,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某,人才是创新的支撑,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人才发展道路。员工培训管理是人才成长的管理基础,必须不断创新员工培训模式管理。该文以车间为单位,总结出适合员工技能成长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技能提升 培训道场 标准作业规范  1
期刊
【摘 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主题,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鲜明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期刊
【摘 要】 美國时间2018年3月22日,白宫官网发布关于美国针对301调查行动的总统备忘录,阐述了美国301调查结果和针对该结果的总统指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该总统备忘录,对于特定的中国商品美国将征收25%的关税,呼吁WTO成员联合抵制,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本文根据将从贸易战爆发的过程以及原因以及应对三方面说一下笔者对中美贸易站的看法。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贸易逆差 次贷危机  
期刊
【摘 要】 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杜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多年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不断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途径和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制度建设,提升服务的品位,凝练服务的特色,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蓬勃发展。同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生动的社区志愿服务中,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
期刊
【摘 要】 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零售业务以其特有的较低风险、较低成本、稳定收益等特征在众多业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向储户个人或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一直以来,银行零售业务无论是在存贷款规模方面,还是利润贡献方面,都不及对公业务,发展相对缓慢。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零售业务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本文主要分析当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市
期刊
【摘 要】 最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主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是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结合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理论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成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接下来我就论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现在经过多年的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现在群众一遇到问题,就会向有关部门投诉,而且政
期刊
【摘 要】 推进“四化”融合发展,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对于浙江破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实现绿色农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机理,并从浙江省“四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出发,结合典型国家及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案例与经验,对浙江省“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四化”融合 绿色农业 新动能  推进“四化”融合
期刊
【摘 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深化,各大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开户人数与交易量有限,各券商展开始了激烈的服务价格竞争,佣金率一降再降。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对证券公司而言,如何探索新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为此,本篇论文以西南证券沧白路营业部经纪业务为研究对象,探讨营业部经纪业务的营销现状,并运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针对经纪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经纪业务 营销策略 西
期刊
【摘 要】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其能够促使企业思想实现统一、促进员工力量凝聚、解决员工之间的冲突、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身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应提倡科学性的发展观念,发挥好党政优势,合理的为企业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本文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潜在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企业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
期刊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快递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大学生群体,由于人数众多,网购比例也较高,大学校园的快递需求量较大。如何在不影响校园生活与学习的情况下规范快递运营成为当前的重点话题。本文从智能快递柜在浙江工贸学院中的使用情况入手,探讨智能快递柜在校园物流中应用的不足与制约因素,并分析适合校园快递发展的物流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智能快递柜 校园物流模式 快递运营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