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高效的现代社会,水笔顺应时代潮流,使用之便捷,使用率之高,呈大红大紫之势。谁的抽屉里没有一两支水笔?钢笔,书法艺术的先祖,已悄悄退出历史舞台,居于幕后。谁要找一支钢笔写字,有时候还真有一定难度。钢笔作为文化的象征,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记得曾经流传这样的笑话,如果一个年轻男子去相亲,在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代表这个人有文化,是读书人。如果别着两支钢笔,说明这个人还是个高材生,至少念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如果别着三、四支,物极必反,说明你不是读书人,没什么文化,只不过是一个钢笔修理工。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至少也反映出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人的尊重。钢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和文化的象征。
  我与钢笔有缘,用它书写自己的人生。
  我的第一支钢笔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时二伯送给我的。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团团圆圆,远在内蒙古工作的二伯也回来了。我自然是欣喜不已,赶紧往二伯家跑去,跟我一起跑去的还有隔壁的小伙伴们。二伯乐呵呵地拿出糖果分给我们吃,吃到糖果的伙伴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跑回家了。我没有离开,一会儿就爬到二伯腿上坐着,二伯用他满是胡渣的下巴在我脸上蹭,我也紧紧地抱着二伯,就像爸爸回来了一样开心。过了一会儿,二伯关心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突然,二伯放下我,拉开行李袋拉链,拿出一把玩具。我好奇地伸过头去看,原来是熊猫钢笔,有大红的,有天蓝的,有翠绿的……大约五六支。“这是我在北京买来的钢笔,给正在读书的你们。来!你先挑一支。”二伯笑着对我说,估计我会喜欢这宝贝玩具。我毫不犹豫地拿了一支大红色的,紧紧握在手中。钢笔不长,约十厘米。粗粗的笔管是普通的大红色圆柱,笔套也是大红色的,顶端是一只熊猫头像,白白的脑袋,黑黑的眼圈和眼珠子。摸上去有立体感,做工很精致。拿着这玩具形状的钢笔,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仔细地看了又看,把笔套、笔管转下来看,又装上去,恨不得马上吸上墨水写字。有了这心爱的熊猫钢笔,我每天都用它写字、做作业。小哥哥(二伯家的小儿子)从外面回来看到我趴在门口长凳上写作业,低头看看我写的字,连忙说:“这字像铅板印出来的一样漂亮,字下面好像用尺子划过一样整齐。”我们那时候写字,为了让写出来的字整齐些,有人喜欢用一把直尺放在横线下面,笔写到直尺处自然停住,写出来的一排排字下面就是平整的了。大家都以这种字为美,认为整齐、均匀,我不这么认为。我用伯父给我的熊猫笔写字,不用尺子也写得很整齐,比他们的字还漂亮。这在当时的我是引以为豪的。这大概是我喜欢熊猫笔,用心写字的原因吧!这支笔一直陪伴了我三四年,直到小学毕业,后来吸墨水的橡皮管老化漏水才弃之不用,但仍舍不得扔掉,保存在我的柜子里。而我弟弟那支蓝色的熊猫笔用了不久就“尸身全无”,不爱读书的人连文具都是不爱护的。
  熊猫笔坏了,之后陆陆续续买了各种各样的钢笔,但都没什么印象了。
  中学毕业后念了师范。那时候“三字一话”要过关。“三字一话”就是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师范一年级,练毛笔字。记得当时练了颜体(颜真卿的),圆滚滚的竖画,很饱满很有力。练了一阶段,又见到了柳体(柳公权的)。哇!清秀工整的字体紧紧吸引了我,于是就一直练柳体,直到过关考试都写的是柳体。我的同学各有所好,有的练隶书,有的练魏碑,有的练欧体(欧阳询的)。二年级练钢笔字,记得当时的书法老师也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字帖,让我们描红、临帖。刚接触的是庞中华的字帖,庞体方方正正,笔画刚劲有力,棱角分明,可我就是临得不像。无奈,只能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字帖,终于找到了类似于欧体的钢笔字帖,这字横画轻而细,捺画粗而重,很有特色。练了不到一个星期,参加钢笔字过关考试,得了高分,以后的粉笔字和一些正规的书法比赛都写这种字体。那时候只关注字和练字效果,至于用什么钢笔倒成了次要的了。
  工作快三十年了。两年前我生日,在外念大学的女儿说给我买了生日礼物,神秘地不肯告诉我是什么礼物。种种猜测都是错,原来女儿寄来的是一支钢笔。金黄色的笔套,抽拉式的吸水管,醒目极了。外加配套的墨水。最令我没想到的是笔管上还刻着我的全名拼音。我問女儿是怎么想到帮我买笔的。她说经常看我写写画画,钢笔、毛笔是必不可少的。有一种爱叫——支持你的爱好。女儿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妈妈的爱,这是孝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吧!如今,我用女儿给我的笔写字、写文,用起来特别顺手。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闭关在家,钢笔又成了我最好的伙伴,陪伴我度过充实而美好的春节。
  伯父的熊猫笔激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N支无名笔引领我在求学、求知路上一直前行,女儿的孝心又让我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出自我。钢笔,陪伴我一生,我用它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第110个“国际妇女节”来得有些特殊。很多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女神”们,在国家有难、共克时艰的号角下,她们英勇地向病毒宣战,她们把劳作当成了过节,她们奔赴战场,她们面对生死义不容辞!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像鲜花一样灿烂,像情诗一般芬芳,像春天一样温暖。她们或奋斗在战疫一线,或奔波在救援途中,或坚守在各自的岗位,成为这场不能输的战“疫”中的中流砥柱。在此,我们向疫情中许许多多伟大
期刊
河南西平举办的第十一届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  阳春三月,走进河南西平,满城绿荫、百花竞艳,阡陌田园、硕果盈枝。从县城到农村,无论是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还是建筑工地、乡间田野,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一个个工业项目、民生工程、致富产业加快推进,为繁荣幸福、和谐安居建设奏响了激越、高昂的乐章。  近年来,西平县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全国生
期刊
国家数字图书馆线上服务正常开展,读者可畅享海量数字资源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系统内疫情防控工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纾解疫情防控时期文化和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各省也相继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然而,困难时期的文化产业想要复苏,还是要靠自救。从疫情开始以来,电影院线、综艺节目、实体书店,纷纷“上云触网”,以求减少损失。新的呈现形式让让人耳目一新,也催生了文化产业深层次的转变。故宫博
期刊
山东莱州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示范村智能蔬菜大棚项目  山东省莱州市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列为2019年农村党建“一号工程”,坚持“积极务实、精准集约”主基调,聚焦政治引领功能、经济引领功能“双提升”,精准建社、聚力兴社,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莱州实践”。2019年以来,该市先后接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委党校等上级单位领导、专家观摩考察60多批次。  凝聚共识+前置规范——“下好先手”。从解开广
期刊
圖:某地冶炼企业。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很多行业的供求关系就像钢铁产能一样,从“短缺“走向”过剩”。  春节后在家办公,陈年的粽子、大米、坚果、食用油一点点见少,看着橱柜从拥挤变清爽,竟吃出了一种成就感,颇能体会工厂清理积压库存的喜悦。  当今中国,消费品过剩早已是常态,以至于全民尝试“断舍离”,学着去整理“过剩”、清理“淤积”;正常消费已满足,新增消费靠“剁手”,零售企业不得不在下沉市场、模式创新
期刊
物业人坚守岗位,严防死守  “治疗一线在医院,防控一线在物业”。疫情防控期间,总有一些事迹令人感动,总有一些背影让人放心。面对疫情,医护工作者成为最美逆行者,而物业人则扮演着守护社区安康的既普通又重要的角色,让严冬不再那么寒冷,疫情也不再那么可怕。北京朝阳区小关社区邻里互助的点点滴滴,让这场战“役”中流淌着暖人的温情。邻里心向善 人间情送暖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小关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
期刊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危”与“机”总是相伴相生,疫情后的产业复苏也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2003年,“非典”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大众化和商业化的进程。那一年,诞生了淘宝、京东等对中国数字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和企业,网易、搜狐、新浪等互联网企业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股价重新驶向增长的快车道。  今年,新零售、远程办公、在线协作等新业态和新组织方
期刊
近日,多家支付机构表示已获得跨境外汇支付许可。据悉,此次获批的机构限定在原有的30家跨境支付试点机构名单之内。截至3月10日,至少十余家机构获得业务许可的消息得到证实。一些机构将其解读为跨境支付业务由“试点制”向“许可制”的转换。我们认为此次事件本质上依然是支付行业“严监管”动作的延续。  就从业机构数量而言,获批的机构没有超出原有30家试点机构的范围,但业务开展不规范或者没有相关业务的机构,此次
期刊
定结湿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以南。由于定结县的山势分布纠结,叶如藏布不得不左冲右突寻找前行路径,所以河流蜿蜒如蛇,河道鳞次栉比,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定结湿地,使平均海拔约4500米的定结高原万物竞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生物多样性。拍摄时间:2018年2月17日17:26。拍摄位置:北纬28.2658、东经87.9470,高度11003米;加德满都至成都的民航客机
期刊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一首由袁枚诗改编的歌曲,经央视播出后,让梁俊家喻户晓。一年多过去了,梁俊现在在做什么?他的诗性教育实践之路走得怎么样?  本期“天下公益”会告诉你这个答案。  在中国,有许多像梁俊这样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路。  2016年,大学生村官秦玥飞选择扎根农村当一名村官,发起组织了“黑土麦田青年扶贫队”。留洋学生严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