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的传统与创新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lov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紫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几百年来,紫砂沿着传统之路一路向前,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特有的紫砂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传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0-1
  敦实的文化底蕴,赋予紫砂内涵;时代的进步,是传统的紫砂在创新的道路上的指路明灯。除了泥料和装饰工艺,尤其以全手工紫砂壶器在中华这个陶瓷大国中出类拔萃。
  一、传统紫砂壶
  所谓的传统壶,就是经历了几百年到现在仍然被大家宠爱的作品。我以为传统的作品就是经典的,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作品。然而,在厚重深邃的文化基石面前,我们似乎只有依仗着她向前行走才觉得踏实。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对于技术的勤学苦练、孜孜以求,对于创造的畏惧心理逐渐形成的惰性甚至是回避,对于技术有所得的欣欣然和那满足了经验积累的快意,掩盖了我们的陶艺创作乃至生活中缺少成功与失败、亢奋和痛苦的创造冲动。
  二、紫砂创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我们的陶艺创作如何能在新世纪体现出新时代的特色和优越感,“向传统学习”固然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然而“从传统中走出来”更显得对于创造宜兴紫砂壶具有积极意义。今天,我们对于陶艺的美感认知和体验,也并非因为现在的艺术而有所改变,但若要适应新世纪陶艺创作的环境,而同时又拥抱着传统的陶艺制作规则不放,这绝对会与崇尚现代的主流相对立,甚至会间接地影响创作的思维。
  一味地模仿历史脚步,只会停滞不前,做出来的东西只是效仿前人外形的一件商品,而并不具有生命力。从历史走来,紫砂壶的构成已形成一定的元素,嘴、把、钮、盖、口、肩、腹、底等,在创作过程中,这些要素的运用是变化无穷的。创新要在继承基本元素的基础上,这是由紫砂壶实用功能决定的。在不突破这些元素,保持实用功能的原则下,创新有自己面貌的作品,是从艺者所追求的目标。要创作一件新品,我们也要像审视一件传统壶式一样,反复推敲、思考,力求达成一定比例的协调和美学法则的运用。对比也好,和谐也好,节律也好,首先要在实用基础上考虑问题。然后,创新要考虑制作工艺实施的可行性,不然则难以完成。决定一件好作品完成时所呈现的面貌,要与众不同、个性化,没有工艺技巧的运用,作品则流于一般和简单化,而工艺技巧也是需要创新的。再则,创作过程给作品注入思想,尤为重要。因为思想决定生命,没有思想的作品,等于没有生命的物品,只能成为商品。人的思想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创作者的精神与意念的表达,体现了一个从艺者的精神状态、文化涵养、品格特征等,没有灵魂的物品,其价值大为降低。
  传统与创新并举,制作传统经典壶式是很好的学习前人的途径。一件经典茶壶的传世,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理由,我们如何获取养分,要细细端详,要认真品味,要多想些为什么。比如顾景舟大师的矮石瓢壶,壶身横切面曲线的变化为何是这样的?盖面曲线的凸与平时对壶体的影响,加高一些,平低一些,都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等等。你没有很好地品味壶的生命所在,我们怎么能从前人的经验和创新中受益?
  纵观陶艺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主流陶艺家和陶艺大师们,都有自我创作的特殊的艺术涵养,且极虚心、细腻地去思考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创新的成效,使其作品能顺畅地彰显出其特有的“独创性”及“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实际上,创新而有味道的陶艺作品在于强调出艺术家心灵的精纯和诚实面。并非仅靠舍弃传统的创作理念,就可立刻产生具有时代性的原创性动力。当然,我们在创作思维的挣扎中有时也会深陷于“新”或旧思维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但只要我们能秉持己风,就能自由自在地彰显出陶艺作品特殊的材质美感而不至于过度地单调及僵化,这就是所谓的传统与现代形式之间的对应及衔接的微妙关系。总之,传统的紫砂陶艺仍然是创造现代紫砂陶艺不可脱离的背景和不可割断的根源。创新是传统的延续和再生,传统的延续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发展的质的飞跃,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紫砂陶艺的发展。所谓创新,就是继承传统精华,融入时代精神,张扬艺术个性。
  三、结语
  紫砂作品想要突破创新,应该不断地学习思考。学习紫砂传统文化,了解紫砂的文化底蕴,思考紫砂的创新之路,令其在不失经典的情况下获得新的外形、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力。紫砂艺人在创作中应该不断地思索手中器物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把握自己对紫砂壶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出神形皆备的作品。在传统上务求创新,作品的构思、设计、做工、神韵缺一不可。笔者坚信,只要拓展视野,了解紫砂知识,加以探索实践,大胆尝试,勇于失败,积累经验,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紫砂会随着新一代紫砂艺人的脚步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熊开波.与时俱进的陶瓷器皿创作[J].中国陶瓷画刊,2010.
  [2]吴鸣.紫砂的本体语言[J].景德镇陶瓷,2003,(01).
其他文献
新的一轮拆迁工作后,吉鸿社区又向着城市化迈出巨大的一步。然而,社区在感谢广大居民支持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不得不叹息家乡原有的农耕文化在城市化中湮没,未来,子孙后代已经难以知晓祖辈当年的生活。为了珍视家乡的优秀文化,保存原有生产生活的记忆,西湖区三墩镇吉鸿社区和大禹路小学甲来路校区联合开展“拾理生活旧物,保存家乡文化”活动,号召广大居民和家长在搬迁之前,把家中一些原有的生产生活旧物捐赠出来,由社区进行
摘要:在宜兴紫砂壶始创期的明代,就有以线饰的紫砂壶出现,如供春款的“六瓣圆囊壶”,李茂林的“菊花八瓣壶”,时大彬的“玉兰花瓣壶”“印包方壶”等。千姿百态的线饰,把紫砂壶装扮得美不胜收。  关键词:线饰;造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87-1  一、前辈大师手中的线条应用  在宜兴紫砂壶始创期的明代,就有以线饰的紫砂壶出现,
6月份在新疆阿克苏采访浙江的援疆医生,大家说着说着最后都说到他们的母校——浙江医科大学。众所周知的原因,浙医大已经在“四校合并”中划并为浙江大学,这不算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让当年浙医大学子们颇为感叹的是,他们那块浙医大的地也早就卖给地产商了,在大楼被炸的那一天,据说当时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医大的毕业生,就是为了这伤感的一刻。有的就特意住在浙医大大楼对面的饭店里,不为什么,就是为了见证和纪录。这其
甲午十月,秋雨霏霏。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光明日报借座新侨饭店主办“2014生活与发展”研讨会,余参加“城市文化与市民的参与和认同”论坛,听众家高论杭州文化、杭州味道。  余以“片儿川”之六有应杭州味道:一曰有荤有素,素为菜笋,荤指猪肉片;二曰有汤有料;三曰有时有陈,时指当季竹笋,陈指雪里蕻;四曰有色有彩;五曰有故事有文化,杭州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民国文化之大成,“儿”字南宋官音也;六曰
一组摄于浙江舟山嵊泗嵊山岛后陀湾村的照片,近日在微信上热传。这组照片描绘出一个“被大自然吞没的中国渔村”的美丽景色,照片中房屋墙壁门窗都被爬山虎覆盖,绿意盎然,犹如梦境。有人把这一无人荒村形容为中国“最美村落”。  照片美则美矣。拍摄者“青简”为拍摄这些照片也花费了不少气力。只不过,要说这里是中国“最美村落”,仍有待于商榷。照片是真实景观的片段,选取景色的角度、拍摄技巧的好坏,乃至于拍摄器材的优劣
一把好的紫砂壶本人觉得要从材质关、造型关、工艺美、功能美、寓意美等方面进行衡量,而紫砂壶之美,是天然材质之美,是传统工艺历久弥坚的执着之美,也是文化积累的厚重美,更是广大
与朱炳仁在河坊街“江南铜屋”相约当日,大师一身简洁的白色衬衣,干净质朴,浑身散发着艺术家的灵气。他已独揽了62项铜雕国家专利,作品被海内外100多家权威机构典藏;他提出“完美复制”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的方案,为这两件国宝的顺利回归立下汗马功劳。  古往今来,他秉承独具精魂的“工匠精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家族延续百年辉煌。  铜雕艺术的百年传承  “以铜立业,以书立世”,作为 “朱府铜艺”的第
近日,拱墅区米市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和广大居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学期,社区的惠民文化大课堂唱歌班开课啦!  一大早“同学们”纷纷前来报道,唱歌班里汇聚了社区的文艺骨干、热心小组长和支部书记。电子琴扬起悠扬的乐声,老师带领大家发声练习,抑扬顿挫的节奏、浑厚的合声唱响了幸福的退休生活,也唱出了大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米市社区合唱班已有十年历史,这里不仅是课堂,更是居民们聊天聚会的场所。“米市好声音”们
近日,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暖春行动——为“小候鸟”送新年礼物活动在社区活动室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50余名外来务工者齐聚一堂,他们中有城市的“美容师”、有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有城市文化的“推动者”、也有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下沙这座新城的建设者。  活动现场,来自开发区机关的在职党员代表将文具、书籍新年礼包送到务工者手中,并送上春联和福字以表新年祝福。“好多年没回家,今年回去带上
在每个运动者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在最美的地方,激发身体的潜能,直至酣畅淋漓。如果要寻找一个最美的地方运动,那么就来杭州吧。  杭马:跑过风景跑过你  和煦的阳光、宜人的温度、扑鼻的桂香,当你在油画般的湖光山色中奔跑,心中会泛起怎样的涟漪?“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这是杭州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而此时,杭州马拉松已经走过28个年头。  “看来,今年‘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