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红包协议”,有无实际意义?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g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点评: “红包协议”惹争议,见仁见智各有理
  话题背景: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要求自当年5月1日起,二级以上医院应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和患者或患方代表签订《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以下简称“红包协议”)。该协议分为医院和患者(家属)两部分——医院承诺,“廉洁行医,不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贵重礼品”;患者(家属)则承诺,“不向医务人员送红包、贵重礼品”。这个在推行之初就引起很大争议的规定,在实施两年之际争议仍在持续。针对这一话题,本刊特邀持不同观点的两位嘉宾——某市纠风办副主任杜伟涛和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高望共同探讨。
  主持人:我注意到这样一则信息:2015年5月1日,《医学界》杂志曾对1151位医生做过调查。其中,31~50岁的医生占72%,主治医生以上人员占80%,近90%受访医生来自二甲以上医院。结果显示,84.36%的受访者被要求签署该协议,近九成医生不愿签署,认为有辱职业尊严,但又不得不签署。不难理解,要求医患双方签订“红包协议”,意在约束有违职业道德、污染社会风气的行业“潜规则”。但如此多的医生对此有不同看法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是否意味着签订这样的协议没有必要呢?杜主任,作为从事纠风工作的领导,您怎么看?
  杜伟涛:医生群体对签订“红包协议”不“感冒”,说明这个协议的约束作用让一些医生产生了抵触心理。而主持人提到的《医学界》杂志所做的调查,因为调查对象是医生群体,其观点的倾向性不言而喻。如果换个调查主体,认同比例就会有很大不同。我举个例子,对于“医患双方须签协议拒绝红包,你支持吗?”这一话题,人人调查网就进行过民意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648份。其中,六成多的受访者支持签订协议,“不支持”的只占17.44%,“无所谓”的占21.91%。我认为,医患双方签订“红包协议”,通过契约方式约束双方,既是对患者的提醒——向医生送红包是违规行为,患者及其家属不要破坏医院的制度,同时也是对医生行为的约束——严守职业道德,不要违纪违法。
  高望:在公众法纪意识普遍淡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的现实语境下,想通过一纸协议约束双方,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我们必须看清这样一个现实,在庞大的医生群体中,收受红包的人只是极少数。一般情况下,医院中往往是拥有特殊控制权或临床一线的相关骨干人员才可能面临红包的袭扰,而且并不是人人都来者不拒。让大多数根本没有机会收红包或不想收红包的医生跟着少数人陪绑,这本身就不公平。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艾力彼医院管理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表示,他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议案中提及“红包协议”问题,认为这是对医务人员的有罪推论,让医务人员很没尊严,应当废除。可以说,这个观点表达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心声。
  杜伟涛:尽管收受红包的医务人员是极少数,但在“腐败亚文化”不断蔓延的现实背景下,这种社会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查处过某医院的一个科主任——因病人住院多日也没有安排手术,患者家属很着急。他跟患者和家属解释,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再等等。在一个朋友的提示下,患者家属给科主任塞了一个装有2000元钱的信封。在没有做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科主任第二天就给安排了手术,而且术后对病人的态度明显比术前热情。随后,这个患者家属以此经历作为“省钱的经验”向一帮病友传授,引得病友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可见,虽然收红包的是少数人,但造成的影响却是非常恶劣的。在大力整顿党风政风行风、培育健康社会风气的时代要求下,对医务人员而言,签订“红包协议”是维护医风的一种行动,更是宣示拒腐的一种声明。有没有这个外在压力,情况肯定不一样。
  高望:医德医风低下者的确存在,但大多数医生并不会因为患者送不送红包而判若两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患者或家属也不愿意签这个协议。据《医学界》杂志2015年7月报道,一位患者在拒送“红包协议”上的签字处留言:“我签这个协议是极不情愿的,因为这是对医患双方人格的最大侮辱。我劝你们这些管事儿的少整没用的,多深入群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开过一个患者家属座谈会,其中一位代表说得很有道理:“从20世纪90年代起,医学生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初就要立下医学生誓言;在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的规章制度中,都有对医德医风的相关要求。搞这种协议,纯属多此一举。因为即便没有这份协议,收受红包者也应该依照医院的相关制度予以惩戒;情节严重者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处罚。”所以,这份医患双方普遍不赞成的协议,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徒增文本工作。
  杜伟涛:我们也开过一个医院行风建设座谈会,其中一个群众代表的心理也很有代表性。他说:“手术前送个红包给医生,是为了不‘落过’,心里能踏实点儿。但有了这份协议,病人和家属就可以安心了——白纸黑字都写明白了,不能送,因为这是特别强调的规定。”在我看来,虽然医院的各项制度中已经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具体说也涵盖了禁止收受红包,但在“红包现象”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的现实情况下,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无所作为。客观地说,国家卫计委出台这样一个规定,是基于腐败现象在这个领域的严重性。遏制行业不正之风,是民心所向,并非官方一厢情愿。
  高望:这项规定在现实中效果究竟如何,不知政府主管部门是否真的全面掌握实情?是否真正了解患者的普遍心理?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患者家属最看重的是及时采取措施保命、减少“过度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在送红包的问题上有很明显的从众心理。协议本身应有的严肃性,其实并未体现出来。因为很多患者觉得你不过是在走一个形式,无非让我配合一下,那就彼此心照不宣,“一签了之”。甚至有人会以为这是个“提醒”——得送红包啊。
  主持人:高医生的最后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例子——在第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在演讲中说:“北大医院原来的‘红包现象’很少,自从这个规定出来以后,几乎所有病人都想到要送红包。”高医生,从你掌握的情况看,“红包协议”是否也带来了这种情况?   高望:据我所知,刘玉村院长讲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医院也存在。在《医学界》杂志组织的“红包禁令一周年调查”中,有近40%的医生认为“红包协议”可能起到暗示患者送红包的作用;近19%的医生表示,要求签订“红包协议”后,送红包的患者或家属反而增多。
  杜伟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当从长远着眼。要求医患双方签订“红包协议”,一方面是为了给那些败坏医德医风的人一个警示,让更多的医生明辨是非、知耻知止;另一方面是让想送红包的人不要在行业腐败上推波助澜,让更多犹豫彷徨的患者和家属参与到“防腐败”工作之中。
  高望:从理论上说,你说得不错。但在现实中,即便医生的个人医德很好、医院管理很规范,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患者为了谋求某种特殊照顾,也想向医生送红包,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我在工作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家属,任凭你怎么解释,他们都觉得不送红包不放心。因为这种心理带有从众性,想用一纸协议来震慑“红包现象”很难很难。
  杜伟涛:我手头有这样一份数据:北京煤炭总医院在2014年3月4日就率先执行了“医患双方同签拒收(送)红包协议书”。该院院长王明晓表示,目前医院执行得非常正常,总体签订率达到99.68%,带来的客观效果是好的。2013年全年,该医院纪检监察部门接到医生上交的红包是3万元。而2014年签订“红包协议”仅一个月,医院就收到医生上交的红包3万多元;第二个月,医生又上交1万多元,之后越来越少。红包“先多后少”,源于医患双方已经遵从了协议。如此看来,签订“红包协议”已经开始动摇积重难返的“潜规则”。
  高望:我不否认这一例子的可信性,但我们无法证明这一效果的可持续性和这一成绩的普遍性。其实,送、收红包行为往往有很强的私密性,医生是否收受红包,往往取决于其自律意识的强弱。坦率地说,不想收的给也不要,与是否签约无关;想收的即便签了协议,也照样来者不拒,甚至暗示或明示。但我认为,这种人是极少数。我们不应该因为少数人的问题而绑架多数人。
  杜伟涛:我们常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需要手段推动的,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真理。
  高望:我不否认你这个观点,但是,有一种担心不无道理——对于不想收红包的,协议没有实际意义;对于想收红包的,这一协议说不定成了一道“护身符”。我认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的观点很具代表性,他说:“这种做法的本意是良好的,希望这一措施对医生群体产生警示,对患者特别是那些在‘送还是不送’之间纠结的患者来说,更是一种提醒,应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两年来的实际情况让医患双方均感难受,陷入走过场、空喊口号的状态,也不利于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互信。”
  杜伟涛:其实,从医疗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到医生、患者,人们都很清楚,“红包协议”并不是万能的。这个协议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谁也没有指望签订一个协议就能杜绝“红包现象”。而按照您的逻辑,签订“红包协议”就必须彻底根治红包顽疾,否则,这项工作就没有意义。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主持人:杜主任,您提到协议的有限作用问题,据我观察,在现实中这个协议确实存在某种尴尬。对于这样的困境,您怎么看?
  杜伟涛:这种尴尬在一些医疗单位短期内或许还会存在,这不奇怪。但从长远看,我认为,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随着对违规行为处置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科学制约机制的不断形成,签订“红包协议”的作用会日益显现。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望: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些条件具备之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协议本身还是外在力量,也不知道你所说的那个“罗马”何时才能建成。
  杜伟涛:签订“红包协议”虽然不能很快根治“红包现象”,但如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有助于强化医患双方的自律意识,推动形成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正如新华社一篇评论所言,法律是我们社会行为的最终底线,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法律裁决、执行之前,我们的行为是可以被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引导、改良的。医务人员发自心底对善良和医德的坚守,才是杜绝“红包腐败”的关键。而这种外在的推力,有助于这种职业自觉的形成。
  高望:长期以来,我们在应对和治理红包问题时,总是过分倚重号召、承诺、经济处罚等宣传和行政手段。从严格意义上讲,收取、索要红包属于受贿行为,不但为医院制度所不许,也为纪律和法律所不容。“红包协议”反映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方式,凸显的是叠床架屋的行政手段。老是期望用道德自律、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只会让很多措施沦为走过场。正如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主任医师郑胡镛所说,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约束力,行之有效的是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
  杜伟涛:跟惩治官场腐败一样,整治“红包现象”不能仅仅依靠严惩,还要通过宣传教育、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等方式多措并举。卫生部原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表示,在解决体制机制等根本性问题的同时,采取一些有效手段综合治理“红包现象”,是有必要的。例如,让医生的行为与自己的声誉和前途挂钩,产生自觉抵制红包的“抗体”;对那些收取甚至索要红包的医生,一经查出就依纪追究,直至吊销其行医资格,对于性质和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严惩。
  高望:法律的权威,在于惩罚的不可避免性。只有严格执纪执法,才能让医患双方在骨子里强化自律意识。现如今,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已经显现出对各种贪腐现象“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在医疗领域,要真正遏制“红包现象”,不是如何保证签订协议,而是如何避免“制度稻草人”现象。对于收受红包者,不论其是否为专家、领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主持人:谢谢二位,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对于“红包现象”,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患者和医生也各有苦衷。对于签订“红包协议”有无实际意义的讨论,只是想从不同角度开启思路,使相关部门把工作做得更加切合实际、深入人心。在治理“腐败亚文化”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医生和患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其他文献
为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堡垒,富裕县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以配齐配强班子为核心,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关键,坚持以结对帮扶联系为重点,坚持以服务基层群众为根本。采取调整不胜任党组织书记、配齐空缺党组织书记等措施,扭转落后局面;把发展集体经济同扶贫开发、产业项目建设等结合起来,通过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弱化的问题;为每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安排
期刊
与海西晨报社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同厦门晚报社合作延长物流配送半径,发展绿色水稻和有机水稻种植……身兼绥化市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大成福农工商贸易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的贾红涛,“马不停蹄”一直是他生活状态的代名词。  在贾红涛的带领下,永兴村成立的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成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成福烟叶生产合作社、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像“黏合剂”一样,把全村的688
期刊
一望无垠的田野,碧波荡漾。炎炎烈日下,一群农民在一片患有病虫害的地头上心神不宁地张望着。远处,一辆轿车正急速驶来。  “秀姐!肯定是秀姐!”  下车后急火火地走过来的中年女性叫张明秀,在素有“北国粮都”之称的富锦市农村可是个大名人。20年来,她与农民为伴,与庄稼结缘。全市近28万农民,有差不多80%的人认识她;全市570万亩耕地,哪片土壤什么类型、种的什么品种、各村的种植习惯,都在她心里装着。她是
期刊
近日,和平牧场畜牧科党支部以“书记+项目+课题”活动为行动准则,结合工作实际,将“项目+课题”落实给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到行业领军人物,真正把党建工作引入民生领域。经过研究,确定10个项目、12个党建课题,内容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草种植等领域,涵盖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方面。为切实找准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党建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措施,认真诊脉,对症下药;同
期刊
双丰林业局党委结合本地实际,紧扣“四个一”,进一步抓好“两学一做”。“四个一”,即把握“一个固本之策”,抓牢“一项根本任务”,强化“一个基本要求”,肩负“一项重要职责”。林业局党委要求,把“四个一”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明确任务要求,掌握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抓好学习教育的能力;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不断强化做合格党员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党委组织部和宣传部既要当好宣传者、推动者,又要当好参与者和实践者,
期刊
2016年大年初一。大清早。江心岗哨。  迎着灿烂的朝阳,四位大妈提着大兜子步下江堤,走向岗哨。哨兵们见了,连连挥手,高喊“妈来了”。  她们到了岗哨,解开兜子,拿出冒着腾腾热气的饺子,催促道:“孩子,趁热吃。”  哨兵们吃得开心,妈妈们笑得甜蜜,让白雪盖地、坚冰封江的大冬天顿时升腾起浓浓的暖意。  他们并非血缘母子,却因饶河县团山社区和边防某部67分队开展的“为空巢老人送‘兵儿子’”“为孤儿战士
期刊
“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习近平  依安县文体中心大数据中心,一方大屏幕实时更新着“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的各项数据。它就像一台引擎,源源不竭地为全县13 000余名党员输出学习的动力。  近年来,在党员教育管理中,依安县面临着农村党员、高龄党员和流动党员占党员队伍大多数的现状,传统的集中式学习、开会式传达、
期刊
人物小传:  窦乃兴,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先后获得省“十佳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被评为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标兵。  早就听说窦乃兴的大名。  尚未谋面,便多次听人谈起他所在的蔬菜村:全村1900多户、6900 多人,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每年依靠出口、外销蔬菜创收达1.6亿元——十足的“富门大户”气象!  蔬菜村最早名叫“幸福大队”,可在窦乃兴“当家”之前
期刊
褒  春耕用车老大难  未雨绸缪做在前  五九七农场第六管理区第二十八作业站紧靠偏远的山区,每到春播秋收时节,总会遇到机车不足的问题。今年离春播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作业站站长郑玉林就到兄弟单位跑了十几趟,提早协调了11台播种机,还自己拿出3万多元为职工垫付机耕费用。他的这些努力为该作业区春耕生产提供了保障。 (何敬哲 周宏江)  九旬义务监督员  网吧劝导未成年  近几年,看到一些未成年人经常出入
期刊
6月29日,省直机关庆祝建党95周年暨“先优”表彰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会议表彰了十佳五星级机关党委、十佳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25个五星级机关党委、12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3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36名优秀共产党员。  党的生活杂志社党总支荣获省直机关十佳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省委副书记黄建盛代表省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祝贺。黄建盛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