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了较多的探索和较大幅度的改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很好的尝试和体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运用知识、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立足于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喜欢探究的习惯。现在我就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积极创设情景,努力营造有利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在課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景为先导,以实验为载体,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上展开。创设恰当的思索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情景的创设应紧紧抓住化学问题,并教师提问的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就是首先要提出一个较高思考价值和较大思维容量的大问题,然后去解决这个大问题。在解决这个大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新的小问题,通过对新的小问题解决,最终大的问题得到解决。初三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因此,化学新知识的学习要通过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换为若干层次递进的学习问题,围绕问题设计流程,使学生在渐进中求得问题的解决。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一张干燥的纸可以被点燃,而一张湿润的纸却不容易被点燃?这些是为什么?在有一定积累之后的化学新内容的学习,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先前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例如,在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先前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学生回答出制氧气和氢气的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或用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制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接着让学生回忆制氧气和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来。前面两个都是基础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就能把旧的知识重现出来。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教师才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呢?
二、精心设计试验,用好用活化学研究性学习主战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化学实验是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化学实验可以创设探究问题的真实情景,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在围绕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化学试验中,我们应该重视三个问题。
1 抓设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的科学与严谨的态度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已有知识或探究新问题时,要充分强调研究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并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五个基本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中,有一个探究活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开窗通风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其中道理是什么?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你认为哪些地方通风不畅?哪些地方的空气是清新的?②怎样收集气体样品?③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④仅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否准确判断空气质量?⑤你对该实验做了哪些改进?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写出实验方案,课下采集气体样品,带回学校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通过实验反思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2 重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材中许多实验具有延伸的空间,如改变实验的条件、改变药品用量、改变操作顺序等可能会引起实验结果或现象的不同,这些延伸点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好课题,尤其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延伸实验,他们研究起来积极性更高。如学习了溶液、溶解度的知识后,学生提出:如果在100克水配成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所溶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等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中、大学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结论。一星期后,他们交出了一篇论文“可溶性杂质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3 勤拓展,让学生体验研究的成就和快乐课外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也叫“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例如,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后,学生提出:月季花、喇叭花或它们的叶子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试验研究一下,尽管他们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很幼稚,但他们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关注学生差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适时降低研究难度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人知识基础、社会阅历是有差异的,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在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要为少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咨询和指导,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研究内容,指导他们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实践中去,勇夺研究成果。在内容要求上,课题(项目)的选择离学生生活和所学学科知识不要太远,且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课题不可太大,所需研究时间也不能太长。在研究结果上,要重在学习的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不要追求研究成果的价值及研究资料的规范性(资料要有,但不要使学生成为负担),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很好的研究报告,只需让学生在班级、学校等有关场所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即可。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时期化学教师的重要教研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积极创设情景,努力营造有利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在課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景为先导,以实验为载体,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上展开。创设恰当的思索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情景的创设应紧紧抓住化学问题,并教师提问的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就是首先要提出一个较高思考价值和较大思维容量的大问题,然后去解决这个大问题。在解决这个大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新的小问题,通过对新的小问题解决,最终大的问题得到解决。初三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因此,化学新知识的学习要通过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换为若干层次递进的学习问题,围绕问题设计流程,使学生在渐进中求得问题的解决。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一张干燥的纸可以被点燃,而一张湿润的纸却不容易被点燃?这些是为什么?在有一定积累之后的化学新内容的学习,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先前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例如,在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先前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学生回答出制氧气和氢气的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或用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制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接着让学生回忆制氧气和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来。前面两个都是基础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就能把旧的知识重现出来。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教师才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呢?
二、精心设计试验,用好用活化学研究性学习主战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化学实验是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化学实验可以创设探究问题的真实情景,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在围绕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化学试验中,我们应该重视三个问题。
1 抓设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的科学与严谨的态度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已有知识或探究新问题时,要充分强调研究程序,即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并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五个基本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中,有一个探究活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开窗通风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其中道理是什么?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你认为哪些地方通风不畅?哪些地方的空气是清新的?②怎样收集气体样品?③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④仅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否准确判断空气质量?⑤你对该实验做了哪些改进?然后根据讨论结果写出实验方案,课下采集气体样品,带回学校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通过实验反思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2 重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材中许多实验具有延伸的空间,如改变实验的条件、改变药品用量、改变操作顺序等可能会引起实验结果或现象的不同,这些延伸点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好课题,尤其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延伸实验,他们研究起来积极性更高。如学习了溶液、溶解度的知识后,学生提出:如果在100克水配成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所溶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等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中、大学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结论。一星期后,他们交出了一篇论文“可溶性杂质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3 勤拓展,让学生体验研究的成就和快乐课外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也叫“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使生活更美好。例如,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后,学生提出:月季花、喇叭花或它们的叶子是否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试验研究一下,尽管他们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很幼稚,但他们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关注学生差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适时降低研究难度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人知识基础、社会阅历是有差异的,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在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要为少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咨询和指导,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研究内容,指导他们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实践中去,勇夺研究成果。在内容要求上,课题(项目)的选择离学生生活和所学学科知识不要太远,且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课题不可太大,所需研究时间也不能太长。在研究结果上,要重在学习的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不要追求研究成果的价值及研究资料的规范性(资料要有,但不要使学生成为负担),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很好的研究报告,只需让学生在班级、学校等有关场所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即可。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时期化学教师的重要教研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