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情况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入手术室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观察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均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实施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能有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外科;一体化急救;严重创伤
  重型创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危险性极高,具有较高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临床中引发外科严重创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其他原因,如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均可导致严重创伤。临床观察发现[2],在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时,缩短抢救时间,加强各程序间衔接,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科学高效的急救模式至关重要。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急救方法进行对比,探讨了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18-69岁,平均(36.7±3.2)岁,受伤原因:35例为交通事故;7例为高处坠落;4例为重物压砸;3例为暴力打击;对照组49例,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7.8±3.1)岁,受伤原因:34例为交通事故;6例为高处坠落;5例为重物压砸;4例为暴力打击;纳入标准:受伤后至入院时间<12h者,AIS-ISS评分20-48分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措施,对患者行建立静脉通道,监测体征、补液、止血及药物治疗等措施,观察组行一体化急救模式,根据严重创伤患者一般特征,制定急救护理相关程序规范,包括患者院外抢救规范,伤情评估方法,体征监测内容等,同时制定较为科学预案。挑选具有丰富急救经验医护人员组成急救小组,同时做好相关科室的联系工作。同时对于急救器材及药物进行备足,并保持绿色通道顺畅。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在5min内出诊[3]。 在赶赴急救现场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采取简单抢救处理,同时让陪伴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慰,稳定患者情绪。 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伤情,立即开展抢救措施,予面罩吸氧,对于出血患者有效止血,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4]。骨折患者进行固定。疏导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舒缓不良情绪,根据危险程度进行先后处理。同时检查患者体征,对病情进行评估。在转运过程中,需建立静脉通道,同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将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并对相关科室医师进行联系,使其做好接诊工作[5]。入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入急救室,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呼吸机及体征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6]。同时,护理人员需采集相关样本,进行送检,并协助患者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包括检查、急诊室停留及入院后转入手术室时间),急救结果(包括死亡、致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9.0软件中录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
   观察组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入手术室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对比(X±s)
  2.2两组患者急救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结果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使得外科严重创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严重创伤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改善远期预后,较为关键[7]。一体创伤急救模式是指:将院前急救,急诊科抢救及手术室抢救紧密联系,形成完整环节的新型急救概念,其可在急救过程中进行有效协作与配合,缩短各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不必要停留,能为患者生命抢救争取更多时间。相关观察发现[8],一体急救模式在临床中应用,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生存状况。本研究中,观察组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入手术室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且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综上所述,在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时,采取一体化急救模式,能有效减少各环节所需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戴领,胡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39-40.
  [2] 陈梅青,周艳,徐炳超等.严重创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7-88.
  [3] 张亮.三位一体化救治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7):666-667.
  [4] 胡向阳,戴丽蓉,龚倩等.严重创伤院内一体化救治24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74-3575.
  [5] 王鹏,祝茂盛.严重创伤患者在基层医院的一体化救治模式[J].医学综述,2013,19(19):3540-3542.
  [6] 张耿杰.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31(2):89-90.
  [7] 汤新颜.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7):22-23.
  [8] 陈志会,韩鹏飞,刘爽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刍议[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5):287-288.
  [9] 蔡爱敏,朱燕.一体化急救管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C].//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8(23):339-34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造影导管的物理特性及对脑血管造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常规股脑血管造影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操作记录,分析比较使用两种不同造影导管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选取合适病例,记录并分析不同导管超选右椎动脉在操作时间上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实验,测量并比对两种导管的物理特性,总结操作经验。 结果:共有276例符合条件的造影记录被找到并分析,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状结肠扭转致肠梗阻的临床情况,分析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3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乙状结肠扭转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即A组(一期实施乙状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和直肠端端吻合术),B组(事先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二期实施乙状结肠和直肠端端吻合术),C组(仅予以乙状结肠系膜固定),各组病例分别为26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病因,探讨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病原因,另外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统计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病因主要为小动脉闭塞(30.0%)、心源性肺栓塞(9.5%)、大动脉粥样硬化(18.0%)和不明确原因(42.0%);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贫血的患病特点及患病率,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400例门诊儿保健康检查的儿童,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无名指末梢血,对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个月、7-12个月、1-2岁、2-3岁、3-6岁五组儿童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2.69%、41.67%、43.30%、39.47%、21.96%,3-6岁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年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选择周边地区暗娼、注射吸毒各100例,给予所有研究对象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及医学咨询、实施同伴教育及推广使用安全套,比较综合干预前后,研究对象AIDS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暗娼人群AIDS知识知晓率70.0%高于干预前51.0%,注射吸毒人群64.0%高于干预前38.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红霉素用于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随机的形式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给予两组患儿综合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观察组患儿小剂量红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78±1.31)h、(1.9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器械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及方法、疗效;方法:应用国产GYY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常规手术明显减少,椎体高度恢复,可早期下地行走,未见早期手术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优于常规切开手术。  关键词:常规器械;经皮;内固定;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易复制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SSST) 的动物模型。 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假手术组(n=30);大鼠脑静脉结扎与上矢状窦注入Activated Cephaloplastin Reagent相结合为观察组,传统的上矢状窦结扎方法为对照组。在术后6h、24h、72h 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测定脑水含量及HE染色。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锁定板(locking plate,LCP)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扩大“L”形外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1例,男30例(单侧29例,双侧1例),女1例,供32足,年龄18~50岁,平均32岁,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32足均为闭合骨折。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5例失访。术前B?hler角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减少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反复喘息和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将60例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50μg/次,1次/d,疗程6个月治疗,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观察至1年时两组患儿的喘息发生情况、哮喘发病率、血清总IgE的变化,同时观察干预方法对生长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局部副作用。结果:随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