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星辰,何惧夜幕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我们探索宇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反过来,人类的行为也不仅影响着整个地球,还影响了宇宙。
  卡尔·萨根的《宇宙》,原以之为科普,然而读着读着,便被其深邃的哲思、开阔的格局、厚重的历史底蕴、妙趣横生的文笔所吸引,同时也钦佩其活泼的文字中蕴含的鲜明的批判意识——为地球呼吁。萨根仿若有三只眼,一只探索星空,一只回望历史,一只探测社会现实。他引导读者既仰望星空,又关切现实,既回望历史,又关切未来。合上书本,忍不住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究竟有多少生命体在创造着与人类迥异的文明,看见的,看不见的,了解的,不了解的,都在传达一种生命的回响。蜉蝣一世,人间一日,人间一世,宇宙一日。人类渺小到如此微不足道,但又如此好奇而自信地想要探索整个宇宙的秘密,想到此,不禁提笔写下:蜉蝣天地行,何惧夜幕深,此心若明镜,俯仰皆星辰。
  人与宇宙息息相关
  在古代的日常谈话和生活习惯中,最普通最琐碎的世事也会跟宇宙间发生的最大事件联系在一起。萨根举了驱虫咒的例子,公元前1000年的亚述人以为地龙(蚯蚓)是牙痛的病魔,他们的咒语以宇宙的起源为开头:“阿努造天空,天空造地球,地球造江河,江河造水流,水流造沼泽,沼泽造地龙”;最后以治愈牙痛为结尾:“地龙,你出言不逊,愿埃以其巨掌惩治你!”具体的疗法是将二等啤酒和食油掺和,默诵咒语三遍后将其敷于病牙上。
  我们的祖先是如此渴望了解宇宙,将自己的生活和宇宙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人对星象的好奇发展出星占学,我们今天仍可从很多词汇里辨认出星占學的古风。如disaster在希腊语里是“坏星”,mazeltov(运气)在巴比伦语里是“好星座”,consider的原意是“与行星同在”,汉语里的“扫帚星”则意味着灾难。此外,我们这个世界的国旗几乎有一半是采用天文符号。以上跨文化的同类现象表明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野心勃勃地寻求着与宇宙的联系。
  然而,随着人类的成长,人类反而和宇宙疏远了。尽管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更了解宇宙,但是那种与宇宙“命运与共”的意识却逐步退化了。人们认为宇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无关紧要,因此只需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昏昏度日。萨根告诉我们,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我们探索宇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反过来,人类的行为也不仅影响着整个地球,还影响了宇宙。
  萨根认为,我们和动物,从根本上说是植物的寄生虫,靠盗取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来从事各种活动。我们食用植物,将血液里的氧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提取人类必需能量。然后我们呼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用来创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这种人与植物的协作看起来如此自然又天衣无缝。但是,我们可曾想到,这个微妙的循环过程其实是以1.5亿公里外的一颗恒星(太阳)为动力的?
  变世界观为宇宙观
  我们不仅是世界的人,还是宇宙的人,当我们把思维格局由世界转换为宇宙,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都会焕然一新。
  我们的常识被颠覆。我们经常说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一个错误的前提:地球是中心,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此外,难道太阳只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吗?如果我们换一个观测点,比如在金星上,因为金星是逆转的,所以太阳是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而且,从日出到日落需要118个地球日。萨根提醒我们,在进行天文学研究时,也应该摒弃这种“地球思维”。比如研究火星时,就不能带着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预设去观测;在想象其他星球生命体的时候,也不应该局限在它们只能像人一样主要由碳和水组成的思维定势中。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我们思维的角度是否会更广、对事物的认识是否会更通透呢?我们也许会骤然“开窍”,那些所谓的理所当然,其实并不理所当然。
  我们的生死观也被颠覆。从宇宙的起源来看,地球是46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之后不久——大概40亿年前,原始地球的湖海里产生了地球生命的基本分子,但这种基本分子要发展为复杂生命体的人,又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只有短暂生命的我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这也正是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进化论的伟大之处。对于朝生暮死的蜉蝣来说,我们慢到它几乎觉察不到,是迟钝而令人厌倦的,然而,对于只有百年生命的人类来说,宇宙又似乎冷酷到亘久不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星和恒星都是处于变化中的,它们也存在生命的周期,它们也有死亡。
  当我们由世界观转换到宇宙观,了解我们生命的短暂,明白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非常渺小的一个星球——仅银河系就有上百万个世界,在其他的无数星球中一定存在着比我们更加智能的生命,它们的生命形式绝不同于我们,如此,我们是否会对世间繁琐之事怀抱一种淡然呢?是否会收敛我们人类的傲慢,努力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谦和呢?
  毕竟,我们不仅是世界公民,我们更是宇宙公民。
  萨根说:“总有一天,在某个遥远恒星的某个行星上,一个与我们每个人的差别都很大的生命,也许会要求我们向他们发送最新版本的《银河系百科全书》,以获得刚刚加入银河系文明共同体的这个最新社会的一些资料。”
  银河系文明共同体,想想都激动。
  期待这种美妙无比的星际对话的开始。
  作 者:卡尔·萨根
  译 者:陈冬妮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4个白昼,4次政策变化,322张准迁证,1万多份调档函。在天津人才新政出台的96个小时里,只有极少部分幸运者拿到了那张成为新天津人的“魔术卡”。  一切始于5月16日天津市副市长公布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在津无工作、无房、无社保,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全日制高校毕业本科生可“零门槛”直接落户。  24小时 崩溃的服务器打乱一切节奏,未网申者直奔天津  “北漂”程序员周翔宇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落户政策的
期刊
“8D魔幻城市”重庆又有一栋大楼火了。  一般人在楼顶种菜,是平面的;重庆人在楼顶种菜,是立体的!  在重庆南岸区的一栋高33米的大楼上,业主在楼顶打造了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开心农场”:蒲葵、铁树、槟榔、美人蕉、仙人掌等20多种观赏性植物分布在农场四处,工人们还在楼顶种植了油菜、莲藕、黄瓜等农作物,以及河中小岛上散养了鸡、鸭、鹅等家禽,农场周围环绕着一条长约1公里的人工河,游客可以乘小艇观赏农
期刊
1977年夏天,来北京出差的黑龙江知青海闻站在北京大学西门外张望了一会儿,没敢进去。他问自己:“像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上大学?”  一千多公里外的陕西眉县,22岁的教育局干事林双林正埋头给领导写报告,他盘算着,要好好工作,说不定哪天就被推荐去上大学了。  几个月后,他们等来了转机——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这几个年轻人考进了北京大学经济系。这一年冬天,全国570万青年從四面八方涌进
期刊
公元227年,农历丁未,诸葛亮驻军汉中,立《出师表》,准备北伐。当时蜀汉三分天下有其一,但不论是版图还是人口,蜀汉都是最小的,且蜀道艰难,土地贫瘠,实力远没有后来小说里演绎的那么强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次向国力远胜于己的魏国发起挑战(P37)。  类似情形总在出现,在现在国与国的较量中也能找到参照。比如以色列,一直就没有消停过,除了受背后大国的影响,自身的生存发展也是应有之義
期刊
塞浦路斯人口约76.7万,其中希腊族人占85.2%,讲希腊语,信奉東正教;土耳其族人占11.6%,讲土耳其语,信奉伊斯兰教。  希土两大民族长期生活在塞浦路斯这个地中海的岛上,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互不通婚,分别把希腊和土耳其视作“母国”。希腊族一直向往实现与希腊合并,土耳其族坚决反对,力主两族分权分治。  1974年土耳其派兵长驱直入,控制了塞浦路斯岛的北部,并在那里扶持成立了所谓的“北
期刊
公元227年,蜀汉建兴五年,魏太和元年。汉相诸葛亮上疏汉帝刘禅一封千古名篇《出师表》后,提兵北上,军屯汉中。在后世的演义和传说中,这一系列军事行动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六出祁山。  曹魏为何不先发制人?  对诸葛亮的动作,曹睿即时做出反应。他打算先发制人。  但此举马上被他的亲信,散骑常侍中书令孙资劝止。孙资先是回顧了当年汉中之战的艰辛,然后算了下魏国同时对蜀、吴用兵的压力,劝曹睿静守要冲。  汉中
期刊
2005年,是我在旧金山通达旅行社当导游的第4年。每年夏天,黄石公园这条观光线路都最受欢迎。我带的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华人。但今年8月中旬出发的团,有一位白人老太太。  她叫莎朗,令人吃惊的是,她会说广东话。莎朗虽然身板硬朗,无须人搀扶,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伙子跟随。途中,我和小伙子聊过几次,知道他叫小陈,原籍广东台山。  离开黄石公园喷泉群,我拿起麦克风,开始讲解:“前面的小镇,叫利文斯顿……
期刊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中,写作对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都是主业,是赚钱的营生也是追求的事业,只有屠格涅夫把写作当成副业和消遣,他的主业是追星。  屠格涅夫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出身贵族,父亲是骠骑兵上校,母亲从她叔父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拥有5000农奴。他还恰好遗传了老爹的相貌堂堂,年轻时是个玉面小生。最根深蒂固的是他周身弥漫的贵族气,不管写一个农奴还是写一筐烂果子,都透着身着燕尾
期刊
哈里王子的婚礼没有7年前他哥哥威廉王子的婚礼那样隆重,也正因如此,更轻松愉快。哈里34岁了,但他仍表现得很纯真:开始时有些紧张,对新娘充满爱意地凝视,还擦过眼泪。整个婚礼不长但看点不断:宾客鲜艳的着装、可爱的花童、慷慨激昂的主教、帅气的大提琴手、悦耳的合唱……  这场婚礼没有邀请世界领导人和政治领袖参加,受邀的大约600名宾客有贝克汉姆夫妇、好莱坞巨星乔治·克鲁尼夫妇、美国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等,
期刊
今年42岁的何春光,35岁之前从未想过多生一个小孩。直到这名乡镇干部在《凤凰周刊》看到一张图片,一位失独母亲,趴在孩子的墓地上嚎啕恸哭。  何春光彻底改变了想法,进而改变了人生——他决定再要个孩子。  一切从“超生”那一刻起开始改变。中年干部,离开“安逸、受尊重”的体制内工作,不得已去另觅他处,一方面警惕自己掉入底层,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失去的尊严自证。  被家乡“抛弃”  决定要二胎时,何春光的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