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明代的御史巡按制度是地方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是怎样演变的?此前,史坛上虽有论及,但语焉不详。本文拟对此进行较为具体的考察,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师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的御史巡按制度是地方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是怎样演变的?此前,史坛上虽有论及,但语焉不详。本文拟对此进行较为具体的考察,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师友。
其他文献
中国的粮食安全与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业改革(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几乎每个村庄的土地的使用权都平均分配到户。这一改革大大增强了农村粮食安全。虽然农村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分配得到了很大改进,目前却没有建立起农村社会安全体系。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食品需求增长、环境限制的增多以及气候变化等压力。如果中国转向更为传统的饮食结构,那么粮食安全问题将不会成为其发展的长期制约。中国应当将其巨大的外汇储备积累转移到农村投资、公共保险和环境管理中去。
抗日战争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来,抗战爆发后,中苏关系一直较好。1937年8月,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不仅从道义上,而且从物资、技术和人力方面都给中国抗战以很大支援。中国对此也深表感谢。但是,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后,两国关系迅速逆转,日渐冷淡,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在新疆地区)。对于这种关系恶化的原因,史学界一直未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不揣谫
婚礼,当代文化人类学者定义为:"婚姻开端的社会方法"。这是就男女确立婚姻关系需举行被社会认定的仪式而言的。从社会史角度看,婚礼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婚姻形态的嬗替,它也在不断地演变,婚礼概念的内涵也因之而异。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式;古代意义的婚礼,则是指包括结婚仪式在内的,从议婚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和马歇尔曾先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他们的使命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美两国的关系乃至远东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牛军的新作《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无论对了解赫尔利使华或马歇尔使华的历史来说都称得上是一本有份量的著作。该书较好地把握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层次结构和发展脉络,使用了中美双方的史料,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观点,把有关美国调处国共矛盾诸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上海在近代的崛起和繁荣,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激发着研究者的探求欲。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外人士就不断试图理解它迅速崛起的奥秘。中国的士大夫们用传统的竹枝词描摹"彝场胜境",以稗官野史记载"夷风奇俗",表达了他们对华洋杂处世风丕变的困惑和五方荟萃生机盎然的感慨;外国人则以奇迹的创造者自居,在他们撰写的上海历史和故事中,每每流露出浓重的殖民开拓者的心态。20世纪以后,上海史的研究开始摆脱外部景观的描摹和直感经验的抒发,转入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探究。尤其
关于卿事寮,见于金文,而不见于传世文献如《周礼》等书,因而对此问题,颇有不同意见。扼要说来,一种意见认为卿事寮是西周的最高行政组织或机构,其首领即西周的最高行政官。另一意见认为没有卿事寮这一机构,卿事寮只是公卿同寮或寮友之意。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先谈金文中关于卿事寮的记载。西周前期的《令彝》铭文说: 唯八月,辰才(在)甲申,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吏四方,受卿事寮。丁亥,令矢告于周公宫。公令(?)同卿事寮。唯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令舍三吏令、(?)卿事寮、(?)者
《越绝书》是一部十分奇特的地方史著作,由于未著作者姓名,因而长期以来关于成书时代和作者一直是悬而未决的疑案。自明代杨慎根据所谓隐语分析,认定是东汉袁康、吴平所作后,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据此法而定。此后,许多著作遂相沿袭。笔者在1983年出版的拙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也采用了这一观点。近年,笔者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该书性质、内容的研究,发现上述结论很值得怀疑,尤其是方志学界把它说成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志,更为不妥。因此,对《越绝书》究竟是地方史还是地方志,以及成书时代及作者,很有必要作进一步
"蕃坊"是古代外国侨民在华的聚集区和居留地,主要分布在沿海重要外贸口岸,如广州、泉州等地。蕃坊的发展,始于唐代,盛于宋元,至明清以后渐趋衰落,近代则以租界取代之,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唐代是蕃坊的创始时期。由于当时居住在蕃坊内的主要是来自海外各国的商人、传教士和游历者等,多属民间性质,正史对此无专门记载,故为后世所忽略。本文拟就唐代蕃坊的出现及其历史背景,唐政府与蕃坊的关系及蕃坊的活动等问题试作一些初步考察。
在当今美国思想史学界,自60年代以来由伯纳德·贝林(Bernard Bailyn)、J·G·A·波科克(Pocock)和戈登·S·伍德(Gordon S. Wood)开拓的一个学派风靡史坛,影响日巨。评论者们曾用"共和综论"、"共和学派"、"共和修正派"等名称来概括这一思潮。共和修正派基于对美国革命和建国时代的政治思想的精湛研究,提出了有关美利坚思想传统体系的独到见解。由于贝林等人主要对人们在历史上的思想活动进行研究,他们的著作被视为美国思想史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本文拟透过美国思想
就政治属性而论,吏制和官制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然而人们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即便有少数学者把吏制作为一个单独的客体加以稽考,也尚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上,既缺乏系统性,又有错杂之处。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不自量力,试对宋代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