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而轻听说、重理解而轻表达的现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如何加强“说话”训练呢?
  一、保护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在低年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越发不愿发言了。随之而来的是发言时的这些表现:目光斜视,抻衣服,挠头皮,或是面红耳赤,要改变这些状况,教师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
  1.呼吸调节法。具体做法如下:学生站立,站稳,双肩自然下垂,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出来,重复练习。
  2.自我暗示法。在说话前,暗示自己“我会行的”,“我会讲好的”,“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是参与”,“XX答错了,看他也没什么,我也不用怕了”,提高自己的信心。
  3.目光接触法。说话时,目光在班级流动,不真正与某人的目光接触,而是采用目光虚视,使得情绪放松,避免焦燥。
  第二,创造良好的“语境”。
  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的“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同时倡导“微笑教学”,以师爱来鼓舞学生敢说。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从而始终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
  二、通过“听、读”训练,让他们“学”说
  1.听中学说。
  课堂上,教师可随时提问:“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前面那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谁能再说一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习惯。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们的对话”、“收听新闻广播、少儿节目”等听话训练;然后,组织他们交流、学说,并给予具体指导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从小学会“倾听”,养成多方面学习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2.读中学说。
  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书面语言材料,是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典范。要使学生的口头语言上一个较高的档次,还要组织他们在读中学说。
  ①加强朗读指导。古人提倡“涵咏”,即把读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这确有一定道理。坚持朗读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语感。加强朗读指导,是贯串小学语文低、中、高各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之一。②精彩片段的背记。精彩片段是语言运用的精华,对这些片段的背记,使之发展为如同发自内心的感情背述,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情达意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
  “说话”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能力,只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训练才能提高。通常,可以在读后、观后、文后进行练习。
  1.读后练说。它的代表形式是复述课文,这是“练说”的初级形式,也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因为有文章的语言为借鉴,所以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起来,就像有了根硬实的“拐杖”, 能促进理解,锻炼思维。
  2.写后练说。即先让学生将想说的话写成文章,然后再让学生以此为依托练习说话。由于它的内容源于学生的亲历和内悟,语言也是自己整理和锤炼出来的,其语言、神态、表情、动作能较好地融于一体,这是“演说”的开始,也是“说话”训练的高级形式。
  四、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会”说
  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可见“发展思维能力”,是“说话”训练“生根”的关键。
  1.启发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想象也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中,应发掘教材中那些深含着的因素用作说话的材料。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2.仿照句式练说。
  句式仿说是说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适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
  3.教给学生一定的表达技巧。
  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速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所有这些,应让学生在练习中注意准确运用。
其他文献
两年来,我县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案式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老师们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以其学练结合,稳重实效的特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学案教学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就要做到“三级”备课。   众所周知,教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高效的前提是高效备课,这就要求教
期刊
翻阅学生平时的作文和应试作文,内容大多千篇一律,形成了“模式化”文章。如要记一件好人好事,不是送盲人过马路,就是给邻居老奶奶扫院子,要么就是拾金不昧,再则就是为班级做好事……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模式化”这一问题,让学生的作文更加亮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我做了如下探讨:   第一,练习多向思维   有的同学在作文时图省事,找《作文选》,看人家写什么,然后模仿或照搬,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思维定
期刊
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题材上的选取,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蒂利希认为: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宗教是一种终极关切。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著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
期刊
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又像一朵永远不凋零的花,能舞动学生的每个季节,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一份馥郁的芬芳。  ——题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所教的每届学生,除了极有天赋的以外,很少有学生对作文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大多认为写作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针对以上情况,我汲取一些前辈的教学方法,再加上自己十几年来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
期刊
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就应该让中学生写写诗歌。我们知道,写诗是锤炼语言的最佳途径。从“推敲”一词和“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的有关来历的佳话,就早已证明,写诗可以使人的语言表达更准确生动;可以更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还可以充实人的审美情趣,体验其意境美、韵律美,更能体味出生活美。如果提倡中学生写诗,不仅能更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能极大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其实,不仅平时可以让中学生写诗,就是
期刊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可见题目之重要。好的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那么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使人赏心悦目,博得老师的好感呢?   一、利用修辞方法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如:   1.《我渴望老师的阳光》   2.《家是避风港》   3.《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期刊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之一的契诃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上着实熠熠生辉。他被冠以现实主义小说大师的称号,“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便是他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这位跨世纪作家尽管生活于20世纪的时光十分短暂,但他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内心独白,作品中的异化及黑色幽默都与20世纪兴盛的西方现代小说惊人地相似。正如人们从但丁的《神曲》里看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曙
期刊
课堂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等任务。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不言而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接近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实践并探索着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每一节课的精
期刊
怎样设计导入语和主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重点和难点,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上课前备课时要做的准备。换而言之,是预先设计好了的东西。但是,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也就是非预设性问题常常会不期而遇。   碰到这种意外,我们老师们应该正视它,通过引导、解决问题,拨开学生心头的乌云,让学生们感到有趣、新鲜、生动,从而更加乐于学习。   令人难堪的是,由于教师的时常“越位”,在课堂中往往无法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韩愈对教师这一职业下的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影响可谓深远。可是,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浪潮袭来之时,我们不禁会反问:教师的行业角色就仅仅定位于“解惑者”而已吗?答案不言而喻。教师已不单单只是作为“解惑者”而存在了,时代还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色彩——“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反思者”等等。那么作为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演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