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龙 免疫力越高越好?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产品采用特级××为原料,纯天然制造,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宣传广告。“增强免疫力”几乎成了全民之瘾。那么,免疫力真的越高越好吗?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处在提倡“增强免疫力”的热潮中。看着一个个因为热衷“提高免疫力”引起误解,甚至失去生命的可悲案例,我想来说一说免疫力。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关注和思考。
  
  我们的身体时刻处在“水深火热”中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所有生物都处在各种致病因子(比如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毒物等)的包围和侵袭之中。“高贵”的人体也不例外。怎么抵御这些外来的“危险”呢?答案是依靠逐步建立起来的免疫力。
  婴儿出生的头6个月内,主要靠母亲提供的免疫力保护婴儿不被各种致病因子侵袭。
  6个月后,就要靠婴儿自身一步步形成免疫力了。
  到了青少年阶段,经历了接种疫苗、各种致病因子的接触和识别,我们的免疫力就基本完善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此形成。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用一句话来形容,“虽不是铜墙铁壁,却坚定异常!”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比如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比如淋巴细胞等)和免疫分子(比如免疫球蛋白)组成。
  
  免疫力与致病因子之间的平衡是人体维持健康的关键
  
  致病因子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一个人要想不得病,必须时刻保持和致病因子“友好相处”。也就是说,要和致病因子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的关系,就是身体的最佳状态。
  免疫系统对那些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都很敏感。只要遇到一次,免疫系统就有记忆。当免疫系统再次遇到这些“老熟人”,就会迅速做出“反击”。这就是为什么人不会得两次天花或者麻疹,接种疫苗能成功预防疾病的原因。而且,这种认识、记忆、反应是一对一的模式,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
  当那些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侵犯人体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勇猛的武士。它会迅速识别敌人,然后整合自己的武器装备,拉响警报,奋力前;中,打响一场“自卫反击战”!
  同时,我们的身体也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免疫系统击退了敌人,保护了身体的健康。可贵的免疫力,确实值得我们精心呵护。
  
  免疫力太高,同样会得病
  
  前面说了,人体时刻处在各种致病因子的包围之中。所以,一个人的免疫力一刻也不能低下。一旦低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得病(主要是各种感染)。
  不管是新生儿、儿童还是成年人,一旦出现反复发生的严重感染,并且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就说明这个人可能存在着免疫力低下的问题。比如人们熟知的艾滋病,就是因为艾滋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力。结果出现无法控制的各种感染,最终引起死亡。
  不过,人们往往只关注“增强免疫力”的事,却不了解或者不重视免疫力过高会怎么样。很多人甚至以为免疫力越高越好。这就大错特错了。
  免疫系统只有和致病因子保持动态平衡,才是健康的状态。如果免疫力过高,会出现很多异常情况。比如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我们说的过敏。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物质都可能变成“刺激源”,让我们的身体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比如尘埃、花粉、药物或者食物。
  我们常见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等,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有的人还会出现物理性过敏。比如寒冷、日光、炎热或者轻微损伤,都可能成为身体的“不可承受之重”。有些人运动后也会引起哮喘或者急性过敏反应。
  不仅如此,免疫力太高,也会对身体内部的组织细胞产生反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身免疫病。常见的有结缔组织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还容易造成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的多种疾病。
  看到这儿您也许明白了,免疫力是我们身体里一个无形却重要的防御屏障。但是,如果这个屏障过于灵敏,也不是好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美丽的花园里,花开满枝头,香气四溢。您忍不住走过去,正要欣赏。突然,一个喷嚏。接下来,喷嚏一个接一个。原来是您对花粉过敏了。这时候,您肯定会觉得“花粉免疫”是个多事佬。
  再比如,鲜美无比的海鲜,刚一动手,味道还没尝到,手上胳膊上就已经是红点斑斑了。原来是海鲜过敏!
  遇到这种情况,可真是“都是你的错,免疫惹的祸”了。由此可见,免疫力太高的话,身体就再也没有安宁之日了。
  
  不要随便“增强”免疫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让人“又爱又恨”的免疫力呢?
  首先,免疫力是个“综合力量”。免疫力的高低包含很多复杂的因素。其次,我们普通人只能通过“容不容易感冒”来粗略判断免疫力的高低。要想彻底搞个明白,可以到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抽血检查。
  总之,在没有确切的医学证据证明您的免疫力低下时,最好不要随便去“增强”。我们可以做的是,保持身心的整体平衡状态。身心平衡了,免疫力自然也就平衡了。
  
  本文精要:
  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
  随意“增强”免疫力,不但没有好处,还可能有坏处。
  如果我们的身心处在平衡状态,免疫力自然也就平衡了。
其他文献
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那么多共识,传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共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认识、说法和观念是你传给我,我传给你的。时间一久,就成了“共识”。后人便以为,“共识”肯定是对的。很少有人去推敲这些“共识”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关于饮酒,就有很多这样的“共识”,实际上都是谬误。我们来逐一推敲。    谬误1:酒能助眠    我的一个病人秦先生,自从5年前妻子离世,就无酒不眠。据说,他的妻子
期刊
从1952年到1990年,中国的酒精消费量增加了20倍。如何在酒精毁掉我们的生活之前加以预防?加拿大著名精神病学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下列建议。    有害饮酒是一个普遍而且广泛的问题。想要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综合性的眼光,做好有害饮酒的预防。预防有害饮酒,得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谈起。    每个人都能成为“星星之火”    很多人都觉得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其实,我们每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意
期刊
填一填下面的表格,看看您是不是喝得有点多了。
期刊
“执著”本来是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不能超脱。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很励志的词语。不过,要是放到“性事”上,恐怕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有人把性说成“下半身的思考”。似乎生殖器的外形和功能,是性爱是否完满的关键。其实不然。大脑才是产生和获取“性福”的总部。  人类进行性行为时,大脑的相关部位会形成一个兴奋灶。这时,大脑其他部位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以保证您能专注地做好这件事。正如俗话所
期刊
按照古代的军队编制,组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队伍,只要五个人就足够了。在预防糖尿病方面,要构筑一道坚固防线,也只需要五个小点儿。    我有一个朋友,年纪不大,烦恼不少。按照时髦的说法,他是得了“糖尿病恐惧症”。他父母的家族都沾点儿糖尿病。他自己的血糖常年有点儿高。家人凑在一起,说的经常是谁用了胰岛素泵,谁的脚又溃疡了之类的话题。  “难道有一天我也要变成他们这样?”他很是郁闷。  但是,一说到预
期刊
现如今,收入水平提高,家长们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也难怪,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呢?就拿看病这事儿来说吧,但凡孩子有点“异常”表现,家长们就着急上火地往医院跑。这种爱真的对孩子好吗?    最近,我应邀定期去基层医院出诊。每次门诊结束,都是口干舌煤,十分疲惫。算起来,我一天也就看了40来个患儿而已。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二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剩下的三分之一多,有的不需要开药,有的只开了少许对
期刊
癌症会遗传吗?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怎样科学地看待癌症的遗传性?恐怕就没多少人能搞清楚了。    “摘掉我的子宫和卵巢吧!”    广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士的母亲,15年前因为卵巢癌去世。多年来,这位女士一直担心母亲的卵巢癌会遗传到自己身上。所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医院检查。  55岁时,这位女士请医生帮她切除子宫和卵巢。她对医生说:“我的更年期已经过了,留
期刊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常表现为悲观、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等,并且经常伴有各种生理症状。偶然出现的抑郁是正常的情绪波动。严重的或经常出现的抑郁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应该尽快去看医生。  您的情况是否符合卜面的描述?
期刊
检测完血脂,拿到血脂化验单,您能看懂吗?对没有学过医的普通人来说,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只要了解下面3个问题,血脂化验单就很容易看明白了。    1 化验单上的英文符号代表什么?    医院的化验单常常以英文符号代替具体指标,普通患者很难明白。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目前,无论是国际指南还是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血脂检查基本指标都包括下列四项:  TC:血清总胆固醇  LDL—C:血清低密
期刊
编者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在健康领域花费最高的国家,一年的卫生总费用几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管理式保险如何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费用?如何影响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它与政府、医疗机构和人员是什么样的关系?医疗机构、医生和病人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看病的钱从什么地方来,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美国卫生保健体制与健康保险体系探秘系列》通过一位在美国保险公司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