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本内在的联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回顾孔子的形象,唤起联系
  1. 情境导入,切入课题。“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了泗水河边,齐读课题——《孔子游春》。
  2. 联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内容谈体会。
  小结:每个人眼中的孔子都不一样。但不容置疑的是,孔子是位老师,一位特别的老师,让我们追随孔子,走进他特别的教室。
  二、走进孔子“教室”,发现联系
  1. 诵读“看到的”,感同身受。(出示第2自然段,突出关键词)看,孔子的教室——阳光普照。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你感受到孔子教室的温暖了吗?再读,孔子的教室——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齐读)
  大自然就是孔子的教室,你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看,孔子的教室里有——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轻风。(齐读)
  假如你就是孔子的学生,在泗水河边,在这样的教室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学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2. 诵读“想到的”,领悟表达。(师生合作读)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你有什么发现?如果说前面是看到的,后面就是想到的。(板书:看、想)
  3. 美读第2自然段,整体联系。谁来美美地读,让我们感受孔子教室的春光明媚,让我们体会看与想的巧妙联系?
  孔子的教室如此独特,文字如此优美,所以要慢慢读,欣赏啊!
  4. 男女生合作诵读,内化积累。我想这么美的画面不仅出现在你的眼前,也一定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拿起笔,完成课堂练习,再次体会看与想的联系。注意写字姿势,写字要有一定速度。
  指名答,反馈订正。男生读“看到”,女生读“想到”。
  三、对话“教学内容”,体悟联系
  1. 迁移学习第8自然段,寻找看到的水与想到的水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孔子特别的教室,而孔子的教学内容也很特别,就是——水。(出示第2自然段)请运用刚才的方法,浏览第8自然段,找出看到的水与想到的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把书合上,考查大家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
  看到水奔流不息,哺育生灵,想到它____
  ____________。
  看到水或方或长,和顺温柔,想到它____
  ____________。
  看到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想到它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想到它__
  ______________。
  2. 品味孔子意味深长的话语,默读思考,自主、合作学习。看来,寻找文字表面的联系并不难,难的是寻找文字背后的深意。会读书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提示语里有个词——意味深长。
  孔子论水短短91个字,的确意味深长。请你静静地再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或平时的积累,看能不能找到言外之意?可以先做做批注,然后在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读懂文字背后深意,感悟前后联系。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
  (1) 有志向。
  ① 水很有勇气,不怕困难。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关键词“毫无惧色”。所以想到了水——“有志向”。
  你是第一个发言的,就冲这份勇气,奖励上台来板书。(学生上台板书:有志向)
  ② 联系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水不仅持之以恒,还需目标专一。百川东到海,为了实现汇入大海的志向,克服重重困难。
  ③ 请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穿山岩、凿石壁……”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抓住最能表现力量的字词——“穿、凿”,带进句子里再读。
  朗读指导:虽然都是逗号,但读的时候停顿有区别的,根据意思,哪个地方停顿长些?看到与想到的之间,没有逗号的地方,也会停顿,如“水”后面有个停顿,这样表达更清楚了。(齐读)
  (2) 有德行。
  水哺育了花草树木……所以想到它有德行。你是联系生活理解的,能不能联系第2自然段,经过水的哺育,泗水河边有什么变化?(桃红柳绿、草色青青,还有茂密的森林,还有很多)
  这句换成哺育“很多”生灵的乳汁行吗?(不行,水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所以想到它有德行。学生上台板书:有德行)
  教师评价:歌德曾经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你的眼睛有穿透力啊!
  还有谁有新发现?理解“奔流不息”的含义。与后文有什么联系?一直不停地哺育生灵,真是不容易。联系生活,就好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一直做,天天做。古人说,上善若水,最高的美德与行为就像水一样啊。
  (3) 有情义。
  (指名答)看到水或方或长,想到水有情义。想到了与朋友相处很融洽。你真会读书,联系到了生活,联系到了自己。(学生上台板书:有情义)
  听他刚才说水或方或长,我有个问题:水到底有没有形状?前后矛盾吗?(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就像与人相处一样,和各种人都能友好相处)
  水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水。品读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时候的水什么形状?(方的。因为它在方塘里)
  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时候的水什么形状?(长的。因为它在长江里)
  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时候的水什么形状?(直的。因为它在瀑布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时候的水什么形状?(生:曲的。因为它在黄河里)
  (4) 善施教化。
  看到水经过的地方都变得洁净了,所以想到它善施教化。孔子说,知之为知之……诚实地承认不知也是智慧,需要帮助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生硬地教导,而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这就叫——善施教化。(学生上台板书:善施教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把脏的变得干净了。延伸一下,不好的变得好了,邪恶的变得善良了,这就好像善施教化。
  4. 体会真君子的要义,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和表达顺序,关注写法的联系。其实,孔子真正要说的不是水,而是要说像水一样的真君子。像水一样(指板书)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就是——真君子。这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表达顺序是什么?(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先分写后总写)
  小结:读书不仅要关注内容上的联系,还要关注写法上的联系。
  5. 读中感悟,品味、积累语言,感悟文本语言的情味和意蕴。这就是孔子特别的教学内容,多么富有条理,多么富有哲理!谁来完整地把这段话意味深长地读给我们听?(生读)
  这位同学读志向时表现出了坚定,读情义时显得很温和。你们看他读得抑扬顿挫,不仅在读文字,也似乎在替孔子意味深长地教育弟子们哪。
  四、古今文本对照,整体联系
  1. 补充古文,体会看到与想到之间的联系。文中有个省略号,原来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论水有11种,古文更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老师读看到,你们读想到,体会联系。
  孔子曰:“夫水者……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志。”
  想不想自己试着读一读古文?任选一句练习,读出古文味道。
  2. 浏览全文,发现水的特点与全文的联系。孔子论水11种,为什么课文只选这4种呢?我们不仅关注段落内部联系,还要关注段落与整篇课文联系。请浏览全文找联系。
  有志向跟课文哪儿有联系?(与后文师生谈论志向的部分有联系。子路、颜回和孔子都谈了自己的志向)你读懂孔子的志向了吗?(指名答)在学生说的时候分别概括: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才谈这样的理想吗?“所有人”,三个“都”,他的志向,这就是孔子的仁爱。
  有情义与谁有联系?从哪里读懂的?(子路的志向,概括为一个词——有福同享)
  有德行与谁有联系?(颜回。不为自己表功,像水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善施教化与谁有联系?(孔子)联系前后文找理由。联系到孔子特别的教室、特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从“听说、动情、意味深长”,不是春游讲大道理,而是孔子凝望水之后,让学生主动来问才讲道理。体会孔子的用心、用情,体会孔子的智慧,体会寓教于乐。这是善教,还要善化?(指名答)不仅听道理,更从心里接受。
  孔子跟弟子们的关系很好。怎么看出来的?从“微笑、赞许、跳舞”等词句,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来看这其乐融融的画面: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怎么理解言外之意?(指名答)
  3. 文化熏陶,升华孔子形象与课外的联系。看到这样的孔子,我不由想到孔子一生从教,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老师,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老师,成为万世师表!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品行与智慧,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楷模,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君子的最好诠释!让我们一起再读,铭记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形象!(学生诵读关于君子的名句)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和学段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本课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读不好的地方,使他读好,能够欣赏;读不懂的地方,使他读懂,能够理解;不喜欢的地方,使他喜欢,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本课教学主要不是設计“教的活动”,而是设计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设计“学的活动”。本课教学,教师辨清学生学习的起点,主要设计两三个能够使学生充分展开学习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关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朗读与品味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吴广岭,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渊声巷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语四下《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怎样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3分钟互动跳操,导入“体验活动”  1. 嗨,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师大附小的陈老师,因为我热情开朗,喜欢跳广场舞,所以同学们都叫我“广场舞大叔”。今天,我就把凤凰传奇的《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分享给大家,这也是我们的热身操喔。先听我的口令有节奏地跟着我拍手,1
期刊
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在习作教学中,我一直坚信:只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就会写出童言、童趣、童心,在习作这块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我觉得习作教学的重中之重还是老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要设计有趣的习作话题。不过只依靠教师的灌输或学生自我体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在习作教学时,让学生获得启发,或者得到老师有效地帮助,说得直白些,就是既有内在体验又有外在支撑。  在习作中,我们不断强调学
期刊
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起读课题。  师: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樟树?想想作者是怎么写樟树的?(生自由读课文)  师:如果让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写一写我们所读到的樟树的样子,你会用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  生: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师:很好,请同学上黑板把它们写下来。(指名一位学生板书)  师:我们来看黑板。要注意这个“蓬”字是上下结构
期刊
一、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开始  我们的教学惯于由老师导入新课,鲜有由学生提出问题开局的。这样的教学都是为老师落实预先制定的教学方案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真思考,思考自己的真问题。何为真思考?就是思考那些属于自己的问题或者学习同伴的问题。教师不能把教学仅仅局限在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上,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激发思考的欲望。  根据多元
期刊
《画杨桃》这篇课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方法,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让学生深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片段一】和“我”换位思考,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探究: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呢?  师:如果是你在画杨桃,你看到的杨桃跟平时不一样,跟别人画中的杨桃也不一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师:文中的“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如何巧用“生成”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  一、 创造生成,发展思维  这里所说的“创造生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创设出来的某个教学动态过程,学生以为是课堂上即兴发生的。这个过程如果运用得好,将有助于推动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那么“生成”如何“创造”呢?  根
期刊
一、择优而读,厚植文化自信  学生阅读文本是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图书市场,每年国内新出版和外来引进的图书名目繁多,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快捷轻便,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途径。然而,好的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好的阅读文本也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从众多的图书中挑选出适合小学各年级所适合阅读的课外书,是做好课外阅读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选择
期刊
童谣,是我校传统特色项目,从2004年起,它伴随着古平岗小学的孩子,写下一个个古小人与童谣的故事。近几年来,我们将童谣课程作为学校深化内涵的生长点,在学校“悦动童年”理念引领下, 从童谣的儿童属性出发,聚焦核心素养,携手儿童,共研纲要,深入开发童谣课程。  一、目标愿景具象化:让课程哲学映照鲜活实践  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也是新的课程观,它强调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女士也认为,“儿童阅读的核心工作,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让孩子具体读哪一本书,而是让他成为终身热爱阅读的人”。  其实,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了,但我们似乎遇到难题: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了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科评价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设立“识字与写字” “阅读”和“表达”三个主题模块,其中“表达”包括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即习作)。  小学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想尽办法教习作,到头来很少有学生不讨厌、不害怕习作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将评价融入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与评价,在评价中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变得有趣,产生“我要写”的表达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