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人际交往与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注重学生学习差异,引导学生在小组竞争活动等几个方面做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57-01
作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集体精神的有效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常用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交谈、听讲、讨论、实践、评价、激励过程中进行互动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准确掌握内容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品质的目的,是新课程理念实施中所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为学生在在课堂学习上提供了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真心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与审美情趣能力的提高。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最大化教学效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间和数量比较少,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不能有效地到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主动自学
要达到学生能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展开讨论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因题而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巧妙的诱导,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合并同类项”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猜数游戏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出示“当)x=,Y=
时,求代数式4xy2-2xy-7y2x+3xy2-3xy的值。”的题目,让学生分别给x、y取任意一个有理数,当老师能立即口答求出这个代数式的值时,学生因疑惑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明晰合作学习方向
教师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就必须教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需要讨论、反复推敲的问题有意识的留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互换各自的看法,通过学生观念的碰撞,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之间分享劳动的果实。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信心的增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活动能够及时掌握实时动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例如,教师在梯形的性质内容讲解后,可出示一道“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是否正确的判断题,如果教师进行的简单讲解,不能起到对学习知识加深的作用,这时就应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有质的认识,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讲究“艺术”,让学生乐于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
3 注重学生学习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由于初中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解题梯度的数学知识,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获得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愉快,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设计具有递进关系的求解方程:32x+24(45-x)=1800;学校组织45名搬砖,女同学每人6块,男同学每人8块,共搬了4次,1600块,有多少名男同学?请你再编一道数学问题……这种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提高优等生、巩固中等生、激励后进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4 进行小组竞争活动。享受合作学习乐趣
竞争机制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进行“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写出的解法多”,“看谁解题方法更优化”等小组竞赛活动,使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性,明白“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例如,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手工拼图制作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树叶拼成中心对称图案的数量最多,学生这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纷纷动手操作,为学习小组出主意,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互助的学习、共同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付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57-01
作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集体精神的有效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常用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交谈、听讲、讨论、实践、评价、激励过程中进行互动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准确掌握内容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品质的目的,是新课程理念实施中所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为学生在在课堂学习上提供了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真心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与审美情趣能力的提高。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最大化教学效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间和数量比较少,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不能有效地到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主动自学
要达到学生能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展开讨论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因题而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巧妙的诱导,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合并同类项”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猜数游戏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出示“当)x=,Y=
时,求代数式4xy2-2xy-7y2x+3xy2-3xy的值。”的题目,让学生分别给x、y取任意一个有理数,当老师能立即口答求出这个代数式的值时,学生因疑惑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明晰合作学习方向
教师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就必须教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需要讨论、反复推敲的问题有意识的留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互换各自的看法,通过学生观念的碰撞,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之间分享劳动的果实。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信心的增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活动能够及时掌握实时动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例如,教师在梯形的性质内容讲解后,可出示一道“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是否正确的判断题,如果教师进行的简单讲解,不能起到对学习知识加深的作用,这时就应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有质的认识,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讲究“艺术”,让学生乐于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
3 注重学生学习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由于初中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解题梯度的数学知识,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获得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愉快,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设计具有递进关系的求解方程:32x+24(45-x)=1800;学校组织45名搬砖,女同学每人6块,男同学每人8块,共搬了4次,1600块,有多少名男同学?请你再编一道数学问题……这种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提高优等生、巩固中等生、激励后进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4 进行小组竞争活动。享受合作学习乐趣
竞争机制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进行“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写出的解法多”,“看谁解题方法更优化”等小组竞赛活动,使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性,明白“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例如,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手工拼图制作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树叶拼成中心对称图案的数量最多,学生这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纷纷动手操作,为学习小组出主意,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互助的学习、共同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付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