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教师的素质发挥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没有合格的教师,学制、课程的改革都是枉然的。所以加强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是课程改革能否见成效的保证。
关键词:课程改革 体育教师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35-02
2002年8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推出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实践方式的推广。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体,是在课程改革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实践者,他们对课程的理解与创造性解释等行动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进程和程度。因此,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全面提高素
质,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教学内容的健身化和多样化改革
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将以往的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材内容,改为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为中心的健身内容,即教学内容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学会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心情,以及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2、“三自主”教学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纲要》的精神,体育教学应实行网络上的学生“三自主”教学,即学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选择上课时间。这种授课形式打破了原有的系别和班建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学习,可以满足同层次、不同水平、有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也有利于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自主”学授课是目前高校体育改革的新趋势。
3、体育课程评价日渐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
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目的是对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作用必将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将被看成是一个体育与健康的“咨询者”,或是促进所有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他们将帮助每一个学生分析并确定自己的体育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在实践工作中,他们都应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体育教师是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课程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在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进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建康发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已逐渐被纳入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范畴中。体育教师的的角色不应仅仅是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应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3、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和体育方法的创新者
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所运用能力,既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体育课程发展的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需要,还是全面优化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以科研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是索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刨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全面培养体育教师的素质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培养全面全新的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先要剔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并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 、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是一种适应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培养适应未来全而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2、拓展专业知识
新体育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教师‘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观将被“学生本位”观所替代,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需要丰富和发展,应该广泛猎取体育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培养创新教育的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启动性和促进性。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创造性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着重刺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情感投入。大胆让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4、培养优化教学组织、监控能力
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要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控制偏重于对学生的控制,体育教学控制因而变成了学生管理。体育教师应检视现行体育教学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优化体育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使体育教学组织和控制成为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学质量、适应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从而完成自己的根本性转变。
5、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我国的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置身竞争激烈的21世纪,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群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复杂多样的。较之其他学科要丰富得多。因此在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郭太玮,潘绍伟.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2004(9).
[3]季浏.体育教育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琦,杨文轩.现代体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5)
[5]焦建军.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吉林体育学院学,2003(2):1[4]
关键词:课程改革 体育教师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35-02
2002年8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推出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实践方式的推广。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主体,是在课程改革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实践者,他们对课程的理解与创造性解释等行动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进程和程度。因此,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全面提高素
质,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教学内容的健身化和多样化改革
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将以往的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材内容,改为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为中心的健身内容,即教学内容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学会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心情,以及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2、“三自主”教学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纲要》的精神,体育教学应实行网络上的学生“三自主”教学,即学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选择上课时间。这种授课形式打破了原有的系别和班建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学习,可以满足同层次、不同水平、有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也有利于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自主”学授课是目前高校体育改革的新趋势。
3、体育课程评价日渐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
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目的是对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作用必将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将被看成是一个体育与健康的“咨询者”,或是促进所有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他们将帮助每一个学生分析并确定自己的体育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在实践工作中,他们都应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体育教师是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课程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在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进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建康发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已逐渐被纳入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范畴中。体育教师的的角色不应仅仅是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应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3、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和体育方法的创新者
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所运用能力,既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体育课程发展的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需要,还是全面优化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以科研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是索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刨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全面培养体育教师的素质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培养全面全新的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先要剔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并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 、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是一种适应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培养适应未来全而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2、拓展专业知识
新体育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教师‘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观将被“学生本位”观所替代,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需要丰富和发展,应该广泛猎取体育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培养创新教育的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启动性和促进性。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创造性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着重刺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情感投入。大胆让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4、培养优化教学组织、监控能力
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要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控制偏重于对学生的控制,体育教学控制因而变成了学生管理。体育教师应检视现行体育教学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优化体育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使体育教学组织和控制成为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学质量、适应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从而完成自己的根本性转变。
5、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我国的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置身竞争激烈的21世纪,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群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复杂多样的。较之其他学科要丰富得多。因此在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郭太玮,潘绍伟.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2004(9).
[3]季浏.体育教育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琦,杨文轩.现代体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5)
[5]焦建军.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吉林体育学院学,200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