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文化馆如何顺应时势,加强自身建设,这是新时期文化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与实践、建设瓶颈、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思考。
  关键词:文化馆;互联网;信息化;文化馆+;合纵连横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出现了数字文化馆、“文化馆+”等新的发展趋势,这给新时期的文化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文化馆可通过信息化建设,丰富自身资源,拓展自身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进而提升文化馆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一步使自身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与实践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文化食粮的文化馆,将信息技术在自身建设中推广应用,许多地方出现了数字文化馆、“文化馆+”等新的发展模式,使文化馆的服务方式、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路径等,发生了巨大转变,颠覆了文化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形成了移动化、数字化发展的特点,为整合与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提供了便利,为拓展文化馆自身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提出与实施,使文化馆(站)在域内、乃至域外的合作具有了可操作性
  互联网、数字化直接拉近了文化馆(站)的时空距离,可以使同一活动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进行,既可以同框交流,也可以单独活动。比如文化馆的舞蹈培训,过去需要集中在一个地方,由各文化站选派人员参加,现在只要一个通知,各文化站组织网上报名,老师网上授课,各个街道、乡镇的参加者,都可以在当地的文化站内、乃至自己家里参加学习,既可以同时,也可以错时。
  (二)在“数字文化馆”“文化馆+”的语境下,为整合丰富域内、域外群众文化资源,实现群众文化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群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是在过去资源分散、各自为阵,整合不易,共享困难。文化馆的数字化,可以使各地的群众文化资源汇集于互联网,从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文化馆是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军。随着各地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也成为文化馆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共享资源。许多非遗项目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在不同地域得到传承与普及,“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
  (三)在数字文化馆、“文化馆+”的语境下,文化馆的服务突破了时空局限的尴尬
  今春新冠肺炎抗疫期间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抗疫”使各文化馆不得不关闭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但是我们欣喜地了解到,在陕西省文化馆《百花》信息交流平台上,在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汉中市民间文艺家群和各县区文化馆的公众号上,在汉台区龙江文化站、勉县温泉镇文化站等文化站的信息平台上,发布着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信息,举办着形式多样的网络群文培训课堂,还有众多的群文体验活动。居家抗疫的妇女们,跟着这些文化馆的网络平台,拿起剪刀学习剪纸、发面揉面学做关中面花;诗歌爱好者在这些平台欣赏“沔水诗生活”每日一诗的诗歌、聆听朗诵爱好者朗诵的抗疫新诗;喜爱唱歌的人们学唱平台上刚刚发布的抗疫新歌;南郑区文化馆公众号上的少儿抗疫画展,每周一期,引得不少居家的小朋友们,拿起画笔跃跃欲试;还有许多家庭成员齐上阵,模仿学习网络平台上外地家庭表演的抗疫小品……虽然文化馆人从台前的表演转到了幕后平台建设中,但是这些居家抗疫的家庭群众文化活动,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超越了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时空,填补了抗疫期间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空白,更舒缓了抗疫期间文化馆站无法开展群聚文化活动的尴尬。文化馆这种线上线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使文化馆服务由“单条腿”走路,变成了“两条腿”飞奔。据统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后,汉中市群艺馆迅速开启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从1月27日至4月16日,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1期,双休日、节假日也坚持稿件编发,从没有间断,共推送80期191条。并根据实际适时设置了《群众文艺》《在线展览》《在线课堂》《非遗助力》《服务链接》《文化交流》等栏目,丰富了疫情期间群众的居家生活。同时,在巩固、提升微信公众号运行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网站、微博、抖音网络平台的完善和推广,探索多元化的数字化服务及宣传工具,逐步打造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宣传矩阵。
  (四)借助地方文化馆(站)資源优势,将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网络文化服务
  在建设数字文化馆、实施“文化馆+”的基础上,各文化馆(站)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艺术培训、创作辅导、网上活动、非遗展示、宣传教育等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培养群众文化艺术骨干、陶冶广大群众性情、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欣赏水平、发现并培养非遗文化传人,进而推动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是文化馆办馆方略的与时俱进,也是文化馆业务建设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如果文化馆在新时期的业务建设跟不上历史发展的时代步伐,乘不上这趟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列车,那么很可能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瓶颈
  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馆无法顺利实施。究其因有以下几点:
  (一)对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认识不足
  从民众教育馆到建国后的文化馆,近百年来,一直以其传统的文化服务手段服务大众。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设施配置,都习惯并适应于传统的文化馆服务手段。进入21世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建设,给传统的文化馆人来了个措手不及,许多文化馆人思想上都没有任何准备。由于认识上的滞后,导致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在诸多方面滞后。
  (二)文化馆缺乏专业的数字化人才
  文化馆的传统业务是没有数字化方面的专业及人才要求的。就汉中市来说,绝大多数文化馆没有受过数字化专业训练的业务人才,数字化服务的开展大多都停留在微信、网站宣传这一块。数字化专业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加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就必须先从专业人才队伍抓起,否则,文化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三)文化馆缺乏专业的数字化硬件
  通过这些年的文化馆建设,各馆的基本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数字化文化馆的要求来看,大多数馆还差距甚远。比如文化馆信息化的基础设备、资源加工设备、数字化服务设备等,虽然乘着文化馆评估定级的东风,各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配置,但是大多数文化馆都没有实现这些设施的成套配备,致使许多文化馆的设备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成了摆设。
  另外,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如设备的购置、场地的建设、运转与维护等等都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为保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馆的这部分经费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
  (四)资源分散,缺乏整合,无法共享
  群众文化地域辽阔、资源丰厚,可目前许多地方宝贵的文化资源大多处于一种自然分散、相互孤立、各具特色、各自为阵的散状态势,因缺乏整合,未形成资源优势而无法发挥实效作用。
  三、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之我见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文化馆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专业队伍、硬件设备、文化资源整合、文化服务等方面强化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这是文化馆人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一)文化馆人的思想必须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文化馆人必须要在思想上赶上信息化这趟列车,否则就会被淘汰。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我们正处在IT这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稍有迟疑就会失之千里。任总这话是对企业人员说的,但作为面对“IT这个十倍速变化时代”的文化馆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政府一直将文化馆作为公益文化事业,但在新时代,如果文化馆人不努力,仍旧躺在传统文化服务的岗位上洋洋自得,对互联网、数字化视而不见,就必然会被社会抛弃。因为这世界在残酷的惩罚不改变的人(任正非语)。所以面对新形势,文化馆人必须要清醒,一定要刷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界面、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只有与时俱进的真才实学,才是这个时代的“铁饭碗”。
  (二)强化文化馆数字化专业队伍建设
  相对于传统文化馆业务而言,文化馆的数字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制作、网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绝大多数文化馆来说,过去没有这方面专业人才配额,所以现在必须要加强文化馆数字化队伍这方面的建设。
  文化馆人要有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必须要从计划、配备、引进方面着手,更重要的是上级主管部门、人事编制部门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落实。每个市县级文化馆至少应配备一名数字化专业人员,并将此纳入文化馆评估定级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面对域内文化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缺少,可以采取临时招聘的措施,用“借风行船”“借鸡生蛋”以解文化馆的燃眉之急;市级文化馆可以牵头实行以市为单位的数字化人才资源各馆共享机制;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加强文化馆在职人员数字化操作能力的培训,并把这一内容纳入文化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中。
  (三)完善文化馆数字化硬件配备
  按照文化部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进行标配,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中对数字化的要求为:
  基础设备: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安全、互联网接入等设备;
  资源加工设备:数码广播级摄录像机、数码照相机、移动硬盘、便携式计算机等设备,具备数字资源采集、复制、输出等基本的数字化加工能力的设备;
  数字化服务设备:中央控制台、投影机、投影幕、4路VGA输入切换器、有源音箱、电视机、触摸屏、终端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具备艺术教育培训、电子阅览等数字服务能力的设备。
  数字化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尤其是专业化的设备,这就要求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经费、运转维护经费等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为文化馆数字化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提供资金保障。
  (四)在“文化馆+”的模式下,实行“合纵连横”,资源共享
  许多地方“文化馆+”的运作始于“文化馆+文化站”。总分馆制的提出与实施,为县区文化馆与乡镇文化站、村居文化室的合作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不少地方还尝试了“文化馆站+地方学校”“文化馆站+地方艺术协会”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区域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共享,为走出传统文化服务分散、乏力的尴尬困境趟出了一条可以推而广之的成功之路。这一做法也给多年来乡镇文化站的管理问题找到了一条可供操作的解决路径,进而催生了“市级文化馆+各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模式。
  在数字化文化馆的环境下,这种市、县区、乡镇文化馆(站)的纵向联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牵手,凝聚了文化合力,使不同县区、乡镇分散的文化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优化。如汉中域内的汉调桄桄、孝歌、礼仪词、民间传说、各地的龙舞、狮舞、采莲船、民间小戏、悬台社火、佛教音乐、民歌、五节龙、对鼓、泥塑等民间文化艺术;域内的羌族及苗族的刺绣、黄酒、麻辣鸡、核桃馍、松花变蛋、牛肉干、藤编、棕编、皮影制作等食品、物品传统制作技艺都可以在数字化的环境下被囊括其中。建立市级群文数据库,聚合汉中文化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汉中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共享。我们的县区文化馆可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辟线上文化馆,进而推动便捷式的群众文化服务。比如,开发特色APP,或者建立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探索群众文化的延伸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不论在田间地头或是卧室床头都可以各取所需的、不受人数限制的参加“数字文化馆”内的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樣的网络群众文化活动。只需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就可以参加活动,省时又省力,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在“文化馆+”这一纵向联合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畅想“文化馆+”的拓展与创新、可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之家+……”,这种横向联合既可以在县域、市域内实施,也可以走出域外,进行纵向、横向的合纵连横式的联合。这种广义的合纵连横可能会形成一种散状结构,但在互联网数字化的作用下,绝对可以实现相互之间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馆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数字化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发展创新“文化馆+”模式,同时通过构建区域文化服务网络、推动便捷式文化服务,开展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使自身职能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馆协会:《市(地级市、区)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 [EB/OL].http://www. cpcca.org.cn/list?cipher=eyJuYXZOYW1lIjoi5paH5YyW6aaG6K%2BE5LywIiwidHlwZSI6IjRjOTg5ZTA0MWQwMTRjMGRhNjcwODFkNDNkYTI4OGI1IiwibGluayI6Ii9saXN0In0%3D].2015-08-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708/t20170801_688980.html,2017-07-07.
  [3] 冯延军:《对新形势下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7年第8期,第45页。
  [4] 黄育奇:《文化馆的社会职能转变与职能发挥思考》[J].《大众文艺》,2017年第6期,第13页。
  [5] 张羚:《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探究》[J].《传媒论坛》,2018年第7期,第144-144页。
  [6] 张志松:《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J].《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
其他文献
人 物:  李圪蛋,男,三十多岁,村民。简称圪蛋  王葱花,女,三十多岁,村妇女主任。简称葱花  何瞎会,男,三十多岁,村会计。简称会计  张 艳,女,三十多岁,果业公司总监。简称张总  舞台为一农家小院,置一石桌,石礅若干。葱花边打手机边上。  葱花 喂!老主任,嗯,我在村里了。你和书记都出门了噢?不怕!有我这个妇女主任在,阵地就在。有什么你就尽管安顿!什么?催要公司找李圪蛋,让我跟瞎会会计接待
期刊
摘 要:结合我国与海洋大国系统梳理“一带一路”的实际文明友帮国家的海陆丝绸共建海洋文明经济贸易体系,发挥了海陆丝绸文化协同“一带一路”发展政策,传承了整合发展我国经济贸易文明历史海洋文明发展优势,推动了中国陆海丝绸之路文明友邦建交友好贸易的海洋经济贸易文化发展趋势。本文回顾着海陆丝绸之路与古典《秦粤时空》风格之说词,畅快淋漓地彰显了古往今来海洋发展文化经济贸易事业的“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共建友
期刊
摘 要:“十八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把“建设小康社会”改成“建成小康社会”[1];“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破解“三农”问题,加速农业由“大”向“强”转变,载入党章[2]。自此,新农村建设大放异彩的环境土壤条件已经具备。“文+农”融和发展,让新农村经济盈千累百,正是“三农”瓶颈破解之道,特色小镇业态架构的核心,是激发当地社会经济复苏、经济指标逐年提高、惠民政策有效落实的产业体系和服
期刊
富县古称鄜州,位于延安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辖7个乡镇1个街道,137个行政村,总面积4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万亩,总人口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属典型的农业县,是有脱贫任务的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80户15265人,已脱贫4271户14232人,剩余在册609户1033人,2018年底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  富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秦直道遗址、石
期刊
摘 要:东北秧歌“手绢”作为东北秧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犹如点睛之笔渲染了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色彩、寄予了东北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东北秧歌“手绢”表演的独特艺术风格是其他地域以及少数民族舞蹈不可取代的,展现了东北地区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力,是研究东北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东北秧歌的“手绢”表演是东北秧歌文化艺术的动态资料,对东北秧歌的民间艺术发展极具重要的传承意义。本文通过对东北秧歌“手绢”的探
期刊
摘 要:九江山歌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初流传于江西九江柴桑区城门山乡(原九江县境内)、大、小城门湖一带,也称“城门山歌”。叶金花,女,汉族,生于1962年7月,九江市柴桑区城门乡红心村人。从小就在父母及长辈们山歌声中长大,对九江山歌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因常年活跃在乡村舞台并传习山歌,2015年12月被江西省文化厅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九江山歌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关键词:非物
期刊
摘 要: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包装设计作为艺术性与功能性结合的整体,在消费者与产品中起连接作用。产品的包装满足保护产品安全的基本需求,增加了产品的视觉美感,同时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包装设计在现代技术的硬实力支持下,当务之急是探索出属于我国的设计文化语言,也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文化艺术性的体现,其中传达着中华民族精神,将包装设计结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
期刊
时间:正午  地点:大棚旁边  人物:老林——50岁,包村扶贫干部   兴娃——35岁,大棚状元   月娥——32岁,兴娃妻  舞臺一角是塑料大棚,进入大棚的门口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大棚状元”字样。  老林手里提着皮包上。  老林 (韵白)  脱贫攻坚大战役,  一心为民解难题,  精准扶贫摸清底,  脱贫增收再添喜。   我的扶贫对象兴娃,虽说已脱贫致富,成了大棚状元,可他还有件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类共同合作携手战疫。形式多样的以讴歌战疫英雄、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不断涌现,历史上以瘟疫表现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回顾中西方绘画史,瘟疫与死亡虽然不是艺术家热衷的主题,但其中的美育价值却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欣赏瘟疫绘画作品了解其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并重温瘟疫背后的故事,体会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提升学生
期刊
时间:2019年脱贫摘帽前后  地点:陕南某深度贫困县  人物:爷 爷——老农,七十岁左右  奶 奶——爷爷老伴,七十岁左右  石栗香——人称“十里香”,三十余岁,贫困户  王大来——三十余岁,石栗香丈夫  画外音或主持人带入主持词:2018年度,是我县全面实施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决胜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干群一心,结合县情民意,对标对表,逐户研判。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