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该怎样“软着陆”?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降兵常常让企业又爱又恨,如何引进、用好空降兵,如何评估空降兵的业绩成为让企业头疼的问题。
  
  ■ 嘉宾:AMT Consulting 经理 王茂
  ■ 主持人:王培培
  
  “空降兵”是对企业外部职业经理人们的一个形象的尊称。中国有句古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么为什么很多“空降兵”到了企业后水土不服,反而念不好经呢?从李汉生离开供职了12年的中国惠普加盟北大方正,最后黯然出局,到吴士宏高调入主TCL,3年后无奈谢幕,“空降兵”鲜有成功的案例。
  企业已经认识到,“空降兵”的问题不但是“空降兵”本身的问题,还有企业的问题,以前的失败很多都是由于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但即便企业对“空降兵”全力的支持,还是会出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期我们邀请了AMT咨询的顾问经理王茂跟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王培培:“空降兵”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一度成为企业很头疼的一件事。企业对空降兵可以说是“期待又惶恐”,那么企业在什么环境下会考虑引进“空降兵”?
  王茂:企业引进空降兵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企业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第二种是老业务发展遇到瓶颈之时。第一种情况下,由于企业进入新业务领域时,企业原有人才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与运营经验均不能适应并支撑新业务的发展,这时只得眼睛向外寻求相关专业人士来管理运营新业务。一般来讲,新业务领域运营的风险比较大,这种风险有时候并不是经营管理层的能力有限导致的,但有时候也会受到经营管理层的能力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种情况就是老业务遇到新问题时,比如老业务发生亏损,或发生业绩滑坡,或是有成长性但相对于竞争对手仍然落后,而企业内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解决这个问题,寻求“外脑”也不是长久之计,此时就考虑选择外部“空降兵”来提升竞争力,提升业绩,如前面中提到的李汉生、吴士宏就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第二种情况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因为运营调整的幅度与第一种情况相比不大,这种情况下,需要合适的模式与政策,团队协作得好就可以出成绩。
  王培培:在引进空降兵之前,企业需要考虑清楚哪些问题?比如现在常常会讨论的一些问题:企业准备给空降兵多少资源,多大的空间?空降兵的责权利是否对等等?
  王茂:引进空降兵的确让人爱恨交加,引进得好、用得好,就可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反之若引进得不好,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如何降低引进空降兵的风险,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怎么降低风险呢?引进空降兵之前,企业必须将以下六个方面问题考虑清楚:
  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问题,即“空降兵”应完成多少目标;其次是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即完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多少资源;再次是权责问题,即给予“空降兵”多大的权利、承担多大的责任问题;第四是团队配置问题,需要如何配备团队,才能完成目标;第五是如何管理控制体系问题,即“空降兵”不能是天兵,没有一套约束机制,那样会乱了套;最后才是激励、期限、评价问题,即薪酬怎么定、如何定、定多少,合作期限定多长,违约责任如何定,如何设定评价指标。
  对于第一个目标问题,企业必须有一个大体的判断,即准备做多大,占有率是多少、增长率是多少、成本控制到多少、利润达到多少、项目建议进度、项目成本控制等,企业要有自己的判断;
  对于第二个资源配置问题,企业必须在考虑到目标问题之后考虑到资源配置问题,即要实现设定的目标需要配置多少资金、多少技术、多少设备、多少手续,并形成一个预算,看看哪些资源已具备配备条件,哪些资源还不具备条件,由什么人去完成,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人负责等分配完备。因为很多事不能等“空降兵”来了才做,那样不好界定责任,企业要早做准备。
  对于第三个要考虑清楚的权责问题,企业必须在人事、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给“空降兵”设置好相应的权责体系,以避免以后分不清权利、界定不清责任,不好评价“空降兵”的绩效;另一方面,界定清楚权责可以有利于双方开展工作,什么事、该谁管,先说清楚。
  第四个团队配置问题,企业必须综合从业务、技能、人际关系、性格、对企业的忠诚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未来的“空降兵”配备好副手团队,因为“空降兵”只有一两个,他也是人,不是神仙,需要有人去系统地落实其施政理念,尤其是进入新行业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领导团队建设问题,因为进入新行业,大部分人包括一线工人都是新人,新人的培训与技能提升都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第五个管理控制体制问题,企业必须在权责分配的基础上提前想好如何建立一套管理、控制体系,让“空降兵”在规则的允许下进行操作,而不是超出规则允许的范围去运营企业。简言之,如何在权责分配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管理控制,以降低风险是解决“空降兵”问题的一个关键。
  对于第六个要考虑清楚的激励问题、期限问题,企业必须参照行业规范,历史因素、“空降兵”的经历、以前的薪金水平等综合考虑。再有就是薪酬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方式、还是期权方式或是二者的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合作期限多长等。
  王培培:那么,企业在决定引进空降兵以后,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选拔机制来选出合适的“空降兵”人才?
  王茂:我认为,企业选择空降兵,要做到几看:
  一看行业背景,即“空降兵”的行业背景是否与将要从事的工作所在的行业或职能相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若没有行业或职能经验,“空降兵”则还要重新熟悉行业或职能,这样成功的几率较小;
  二看管理经验,即“空降兵”是否有过相关的行业或职能管理经验,一般要求三年或三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有过带领团队的经验,才能很快上手;
  三看以前业绩,现在都是目标管理,若“空降兵”在以前的领导岗位上业绩平平的话,就很难保证他到新的岗位上能创造出良好的业绩;
  四看团队建设,因为“空降兵”是领头雁,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才有效果,若他在以前岗位上团队协作差、或团队建设得不好,那么现在的工作业绩肯定要受影响;
  五看领导力,主要是看其影响他人、说服他人的能力,主要通过面谈能了解出来;
  六看品德,主要通过背景调查,了解其品行情况;
  七看性格,主要是看“空降兵”的性格与其将要到任的岗位要求是否匹配,作为在为其配备团队时考虑的一项因素;
  八看文化认同,看其是否认同新的文化,或是能否建设新的文化。
  以上八个方面的问题,只要匹配得当,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王培培:“空降兵”到企业后,企业该采取什么措施,从而可以让“空降兵”软着陆,进而生存下来,并且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王茂:第一,应尽快配置齐全“空降兵”顺利开展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源。若资源配置不齐全,则会影响到“空降兵”的绩效,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同时不利于衡量“空降兵”创造的价值。
  第二,要由“空降兵”的直接上级,带领“空降兵”一段时间,让其尽快熟悉企业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而便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很多企业在引进“空降兵”时,“空降兵”一进入企业,就没有人帮带,这不好,不利于“空降兵”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第三,为“空降兵”配备的团队候选人要有较强的执行力、领悟能力,这样才能将“空降兵”的施政理念贯彻下去,付诸于实践。团队必须全力支持空降兵的工作,要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其施政理念,不能阳奉阴违,推三阻四,人为设置障碍。
  第四,要注意树立、维护“空降兵”的权威,让其团队的候选成员内心信服。一般情况下,在“空降兵”开始进入组织时,会有人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这时空降兵的领导层要耐心劝说,站在“空降兵”的立场为其圆场,同时做好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内心信服。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压制或将一些不同意见的人调离,因为这样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团队建设反而不利。理由有二,一是这样做容易使留下来的其他团队成员产生心理冲击,有些好的意见反而不会说也不提,这对团队建设不利;二是谁来补缺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团队成员都是培养的梯队人才,调离这方面人才后,不好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另一方面,也要采用迂回的方式,暗示“空降兵”注意方式方法,以利于其开展工作。
  第五,要建立“空降兵”与其直接上级的定期沟通汇报机制,以便双方了解各自的工作进展。
  第六,“空降兵”的饮食起居要在尊重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安排妥当。避免水土不服,让“空降兵”有良好的体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只要注重以上六个方面的事宜,基本能保障“空降兵”运营管理所需要的条件,不过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王培培:企业往往对“空降兵”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甚至如果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会对“空降兵”很失望。企业应该如何正确评估“空降兵”的业绩?
  王茂:评估“空降兵”的业绩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问题,即:评估机制、评估标准、评估周期三个问题。
  第一,评估机制应公正、客观。
  评估“空降兵”的机制包括:设置评估机构,即确定由什么样的机构来负责对空降兵的绩效评价,是企业管部门、还是人力部门,或是临时性的委员会,应先明确;其二确定评估人员及权重,即什么样的人员参与评估,权重如何分配,评估人员既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评估权重如何分配,是平均分配还是拉开差距、若拉开差距,则如何拉开,需要在评估机制里面规定清楚;其三,信息的收集渠道,包括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等;其四,评估过程应公正、客观,不能以偏概全、求全责备,应在评估结果出来之后,与被考核者本人沟通,听听被考核者本人是什么态度。
  第二,评估标准设置合理、有效,能反映“空降兵”的真实业绩。
  评估机制确定之后,接下来是评估标准的设置,此时要注意评估的标准要符合目标设置的SMART原则外,评估的标准还应有定性的指标结合,比如团队建设状况,人员培养状况,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等。评估的指标数不能过多,应确定在5个左右,评估指标过多,企业就没有重点了,也失去指标导向原则。总之指标的设定要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联,要突出重点,能真实地反映空降兵的业绩。业绩考核指标内容可以从经济效益、团队建设、成长性、素质等方面进行设置,但设置侧重点根据企业属于哪一类型的“空降兵”引进侧重而有所不同,若是属于新进入的行业领域则评价标准会对队伍建设、项目建设有侧重,若是属于提升效率型、变革型的“空降兵”引进,则评价标准又略有不同,对效率与效益有所侧重。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新项目引进“空降兵”的问题,估计在评估“空降兵”的标准上就有指标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不能真实地反映“空降兵”的真实业绩。首先,投资30个亿这么大的新建项目,除了暴利行业外很难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实现当期盈利。其次,30个亿的项目需要几百或是上千的新人,这些新人的技能是否都能在一两个月内达到要求?若达不到,则需要一段时间的人与设备的磨合、技能方面的培训,这个工作量不小,需要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若技术条件复杂的产业,这个磨合与技能提升过程还会延长)。再一个因素就是行业状况,若全行业性的亏损,相比较而言企业少亏损,则应当算是经营效果不错的了。这时的指标设置就需要加大项目建设质量与成本方面的考核,而不是以利润论英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多少利润或根本没有利润。此时,不要说换“空降兵”、人力资源总监,就是把整个管理层以及总裁换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项目建设的规律就摆在那儿,把这些人都赶走了,那谁来经营呢?
  第三,业绩评估的周期。
  一般来说,“空降兵”基本上是属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这一类人员的工作成效一般不是几个月或是半年就能衡量出来的(营销类职位除外),因此应根据“空降兵”的工作性质确定评估周期,对事务性的指标考核频率可以高一点,对全局性、战略性的指标,则考核的频率可以低一点、考核时间可以长一点,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将事务性、全局性指标以一刀切的方式来考核,那样不能真实地反映“空降兵”的业绩。
  王培培:企业引进“空降兵”是成功还是失败,应该如何衡量?
  王茂:只要引进前设定的基本目的达到了,就算成功了,与“空降兵”的服务年限没有多大干系。比如,吴士宏,最后虽说离开了TCL,但她毕竟给TCL培养了一批团队,若没有贡献,TCL集团应不会给她近千万的期权了。
其他文献
赵杨  AMT咨询高级顾问  著有书籍《中国物流发展》,  特长于物流接点(机场、港口、园区)  和物流企业的咨询。    栏目导语:为了解决A机场以及国内机场在非航领域的困惑,AMT专门成立了机场非航空业务提升咨询小组,对标杆机场的做法进行了仔细研究。未来将借助AMT《前沿论丛》,将成果与国内200多家机场公司分享。    香港机场的成功,是亚洲机场非航领域的标杆,是道术势的成功结合,也是将顾客
期刊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最新报告:IT革命大幅提升全球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近日公布了名为《数字繁荣:解读IT革命的经济效益》的最新报告。报告指出,信息技术(IT)所带来的生产力是其他投资的3到5倍。  IT在与经济及社会的每个环节的整合中创造了一种数字驱动型经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包括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报告称,IT推动生产力最明显的例子是在美国,1995年
期刊
栏目导语: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委、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能不能跨部门跨岗位的人都象最有经验的人那样“正确地做事”,这是知识管理擅长的事情。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出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由AMT合伙人王玉荣女
期刊
屡屡失败的新药研发症结出在哪里?AMT咨询认为,新药研发需要在研发部门定位、项目管理等多方面做管理提升。    尽管新药研发遇到重重困难,欧美强国的制药企业依然押宝在新药研发上,将研发新药作为其发展重点。我国制药企业要想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真正主导市场,必须增强经济实力,强化研发管理。然而,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新药研发中,失败的案例却比比皆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AMT咨询认为,新药研发失
期刊
如何应用高绩效咨询的思路,为客户带来切实的收益,使咨询走出好看不实用的尴尬境地,是值得探讨并实践的。    最近研读了一下罗伯特·谢弗关  于咨询的力作《高绩效咨询》  一书,结合自己这些年咨询的实践,深受启发,引发了自己关于咨询模式的思考。尤其是针对已经深入合作的老客户,如何应用高绩效咨询的思路,为客户带来更切实的收益,使咨询走出好看不实用的尴尬境地,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并努力实践的。    传统
期刊
如何解决“业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流程管道,知识活水”,从而“构建可积累的管理体系”?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方法便是建立模型,以便于其它人学习。  在企业生活中,即使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它也只是个体的老师,而不是集体的老师。组织中的成员总是集体行动,却单独学习,这是目前组织学习的重要特点,也是最大的障碍。这两者在企业的有效结合,便是建立与日常工作业务体系相关联的知识管
期刊
在AMT战略执行保障体系高峰论坛北京站会议现场,遇到了一些老面孔,也见到不少新朋友。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战略目标的分解实施、经营分析体系、流程管理等,会上都有讨论,  AMT咨询总裁彭一先生在做“战略制定之后——战略的分解与实施”的主题演讲时,讲到了企业面临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有效控制之间的冲突,实际上这也是很多成长型的企业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的智慧和一整套的战略执行保障体系,其中一
期刊
六顶思考帽,是从提高单个会议效率入手,来研究整个会议体系的效率提升。    企业的会议体系,是一个企业所有会议,按照企业的运营节拍组合的集合。一个有效的会议体系,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描述会议和会议之间的关系,会议和会议的组合是按照企业的运营节拍而设置的,会议安排与管理流程、战略决策、业务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有规律的决策节拍符合企业的运营节奏,在恰当的时间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二是组成会议体系的最
期刊
会议管理可以大致划为两个主题,一个是如何把该开的会开好,内容包括梳理决策事项和会议主题,明确不同会议的前后逻辑、时间关系,做好会前准备、会中控制、会后跟踪;另一个就是精简会议,可不开的尽量不开,可不参加的人尽量不参加,可开得简短的尽量简短,可低成本的尽量低成本。  关于前一个主题,AMT最新出版的《别让会议控制你》一书从企业的角度,已经有了体系化而细致的分析和论述,本文重点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用
期刊
把变革巩固在制度、体系和文化中,否则就会出现变革的反弹。    著名的变革管理大师约翰·科特(John P.Kotter)在其经典名著《变革》中提出了变革管理的八个步骤,即《成功变革八步曲》。其中第八步就是,“把变革巩固在制度、体系和文化中,否则就会出现变革的反弹。”    必须让流程优化成为制度和习惯    《成功变革八步曲》的第八步,“把变革巩固在制度、体系和文化中,否则就会出现变革的反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