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高中的学生,仅仅依靠课堂获取课本上的知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语感,提高文学知识修养。在高中阶段,课外阅读对提升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养成每天阅读一些课外人物传记、小说和散文的习惯,能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却很少有人在课外看完一本完整的名著,对中国四大名著也仅仅靠影视作品获得粗浅层次的了解。其中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高中生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得不到阅读的乐趣,逐渐丧失阅读兴趣,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语文老师,要解决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问题,应首先充分意识到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优秀经典的篇目,学习这些文章,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和鉴赏能力。但是,课本内容只是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要想学生实现从阅读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就需要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高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形成一定阅读技巧的同时,通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延伸拓展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知识,比如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内容概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红楼梦》的其他内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中生的文言文基础都比较差,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多阅读一些人物传记,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比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可以讲一些历史知识,即使有的学生文言基础差,不能马上理解文章内容,需要教师补充一些简单的小文言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推荐学生课下阅读一些有关《鸿门宴》的资料和书籍,对楚汉相争的历史有了大致的把握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就会容易很多,即使古文有一些字词或是句子不理解,也可以通过猜测来理解个大概,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
古诗词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性都比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古诗词本身的鉴赏和分析外,应该拓展一些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来进行分析比较,比如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写诗词时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作者的心境等,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课外阅读进行的多了,阅读、鉴赏以及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提高,在阅读过程中还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人生的哲理,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在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精华,记载感悟,并且将这些阅读收获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的文字更优美、篇章更精致、思想更深刻。
高中阶段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需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著,指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受,每读一章做一些读书随笔,随着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沉淀自己的情感。比如阅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阅读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写一些评论和感悟,使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文学修养,这对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时间的课外阅读,学生在写作时就如虎添翼,手到擒来。
三、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学习以外,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容易区分。相比于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经历以及作品中人物的高尚情操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切身体会书中人物对待人生的态度、对使命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等。比如阅读《爱迪生传》,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对科学的热爱、对学习的执着,即使在艰难条件下也应该对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让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工作过程中,即使遭遇不顺、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当初的理想。
总之,阅读能提高人的知识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如今网络发达、条件便利,使得阅读更加简单。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运用身边的资源,加强课外阅读,养成良好习惯。多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课外閱读习惯,对语文学习乃至以后的人生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斌.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外阅读[J].中学语文,2008(6).
[2]任宝剑.高中生课外阅读心理透视[J].阅读与写作,2005(1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却很少有人在课外看完一本完整的名著,对中国四大名著也仅仅靠影视作品获得粗浅层次的了解。其中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高中生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得不到阅读的乐趣,逐渐丧失阅读兴趣,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语文老师,要解决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问题,应首先充分意识到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优秀经典的篇目,学习这些文章,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和鉴赏能力。但是,课本内容只是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发生质的飞跃。要想学生实现从阅读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就需要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高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形成一定阅读技巧的同时,通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延伸拓展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知识,比如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内容概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红楼梦》的其他内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中生的文言文基础都比较差,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多阅读一些人物传记,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比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可以讲一些历史知识,即使有的学生文言基础差,不能马上理解文章内容,需要教师补充一些简单的小文言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推荐学生课下阅读一些有关《鸿门宴》的资料和书籍,对楚汉相争的历史有了大致的把握后,再进行课文的阅读就会容易很多,即使古文有一些字词或是句子不理解,也可以通过猜测来理解个大概,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
古诗词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性都比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古诗词本身的鉴赏和分析外,应该拓展一些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来进行分析比较,比如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写诗词时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作者的心境等,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课外阅读进行的多了,阅读、鉴赏以及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提高,在阅读过程中还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人生的哲理,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在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精华,记载感悟,并且将这些阅读收获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的文字更优美、篇章更精致、思想更深刻。
高中阶段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需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著,指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受,每读一章做一些读书随笔,随着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沉淀自己的情感。比如阅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阅读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写一些评论和感悟,使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文学修养,这对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时间的课外阅读,学生在写作时就如虎添翼,手到擒来。
三、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除了学习以外,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容易区分。相比于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经历以及作品中人物的高尚情操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切身体会书中人物对待人生的态度、对使命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等。比如阅读《爱迪生传》,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对科学的热爱、对学习的执着,即使在艰难条件下也应该对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让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工作过程中,即使遭遇不顺、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当初的理想。
总之,阅读能提高人的知识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如今网络发达、条件便利,使得阅读更加简单。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运用身边的资源,加强课外阅读,养成良好习惯。多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课外閱读习惯,对语文学习乃至以后的人生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斌.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外阅读[J].中学语文,2008(6).
[2]任宝剑.高中生课外阅读心理透视[J].阅读与写作,2005(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