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名叫做麦兜兜,我阿妈叫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麻油鸡,我最喜爱吃鸡屁屁,一起吃鸡一起来歌唱。”在香港,如果听到这样的台词,人人都会知道,是那个麦兜来了。麦兜是什么?是一只粉色的猪。左眼上有个胎记的麦兜,喜欢吃鸡腿,只吃肉不吃菜,又贪睡。
麦兜生活在都市的最底层,既幼稚又成熟,既忧郁又乐观,生活虽然不乏艰辛,却因为有着近乎痴愚的、执着的梦想而过得乐趣盎然。麦兜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简单往往比复杂更难达到,因为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生活在都市最底层的粉色小猪
麦兜出生于1988年7月的香港,是一只左眼上有个类似“黑目壳”的胎记、长着两个超大鼻孔的粉色小猪,就读于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兜的生活很平常,跟妈妈麦太相依为命,生活拮据,智商平平。他单纯、憨厚、乐观、与世无争,最大的梦想是当奥运冠军和去马尔代夫旅游。前者是受了香港第一个奥运冠军、帆船运动员李丽珊的感召,为此他还亲赴长洲拜师学习帆船技术,结果却学会了失传多年的“抢包山”这一乡土特种运动的过时绝技,完全不合时宜;后者的结果是麦太带他到香港附近山头一日游。尽管这样,麦兜仍旧觉得很快乐。
麦兜性格很迷糊,也不聪明,在世俗的眼光中或许是个失败者。他的希望,让人看了喜悦;他的失望,总让人感同身受。他或许傻,或许笨,或许慢,对人生的追求总屡屡尝试屡屡失败,但他却把生命过得自自然然,像在做一件简单的事。
麦兜之Talk
◆大难不死,必有锅粥。
◆臀结就是力量。
◆猪还有一猪兜。
◆肉不琢,不成饼。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之蛋挞。
◆闻鸡起筷!
“猪爸和猪妈”
谢立文、麦家碧是香港漫画界的夫妻搭档,二人的作品在香港可谓独树一帜,完全不同于香港流行的武侠漫画。不仅角色造型上更可爱一些,故事更是老少皆宜。
1988年,他们共同创作了富有香港特色的麦唛漫画系列,这套漫画的主角是一群小动物,以两只性格迥异的小肥猪麦唛和麦兜为主,它们能搞笑,能诗意,能市井,能哲理,所以深得港人喜爱,麦唛和麦兜的形象在香港的文具、玩具中经常有见。《麦兜故事》是《麦唛》漫画系列中的一部分。在改编成电影时,故事的内容做了部分更改,更贴近观众。
在谢立文和麦家碧进行漫画创作的初期,二人的分工便各尽其才,麦家碧是学设计出身,自然是负责绘画。她的漫画线条清晰,色泽清爽,类似儿童用水彩笔所画的美术习作,因此充满了童趣。而谢立文则擅长编写故事,在二人的合作之初,谢立文只是负责将外国故事翻译给麦家碧供她作画。后来,他慢慢发觉,与其翻译别人的作品,倒不如自己创作更具创造力,于是他便开始动手写故事。他的故事风趣幽默,趣味性极强,与麦家碧笔下可爱的卡通形象相映成辉,立即赢得了读者喜爱。这对创作上的合作伙伴,由此也发展为生活上的伴侣。
《麦兜故事》之于香港
这部动画标榜的是100%的香港制造,动画背景自然会出现不少香港街头风景,由尖东到山顶,茶餐厅许留山到张保仔洞,十足香港色彩。影片开头便捕捉了大段的旺角、大旺咀的空中街景,这里的景色并不漂亮,而是很破烂的景象,当然也是很真实的景象。而片中实景拍摄的香港山顶、长洲、南丫岛和离岛码头、天星码头等地方,将香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空间统统展示出来。尤其是旺角、深水那种人多拥挤,天桥、汽车、广告招牌和各种各样店铺林立的旧街区,都是香港街景的特色。
跟香港曾经红极一时的无厘头搞笑片和已有日薄西山之势的功夫片相比,香港动画片的制作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起步。在好莱坞和日本动画片大势侵入之时,《麦兜故事》以其清新和贴近大众的故事风格独树一帜,脱颖而出。《麦兜故事》虽然显见技术上的落后,但创作者投注的热情和故事的本土感染力却弥补了其他不足。撇开影片本身的收益和影响不言,其对香港电影人动画创作热情的鼓励和投资者信心的鼓舞是前所未有的。或许在“麦兜”的精神鼓励之下,香港的动画创作能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麦兜·麦唛大事记
媒体连载:
1990-1993年 香港《小明周》连载麦唛漫画
1993-1995年 《星期日周报》的夹带黄巴士(YellowBus)周刊连载
1994-1996年 《香港经济日报》连载麦唛漫画
1995年 推出麦唛个人电脑
1996年-迄今 独立发行黄巴士(YellowBus)周刊
1997年-迄今 香港的电视台播放麦唛卡通
1998年 曾在《时报周刊》上连载
2001年 推出电影卡通《麦兜故事》
书籍出版:
1992年 推出第一本书《麦唛成年人童苑》
1996-1997年 获选为香港中学生最佳读物
1992年-迄今 已推出23本麦唛系列故事
已出版书目:
《麦唛成年人童话》、《麦唛三只小猪》、《微小小说》、《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唛天空飞猪》、《麦唛旧欢如梦》、《麦唛感人至深小故事》、《麦唛漫画》、《完美故事》、《宁静声音》、《麦唛圣诞故事》等数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