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依托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每一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模型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能力。文章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模型的概念以及模型的分类,重点探讨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建构,借助模型建构教学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模型;思维品质;能力
  一、 引言
  模型建构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建立模型的过程是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以及关键能力发展的。将模型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以及塑造世界的一大创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模型思想界定为教学的重要思想,在高中数学、高中化学、高中地理、高中物理、高中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形态、特征,了解事物本质,逐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可以说,模型建构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认识手段以及思维方式。《课标》明确了模型等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以及模型思想。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模型建构研究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模型的概念及其分类
  模型是由元素、关系以及控制其相互作用规则组成的概念,外部特征进行体现,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工具或者媒介存在的,能够帮助学科研究人员描述或者解释现象。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模型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抽象概念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者将模型分为尺度模型、数学模型、理论模型、概念与过程模型、图表(图像)模型等多种类型。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概念与过程模型、图像模型。当然,各种模型在教学中是交叉应用的,每一种模型类型价值和功能不同。比如生物知识中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就是在推理数学公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与过程模型可应用于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呈现,在生物概念教学以及知识复习中广泛应用。图表模型则是一种相对直观形象的模型结构,用以描述概念、事物特征,例如细胞分裂过程就可以应用图表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重难点知识。
  三、 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分析
  (一)构建图表模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爱因斯坦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生物知识感兴趣之后,才会主动积极地求知、探索、实践,掌握学科知识。但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加上受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的影响,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直观的观察以及实验探究,导致学生对部分概念知识难以理解,认为生物学习活动比较枯燥乏味,产生的感性认识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此,教师不妨通过模型建构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节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模型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形呈现细胞的结构及其组成器官,然后再进行细胞结构和功能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鼓励学课后自主绘制细胞基本结构模型图,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建构细胞模型,真实地体验细胞结构,在体验的过程中深刻感知每一个细胞结构的具体功能,在深化学生概念知识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记忆细胞结构功能,避免学生“张冠李戴”。且这样的教学活动也符合学生学习需要,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细胞的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种结构配合协调,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间接发展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素养。
  (二)构建数学模型,掌握知识规律,体现出生物知识本质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会应用不少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充分体现了生物知识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例如,在《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种群数量增长特征就可以用“S”“J”型曲线图呈现。其中“J”型曲线图体现出了理想环境中动物疯狂增长的特征,如下图2所示;“S”型曲线图主要反映了现实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原始种群增长与资源的关系,全面展示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2(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两种数学模型都有利于生物知识本质的反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比“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异同,让学生认识数学模型构建的基本过程熟悉并掌握这种技能。又如在《酶的特性》这一内容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习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核心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验活动,通过多媒體播放pH值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总结物质特性以及规律:pH值对酶的活性有影响,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酶的活性。然后引导学生绘制一条关于pH值与酶的活性变化曲线,通过曲线图直观反映pH值对酶的活性的具体影响。
  通过建构数学模型,更有利于直观形象地呈现生物规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事物本质。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都应用了数学模型思想,比如孟德尔、牛顿、爱因斯坦,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借助模型学生物。
  (三)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课标》要求广大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演绎推理、建立模型,并且运用批评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以及生命规律,这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而模型与建构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能力。如下图3所示,直接反映了种群数量的特征概念,清晰地体现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突出了核心概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如下图所示模型,直接引导学生推理演绎、归纳概括,促使学生理性思考和探索,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发展。   (四)建构多样化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标》强调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生物核心素养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显然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只有改变师生课堂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而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局面,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人,实现由教师、知识、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与学生行为的统一,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生物核心概念的形态、特征以及本质。尤其是多种模型交叉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比如图像模型,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数学模型,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细胞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融合多种模型,以模型为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内容教学中,为了科学开展探究细胞膜的成分——磷脂分子及其排列方式这一活动,教师首先可以出示E.Overton研究史料;其次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磷脂分子排布模型;最后通过血影研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的评价和验证。借助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究的樂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而在教学完整节内容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应用概念图、列表比较等方法,总结归纳整节课学习要点,自主体验模型建构过程,在模型建构中加深知识印象,深化知识理解。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模型建构就是结合教材知识以及学生认知来体现模型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模型思想,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模型,交给学生主动建立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模型学习生物,借助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学生的体验、思维和创造,不断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当然,上文关于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仅是个人经验之谈,在后续教学实践中,将持续致力于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晓婷,叶鹏海.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探索:以“通过激素的调节”复习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5):132-133.
  [2]郑学项.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例:以“染色体变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8,34(4):9-11.
  [3]陈维,杜尚兵.聚焦大概念·建构物理模型·发展科学思维:以“细胞分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8):7-9.
  作者简介:
  戴金跃,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物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会感觉到困难和吃力,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进而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和创意。文章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促进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这让历史知识开始变得条理清晰,分布也更加均匀。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主题教学是主要方式,它指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公共主题为中心进行展开,然后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单元。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点的内容越来越开放,更考验着学生的专业性,因此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进度。文章结合主体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
摘 要:所谓历史就是指某一时期所发生事件的时间以及感受的情景,由于其产生的距离感而牵涉烦琐的历史素材,使学生在学习与掌握上都十分艰难。从古至今,历史学科教师的教授都是以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甚至还可以表述为对知识的概括采用格式化的罗列形式,最终造成了学生对这一学科学习兴趣的逐步丧失。文章主要针对图示教学的意义、特征、分类和基础概念展开讨论,并通过实际调查探究等方式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
摘 要:相较于其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版本,虽然知识点都没有过多区别,但是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点的讲述上更加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各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等,更加符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这一教学目的。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教材就成为物理教师的首要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结合教学实际,不仅在理论上,更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体现
摘 要:在新课改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教育领域愈发关注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手段的革新方法。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逐步转换自身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化学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可以使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得到优化,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知识原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初中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增强初中化学课堂的
在新课程环境下,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形式已然无法达到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师应当对教学状况与学习状况展开全方位研究,明确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对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不断地改革创新,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中国素质教育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那么要想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开展适合小学生的相关体育活动。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加强体育教育中体育游戏的应用,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文章中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且对体育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而高中化学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对于高中教育工作整体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无法充分满足现代教学工作的迫切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改的内涵和标准,引入现代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加强学生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后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主
摘 要:随着社会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强对外界的抵抗力。根据实际数据可以发现,全球人们的平均寿命在逐年增加,各种疾病对人们的威胁也在不断减小。但是随着美好生活一同到来的,还有新的威胁人们健康的问题。随着科技力量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不愿意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身体的活动时间越来越少。
摘 要: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大难题。大班正是培养幼儿养成独自睡觉习惯的阶段,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为幼儿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通过交流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针对性地转变幼儿对独睡的看法,让幼儿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养成独睡习惯,实现幼儿自立的第一步。  关键词:幼儿;独自唾觉;心理  一、 引言  对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来说,睡眠占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