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语境中,似乎画画的就是搞艺术的,就是艺术家。其实不然,不是每个画家都可以被称为艺术家,不是每个画家都能成为艺术家。在畫家与艺术家之间有很大距离的,艺术家可能是画家的终极目标。
不管人们多么赞美美术史上某一时期某些绘画大师的作品,多么迷恋那些大师的艺术,如:达芬奇、伦勃朗、莫奈、毕加索等。不管民众愿意不愿意接受今天的艺术,但我认为:绘画是进步的,有一定的起伏,但总体上一定是进步的,向上的。绘画的道路和绘画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被拓宽,随着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发明,为绘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西方的油画进入中国,给中国的艺术提供了新的媒介,新的可能。同样东方的绘画进入西方的世界,给西方的绘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日本的浮世绘绘画对法国的印象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莫奈的多幅作品中都能看看浮世绘绘画。东方龟兹的壁画给西方野兽派画家鲁奥的绘画带来了新的变化。写实绘画与写意绘画的碰撞,出现了很多新颖的作品。吴冠中、赵无极、常玉的绘画就是东西结合的体现。
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不断创新的绘画作品装饰着美术馆,画廊,家里的角落,如何评价这些作品,其实是有一把无形的量尺。作品以好坏进行分类、评定总是很难的,因为每个画画的人总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呈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都是及其认真的。但是进行归类、总结,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绘画是有高度的。
每年有几万名画画考生通过考试走进各个省份的美术院校,学习,探索,钻研,描今摹古,在大学丰满自己的羽翼。几年后大学毕业,能坚持画画的可能不足千人,能成为画家的可能不超过几十人,在这些画家中,能成为二流画家的可能不超过十来人,能成为一流画家的更是少之又少。当然影响这些画家成为几流画家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的家境、自己的坚持、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画家的宣传等。在这里我不进行讨论。我想探讨的是画家在绘画方面的造诣,是画家的绘画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评定画家属于几流的量尺。有些画家没有进入过学院学习,也成长为了很重要的画家,如梵高、培根等,但他们的绘画同样符合这样的分类和评定。
一个人从开始习画,经过大量素描,速写,色彩的练习,考上大学,经过大学的熏陶,不管这个学生多么不用功,大学毕业后肯定是有绘画的能力,画个人物写生,出去画个风景都不会是问题。我们称这类的人为绘画的第一级:绘画者。有绘画能力,可以画,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但没有自己的绘画语言或者是绘画语言太过于大众,不独特。绘画者通过自己学习,摸索,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且绘画语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能熟练的在绘画题材上进行实践创作,这类绘画者,可以进入第二级:三流画家。三流画家开始进入画家的横列。简言之:第二级,绘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如果画家再经过自己的摸索、感悟、实践或者说天赋作用,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或者样式,或者在某一题材上取得了大的突破,这类画家可以归结为第三级:二流画家。二流画家是少数画家在天赋的作用下通过后天的勤奋是可以达到的。作品的辨识度很高,看过后会有较深的印象。但二流画家想要达到一流画家,需要惊人的绘画天赋,天赋对一流画家是及其重要的。就像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天赋作俑,极少数。
天赋对于画家来说,就像无形中的阶梯,一流画家可以摸索着走着上去,而二流画家只能远远观望,无道可寻。天赋将二流画家和一流画家深深的分开,二流画家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我觉得一流的画家比较接近艺术家的概念。那么一流画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素养呢。
一,高超的技术,技法。“技法”一词在反复的被强调,因为技法对画家来说,是最最基本的素质,是必需品。徐悲鸿当年从巴黎留学回来,带回来的就是西方写实的技法。焦点透视、油彩等。观看徐悲鸿的名作《愚公移山》,会发现人物都是印度人,因为这张作品是在印度创作的,模特就是在印度本地找的,采用的就是焦点透视,这是典型的西画创作手法。如果是传统的中国画,画这样的题材就不同了。这种技法,弥补了中国在写实绘画上的空缺,支撑了中国油画的很多年,同时也影响了新水墨画和现代工笔。二、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是区分画家与画家之间重要的因素,不管风格多么相近的两个画家,总是有区分的。毕加索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在绘画风格上有了巨大的革新。打破了以焦点透视为中心的西方传统绘画,让绘画变得更加丰富。三、巨大的开创性,或者在某一题材上取得了大的突破。艺术的活力就是要革新,要有新鲜感,艺术的生命就是要创新。走进美术馆,观众总是在寻求新的作品。特别是当代绘画,个性、独特性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以“河南二段”为主的西北强有力的画风,在中国油画界独树一帜,是中国油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巨大开创性是他们的特点。如果在一个美术馆出现了一个年轻人与齐白石一样手法画的虾,这些画连三流作品算不上,因为齐白石说:抄我者死。四、绘画作品要对生命、人性、民族、生存,环境等大的东西要有深刻的探讨,反思。如果绘画作品跟社会、人、地球、民族等大的东西没有关联,没有思考,这样的绘画是狭隘的。格局的大小决定能量的大小。绘画是很神奇的东西,好的作品能让观看者从中感悟到很多的东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很多方面。如果画中都是美人、媚俗的、恶心的东西,或着只是在炫技巧,只求感官上的刺激,不求心灵上的触动,是没有意义的。技法再高超,顶多是个二流画家。
其实在评定中,牵涉一个很重要的词:技法。技法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很重要的技术支撑。在一次聊天中,油画家朝戈问油画家段正渠:在绘画中最困惑你的是什么?段正渠想了想:可能是技术。段正渠多次给学生说:同样的题材,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可见,技法对画家的创造多么的重要。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老师曾多次给我说:在国外的美术教学中,有专门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技术的支持,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作品。绘画由墙面的壁画到布面的油彩,就是技术的进步,从单纯的油彩到综合材料的运用,也是技术的进步。从只能在室内绘画到提着画箱到室外劳作,是技术的支撑——灌装颜料的发明与应用。技法说白了就是一个会画画的人与不会画画的人的区别。就好比会修车和不会修车,当然车修的好坏是另外一个层次了。其实决定这种评定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社会的取向、政治、历史等因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罗中立的《父亲》,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作品是伟大的,体现的是画家群体对社会的一种反思与回应。对艺术,对绘画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罗中立的《父亲》不过是尺幅、手法、题材、还是创作的历史环境,都是及其恰当的。画家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如果对于这个社会正发生的一些事情无动于衷,没有思考,没有态度,那么他的作品一定是平庸的。好的作品,一定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产物,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是这個时代最有力的证据。对于画家个人,一个画家的作品早期和晚期,也会不同。许多画家的画,常常到了画家老年,或者快去世,作品才会被大家熟知,才被公众认可。其实这跟人的创作曲线是有关系的,随着经验,阅历的增加,技术的成熟,这些因素堆积到一块才出了好的作品,也就是往往到了生命的后半段艺术的创作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其实对画家的艺术成就进行评定是很复杂,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多。很多在当下很活跃的一些画家往往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人遗忘,而现在一些不是很有名的画家,很有可能会在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强海军,1988年07月10日出生,男,汉族,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表现性油画。
不管人们多么赞美美术史上某一时期某些绘画大师的作品,多么迷恋那些大师的艺术,如:达芬奇、伦勃朗、莫奈、毕加索等。不管民众愿意不愿意接受今天的艺术,但我认为:绘画是进步的,有一定的起伏,但总体上一定是进步的,向上的。绘画的道路和绘画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被拓宽,随着技术的进步,材料的发明,为绘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西方的油画进入中国,给中国的艺术提供了新的媒介,新的可能。同样东方的绘画进入西方的世界,给西方的绘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日本的浮世绘绘画对法国的印象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莫奈的多幅作品中都能看看浮世绘绘画。东方龟兹的壁画给西方野兽派画家鲁奥的绘画带来了新的变化。写实绘画与写意绘画的碰撞,出现了很多新颖的作品。吴冠中、赵无极、常玉的绘画就是东西结合的体现。
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不断创新的绘画作品装饰着美术馆,画廊,家里的角落,如何评价这些作品,其实是有一把无形的量尺。作品以好坏进行分类、评定总是很难的,因为每个画画的人总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呈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都是及其认真的。但是进行归类、总结,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绘画是有高度的。
每年有几万名画画考生通过考试走进各个省份的美术院校,学习,探索,钻研,描今摹古,在大学丰满自己的羽翼。几年后大学毕业,能坚持画画的可能不足千人,能成为画家的可能不超过几十人,在这些画家中,能成为二流画家的可能不超过十来人,能成为一流画家的更是少之又少。当然影响这些画家成为几流画家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的家境、自己的坚持、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画家的宣传等。在这里我不进行讨论。我想探讨的是画家在绘画方面的造诣,是画家的绘画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评定画家属于几流的量尺。有些画家没有进入过学院学习,也成长为了很重要的画家,如梵高、培根等,但他们的绘画同样符合这样的分类和评定。
一个人从开始习画,经过大量素描,速写,色彩的练习,考上大学,经过大学的熏陶,不管这个学生多么不用功,大学毕业后肯定是有绘画的能力,画个人物写生,出去画个风景都不会是问题。我们称这类的人为绘画的第一级:绘画者。有绘画能力,可以画,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但没有自己的绘画语言或者是绘画语言太过于大众,不独特。绘画者通过自己学习,摸索,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且绘画语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能熟练的在绘画题材上进行实践创作,这类绘画者,可以进入第二级:三流画家。三流画家开始进入画家的横列。简言之:第二级,绘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如果画家再经过自己的摸索、感悟、实践或者说天赋作用,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或者样式,或者在某一题材上取得了大的突破,这类画家可以归结为第三级:二流画家。二流画家是少数画家在天赋的作用下通过后天的勤奋是可以达到的。作品的辨识度很高,看过后会有较深的印象。但二流画家想要达到一流画家,需要惊人的绘画天赋,天赋对一流画家是及其重要的。就像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天赋作俑,极少数。
天赋对于画家来说,就像无形中的阶梯,一流画家可以摸索着走着上去,而二流画家只能远远观望,无道可寻。天赋将二流画家和一流画家深深的分开,二流画家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我觉得一流的画家比较接近艺术家的概念。那么一流画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素养呢。
一,高超的技术,技法。“技法”一词在反复的被强调,因为技法对画家来说,是最最基本的素质,是必需品。徐悲鸿当年从巴黎留学回来,带回来的就是西方写实的技法。焦点透视、油彩等。观看徐悲鸿的名作《愚公移山》,会发现人物都是印度人,因为这张作品是在印度创作的,模特就是在印度本地找的,采用的就是焦点透视,这是典型的西画创作手法。如果是传统的中国画,画这样的题材就不同了。这种技法,弥补了中国在写实绘画上的空缺,支撑了中国油画的很多年,同时也影响了新水墨画和现代工笔。二、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是区分画家与画家之间重要的因素,不管风格多么相近的两个画家,总是有区分的。毕加索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在绘画风格上有了巨大的革新。打破了以焦点透视为中心的西方传统绘画,让绘画变得更加丰富。三、巨大的开创性,或者在某一题材上取得了大的突破。艺术的活力就是要革新,要有新鲜感,艺术的生命就是要创新。走进美术馆,观众总是在寻求新的作品。特别是当代绘画,个性、独特性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以“河南二段”为主的西北强有力的画风,在中国油画界独树一帜,是中国油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巨大开创性是他们的特点。如果在一个美术馆出现了一个年轻人与齐白石一样手法画的虾,这些画连三流作品算不上,因为齐白石说:抄我者死。四、绘画作品要对生命、人性、民族、生存,环境等大的东西要有深刻的探讨,反思。如果绘画作品跟社会、人、地球、民族等大的东西没有关联,没有思考,这样的绘画是狭隘的。格局的大小决定能量的大小。绘画是很神奇的东西,好的作品能让观看者从中感悟到很多的东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很多方面。如果画中都是美人、媚俗的、恶心的东西,或着只是在炫技巧,只求感官上的刺激,不求心灵上的触动,是没有意义的。技法再高超,顶多是个二流画家。
其实在评定中,牵涉一个很重要的词:技法。技法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很重要的技术支撑。在一次聊天中,油画家朝戈问油画家段正渠:在绘画中最困惑你的是什么?段正渠想了想:可能是技术。段正渠多次给学生说:同样的题材,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可见,技法对画家的创造多么的重要。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老师曾多次给我说:在国外的美术教学中,有专门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技术的支持,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作品。绘画由墙面的壁画到布面的油彩,就是技术的进步,从单纯的油彩到综合材料的运用,也是技术的进步。从只能在室内绘画到提着画箱到室外劳作,是技术的支撑——灌装颜料的发明与应用。技法说白了就是一个会画画的人与不会画画的人的区别。就好比会修车和不会修车,当然车修的好坏是另外一个层次了。其实决定这种评定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社会的取向、政治、历史等因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罗中立的《父亲》,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作品是伟大的,体现的是画家群体对社会的一种反思与回应。对艺术,对绘画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罗中立的《父亲》不过是尺幅、手法、题材、还是创作的历史环境,都是及其恰当的。画家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如果对于这个社会正发生的一些事情无动于衷,没有思考,没有态度,那么他的作品一定是平庸的。好的作品,一定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产物,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是这個时代最有力的证据。对于画家个人,一个画家的作品早期和晚期,也会不同。许多画家的画,常常到了画家老年,或者快去世,作品才会被大家熟知,才被公众认可。其实这跟人的创作曲线是有关系的,随着经验,阅历的增加,技术的成熟,这些因素堆积到一块才出了好的作品,也就是往往到了生命的后半段艺术的创作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其实对画家的艺术成就进行评定是很复杂,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多。很多在当下很活跃的一些画家往往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人遗忘,而现在一些不是很有名的画家,很有可能会在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强海军,1988年07月10日出生,男,汉族,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表现性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