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水平。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教学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素养全面发展与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达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能够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17-0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一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却没有因此提高,极端个体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和喜好坚持“利益至上”的人生信条,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初中学生正处于建立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社会和未来世界具有浓烈的好奇心,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不良社会风气,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学生一旦误入歧途,不仅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建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也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是非辨别能力,但是学生本能喜欢探索新鲜事物,面对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培养学生学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为国家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青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恪守基本道德准则的底线,促使学生形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发展目标。完善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不断提升,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学生自觉形成维护祖国统一、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有利于学生未来快速融入社会,形成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性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营造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的同学关系。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的现状
目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教师习惯性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单纯的接收、背诵知识,缺乏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不合理的教学手段逐渐养成学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说明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其内涵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课本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养成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策略
(1)改革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深入分析课程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革,正确引导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的知识重点清晰明了的展现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重点及核心,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专注度。学生具有初步的学习概念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具体实例或者领导人的讲话视频,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理念转化成为自身能够理解的实际内容。
(2)教学引导渗透,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阅历而言,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面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简单明了的剖析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讲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时,为学生讲几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爱国敬业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学生诚信友善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爱祖国就是爱我们共同的家园,爱岗敬业不只是成年公民应该遵守的准则,哪怕我们现在是学生,也应该坚守我们作为学生的职业准则,不能玩忽职守,扰乱课堂秩序。另外,诚信和友善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互相尊重等优秀品质,是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3)丰富教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趣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欲望。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说:“今天气色真好,适合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丰富的教学互动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述游戏规则,提出每个游戏失败、接受惩罚的学生需要说一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内容,不能重复其他同学的答案,可以融入自身的理解进行讲述;其次,将镜子传递给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
(4)多媒体教学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较低,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课堂知识内容。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學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缓解教师课堂教学压力的同时,为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时,处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根本无法深入体会和理解与之对立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的问题,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没有自由、缺乏法治社会的生活将是如何的残酷与混乱,使用实际案例,展现古代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时期:古代女人被迫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的无奈,体会“三寸金莲”美丽的外表下,身体与走在刀尖上生存有何不同。形象立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准则,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清楚和了解的价值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仅是教育需求,也是学生必备的价值观念。中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能够培养学生完善的思想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我国将来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136-137
[2]罗冬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34 +37
[3]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17-0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一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却没有因此提高,极端个体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和喜好坚持“利益至上”的人生信条,影响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初中学生正处于建立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社会和未来世界具有浓烈的好奇心,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不良社会风气,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学生一旦误入歧途,不仅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建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也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是非辨别能力,但是学生本能喜欢探索新鲜事物,面对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培养学生学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为国家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青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恪守基本道德准则的底线,促使学生形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发展目标。完善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不断提升,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学生自觉形成维护祖国统一、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有利于学生未来快速融入社会,形成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性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营造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的同学关系。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的现状
目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教师习惯性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单纯的接收、背诵知识,缺乏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不合理的教学手段逐渐养成学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说明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其内涵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课本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养成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策略
(1)改革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深入分析课程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革,正确引导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的知识重点清晰明了的展现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重点及核心,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专注度。学生具有初步的学习概念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具体实例或者领导人的讲话视频,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理念转化成为自身能够理解的实际内容。
(2)教学引导渗透,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阅历而言,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面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简单明了的剖析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讲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时,为学生讲几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爱国敬业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学生诚信友善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爱祖国就是爱我们共同的家园,爱岗敬业不只是成年公民应该遵守的准则,哪怕我们现在是学生,也应该坚守我们作为学生的职业准则,不能玩忽职守,扰乱课堂秩序。另外,诚信和友善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互相尊重等优秀品质,是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3)丰富教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趣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欲望。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说:“今天气色真好,适合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丰富的教学互动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述游戏规则,提出每个游戏失败、接受惩罚的学生需要说一句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内容,不能重复其他同学的答案,可以融入自身的理解进行讲述;其次,将镜子传递给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
(4)多媒体教学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较低,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课堂知识内容。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學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缓解教师课堂教学压力的同时,为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时,处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根本无法深入体会和理解与之对立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的问题,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没有自由、缺乏法治社会的生活将是如何的残酷与混乱,使用实际案例,展现古代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时期:古代女人被迫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的无奈,体会“三寸金莲”美丽的外表下,身体与走在刀尖上生存有何不同。形象立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准则,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清楚和了解的价值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仅是教育需求,也是学生必备的价值观念。中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能够培养学生完善的思想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我国将来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136-137
[2]罗冬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34 +37
[3]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