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后牙缺损口腔种植上额窦内提升术治疗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种植上额窦内提升术,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4月--2019年12月的上颌后牙缺损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采用口腔种植上额窦内提升术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有效率为97.61%,参照组有效率为78.57%,(x2=21.853,p=0.000),结果有差异。(2)研究组和参照组不良反应对比中,研究组发生率为4.76%,参照组为26.19%,(x2=20.78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种植上额窦内提升术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上颌后牙缺损;口腔种植上颌窦内提升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59-01
  上颌后牙缺损在牙科是常见病症,该种病症会影响患者咬颌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高。传统临床上对该种病症使用常规手术治疗,该方法能够修补上颌后牙缺损,但是由于传统手术创伤大,患者修复后美观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解决传统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该种病症采用口腔种植上额窦内提升术治疗,该种手术是一种微创术,能够减少创伤,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治疗后牙齿的美观性,使患者后期生活更有自信心。基于此,本组研究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种植上额窦内提升术,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8年4月--2019年12月的上颌后牙缺损8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有患者42例,年龄43.94±5.15岁,病程3.67±0.64年,男20例,女22例。参照组有患者42例,年龄42.75±5.36,病程4.21±0.53年,男21例,女21例。(P>0.05),資料无差异。
  纳入标准:(1)患者同意本次研究;(4)患者经过医院同意。
  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不能参与研究者;(2)不能够完成本次研究内容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借助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完成对缺损部位的填补。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除了要行常规治疗外,还要以此为基础,通过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主要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待麻醉完毕且麻醉药物发挥作用后,要在牙槽嵴顶部做出切口,并以钝性分离为辅助实现粘骨膜瓣的分离。掀开粘骨膜瓣后牙槽嵴也完全暴露出来,这时需要借助球钻定位,在距离上颌窦底2mm位置进行一定的深度处理,这也是先锋钻顺利应用的基础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围绕直径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在ITI机械化种植系统运用下完成冲顶,通过冲顶,上颌窦底部和骨块深度也将慢慢匹配。敲击时,要对敲击力度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避免因敲击力度过大而损坏上颌窦粘膜的情况。就提升过程来讲,高度也是需要控制的内容,且控制范围需要在2至5mm之间,为种植体的植入做铺垫。一般来讲,如果实际提升高度超过4mm,那么在种植体植入时需要将其稳定性保持在20N.cm内,这也是进行埋入式缝合处理的最佳时机。如果其高度提升在2mm至3mm内,那么这也是患者稳定性较高的重要表现,这时即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完成开放式或半埋式缝合。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有效率为97.61%,参照组有效率为78.57%,(x2=21.853,p=0.000),结果有差异。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和参照组不良反应对比中,研究组发生率为4.76%,参照组为26.19%,(x2=20.783,p=0.000),结果有差异。
  3.讨论
  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借助种植体方式,此种治疗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与患者骨组织间的结合,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损伤患者颌面部的情况。但是此种方式有一个弊端就是,其咬合高点无法形成,且具有侵入性较低的特征,所以在开展手术时,必须以无菌操作为原则展开治疗。即便治疗完成后,也要叮嘱患者始终保持口腔内卫生,并定期到医院复诊。上颌窦提升术是构成口腔种植术的重要环节,在修复口腔种植、提升上颌后牙区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此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同时,研究组仅发生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而参照组患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1例,总发生率为26.19%。上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围绕上颌后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将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作为治疗手段,不仅患者美观度和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而且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海兵.上颌后牙缺损口腔种植上额窦提升术的应用及预后评估[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5)
  作者单位:
  1.陆良皓洁口腔诊所  云南曲靖  655000  2.曲靖口腔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动机访谈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在强迫症(OC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强迫症患者50例,按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动机访谈(MI),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两组强迫症状(Y-BOCS评分)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8周,观察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救治的88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隨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结果比较,观察组心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期刊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时药物渗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文中,分析了药物外渗的原因,并就预防和出现药物渗透后的治療以及护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渗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46-01  静脉输液时药物渗漏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同时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利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
期刊
摘要: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华蟾素与多西他赛联合治疗的用药方法进行探讨,并对用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采取对照研究法,分别设置多西他赛治疗组与治疗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8例。对多西他赛治疗组患者采取单一的多西他赛进行用药治疗,对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样应用多西他赛,不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华蟾素进行用药治疗。结果 在分组用药下,两组患者均取得了相应的疗效,不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骶管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的作用时间、麻醉效果,手术患者舒适度及其并发症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其首选的麻醉方法;方法:从常规肛肠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均为成人,进行随机分两组,每组30人,分别选择骶管麻醉与腰麻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对上述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诊断及患者的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学处理(P>0.5)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中应用
期刊
摘要:产后抑郁是产妇生产分娩之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为抑郁、烦躁、沮丧、悲伤、激动、应付能力差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幻觉甚至是自杀行为。产妇在待产期间和产后存在的不良情绪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妊娠方式时也会存在顾虑,妊娠结局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还会出现伤害自己或者婴儿的行为。本文主要对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以及其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产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无创呼吸机在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无创呼吸机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笔者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2018年所收治的26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引导患者进行平均分配,并设定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安排吸氧治疗,所设定的供氧流量为2-10L/min,试验组患者则安排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结果:试验组患者显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产生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子宫及肌瘤体积改善情况。结果 接受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并未产生并发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更小,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0例本院门诊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另一组命名为试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法。在30d后进行组间疗效对比,并对所有样本进行出院后的随访观察。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为100%和90%,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期刊